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zhidulun8

1-1011-2021-3031-4041-5051-6061-7071-8081-9091-100


《大智度论》8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共100 卷 纸本来源:大正新修大藏经刊行会 编 / 东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 Popular Edition in 1988)


大智度论释大事起品第五十(卷七十一)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0552c23] 【经】

[0552c23]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深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起、不可思议事故起、不可称事故起、无有量事故起。世尊!是深般若波罗蜜无等等事故起。」

[0553a03]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是深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起,乃至无等等事故起。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含受五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含受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含受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含受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譬如灌顶王,国土中尊,诸有官事皆委大臣,国王安乐无事;如是,须菩提!所有声闻辟支佛法、若菩萨法、若佛法,一切皆在般若波罗蜜中,般若波罗蜜能成办其事。以是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起,乃至无等等事故起。复次,须菩提!是般若波罗蜜不取色、不着色故能成办,受、想、行、识不取、不着故能成办;乃至一切种智不取、不着故能成办;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取、不着故能成办。」

[0553a17] 须菩提白佛言:「云何色不取、不着故般若波罗蜜能成办?云何受、想、行、识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取、不着故般若波罗蜜能成办?」

[0553a21]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颇见是色可取、可着不?」

[0553a22]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0553a22]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颇见受、想、行、识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取、可着不?」

[0553a24]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0553a24]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我亦不见是色可取、可着,不见故不取,不取故不着;我亦不见受、想、行、识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一切种智可取、可着,不见故不取,不取故不着;须菩提!我亦不见佛法、如来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可取、可着,不见故不取,不取故不着。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色亦不应取、亦不应着,受、想、行、识乃至佛法、如来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亦不应取、亦不应着。」

[0553b04] 尔时,欲、色界诸天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甚深、难见、难解、不可思惟比类知;微妙、善巧、智慧、寂灭者可知。能信是般若波罗蜜者,当知是菩萨多供养诸佛、多种善根、与善知识相随,能信解深般若波罗蜜。世尊!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众生皆作信行、法行人、八人、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若智、若断,不如是菩萨一日行深般若波罗蜜,忍、欲、思惟、筹量。何以故?是信行、法行人、八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若智、若断,即是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

[0553b15] 佛告欲、色界诸天子:「如是!如是!诸天子!若信行、法行人、八人、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即是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诸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书、持受、读、诵、说、正忆念,是善男子、善女人疾得涅槃,胜求声闻、辟支佛乘善男子、善女人远离深般若波罗蜜行与经,若一劫、若减一劫。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上妙法,是信行、法行人、八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所应学;菩萨摩诃萨亦所应学,学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53b26] 是时欲、色界诸天子俱发声言:「世尊!是深般若波罗蜜名摩诃波罗蜜,世尊!是般若波罗蜜名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量、无等等波罗蜜。信行、法行人、八人学是深般若波罗蜜,得成就;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学是深般若波罗蜜,得成;菩萨摩诃萨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亦不增、亦不减。」

[0553c05] 是时诸欲、色界天子顶礼佛足,遶佛而去;去是不远,忽然不现,各还本处。

[0553c06]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即时信解者,从何处终来生是间?」

[0553c08]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即时信解,不没、不却、不难、不疑、不悔,欢喜乐听,听已忆念,终不远离是深般若波罗蜜,若行、若住、若坐、若卧,终不废忘,常随法师。譬如新生犊子不离其母;菩萨摩诃萨亦如是,为闻深般若波罗蜜故,终不远离法师,乃至得是深般若波罗蜜,口诵、心解,正见通达。须菩提!当知是菩萨从人道中终还生是间人中。何以故?是求佛道者前世时闻深般若波罗蜜,书、持、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供养。以是因缘故,人中命终还生人中,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即时信解。」

[0553c20]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菩萨摩诃萨如是功德成就,他方世界供养诸佛,于彼命终来生是间,闻深般若波罗蜜即时信解,书、持、读、诵、正忆念,有是者不?」

[0553c23] 佛言:「有!菩萨如是功德成就,他方世界供养诸佛,于彼命终,来生是间,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即时信解,书、持、读、诵、说、正忆念。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从他方诸佛所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信解、书、持、读、诵、说、正忆念,于彼间终,来生此间,当知是人是先世功德成就。

[0554a01] 「复次,须菩提!有菩萨从弥勒菩萨摩诃萨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以是善根因缘故,来生此间。须菩提!复有菩萨摩诃萨前世时虽闻深般若波罗蜜,不问中事;来生人中,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心有疑悔,难悟。须菩提!如是菩萨,当知先世虽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不问故,今续生疑悔,难悟。须菩提!若菩萨先世虽闻禅波罗蜜,不问中事;今世闻般若波罗蜜时,不问故,续生疑悔。须菩提!若菩萨先世虽闻毘梨耶波罗蜜,不问中事;今世闻般若波罗蜜,不问故,续复疑悔。须菩提!若菩萨先世闻羼提波罗蜜,不问中事;今世闻般若波罗蜜,不问故,续复疑悔。须菩提!若菩萨先世虽闻尸罗波罗蜜,不问中事;今世闻般若波罗蜜,不问故,续复疑悔。须菩提!若菩萨先世虽闻檀波罗蜜,不问中事;今世闻般若波罗蜜,不问故,续复疑悔。

[0554a17]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先世虽闻内空、外空、内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问中事;来生人中,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不问故,续复疑悔,难悟。

[0554a21]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先世虽闻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不问中事;来生人中,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不问故,续复疑悔,难悟。

[0554a25]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先世闻深般若波罗蜜,不问中事而不行;舍身生时,闻是深般若波罗蜜,若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其心坚固无能坏者,若离所闻时便退失。何以故?先世闻是深般若波罗蜜时,虽问中事,不如说行。是人或时欲闻、或时不欲闻,心轻不固、志乱不定,譬如轻毛随风东西。须菩提!当知是菩萨发意不久,不与善知识相随,不多供养诸佛,先世不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不读、不诵、不正忆念,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学禅波罗蜜、不学毘梨耶波罗蜜、不学羼提波罗蜜、不学尸罗波罗蜜、不学檀波罗蜜,不学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学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不学四禅、四无量心、五神通、佛十力,乃至不学一切种智。如是,须菩提!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新发大乘意,少信、少乐故,不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不能受持、读、诵、说、正忆念。须菩提!若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不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不受持读诵、不说、不正忆念,亦不为深般若波罗蜜所护,乃至不为一切种智所护;是人亦不如说行深般若波罗蜜,乃至不如说行一切种智,是人或堕二地——若声闻地、若辟支佛地。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不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不读、不诵、不说、不正忆念,是人亦不为深般若波罗蜜所护、亦不如说行。以是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于二地中当堕一地。」

[0554b23] 【论】

[0554b23] 问曰:

[0554b23] 上来数说是般若波罗蜜甚深因缘,今何以复重说?

[0554b24] 答曰:

[0554b24] 处处说甚深,多有所益;凡人不知,谓为重说。譬如大国王未有嫡子,求祷神祇,积年无应。时王出行,夫人产子男,遣信告王:「大夫人产男。」王闻喜而不答,乃至十反。使者白王:「向所白者王不闻耶?」王曰:「我即闻之,久来愿满故,喜心内悦,乐闻不已耳!」即勅有司赐此人百万两金,一语十万两。王闻使者言语,语中有利益,非重语,不知者谓为重。处处说甚深亦如是,佛与菩萨、须菩提知大有利益,须菩提闻佛说深般若不能得底,转觉甚深。听者处处闻甚深,得禅定、智慧利益等;凡夫人谓为重说。

[0554c07] 复次,深浅无定,随众生,解者无深,不解者谓为深。般若波罗蜜除佛无能遍知故,常言「甚深」。是故佛为众生故说「甚深」,无定甚深相;若定甚深,无人能行。是故言:「菩萨谓般若甚深,为不行般若波罗蜜。」

[0554c12] 甚深因缘,所谓「为大事故起,乃至无等等事故起。」大事等义如先说。

[0554c13] 此中佛自说大事等因缘,所谓「般若波罗蜜含受五波罗蜜等诸法。」

[0554c15] 问曰:

[0554c15] 五波罗蜜等各异相,云何言「般若波罗蜜中含受」?

