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导师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集》在此点击


简介

释印顺(1906年3月12日-2005年6月4日),俗名张鹿芹,人称印顺导师、印顺长老、印顺法师,中华民国浙江杭州府海宁人(今属嘉兴),为太虚大师门徒,近代著名的台湾佛教之玄奘,知行合一的大修行者,被誉为“太虚大师以来第一位中华比丘僧”。著作等身,曾以《中国禅宗史》一书,获颁日本大正大学的正式博士学位,为台湾比丘界首位博士。毕生推行人间佛教,“为佛教,为众生”。是慈济证严法师的入门师父。


福严精舍三年阅经目录(印顺导师拟)

第一年


五分律(受比丘戒者):《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30卷) 【刘宋 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
学佛行仪(未受比丘戒者阅读):【网路资料】
五戒相经(未受比丘戒者):《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未受比丘戒者) (1卷) 【宋 求那跋摩译】
菩萨优婆塞戒经(未受比丘戒者):《优婆塞戒经》 (7卷) 【北凉 昙无谶译】
四十二章经(未受比丘戒者):《四十二章经》 (1卷) 【后汉 迦叶摩腾共法兰译】
杂阿含经 (50卷):《杂阿含经》 (50卷)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


大涅槃经初分(南本初十卷):《大般涅槃经》(南本初十卷) (36卷) 【宋 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
大涅槃经初分(北本初十一卷):《大般涅槃经》(北本初十一卷) (40卷) 【北凉 昙无谶译】
华严经十地品:《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地品) (80卷) 【唐 实叉难陀译】
法华经:《妙法莲华经》 (7卷) 【姚秦 鸠摩罗什译】
楞严经(十卷):《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10卷) 【唐 般剌蜜帝译】
大般若经第四分(五三八~五五五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401卷-第600卷)》 (200卷) 【唐 玄奘译】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10卷) 【后秦 鸠摩罗什译】
大集经海慧品:《大方等大集经》 (60卷) 【北凉 昙无谶译】
宝积经不动如来品(菩萨藏会、富楼那会、摩诃迦叶会、无尽菩萨会、无量寿如来会):《大宝积经》 (120卷) 【唐 菩提流志译】
佛藏经:《佛藏经》 (3卷) 【姚秦 鸠摩罗什译】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4卷) 【姚秦 鸠摩罗什译】
宝云经:《宝云经》 (7卷) 【梁 曼陀罗仙译】
无上依经:《佛说无上依经》 (2卷) 【梁 真谛译】
诸佛要集经:《诸佛要集经》 (2卷) 【西晋 竺法护译】
禅祕要法经:《禅祕要法经》 (3卷) 【姚秦 鸠摩罗什等译】
解深密经:《解深密经》 (5卷) 【唐 玄奘译】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前五十卷):《瑜伽师地论》 (100卷) 【弥勒菩萨说 唐 玄奘译】
新华严经论:《新华严经论》 (40卷) 【唐 李通玄撰】
入大乘论:《入大乘论》 (2卷) 【坚意菩萨造 北凉 道泰等译】
宝性论(四卷):《究竟一乘宝性论》 (4卷) 【后魏 勒那摩提译】
成实论:《成实论》 (16卷) 【诃梨跋摩造 姚秦 鸠摩罗什译】
集异门足论:《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 (20卷) 【尊者舍利子说 唐 玄奘译】
大乘起信论(参考:印顺法师着,大乘起信论讲记):《大乘起信论》 (1卷) 【马鸣菩萨造 梁 真谛译】
摄大乘论(参考:印顺法师着,摄大乘论讲记):《摄大乘论本》 (3卷) 【无着菩萨造 唐 玄奘译】
中论(参考:印顺法师着,中观论颂讲记):《中论》 (4卷) 【龙树菩萨造 梵志青目释 姚秦 鸠摩罗什译】

第二年


华严经(十住品、如来性起品):《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如来性起品) (80卷) 【唐 实叉难陀译】
涅槃经狮子吼菩萨品:《大般涅槃经》 (36卷) 【宋 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
涅槃经狮子吼菩萨品:《大般涅槃经》 (40卷) 【北凉 昙无谶译】
般若经第十六会(五九三卷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401卷-第600卷)》 (200卷) 【唐 玄奘译】
金光明最胜王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10卷) 【唐 义淨译】
维摩诘经肇注:《注维摩诘经》 (10卷) 【后秦 僧肇撰】
胜鬘夫人经:《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1卷)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
圆觉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1卷) 【唐 佛陀多罗译】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2卷) 【唐 玄奘译】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7卷) 【唐 善无畏.一行译】
遗教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 (1卷) 【姚秦 鸠摩罗什译】


瑜伽师地论摄事分(参考:印顺法师着,《杂阿含经论会编》):《瑜伽师地论》 (100卷) 【弥勒菩萨说 唐 玄奘译】
杂阿毘昙心论:《杂阿毘昙心论》 (11卷) 【尊者法救造 宋 僧伽跋摩等译】
大智度论初品(共三十四卷):《大智度论》 (100卷) 【龙树菩萨造 后秦 鸠摩罗什译】
法华经论:《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 (2卷) 【大乘论师婆薮槃豆释 后魏 菩提留支共昙林等译】
大乘庄严经论:《大乘庄严经论》 (13卷) 【无着菩萨造 唐 波罗颇蜜多罗译】
杂集论:《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 (16卷) 【安慧菩萨糅 唐 玄奘译】
辨中边论:《辩中边论》 (3卷) 【世亲菩萨造 唐 玄奘译】
发菩提心经论:《发菩提心经论》 (2卷) 【天亲菩萨造 后秦 鸠摩罗什译】
发菩提心资粮论(六卷):《菩提资粮论》 (6卷) 【龙树本 自在比丘释 隋 达磨笈多译】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 (1卷) 【大域龙菩萨造 宋 施护等译】
肇论:《肇论》 (1卷) 【后秦 僧肇作】
大乘义章:《大乘义章》 (20卷) 【隋 慧远撰】


