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我自己在年輕的時候也曾用佛法裡的緣起法義去批評別的宗教,以為自己很有理。年紀較長,就明白自己其實是不懂緣起。因為它不是讓人用來批評別人,而是讓人瞭解與明白自己的。真瞭解佛陀所說緣起法義的人,不會把緣起或無我當成一種「真理」,而用它來衡量別的宗教。因為那是在基本的修行心態上搞錯了。
標籤: 消息
【預告】2021年3月12日研討會:切實的佛法修行實踐
修學佛法的目的是什麼?需要修行實踐嗎?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習佛法?什麼是佛法修學的福德和利益?
禪世界修學組
美國東部時間 2021年03月12日 周五 晚8:00-10:00pm ET
(北京時間2021年03月13日 周六早晨 9:00-11:00am)
【關鍵詞】:佛法、修學、修行、實踐、福德、利益、日常生活
【研討會流程】:宣布主題、投稿邀請、摘要評議、錄用通知、會議舉辦和材料發表。我們在研討會前將公布研討主題(theme),邀請大家提出發言題目和摘要(title and abstract),發送電子郵件給研討會編輯 (editor.chanworld@gmail.com),或點擊禪世界聯繫頁面提交。主辦者將根據研討會的目的、主題、摘要和研討會的發言人情況,評議(review)提交的摘要,並用電子郵件通知評議結果。這樣有利於發言者積極準備發言內容,與會者也能事先知道發言摘要而準備相應的問題,提高研討會的效率而讓法友們獲益。
苟嘉陵-無我應是瞭解與同情
見到老友再次於討論會上因佛教的「無我」而不同意於淨土法門,以為那相當於有神教裡的靈魂論,不禁令我啞然失笑。
因老友瞭解無我和無常是同義語,都是佛陀所說緣起法的一個面向。既是如此,我就感覺他瞭解的無我恐怕仍只是佛法的片面。因為佛法裡的無我是指「一切法無我」
禪世界佛法修學研討會將作相應的調整
禪世界佛法修學研討會的目的是為了法友們交流對佛法的理解、修行的體驗和在此時此地對諸現象的意見。研討會已經舉辦了16回,特別是最近的研討會出現了一些很有趣和有價值的爭議。根據研討會與會者的反饋(feedbacks),在與相關法友內部討論的基礎上,禪世界佛法修學研討會將作相應的調整。
苟嘉陵-仁遠乎哉?
和朋友討論佛法,講到人和機器人robot 是否有不同。朋友以為人的開悟,其實就像機器人瞭解到自己的存在其實只是一些原先被設定好的邏輯。我聽了就覺得有些不妥。以為和我所瞭解的佛法修行好像有些不同。就向朋友表達了我的感覺。朋友說這個問題,其實就是人到底有沒有自由意志(free will) 的問題。他以佛法的「緣起法」為理由,指出人其實並沒有自由意志。因為人只是「以為」自己在做自由選擇。但其實是被各種外在的社會因素(文化與教育等)與自己的內在因素(基因、個性等)所決定。故人其實沒有太多的自由。
山海會:人無需證果 即可有法喜
不少我所認識的中國法友都以為一個人必須「證果」了,才可體驗到法喜。但這種看法依我看來,正是佛法的修行無法現代化與普及化的原因之一。而這個現象,我以為是因對佛陀所說四諦與緣起的誤解造成的。
苟嘉陵-人生是苦嗎?
有老友說人生是苦。並指出不只他如此說,而是從佛陀以來幾乎所有教佛法的人,都如此說。
我聽了就表示並不同意,並以為這種說法正是佛法未能為大多數人類親近的原因。因為他們當然會因此而感覺佛法很灰色。我以為佛法宏教者如果不能對此論述深思而調整,再多的「解釋」都會是事倍功半。
【預告】研討會:幸福、佛法和宗教 2021-02-12
幸福和佛法、宗教的關係:人生可以獲得幸福嗎?人生是痛苦嗎?諸受是痛苦嗎?諸行是痛苦嗎?其他宗教呢?
禪世界修學組
美國東部時間 2021年02月12日 周五 晚8:00-10:00pm ET
(北京時間2021年02月13日 周六早晨 9:00-11:00am)
【關鍵詞】:幸福、佛法、宗教、人生、諸受、痛苦
【消息】《經集》【禪世界現代漢語完全版】完成
《經集》是最接近原始佛教的早期佛教的經文彙編,屬於巴利語三藏《小部》,列在經藏《小尼柯耶》的第五部。它彙集了部分早期佛教經文,其中多數經文的產生年代相當古老,有的甚至是最古老的。
苟嘉陵-修行人應如何看待其它宗教?
有人覺得修行佛法或推行佛法的現代化,無需去討論應如何看待其它宗教。
苟嘉陵-關於涅槃
涅槃是古印度文化裡的宗教用語,並非佛教所獨有,也非佛陀所首創。它基本上是一種古印度人的修行目標。但當時各家學說與宗派對它的含義為何,及如何才能到達到這個目標,可說是看法各異。但在佛教裡涅槃的含義很明確,即佛陀所說四聖諦(苦、苦集、苦滅、苦滅道)裡的苦滅———煩惱的止息。
梅塔-覺悟是現代人修行的如實目標
涅槃,這一佛教的重要概念,對現代世俗社會很多人來說頗有歧義。詩人郭沫若在1920年的一首現代詩《鳳凰涅槃》,讓東方神話里的百鳥之王鳳凰,搖身一變化身西方或者古埃及傳說里的不死鳥菲尼克斯 – “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更生,鮮美異常”。“浴火重生”帶來充滿凄烈色彩的美學意味,而向死而生的決絕感甚至為大多數人所津津樂道。一般人甚至把“涅槃”等同於死亡、去世,常把高僧大德的往生“尊稱”為涅槃,而愈發增強人們所恐懼的負面意義。著名的美國搖滾巨星、涅槃樂隊的歌手科特-科本(Kurt Cobain),以自殺結束痛苦的短暫生命,為涅槃(nirvana)一詞投下深重的死亡陰影。原本充滿解脫煩惱、超越生死輪迴和安樂平靜精神的涅槃之境,在此世間里與大多數人無可奈何的死亡和所歡喜的輪迴重生相聯繫,世人對佛教涅槃誤解之深或涅槃的含義不彰,令人扼腕。
【PDF / 幻燈片】第15回禪世界佛法修學研討會:境界:涅槃和覺悟
第15回禪世界佛法修學研討會:境界:涅槃和覺悟
【轉載】王瑞芸:學會看真相
2021.01.12
這場美國大選,帶來了至上而下的衝突,我手機上的的很多朋友群也撕裂了。一直以來我是對政治關注不多的人,對川普談不上有惡感,對拜登也談不上有好感,政治家在我眼裡基本都是那麼一回事,他們愛怎麼鬧都是他們之間的事。但這次大選太不尋常,不關注也不可能了,我們每個人都成了看客,全程跟蹤,只要稍有感覺,都能看出其中有些做法超出我們的普通常識。這裡我要談的絕不是關於政治立場的,對此我依然中立,我只是從修行出發談一點感想罷了。
行者阿一:世俗諦與究竟諦-轉
在【“無我”與輪迴、業力】一文中初步解釋了什麼是輪迴和業力,由於需要這篇內容做鋪墊,並沒有完全說明白文章一開始提出的問題,要說清楚這些問題,從認知上解決“無我”與“輪迴”看似相悖的矛盾,我們先要認識世俗諦與究竟諦,才能明白問者與答者的立場,才能明白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