[0554c16] 答曰:

[0554c17] 是中说经中含受。复次,五波罗蜜等诸法与般若波罗蜜和合方便回向故,五波罗蜜等诸法得至佛道。灌顶王如佛,国事是种种度众生法,大臣是般若波罗蜜。佛委仗般若波罗蜜成办种种法故,安处禅定,快乐无事。又如欲除乾薪草木,以火投中,则火力能烧令尽,人便无事。

[0554c23] 复次,是般若波罗蜜不取、不着色等诸法故名含受。初染曰取,生爱曰着。

[0554c25] 须菩提问:「云何般若为色等诸法不取、不着故名含受?」

[0554c26] 佛于四答中以反问答:「于汝意云何?以智慧眼见是色等法可取、可着不?」

[0554c28] 须菩提意念:「若智慧眼见空、无相、无作、无量、不可思议相,云何当答色等法定相可取、可着?」

[0555a01] 佛可其所说:「汝未得一切智,不见色等诸法;我一切智人亦不见色等诸法。」是故叹言:「善哉!」

[0555a03] 是时诸天子赞叹般若波罗蜜及行般若波罗蜜者,作是言:「若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皆作信行、法行乃至辟支佛,若智、若断。智者,十智。断者,二种断:有残断、无残断;学人有残断,无学人无残断。不如是菩萨一日行深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诸贤圣智、断,皆是菩萨无生法忍。」

[0555a10] 问曰:

[0555a10] 若诸贤圣智、断即是无生忍者,何以言不如?

[0555a11] 答曰:

[0555a11] 信行等人无大悲、舍众生故不如;无方便力,不能于涅槃自反。譬如众水会恒河俱入大海,欲入海时水势凑急,众生在中无能自反,惟有大力者乃能自出。

[0555a15] 复次,诸与贤圣智、断成就,菩萨始得无生忍而力能过之,是故胜。智、断功德虽成就,不及菩萨初忍;譬如大臣功业虽大,不及太子。

[0555a18] 复次,煖、顶、忍法是小乘初门,菩萨法忍是大乘初门;声闻、辟支佛虽终成,尚不及菩萨初入道门,何况成佛!

[0555a20] 问曰:

[0555a21] 声闻、辟支佛法是小乘,菩萨是大乘,云何言「二乘智断即是菩萨无生忍」?

[0555a22] 答曰:

[0555a22] 所缘同,如、法性、实际亦同。利钝智慧为异,又有无量功德及大悲心守护故胜。

[0555a24] 与种种说,是赞般若波罗蜜。

[0555a25] 行般若波罗蜜人有上、中、下:下者,闻般若波罗蜜直信听受,不问中义;中者,既闻已,问义而不能行;上者,闻、解、能行。下者,虽得人身,闻般若疑悔难悟,根钝、福薄故;中者,得人身,闻般若,一心信乐,能知义趣,从一日至四、五日,心能坚固;过是已往不能信乐,或欲闻、或不欲闻,以其宿世虽解义而不能行,根钝、福薄故;上者,得人身,闻般若,心即深解,信乐不舍,常随法师。

[0555b05] 上二种菩萨不能得上地故,当堕二乘,不为般若所守护故。为更明了是事故,佛于后品中为作譬喻:「如大海水中船破,若得所依则能渡,不得所依则不能渡。」

大智度论释譬喻品第五十一

[0555b11] 【经】

[0555b11] 佛告须菩提:「譬如大海中船破坏,其中人若不取木、不取器物、不取浮囊、不取死尸,须菩提!当知是人不到彼岸,没海中死。须菩提!若船破时,其中人取木、取器物、浮囊、死尸者,当知是人终不没死,安隐无碍,得到彼岸。须菩提!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若但有信乐,不依深般若波罗蜜,不书、不读、不诵、不正忆念;不依禅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不书、不读、不诵、不正忆念;乃至不依一切种智,不书、不读、不诵、不正忆念。须菩提!当知是善男子中道衰耗,是人未到一切种智,于声闻、辟支佛地取证。须菩提!若有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有信、有忍、有净心、有深心、有欲、有解、有舍、有精进,是人依深般若波罗蜜,书、持、读、诵、说、正忆念;是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有诸信、忍、净心、深心、欲、解、舍、精进,为深般若波罗蜜所护乃至一切种智所护故,终不中道衰耗,过声闻、辟支佛地,能净佛世界、成就众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55c02] 「须菩提!譬如男子、女人持坏瓶取水,当知是瓶不久烂坏。何以故?是瓶未熟故,还归于地。如是,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虽有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有信、有忍、有净心、有深心、有欲、有解、有舍、有精进,不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守护,不为禅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所守护,不为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所守护。须菩提!当知是人中道衰耗,堕声闻、辟支佛地。

[0555c12] 「须菩提!譬如男子女人持熟瓶取水,若河、若井、若池、若泉,当知是瓶持水安隐。何以故?是瓶成熟故。如是,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诸信、忍、净心、深心、欲、解、舍、精进,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护,为禅定、精进、忍、戒、施乃至一切种智所护故。须菩提!当知是人不中道衰耗,过声闻、辟支佛地,能净世界、成就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55c21] 「须菩提!譬如大海边船未庄治,便持财物着上,须菩提!当知是船中道坏没,船与财物各在一处;是估客无方便力故,亡其重宝。如是,须菩提!是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虽有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有信、忍、净心、深心、欲、解、舍、精进,不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守护,乃至不为一切种智所守护故,当知是人中道衰耗,失大珍宝。大珍宝者,所谓一切种智。衰耗者,堕声闻、辟支佛地。须菩提!譬如人有智方便庄治海边大船,然后推着水中,持财物着上而去,当知是船不中道没坏,必得安隐到所至处。如是,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忍、净心、深心、欲、解、舍、精进,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护,为禅、精进、忍、持戒、施乃至一切种智所护故,当知是菩萨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中道堕声闻、辟支佛地。

[0556a08] 「须菩提!譬如有人年百二十岁,年耆根熟,又有风、冷、热病、若杂病。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能从床起不?」

[0556a10] 须菩提言:「不能。」

[0556a11] 佛言:「是人或能起者,云何?」

[0556a11] 须菩提言:「是人虽能起,不能远行若十里、若二十里,以其老病故。」

[0556a13] 「如是,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虽有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有信、忍、净心、深心、欲、解、舍、精进,不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守护,乃至不为一切种智所守护故,当知是人中道堕声闻、辟支佛地。何以故?不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守护故。须菩提!如向老人百二十岁,年耆根熟,又有风、冷、热病、若杂病,是人欲起行,有两健人各扶一腋,语老人言:『莫有所难,随所欲至,我等二人终不相舍。』如是,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忍、净心、深心、欲、解、舍、精进,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护,乃至为一切种智所护,当知是人不中道堕声闻、辟支佛地,能到是处,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56a28] 【论】

[0556a28] 释曰:

[0556a28] 菩萨有二种:一者、得诸法实相;二者、虽未得实相,于佛道中有信、有忍、有净心、有深心、有欲、有解、有舍、有精进。

[0556b01] 「信」者,信罪福业因缘果报,信行六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人虽信佛道,思惟、筹量,心不能忍,是故说「有忍」。有人虽忍,邪疑未断故心浊不净,是故说「有净」。有人虽信、忍、心净,而有浅、有深,是故说「深心」。四事因缘故,一心欲得无上道,不欲与事,是故说「有欲」。了了决定知无上道为大、世间与事为小,是故说「有解」。以欲、解定心故,舍财及舍诸恶心、悭、恚等烦恼,是故说「舍」。为舍故常能「精进」。有如是等诸功德。

