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修行佛法或推行佛法的現代化,無需去討論應如何看待其它宗教。
標籤: 體悟
修學的體驗,冷暖自知。
苟嘉陵-關於涅槃
涅槃是古印度文化裡的宗教用語,並非佛教所獨有,也非佛陀所首創。它基本上是一種古印度人的修行目標。但當時各家學說與宗派對它的含義為何,及如何才能到達到這個目標,可說是看法各異。但在佛教裡涅槃的含義很明確,即佛陀所說四聖諦(苦、苦集、苦滅、苦滅道)裡的苦滅———煩惱的止息。
梅塔-覺悟是現代人修行的如實目標
涅槃,這一佛教的重要概念,對現代世俗社會很多人來說有很多歧義。詩人郭沫若在1920年的一首現代詩《鳳凰涅槃》,讓東方神話里的百鳥之王鳳凰,搖身一變化身西方或者古埃及傳說里的不死鳥菲尼克斯 – 「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更生,鮮美異常」。「浴火重生」帶來充滿凄美色彩的美學意味,而向死而生的決絕感甚至為大多數人所津津樂道。一般人甚至把「涅槃」等同於死亡、去世,常把高僧大德的往生「尊稱」為涅槃,而愈發增強人們所恐懼的負面意義。著名的美國搖滾巨星、涅槃樂隊的歌手科特-科本(Kurt Cobain),以自殺結束痛苦的短暫生命,為涅槃(nirvana)一詞投下深重的死亡陰影。原本充滿解脫煩惱、超越生死輪迴和安樂平靜精神的涅槃之境,在此世間里與大多數人無可奈何的死亡和所歡喜的輪迴重生相聯繫,世人對佛教涅槃誤解之深或涅槃的含義不彰,令人扼腕。
【PDF / 幻燈片】第15回禪世界佛法修學研討會:境界:涅槃和覺悟
第15回禪世界佛法修學研討會:境界:涅槃和覺悟
行者阿一:世俗諦與究竟諦-轉
在【「無我」與輪迴、業力】一文中初步解釋了什麼是輪迴和業力,由於需要這篇內容做鋪墊,並沒有完全說明白文章一開始提出的問題,要說清楚這些問題,從認知上解決「無我」與「輪迴」看似相悖的矛盾,我們先要認識世俗諦與究竟諦,才能明白問者與答者的立場,才能明白佛法
山海會-涅槃合唱團
涅槃這個詞對不少美國人而言,是個搖滾樂團的名字。它的主要創團者名叫柯特·科本(Kurt Cobain),已於 1994年在美國的西雅圖自殺身亡,年僅二十七歲。涅槃合唱團(Nirvana)的唱片全球銷量超過7500萬張,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樂團之一。
行者阿一:「無我」與輪迴、業力-轉
在【認識「我」與「無我」】一文中解釋了佛法的無我觀,知道五蘊「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可問題來了:
「既然五蘊無我,那是誰在輪迴?」
「如果是五蘊在輪迴,那跟我有什麼關係?」
「都說業力是推動輪迴,那業力是如何將每一期生命一一對應?」
「業力是自做自受,還是他做他受?抑或我做他受,他做我受?」
行者阿一:認識我與無我-轉
不管你有沒有認真思考過這些問題,古往今來,這些關於「我」的問題都是人們安放自我意識自然而然產生的問題,也是宗教和哲學無法迴避的問題。
第14回禪世界佛法修學研討會:執取、依着和執着 PDF 幻燈片
第14回禪世界佛法修學研討會:執取、依着和執着
世界青年佛教會 (WYMBA)
禪世界 (Chanworld.org)
2020-12-18
12月18日研討會-佛法修行中的執取、依着與精進
禪世界佛法修學研討會
主辦:世界佛教青年會(WYMBA)和禪世界(Chanworld.org)
佛法修行中的執取、依着與精進
Scrutinizing Clings, Attachments, and Energies in Buddhist Practicing
禪世界修學組
美國東部時間 2020年12月18日 周五 晚8:00-10:00pm ET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9日 周六早晨 9:00-11:00am)
【關鍵詞】:現代修行、執取、依着、精進、痛苦(sufferings)、煩惱(taints)
梅塔-現代修行人解決煩惱的七種途徑
人類從文明之初到當代跨越了幾千年,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進步越來越神速,人們的幸福感也似乎越來越強。可是與此同時,人們對極大豐富的感官享樂的渴愛(craving)和疆域越來越廣的無明所產生的煩惱,是否減少了呢?至少現代修行人的感受並非如此。
禪世界慈悲修行中心
禪世界慈悲修行中心
METTA MEDITATION CENTER
慈悲修行中心由禪世界之友建立。修行中心參照傳統中國大乘佛教寺廟的典型布局。
苟嘉陵-佛教並沒有反對情愛與性
現代不少人之所以對佛教不大有好感,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誤以為佛教反對和性(sex) 有關的一切。但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
因為事實只是佛陀在世時,跟隨他學法的「常隨眾」大都是出家人。但這絕不代表佛弟子裡就沒有在家人,佛陀也從沒有要求在家人必須出家才可學法。筆者既然提倡佛教的現代化,當然就有需要對此誤解予以澄清。否則不少人會誤以為佛教反對情愛與性,以為修學佛法就須「斷慾」。但這不是事實。以修行角度來說,這種看法也是不正確的。
苟嘉陵-現代人應如何了解四諦
【禪世界按】:本文反映了苟嘉陵居士在佛教現代化領域的重要思想突破,值得致力於用佛教利益現代人和當代社會的修學者的反覆閱讀和思考。
佛陀所說的四諦(苦、集、滅、道)之所以沒有被現代人普遍了解、親近與接受,是因為它被許多人誤解為很灰,很冷,也很玄的東西。但這個誤解的形成,其實是一種「時空錯亂」。因為事實上四諦一點也不玄,更不灰色,反而是很實際,也是和人的生活與經驗密切相關的。若要把這其中的因緣搞清楚,就需要我人對佛教所發源的文化土壤有些認識。
梅塔-個人解放是佛教現代化的主題之一
在佛法修學中我們經常看到有關解脫(liberation)和覺悟(Enlightenment)關係的討論,往往涉及佛教的宗派如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的區別與聯繫。我們所提倡的佛教現代化,主張將歷史上的門戶之見擱置一旁,特別是要把古代佛教發展中受制於當時文明程度和人們理性認識而產生的佛教古董如大量的無名或託名的論師所造教義、腐敗的印度後期秘密大乘教法及其流續加以清除,回歸佛陀的核心教義,讓佛教煥發佛陀解脫覺悟精神的光輝,利在當代,澤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