專註

禪世界WIKI辭典

專註 (定;等持)

(Concentration)


專註 (定),三摩地(梵文:समाधिSamādhi),又譯三昧、三摩提,意譯為等持、正心行處。佛教里意指八支正道第八支,專註於所緣境,而進入心不散亂的狀態,皆可稱為三摩地,因此又可譯為「止」、「定」、「禪定」,與持戒、智慧合稱為三無漏學。

最早出自婆羅門教《奧義書》中,亦為傳統瑜伽修行方式之一,在《瑜伽經》八支瑜伽中為第八支。在沙門傳統中也廣泛採用,為佛教所沿用,將持戒、禪定、智慧三者合稱為三無漏學。

三昧,即是心一境性,精神集中,專註一境而不移動。阿毗達摩論書中將它列為大地法之一,可通於善、惡。


禪那

禪那(梵語:ध्यानdhyāna,巴利語:झानjhāna),又譯為馱那演那,佛教術語,思惟修或靜慮,在佛教經論中,專指四種色界定。修行進入四種禪那的方法,為奢摩他與毘缽舍那即止觀,漢傳佛教中將此二者合稱為止觀。禪那專指能依之見道證沙門果的色界四種定,而欲界及無色界諸定,不能兼具「斷結」及「正觀」,一般不稱為禪那。

  • 色界禪定
    • 初禪
    • 第二禪
    • 第三禪
    • 第四禪

禪定(四禪八定)

佛教將禪定分為八個層次(四禪八定),包括四種色界禪那和四無色定。這些定境是越往高處越寂靜殊勝的。在高級禪定中,即使連喜悅、快樂都消失,內心只處於極度寧靜、微妙和殊勝的狀態。

四禪那與四無色定:

  • 四無色定
    • 空無邊處定
    • 識無邊處定
    • 無所有處定
    • 非想非非想處定

合稱八等至,即俗稱的四禪八定


九次第定

八等至再加上八解脫中最終的想受滅定,合稱為九次第定。


奢摩他(止-寧靜 ^)與三昧

奢摩他(巴利語:samatha),又譯為奢摩它、舍摩他、奢摩陀、舍摩陀,佛教術語,意譯為禪定、定禪、止禪、寂止禪、止,是以專註的力量,安定身心,以求進入三昧的修行方法。

奢摩他的意思是止、寂靜、能滅等。它的功能則是將心與心所聚集在一起,心念集中專一,止息一切外在行為與內在的精神情緒和思維,熄滅一切散亂煩惱,停止對一切相的分別心,達到身與心的輕安,以進入定境,發起智慧。它跟三昧的差別在於,三昧是廣義的泛指一切達到心念不動的境界,而奢摩他專指能夠進入禪那的一種修行方法。

奢摩他(止)是修行禪那的兩種方法之一,重視心的平靜與相續不動,以三昧成就為其目標。


毗婆舍那(徹觀-觀 ^

修行禪那的另一種方法是毗婆舍那(觀)。觀(梵語:विपश्यनाvipaśyanā,巴利語:vipassanā),又譯為內觀,音譯為毗缽舍那、毗婆舍那、毗婆奢那,佛教術語,意為以智慧來觀察,是修行禪那的兩種方法之一,也是三無漏學之中的慧學。從這裡來看,定的修習是離不開慧的作用的。


禪修(Meditation)

禪修 ^的「禪」字由於梵文「禪那」(ध्यान)音譯而來,意為「靜慮」、「思維修」、「定慧均等」。它是指經由精神的集中(奢摩他,śamatha,又譯為止、定、禪定、心一境性),以進入有層次冥想(即毗婆舍那)過程。它是佛教很重要而且基本的修行方法。禪修是一種「定慧雙修」的修行方法。

禪宗 ^所謂的「禪」非謂修證「四禪八定」的「禪定」,而是六度波羅蜜的第六度-「般若」,亦即指能夠引導學人蔘究,因而證悟到的本來自性清凈心(大乘佛教的觀點)。


禪世界WIKI辭典


【Chanworld.org】2020.03.24-2021.10.30-CB-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