[0556b11] 若不得般若波罗蜜,若身坏命终时,若恶知识沮坏,则失菩萨道;世间功德故受世间果报,然后堕声闻、辟支佛地,不能至无上道。

[0556b15] 此中佛自说五譬喻:

[0556b15] 「船」是行者身。「浮囊等物」即是般若、方便。

[0556b16] 「瓶」是菩萨道。般若、方便是火。未与般若、方便和合故,不能受持六波罗蜜功德水至无上道。

[0556b18] 「不补治船」,是菩萨无方便。信等功德宝物,是五波罗蜜等诸善法船。宝异处者,与本愿乖异,或受人天乐、或堕二乘。大利者,所谓一切智等佛法宝。

[0556b22] 「老病人」是有信等功德菩萨。不断六十二邪见故名老;不断百八等诸烦恼故名病。从床起者,从三界床起,我当作佛。以邪见烦恼因缘故不能成菩萨道。二人者,般若及方便。般若波罗蜜能灭诸邪见、烦恼、戏论,将至毕竟空中。方便将出毕竟空。

[0556b28] 【经】

[0556b28] 尔时,佛语须菩提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汝为诸菩萨摩诃萨问佛是事。须菩提!若有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从初发意已来,以我我所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是善男子、善女人布施时作是念:『我是施主,我施是人,我施是物。我持戒,我修忍,我精进,我入禅,我修智慧。』是善男子、善女人念『有是施,是我施』,乃至念『有是慧,是我慧』。何以故?檀波罗蜜中无如是分别,远离此彼岸是檀波罗蜜相;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无如是分别。何以故?远离此彼岸是般若波罗蜜相。是人不知此岸、不知彼岸,是人不为檀波罗蜜乃至不为一切种智所护故,堕声闻、辟支佛地,不能到萨婆若。

[0556c13] 「须菩提!云何求佛道人无方便?须菩提!求佛道人从初发心已来无方便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修智慧。是人作如是念:『我布施,施是人,以是物施;我持戒、修忍辱、勤精进、入禅定,修智慧、如是修智慧。』是人念有是施、是我施,以是施自高;念有是戒、是我戒,以是戒自高;念有是忍、是我忍,以是忍自高;念有是精进、是我精进,以是精进自高;念有是禅定、是我禅定,以是禅定自高;念有是慧、是我慧,以是慧自高。何以故?檀波罗蜜中无如是分别,远离此彼岸是檀波罗蜜相;远离此彼岸是尸罗波罗蜜相;远离此彼岸是羼提波罗蜜相;远离此彼岸是毘梨耶波罗蜜相;远离此彼岸是禅波罗蜜相;远离此彼岸是般若波罗蜜相。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无如是忆念分别。是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不知此岸、不知彼岸,是人不为檀波罗蜜所护,不为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所护故,乃至不为一切种智所护故,或堕声闻道中、或堕辟支佛道中,不能得到萨婆若。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守护故,或堕声闻地、或堕辟支佛道中。」

[0557a06]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守护故,不堕声闻、辟支佛道中,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菩萨从初已来,以方便力布施,无我、我所心布施,乃至无我、我所心修智慧;是人不作是念:『我有是施,是我施。』不以是施自高;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是菩萨不念『我布施』,不念『我施是人,用是物施』;不念『我持戒,有是戒』;不念『我忍辱,有是忍辱』;不念『我精进,有是精进』;不念『我禅定,有是禅定』;不念『我修智慧,有是智慧。』何以故?是檀波罗蜜中无如是分别,远离此彼岸是檀波罗蜜相;远离此彼岸是尸罗波罗蜜相;远离此彼岸是羼提波罗蜜相;远离此彼岸是毘梨耶波罗蜜相;远离此彼岸是禅波罗蜜相;远离此彼岸是般若波罗蜜相。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无如是忆想分别。是菩萨摩诃萨知此岸、知彼岸,是人为檀波罗蜜所护、为尸罗波罗蜜所护、为羼提波罗蜜所护、为毘梨耶波罗蜜所护、为禅波罗蜜所护、为般若波罗蜜所护,乃至为一切种智所护故,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得到萨婆若。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护故,不堕声闻、辟支佛地,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57b02] 【论】

[0557b02] 释曰:

[0557b02] 尔时,佛可须菩提意,更说失行因缘:「菩萨虽行信等善法,亦不得无上道,所谓以我、我所心行六波罗蜜故。」是中无分别此岸、彼岸,以远离相是般若波罗蜜;而分别着行,是为失。

[0557b06] 上佛虽说无方便义,不说无方便名;欲令是事明了故,命须菩提:「云何有方便、无方便?」

[0557b08] 内无我、我所心,外观一切法空不取相,般若、方便乃至一切种智守护菩萨故,名有方便。守护者,五波罗蜜边得功德力,般若波罗蜜边得智慧力——以二因缘故不失道。

大智度论释善知识品第五十二

[0557b14] 【经】

[0557b14]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新学菩萨摩诃萨云何应学般若波罗蜜、禅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

[0557b18] 佛告须菩提:「新学菩萨摩诃萨若欲学般若波罗蜜,禅、精进、忍、戒、檀波罗蜜,先当亲近、供养善知识能说是深般若波罗蜜者。是人作是教:『汝善男子!所有布施,一切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所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一切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莫以色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莫以受、想、行、识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莫以檀波罗蜜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莫以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莫以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莫以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莫以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莫以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不取色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取受、想、行、识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取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取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取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行是深般若波罗蜜时莫贪色。何以故?善男子!是色非可贪者。莫贪受、想、行、识。何以故?受、想、行、识非可贪者。善男子!莫贪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莫贪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莫贪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莫贪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莫贪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何以故?一切种智非可贪者。善男子!莫贪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莫贪辟支佛道,莫贪菩萨法位,莫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可贪者。所以者何?诸法性空故。』」

[0557c24] 【论】

[0557c24] 问曰:

[0557c24] 须菩提问新学所行,佛何以乃答菩萨久行微妙事——所谓「不取一切法,一切法性空故」?

[0557c26] 答曰:

[0557c26] 诸法性空有二种:一者、大菩萨所得;二者、小菩萨所学柔顺忍,以智慧发心。此中但说小菩萨所学空。

[0557c28] 复次,有实智慧气分,佛数为菩萨;若无者,虽久行与功德,不数为菩萨。譬如佛说声闻法中顶法相:于三宝中有少信是名顶法;是信过煖法,修禅定生,以色界心得;于佛无碍解脱是为小,于凡夫为大。如是新发意菩萨得般若波罗蜜气味故能受化,名为新学;过五波罗蜜功德;于凡夫为大,于佛为小。

[0558a07] 复次,佛不直说诸法性空,先教供养、亲近善知识;善知识为说五波罗蜜功德。善知识虽种种教化,佛但称其不坏法,所谓于色等诸法不贪、不着、不取。譬如金翅鸟子始生,从一须弥至一须弥;菩萨亦如是,初学能生如是深智,何况久学!又如小火能烧,何况大者!菩萨亦如是,新学时能以般若转世间法令毕竟空,烧诸烦恼,何况得力具足!