六祖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1卷) 【元 宗宝编】
法华游意:《法华游意》 (1卷) 【隋 吉藏造】
禅源诸诠集都序:《禅源诸诠集都序》 (2卷) 【唐 宗密述】
阿弥陀经要解:《阿弥陀经要解》 (1卷) 【明 智旭解】
观无量寿经疏(善导着):《观无量寿佛经疏》 (4卷) 【唐 善导集记】
淨土论注(昙鸾着):《略论安乐淨土义》 (1卷) 【后魏 昙鸾撰】
安乐集(道绰着):《安乐集》 (2卷) 【唐 道绰撰】
瑜伽菩萨戒释(太虚大师全书.第八篇律释):【网路资料】
天台菩萨戒疏(道绰着):《天台菩萨戒疏》 (3卷) 【唐 明旷删补】
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受比丘戒者):《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 (3卷) 【唐 道宣述】
宝积经三律仪会(未受比丘戒者):《大宝积经》 (120卷) 【唐 菩提流志译】
沙弥律仪增注(未受比丘戒者):《沙弥律仪要略增注》 (2卷) 【清 弘赞注】
维摩诘经玄疏:《维摩经玄疏》 (6卷) 【隋 智顗撰】
教观纲宗:《教观纲宗》 (1卷) 【明 智旭述】
天台传佛心印记:《天台传佛心印记》 (1卷) 【元 怀则述】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4卷) 【唐 法藏述】
十二门论宗致义记:《十二门论宗致义记》 (2卷) 【唐 法藏述】
能显中边慧日论:《能显中边慧日论》 (4卷) 【唐 慧沼撰】
首楞严义疏注经:《首楞严义疏注经》 (10卷) 【宋 子璿集】
高僧传(梁慧皎撰):《高僧传》 (14卷) 【梁 慧皎撰】

第三年


华严经入法界品:《大方广佛华严经》 (80卷) 【唐 实叉难陀译】
父子合集经(二十卷):《父子合集经》 (20卷) 【宋 日称等译】
大宝积经(44)宝梁聚会(二卷):《大宝积经》 (120卷) 【唐 菩提流志译】
宝星陀罗尼经(十卷):《宝星陀罗尼经》 (10卷) 【唐 波罗颇蜜多罗译】


大智度论(第三十五卷起):《大智度论》 (100卷) 【龙树菩萨造 后秦 鸠摩罗什译】
十住毘婆沙论:《十住毘婆沙论》 (17卷) 【圣者龙树造 后秦 鸠摩罗什译】
成唯识论:《成唯识论》 (10卷) 【护法等菩萨造 唐 玄奘译】
佛地经论:《佛地经论》 (7卷) 【亲光菩萨等造 唐 玄奘译】


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卍续第十四~十五册):《圆觉经大疏释义钞》 (13卷) 【唐 宗密撰】
华严玄谈(卍续第八册):《华严经疏钞玄谈》 (9卷) 【唐 澄观撰述】
法华玄义:《妙法莲华经玄义》 (10卷) 【隋 智顗说】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10卷) 【隋 智顗说】
宗镜录:《宗镜录》 (100卷) 【宋 延寿集】
黄蘖禅师语录:《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1卷) 【唐 裴休集】
黄蘖禅师语录:《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1卷) 【唐 裴休集】


续高僧传:《续高僧传》 (30卷) 【唐 道宣撰】

补充资料:下文节录自〈福严閒话〉(《教制教典与教学》p.222- p.223)

我(印顺导师)因民国二十三年到武昌佛学院研究三论,所以大家都说我是三论学者。也许我的根性比较接近空宗,但我所研究的,决非一宗一派。尤其领导大家修学,更未想到要如何控制思想,使大家都跟我一样。

就这三年内,我给大家选读的经典,第一年三百馀卷,其中包括从印度译来的经、律、论,大乘、小乘、空宗、有宗等各样代表典籍。

第二年的阅读范围,一面仍然保持印度传来的教典,一面放宽到中国祖师的着述。

第三年,则扩展到暹罗、日本、西藏各家所传作品。

在讲授方面,我想把佛学三大系的重要经论,如《愣伽》、《起信》、《中观》、《唯识》论等,都给大家讲个大要,另外关于戒、定、慧三学,也预备讲一点。

总之,佛法是一体而多方面的,大家在初学期间,应当从博学中求得广泛的了解,然后再随各人的根性好乐,选择一门深入,这无论是中观、唯识,或天台、贤首都好。不过在现阶段,一定要先从多方面去修学,将来才不致引生门户之见。

佛教的宗派,各有好处,而且彼此可以互相助成。如中国的一些宗派,都有可以会通处,其界限并不十分严格。所以大家不应存着宗派观念,佛教祇有一个,因适应众生根性而分多门。我们学佛,第一便要「法门无量誓愿学」,至于最后从那一门深入,则须视乎各人底根机而定。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