[0558a16] 【经】

[0558a16]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能为难事——于一切性空法中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58a18]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能为难事——于一切性空法中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为安隐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安乐世间故、为救世间故、为世间归故、为世间依处故、为世间洲故、为世间将导故、为世间究竟道故、为世间趣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0558a26]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为安隐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拔出六道众生,着无畏岸涅槃处。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安隐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0558b02]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安乐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拔出众生种种忧苦愁恼,着无畏岸涅槃处。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安乐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0558b07]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救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救众生生死中种种苦,亦为断是苦故而为说法;众生闻法,渐以三乘而得度脱。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救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0558b13]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归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拔出众生生老病死相、忧悲愁恼法,着无畏岸涅槃处。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归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0558b18]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依处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众生说一切法无依处。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依处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0558b23]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一切法无依处?」

[0558b24] 佛言:「色不相续即是色无生,色无生即是色不灭,色不灭即是色无依处;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依处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究竟道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众生说如是法:色究竟相非是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究竟相非是一切种智。须菩提!如究竟相,一切法相亦如是。」

[0558c05] 须菩提言:「世尊!若一切法如究竟相者,诸菩萨摩诃萨皆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世尊!色究竟相中无有分别,受、想、行、识究竟相中无有分别,乃至一切种智究竟相中无有分别——所谓是色,是受、想、行、识,乃至是一切种智。」

[0558c10]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色究竟相中无有分别,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究竟相中无有分别——所谓是色乃至是一切种智。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难事。如是观诸法寂灭相而心不没不却。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作是念:『是诸深法,我应如是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寂灭微妙法,当为众生说。』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究竟道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0558c18]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洲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若江河大海,四边水断,是名为洲。须菩提!色亦如是前后际断,受、想、行、识前后际断,乃至一切种智前后际断。以是前后际断故,一切法亦断。须菩提!是一切法前后际断故,即是寂灭、即是妙宝——所谓空、无所得、爱尽无余、离欲、涅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以寂灭微妙法为众生说。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洲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0558c28]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将导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众生说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说受想行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说十二处、十八界、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说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说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将导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0559a11] 【论】

[0559a11] 释曰:

[0559a11] 须菩提发希有心白佛言:「诸菩萨未断烦恼、大悲未具、未得阿鞞跋致,知诸法本性空而能发无上道心,是事甚难。」

[0559a13] 佛可其言:「如是!」

[0559a14] 更赞菩萨希有因缘,所谓菩萨安稳世间故发心。

[0559a15] 「安稳」者,能破一切烦恼,究竟不变失;譬如良药能破病,不问甘苦,以能究竟除病、安稳故。佛能使众生常安稳,不期一世、二世。世间乐者,有法虽安稳而不乐,有法今世苦、后世乐。如服苦药,腹中安稳、口中不美。是故说:「佛能与今世、后世乐。」六道无常相故非安稳,是故说出六道名安稳。

[0559a22] 世间乐着因缘故,久后必生忧恼,不名为乐;涅槃乐,始终无变,故说离忧苦为乐。

[0559a24] 「救世间」者,如人为怨贼所逐,若亲戚、若官力能救;众生亦如是,恶罪诸烦恼因缘及魔民所逐,惟诸佛能说法救护。

[0559a27] 「世间归」者,如人遇暴风疾雨,必归房舍;世间种种邪见烦恼等、身心内外苦恼老病死诸忧苦等,若归佛,佛以种种因缘拔其忧悲苦恼。

[0559b01] 「依处」者,一切有为法从和合因缘生故,无有自力、不可依止。众生为苦所逼来依止佛,佛为说无依止法。无依止法者是真实,所谓无余涅槃,色等五众灭,更不相续;不相续即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即是毕竟空,无依止处。

[0559b06] 问曰:

[0559b06] 若无依止处,何以说依止?

[0559b07] 答曰:

[0559b07] 依止有二种:一者、以爱、见等诸烦恼依止有为法,二者、清净智慧说依止涅槃。烦恼见故说无依止。

[0559b09] 「究竟道」者,所谓诸法实相、毕竟空。色等法,前际中无,后际中亦无;现在中,凡夫人忆想分别,业果报诸情力故有颠倒见;圣人以智慧眼观之皆虚诳不实。如前、后,中亦尔;若无先后,云何有中?能如是为众生说法,则安处众生于究竟第一道中。

[0559b15] 「世间洲」者,如洲四边无地,色等法亦如是,前、后皆不可得;中间,如究竟道中破。入前、后空故,中间亦空。「水」者,三漏、四流诸烦恼及业果报中一切法。毕竟空、无所取,所谓涅槃,是为洲。

[0559b19] 众生没在四流水中,佛以八正道船引着涅槃洲上。如是种种因缘接度众生名为「将导」。


[0559b22] ◎【经】

[0559b22]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趣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众生说色趣空,说受、想、行、识趣空,乃至说一切种智趣空。为众生说色非趣非不趣。何以故?是色空相,非趣非不趣。说受、想、行、识非趣非不趣。何以故?是受、想、行、识空相,非趣非不趣。乃至一切种智非趣非不趣。何以故?是一切种智空相,非趣非不趣。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为世间趣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一切法趣空,是趣不过。何以故?空中,趣、非趣不可得故。须菩提!一切法趣无相,是趣不过。何以故?无相中,趣、非趣不可得故。须菩提!一切法趣无作,是趣不过。何以故?无作中,趣、非趣不可得故。须菩提!一切法趣无起,是趣不过。何以故?无起中,趣、非趣不可得故。须菩提!一切法趣无所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是趣不过。何以故?无所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中,趣、非趣不可得故。

[0559c11] 「须菩提!一切法趣梦,是趣不过。何以故?梦中,趣、非趣不可得故。须菩提!一切法趣幻、趣嚮、趣影、趣化,趣是趣不过。何以故?是化等中,趣、非趣不可得故。

[0559c15] 「须菩提!一切法趣无量、无边,是趣不过。何以故?无量、无边中,趣、非趣不可得故。

[0559c17] 「须菩提!一切法趣不与不取,是趣不过。何以故?不与不取中,趣、非趣不可得故。须菩提!一切法趣不举不下,是趣不过。何以故?不举不下中,趣、非趣不可得故。

[0559c20] 须菩提!一切法趣不增不减,是趣不过。何以故?无增无减中,趣、非趣不可得故。须菩提!一切法趣不来不去,是趣不过。何以故?不来不去中,趣、非趣不可得故。须菩提!一切法趣不入不出、不合不散、不着不断,是趣不过。何以故?不着不断中,趣、非趣不可得故。

[0559c26] 「须菩提!一切法趣我、众生、寿命、人、起、使起、作、使作、知者、见者,是趣不过。何以故?我乃至知者、见者毕竟不可得,何况当有趣、非趣!

[0559c29] 「须菩提!一切法趣有常,是趣不过。何以故?常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趣、非趣?须菩提!一切法趣乐、净、我,是趣不过。何以故?乐、净、我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趣、非趣?须菩提!一切法趣无常、苦、不净、无我,是趣不过。何以故?无常、苦、不净、无我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趣、非趣?

[0560a06] 「须菩提!一切法趣欲事,是趣不过。何以故?欲事毕竟不可得,何况当有趣、非趣?须菩提!一切法趣瞋事、痴事、见事,是趣不过。何以故?瞋事、痴事、见事毕竟不可得,何况当有趣、非趣?

[0560a10] 「须菩提!一切法趣如,是趣不过。何以故?如中无来无去故。须菩提!一切法趣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是趣不过。何以故?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中无来无去故。须菩提!一切法趣平等,是趣不过。何以故?平等中,趣、非趣不可得故。须菩提!一切法趣不动相,是趣不过。何以故?不动相中,趣、非趣不可得故。

[0560a17] 「须菩提!一切法趣色,是趣不过。何以故?色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趣、非趣?须菩提!一切法趣受、想、行、识,是趣不过。何以故?受、想、行、识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趣、非趣?十二处、十八界亦如是。

[0560a21] 「须菩提!一切法趣檀波罗蜜,是趣不过。何以故?檀毕竟不可得故,云何当有趣、非趣?须菩提!一切法趣尸罗波罗蜜,是趣不过。何以故?尸罗毕竟不可得故,云何当有趣、非趣?须菩提!一切法趣羼提波罗蜜,是趣不过。何以故?羼提毕竟不可得故,云何当有趣、非趣?须菩提!一切法趣毘梨耶波罗蜜,是趣不过。何以故?毘梨耶毕竟不可得故,云何当有趣、非趣?须菩提!一切法趣禅波罗蜜,是趣不过。何以故?禅毕竟不可得故,云何当有趣、非趣?须菩提!一切法趣般若波罗蜜,是趣不过。何以故?般若毕竟不可得故,云何当有趣、非趣?

[0560b05] 「须菩提!一切法趣内空,是趣不过。何以故?内空毕竟不可得故,云何当有趣、非趣?须菩提!一切法趣外空,是趣不过。何以故?外空毕竟不可得故,云何当有趣、非趣?须菩提!一切法趣内外空,是趣不过。何以故?内外空毕竟不可得故,云何当有趣、非趣?乃至一切法趣无法有法空,是趣不过。何以故?无法有法空毕竟不可得故,云何当有趣、非趣?

[0560b12] 「须菩提!一切法趣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是趣不过。何以故?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毕竟不可得故,云何当有趣、非趣?

[0560b15] 「须菩提!一切法趣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是趣不过。何以故?一切种智中,趣、非趣不可得故。

[0560b17] 「须菩提!一切法趣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是趣不过。何以故?须陀洹果乃至辟支佛道中,趣、非趣不可得故。须菩提!一切法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趣不过。何以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趣、非趣不可得故。须菩提!一切法趣须陀洹乃至佛,是趣不过。何以故?须陀洹乃至佛中,趣、非趣不可得故。」

[0560b24]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深般若波罗蜜谁能信解者?」

[0560b26] 佛告须菩提:「有菩萨摩诃萨先于诸佛所久行六波罗蜜、善根纯熟、供养无数百千万亿诸佛、与善知识相随,是辈人能信解深般若波罗蜜。」

[0560b29]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能信解是深般若波罗蜜者,有何等性、何等相、何等貌?」

[0560c02] 佛言:「欲、瞋、痴断离是性、相、貌,是菩萨摩诃萨则能信解深般若波罗蜜。」

[0560c04] 【论】

[0560c04] 问曰:

[0560c04] 上诸事中略说,今「趣」中何以广说?

[0560c05] 答曰:

[0560c05] 「趣」是总上九事之会归,是故多说。

[0560c06] 复次,安乐等及趣皆同一义,俱出众生着涅槃故。若事事广说则不可尽,「趣」最在后故广说;当知与者亦皆应广说。

[0560c08] 「色等法趣空」者,如虚空但有名而无法;色等法亦尔,终归于空。诸法究竟相必空故,与者皆虚妄。如人初虽有善言,久久乃知情实;色等诸法亦如是,入无余涅槃时与虚空无异,当知先亦如是,但凡夫颠倒果报故见异。一切法无有过出空等诸相,如人欲出过虚空不可得。

[0560c15] 我等十六名,皆因五众和合假有此名,无有实法,云何当有趣、非趣?

[0560c17] 若常、净、乐、我等四颠倒破四圣行。如常等四法不可得,以颠倒故;色等诸法亦如是。如常等不可得,无常等从常等出故亦不可得。是故说:「一切法趣常等、趣无常等。」

[0560c20] 须菩提问佛:「是法甚深微细,谁当信解者?」

[0560c21] 佛答说:「久行等因缘能信。」

[0560c22] 更问:「久行等人有何等相?」

[0560c23] 佛答:「是人离三毒心,亦不见是离,深入诸法实相故。」

[0560c24] 问曰:

[0560c24] 是人未得无生忍法,云何言「断三毒」?

[0560c25] 答曰:

[0560c25] 断有二种:一者、根本断,二者、薄少断。此中说薄少断。行者不分别是断、是烦恼。何以故?烦恼相颠倒不定故,烦恼即是断,是故言离。

大智度论释趣一切智品第五十三

[0561a01] 【经】

[0561a01]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摩诃萨解深般若波罗蜜者,当趣何所?」

[0561a02] 佛告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解深般若波罗蜜者,当趣一切种智。」

[0561a04]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菩萨摩诃萨能趣一切种智者,则为一切众生所归趣,修般若波罗蜜故。世尊!修般若波罗蜜即是修一切诸法。世尊!无所修是修般若波罗蜜,不受修、坏修是修般若波罗蜜。」

[0561a08] 佛告须菩提:「何等法坏故,般若波罗蜜为坏修?」

[0561a10] 「世尊!色坏故,般若波罗蜜为坏修;受、想、行、识、十二处、十八界坏故,般若波罗蜜为坏修;我乃至知者、见者坏故,般若波罗蜜为坏修。世尊!檀波罗蜜坏故,般若波罗蜜为坏修;乃至般若波罗蜜坏故,般若波罗蜜为坏修;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须陀洹果乃至一切种智坏故,般若波罗蜜为坏修。」

[0561a17]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色坏故,般若波罗蜜为坏修;乃至一切种智坏故,般若波罗蜜为坏修。」

[0561a19] 尔时,佛告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中,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应当验知!若菩萨摩诃萨是深般若波罗蜜中不着,当知是阿鞞跋致;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中不着,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中不着,当知是阿鞞跋致。」

[0561a25] 【论】

[0561a25] 问曰:

[0561a25] 般若波罗蜜非趣、非不趣,须菩提何以故问「行般若者趣至何处」?又佛何以答「趣萨婆若」?

[0561a27] 答曰:

[0561a27] 外道言:「诸法从因趣果、从先世入今世、从今世趣后世。」破是常颠倒故,言「无趣不趣」。

[0561a29] 此中,须菩提以无着心问,佛以无着心答。般若波罗蜜毕竟空,于诸法无障无碍;得无障无碍解脱故无障无碍。因果相似故,故言:「解深般若者,趣一切种智。」

[0561b04] 须菩提言:「菩萨知般若波罗蜜者为一切众生所归趣。」如子为苦恼所逼,则趣父母。

[0561b06] 问曰:

[0561b06] 何以故但菩萨解深般若波罗蜜为众生所归趣?

[0561b07] 答曰:

[0561b07] 菩萨于众生中大悲心故,常修习般若波罗蜜。以修故,能解一切诸法皆入般若波罗蜜,是故「修般若波罗蜜即修一切法」。

[0561b10] 般若无定实法可得,故经中说「无所修是修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一切诸观有过故不受,是名不受修。坏修者,一切法无常散坏,故名坏修。可破坏法者,所谓色等乃至一切种智。

[0561b15] 佛可须菩提所说。

[0561b15] 上品末说阿鞞跋致菩萨性、相、貌,今应验试知。于深般若波罗蜜中着不?若着,则非;若不着,则是其相。

[0561b17] 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有二种:一者、因般若波罗蜜观一切法毕竟空,般若亦自空;二者、不能观般若亦空。是故经中试知着不?

[0561b21] 【经】

[0561b21] 「若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不以他人语为坚要,亦不随他教行。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不为欲心、瞋心、痴心所牵。若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不远离六波罗蜜。若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闻说深般若波罗蜜时,心不惊、不没、不怖、不畏、不悔,欢喜乐闻,受持、读、诵、正忆念、如说行。须菩提!当知是菩萨先世已问是深般若波罗蜜中事已,受持、读、诵、说、正忆念。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有大威德故,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心不惊、不怖、不畏、不没、不悔,欢喜乐闻,受持、读、诵、正忆念。」

[0561c03]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闻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乃至正忆念,世尊!是菩萨摩诃萨云何行般若波罗蜜?」

[0561c05] 佛言:「随顺一切种智心,是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行般若波罗蜜。」

[0561c07] 「世尊!云何名随顺一切种智心,是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行般若波罗蜜?」

[0561c08] 佛言:「以空随顺,是为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以无相、无作、无所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随顺,是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行般若波罗蜜;以如梦、幻、炎、嚮、化随顺,是行般若波罗蜜。」

[0561c13] 须菩提白佛言:「佛说以空随顺乃至如梦如幻随顺,是行般若波罗蜜。世尊!是菩萨摩诃萨行何法——若色,若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

[0561c16]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行色,不行受、想、行、识,乃至不行一切种智。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行处,无作法、无坏法、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住处,是法不可数、无有量;若无数、无量,是法不可得——不可以色得,乃至不可以一切种智得。何以故?色即是萨婆若,乃至一切种智即是萨婆若。色如相乃至一切种智如相皆是一如,无二无别。」

[0561c24] 【论】

[0561c24] 释曰:

[0561c24] 阿鞞跋致菩萨所说事,于他语言中不生念:「是中有实、不实。」何以故?他人有二种:在家人,着五欲乐,虚诳不净;出家外道,着诸邪见不实。此等所说皆无实事,是故不信。自得诸法实相故,乃至佛身来说破诸法实相者亦不信;得无为法故,心则安重,不复移转。

[0562a01] 是菩萨虽未得佛道,贪欲等诸烦恼折薄故,不为所牵。

[0562a02] 心常不离六波罗蜜,知善法果报味故,心常爱乐,不离六波罗蜜。

[0562a04] 如是等种种因缘故,闻深般若不怖、不畏,欢喜欲闻,读、诵、问义、修习。如雷霆,小鸟则怖畏闷死;孔雀大鸟欢喜舞戏。般若波罗蜜亦如是,邪见凡夫闻则恐怖;阿鞞跋致菩萨闻则欢喜,心无厌足,是故说「欢喜乐闻」。

[0562a09] 是中佛说因缘:「是菩萨于过去世已闻深般若波罗蜜,多集诸福德、智慧故有大威德,有大威德故不怖畏。」

[0562a11] 须菩提问:「是菩萨闻深般若波罗蜜虽不怖畏,是般若无定相,云何应行?」

[0562a13] 佛言:「随顺一切种智心。」

[0562a14] 问曰:

[0562a14] 是菩萨未得一切种智,云何能顺?

[0562a15] 答曰:

[0562a15] 是故说:「随顺毕竟空心则顺一切种智心。」一切种智是寂灭相,佛后品中说:「一切寂灭相是一切种智。」是故言:「顺毕竟空则顺一切种智。」无相、无作、虚空、无生无灭、无垢无净、如梦等亦如是。

[0562a19] 尔时,须菩提问:「顺毕竟空心,观何等法?」

[0562a20] 佛答:「不观色乃至一切种智。」

[0562a21] 何以故?智慧欲求实事,色等有为作法皆虚妄,一切种智是实法。实法故,过有为法;过有为法故,说是法——「无作」,无作者。「无坏法」,无坏者。是法不从六波罗蜜来,故言「无所从来」。不入佛法中,故言「无所去」。有为,虚诳故「不住」;无为法中,无忆想分别故亦「不住」。五众和合故有六道数,坏五众相续故则「无数、无量」。无数、无量故则语言道断,语言道断故不可以行色等诸法得。

[0562a29] 佛此中自说因缘:「色等诸法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色等诸法。何以故?色等诸法如即是萨婆若如,萨婆若如即是色等诸法如,以是故说如,是如无二无别。」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一


大智度论释大如品第五十四(卷七十二)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0562b12] ◎【经】

[0562b12] 尔时,欲界诸天子、色界诸天子以天末栴檀香,以天青莲华、赤莲花、红莲华、白莲华遥散佛上,来至佛所,顶礼佛足,一面住,白佛言:「世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深、难见、难解、不可思惟知、微妙寂灭,智者能知,一切世间所不能信。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如是说:『色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色;乃至一切种智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一切种智。色如相、萨婆若如相,是一如,无二无别;乃至一切种智如相、萨婆若如相,一如,无二无别。』」

[0562b23] 佛告欲、色界诸天子:「如是!如是!诸天子!色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色;乃至一切种智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一切种智。色如相乃至一切种智如相,一如,无二无别。诸天子!以是义故,佛初成道时,心乐嘿然,不乐说法。何以故?是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甚深、难见、难解、不可思惟知、微妙寂灭,智者能知,一切世间所不能信。何以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得者、无得处、无得时,是名诸法甚深相,所谓无有二法。诸天子!如虚空甚深故,是法甚深;如甚深故,是法甚深;法性甚深、实际甚深、不可思议、无边甚深故,是法甚深;无来无去甚深故,是法甚深;不生不灭、无垢无净、无知无得甚深故,是法甚深。诸天子!我甚深乃至知者、见者甚深故,是法甚深。诸天子!色甚深、受想行识甚深故,是法甚深。檀波罗蜜甚深乃至般若波罗蜜甚深故,是法甚深。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甚深故,是法甚深;四念处甚深乃至一切种智甚深故,是法甚深。」

[0562c13] 尔时,欲、色界诸天子白佛言:「世尊!是所说法,一切世间所不能信。世尊!是甚深法,不为受色故说,不为舍色故说;不为受受、想、行、识故说,不为舍受、想、行、识故说。不为受须陀洹果故说,不为舍须陀洹果故说;乃至不为受一切种智故说,不为舍一切种智故说。诸世间皆受着行,所谓色是我、是我所,受、想、行、识是我、是我所,乃至十八不共法是我、是我所;须陀洹果是我、是我所,乃至一切种智是我、是我所。」

[0562c22] 佛告诸天子:「如是!如是!诸天子!是法非为受色故说,非为舍色故说;乃至非为受一切种智故说,非为舍一切种智故说。诸天子!若有菩萨为受色故行,乃至为受一切种智故行,是菩萨不能修般若波罗蜜,不能修禅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不能修檀波罗蜜,乃至不能修一切种智者。」

[0562c29]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法随顺一切法。云何是法随顺一切法?是法随顺般若波罗蜜,乃至随顺檀波罗蜜;是法随顺内空,乃至随顺无法有法空;是法随顺四念处,乃至随顺一切种智。是法无碍,不碍于色,不碍受、想、行、识,乃至不碍一切种智。诸天子!是法名无碍相,如虚空等故,如、法性、法住、实际、不可思议性等故,空、无相、无作等故。是法不生相,色不生,不可得故;受、想、行、识不生,不可得故;乃至一切种智不生,不可得故。是法无处,色处不可得故;受、想、行、识处不可得故,乃至一切种智处不可得故。」

[0563a12] 是时欲、色界诸天子白佛言:「世尊!须菩提是佛子,随佛生。何以故?须菩提所说皆与空合。」

[0563a14] 尔时,须菩提语诸天子:「汝等言:『须菩提是佛子,随佛生。』云何为随佛生?诸天子!如相故,须菩提随佛生。何以故?如来如相不来不去,须菩提如相亦不来不去,是故须菩提随佛生。

[0563a18] 「复次,须菩提从本已来随佛生。何以故?如来如相即是一切法如相,一切法如相即是如来如相。是如相中亦无如相,是故须菩提为随佛生。

[0563a22] 「复次,如来如常住相,须菩提如亦常住相;如来如相无异无别,须菩提如相亦无异无别,是故须菩提为随佛生。如来如相无有碍处,一切法如相亦无碍处;是如来如相、一切法如相,一如,无二无别。是如相无作,终不不如,是故是如相一如,无二无别,是故须菩提为随佛生。如来如相一切处无念无别,须菩提如相亦如是,一切处无念无别;如来如相不异不别、不可得,须菩提如相亦如是,以是故须菩提为随佛生。如来如相不远离诸法如相,是如终不不如;是故须菩提如不有异,为随佛生,亦无所随。

[0563b04] 「复次,如来如相不过去、不未来、不现在,诸法如相亦不过去、不未来、不现在,是故须菩提为随佛生。

[0563b07] 「复次,如来如不在过去如中,过去如亦不在如来如中;如来如不在未来如中,未来如不在如来如中;如来如不在现在如中,现在如不在如来如中。过去未来现在如、如来如,一如,无二无别。色如、如来如,受想行识如、如来如,是色如、受想行识如、如来如,一如,无二无别;我如乃至知者见者如、如来如,一如,无二无别;檀波罗蜜如乃至般若波罗蜜如、内空如乃至无法有法空如、四念处如乃至一切种智如、如来如,一如,无二无别。」

[0563b17]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是如故,名为如来。」

[0563b18] 说是〈如相品〉时,是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六种振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中央踊四边没,四边踊中央没。

[0563b21] 【论】

[0563b21] 问曰:

[0563b21] 若般若波罗蜜无不甚深,何以或时赞甚深?

[0563b22] 答曰:

[0563b22] 般若波罗蜜中,或时分别诸法空,是浅;或时说「世间法即同涅槃」,是深。色等诸法即是佛法,听者闻说,心信佛语,自智慧不及故言「甚深」。譬如河水,有洄复深处、有浅处。

[0563b26] 问曰:

[0563b26] 诸天所赞法甚深,一切世间所不能信,何用说为?

[0563b27] 答曰:

[0563b27] 一切有二种:一者、名字一切,二者、实一切。如此中说名字一切,以多不信故言「一切」。如此中说「微妙寂灭,智者能知」,知者必有信,先信后知故。

[0563c02] 复次,是般若波罗蜜,惟佛能知。众生闻所说而信者,此中不名为信;智慧知已,名为信。

[0563c04] 问曰:

[0563c04] 若尔者,何以言「微妙,智者能知」?

[0563c05] 答曰:

[0563c05] 一切世间无能遍尽知诸佛智者,寂灭,智者能知少分。

[0563c06] 如须陀洹于无上道得少分,所谓断三结;如是诸道,展转增多。若世间都不信者,云何有诸道?以是故言「寂灭,智者能知」。

[0563c09]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般若波罗蜜,但名字异——在菩萨心中为般若,在佛心中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中说「色等法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色等法」。此中说「色等法如、萨婆若如,无二无别」。

[0563c14] 佛可诸天子意,更说因缘:「如名色等诸法真实相。」譬如除宫殿及诸陋庐,如烧栴檀及杂木,其处虚空无异;色及萨婆若等诸法,求其实,皆是如。以是义故,佛初成道时,心乐嘿然,不乐说法——知甚深法,凡夫人难悟故。

[0563c19] 复次,是法无二故甚深,如虚空故甚深,如、法性等甚深故甚深。

[0563c20] 尔时,诸天子知是法无可取相,白佛言:「是所说法,一切世间所不能信,是法不为受色等法故说。」

[0563c23] 佛可其言,「若有菩萨为受色等故行菩萨道,不能修般若波罗蜜等诸功德」。

[0563c24]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相,随顺一切法,无所障碍。」何以故?于般若波罗蜜亦不着。说不障碍因缘:「如虚空等故。」譬如壁中先有空相,小儿以橛钉之,力少故不入,大力者能入;行者亦如是,色等诸法中,自有如实相,智慧力少故,不能令空,大智者能知。是故说:「诸法无碍,如虚空平等。」

[0564a02] 色等法不生,亦不可得,以是故名「不生」。非但色等不生,若不生法可得,则非毕竟空,非名无得。无住处亦如是。

[0564a05] 尔时,诸天子白佛言:「世尊!须菩提随佛生。何以故?所知所说皆与空合。」

[0564a07] 复次,经说有三种子:一者、不随顺生,二者、随顺生,三者、胜生。世人皆愿二种子:随顺子,胜子。佛法中惟欲一种:随顺生,以无有胜佛故。

[0564a10] 佛子有五,皆从口生、法生:须陀洹乃至阿罗汉,入正位菩萨。辟支佛虽佛法中种因缘,无佛时自能得道,不得言从佛口生,因缘远故。

[0564a13] 诸漏尽者,是随顺生。须菩提于漏尽中,常乐毕竟空,是随顺生。何以故?所行法不可破坏如虚空,佛法如是相,是名随佛生。

[0564a16] 问曰:

[0564a16] 何以不说入法位菩萨随顺佛生?

[0564a17] 答曰:

[0564a17] 有人言:漏未尽故不说,须菩提漏尽故说。

[0564a18] 有人言:入无余涅槃者,是第一清净。阿罗汉末后身住有余涅槃,近无余涅槃门故说。菩萨虽有深利智慧,往返生死中,是故不说。

[0564a21] 有人言:般若有二种:一者、唯与大菩萨说,二者、三乘共说。共声闻说中,须菩提是随佛生;但与菩萨说时,不说须菩提随佛生。何以故?法性生身大菩萨,是中无有结业生身,但有变化生身,灭三毒、出三界,教化众生、净佛世界故,住于世间,此中都无一切声闻人。佛大慈悲心,菩萨心亦尔,是名菩萨随生;须菩提但取涅槃故,不说随生。此经共二乘说。须菩提知般若波罗蜜甚深,法性生身菩萨力大。

[0564b01] 诸天虽赞,不应受,语诸天子言:「诸法如一相,所谓无相,是因缘故随佛生,如不异故。」

[0564b03] 如经中说如:「如来如相不来不去,须菩提如相亦不来不去。」

[0564b06] 复次,如来如毕竟空,一切法如亦毕竟空。一切法如中摄须菩提如,是故须菩提用如来如故随佛生。

[0564b08] 复次,如如来如无忆想分别、常住、如虚空,须菩提如亦如是。是故须菩提随佛生。

[0564b10] 复次,如如来如得无碍解脱故,一切法中无罣碍;一切法如亦如是,于一切法中亦无罣碍。如来如、一切法如,一如无异;须菩提如亦入一切法如故,是以随佛生。

[0564b14] 复次,诸法如相无作、无作者,如来如相亦如是;须菩提如,一切法如摄,故随佛生。

[0564b15] 复次,如如来如相,一切处常无忆想分别;须菩提如,一切法如摄,故随佛生。

[0564b17] 复次,如来如相不离一切法如。正观一切法,名为佛;一切法是因缘,佛是果报,是故说:「如来如不离一切法如。」是如实故常如,无不如时;须菩提如亦如是不异,故随佛生,亦无法可随。

[0564b21] 复次,如来如相无忆想分别、出过三世,一切法如亦如是;须菩提如亦出三世,是故随佛生。

[0564b24] 复次,如来如不在过去如中,何以故?如来空,过去亦毕竟空,是故空不在空中住;譬如虚空不住虚空中。未来、现在亦如是。「三世如、如来如,不二不分别」者,三世如,空、无相、无生无灭等;如来如亦如是。三世如无障碍,如过去世无穷无边,未来世亦无穷无边,现在世亦无穷无边;如来如亦如是。此三世十方无穷无边,须菩提如亦如是。

[0564c02] 复次,五众如乃至一切种智如、如来如,无二无别。何以故?色等诸法和合故有如来。如是如来,不得言「但是色等法」,亦不得言「离色等法」,亦不得言「色等法在如来中」,亦不得言「如来在色等法中」,亦不得言「色等法属如来」,亦不得言「无如来」。五众色等法中假名如来。如来如即是一切法如,是故说「色等法如、如来如,不二不别」。凡夫人见有二有别,圣人观无二无别;圣人可信,凡夫人所见不可信。

[0564c12] 佛语须菩提:「是名为如,佛因此如故,名为如来。」如来者,如实行来到佛法中。

[0564c14] 说是如时,地六种震动,如上说。

[0564c15] 【经】

[0564c15] 是时,诸欲天子、诸色天子以天末栴檀香散佛上,及散须菩提上,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须菩提以如来如随佛生。」

[0564c17] 须菩提复为诸天子说言:「诸天子!须菩提不从色中随佛生,亦不从色如中随佛生;不离色随佛生,亦不离色如随佛生。须菩提不从受、想、行、识中随佛生,亦不从受、想、行、识如中随佛生;不离受、想、行、识随佛生,亦不离受、想、行、识如随佛生。乃至不从一切种智中随佛生,亦不从一切种智如中随佛生;不离一切种智随佛生,亦不离一切种智如随佛生。须菩提不从无为中随佛生,亦不从无为如中随佛生;不离无为随佛生,亦不离无为如随佛生。何以故?是一切法皆无所有、不可得,无随生者,亦无随生法。」

[0565a01]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如实不虚,法相、法住、法位甚深;是中色不可得,色如不可得。何以故?色尚不可得,何况色如当可得!受、想、行、识不可得,受、想、行、识如不可得,何以故?受、想、行、识尚不可得,何况受、想、行、识如当可得!乃至一切种智不可得,一切种智如不可得。何以故?一切种智尚不可得,何况一切种智如当可得!」

[0565a08]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是如实不虚,法相、法住、法位甚深,是中色不可得,色如不可得。何以故?色尚不可得,何况色如当可得!乃至一切种智不可得,一切种智如不可得。何以故?一切种智尚不可得,何况一切种智如当可得!」

[0565a13] 舍利弗说是如相时,二百比丘不受一切法故,漏尽得阿罗汉;五百比丘尼,远尘离垢,诸法中得法眼净,生天、人中;五千诸菩萨摩诃萨得无生忍法;六千菩萨诸法不受故,漏尽,心得解脱,成阿罗汉。

[0565a18] 「舍利弗!是六千菩萨先世值五百佛,亲近供养,于五百佛法中,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无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故,行别异相;作是念:『是施、是持戒、是忍辱、是精进、是禅定。』无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行别异相;行别异相故,不得无异相;不得无异相故,不得入菩萨位;不得入菩萨位故,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虽有道,若空、若无相、若无作法,远离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故,便于实际作证,取声闻乘。」

[0565a29]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俱行空、无相、无作法,远离方便力故,于实际作证取声闻乘?菩萨摩诃萨亦修空、无相、无作法,有方便力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65b03] 佛告舍利弗:「有菩萨远离萨婆若心,修空、无相、无作法,无方便力故,取声闻乘。舍利弗!复有菩萨摩诃萨不远离萨婆若心,修空、无相、无作法,有方便力故,入菩萨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65b09] 「舍利弗!譬如有鸟,身长百由旬,若二百、三百由旬,而无有翅,从三十三天,自投阎浮提。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是鸟中道作是念:『欲还上三十三天。』能得还不?」

[0565b12] 「不得也!世尊!」

[0565b12] 「舍利弗!是鸟复作是愿:『到阎浮提,欲使身不痛不恼。』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是鸟得不痛不恼不?」

[0565b15] 舍利弗言:「不得也!世尊!是鸟到地,若痛、若恼、若死、若死等苦。何以故?世尊!是鸟身大而无翅故。」

[0565b17]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虽如恒河沙等劫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发大事、生大心,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受无量愿;是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若堕阿罗汉、若堕辟支佛道。何以故?是菩萨远离萨婆若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无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故,堕声闻地、若辟支佛道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虽念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持戒、禅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取相受持;是人不知不解诸佛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但闻空、无相、无作名字声,而取名字声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若如是回向,住声闻、辟支佛地中,不能得过。何以故?远离般若波罗蜜及方便力,持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0565c02]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已来,不远离萨婆若心,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不远离般若波罗蜜及方便力故,不取相;于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不取空解脱门相,不取无相、无作解脱门相。舍利弗!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不堕声闻、辟支佛道,直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已来行布施不取相,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不取相;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不取相。

[0565c13] 舍利弗!是名菩萨方便力,以离相心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乃至离相心行一切种智。」

[0565c15]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若菩萨摩诃萨不远离般若波罗蜜、方便力,当知是菩萨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已来无法可知,若色,若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世尊!有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远离般若波罗蜜、方便力,当知是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得、或不得。何以故?世尊!是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所有布施皆取相,所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皆取相。以是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定。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应远离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是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方便力中,以无得无相心,应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乃至以无得无相心,应修一切种智。」

[0566a02] 【论】

[0566a02] 释曰:

[0566a02] 「诸天子欢喜,以末栴檀香,散佛及须菩提上。叹言『希有!世尊!须菩提以如来如随佛生』」者,诸天子意谓:「须菩提智慧力故,令一切法皆如佛法,是故说随佛生。」

[0566a06] 须菩提知诸天子心少贵尚是诸法如,是故须菩提欲断诸天子心故说:「是如毕竟空相。」以四种破着如心,所谓:「须菩提不在色中,不在色如中,不以色等、不以色等如,不离色等、不离色等如,随佛生。」

[0566a10] 佛此中自说因缘:「此法皆空、不可得。」

[0566a11] 舍利弗言:「世尊!是如甚深!是如中但色等法不可得,何况色等法如当可得!」

[0566a13] 问曰:

[0566a13] 何者是色等法?何者是色等法如?

[0566a14] 答曰:

[0566a14] 色等法,眼所见等诸法;如名「色等法实相,不虚诳」。

[0566a15] 人于色等如法中错谬故,或起不善业堕恶道中,或起善业生于人天中,终归磨灭,还生诸苦。或起无漏业,应求大利而取小乘,不得毕竟清净如相故。

[0566a19] 色等法皆是作法、有为、虚妄、从颠倒生、凡夫所忆想分别行处,是故色等法虚妄,不即是如。知色等法如实故即是如,因色等法得如名,是故言:「不离色等法得如。」

[0566a23] 色等法入如中,皆一相无异;是故须菩提谦言:「非但我随佛生,一切法亦如是相。」

[0566a25] 舍利弗赞叹须菩提所说:「色等法亦毕竟空,何况如!」因若空,何况果!

[0566a26] 闻如是甚深如相,众生各得道利益。

[0566a28] 问曰:

[0566a28] 是般若波罗蜜为菩萨说,何故六千人成阿罗汉道?

[0566a29] 答曰:

[0566a29] 佛知必有难者,自为舍利弗说因缘:「是人无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过去作功德,无方便故,邪行不正,是人离般若波罗蜜故,深着善法;今从佛闻般若波罗蜜,深厌世间,慈悲心薄故求自利,不受一切法,即得阿罗汉,于般若无咎。如人持器诣海,随器大小,各自取足。

[0566b06] 问曰:

[0566b07] 如经说:「六千菩萨无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行五波罗蜜,不得是无分别法,作阿罗汉。」若一切圣人皆得无为法,得无为法即是无分别,何以此中说「不得无分别法,作阿罗汉」?

[0566b11] 答曰:

[0566b11] 非说今世听法时;乃是过去五百世时,不得般若、方便,修集五波罗蜜功德,以是故言:「不得无分别。」失菩萨信等五根;失菩萨信等五根故,虽闻般若,不得如菩萨所闻即于实际作证。

[0566b15] 问曰:

[0566b16] 俱行空、无相、无作,何以一人得作佛、一人作阿罗汉?

[0566b17] 答曰:

[0566b17] 虽有种种因缘,得阿罗汉大因缘,所谓离萨婆若心行空等故。

[0566b18] 「大鸟」者,金翅鸟在于天上,如此间人鸟雀等无异。是鸟所以不来者,此鸟食龙,翅出毒风,扇一切人眼失明故。是鸟初出[声-耳+卵],羽翼未成,意欲飞去,即时堕落,中道心悔:「我未应飞。」还欲住本天,上舍摩梨树上;是鸟身大,羽翼未成,不能举身。

[0566b24] 「鸟身」,是菩萨身。「大」者,世世广集五波罗蜜功德。「无两翅」者,是无般若波罗蜜、无方便。「须弥山」者,是三界。「虚空」,是无量佛法。「未应飞而飞」者,是菩萨功德未成满,欲行菩萨三解脱门、欲游无量佛法虚空中而自退没,是心虽欲愿作佛而不能得。「若死」者,是阿罗汉道;「死等」者,辟支佛道。「若痛、若恼」者,失菩萨本愿功德。

[0566c02] 佛自结句:「乃至住是无得无相心中应布施等。」此经中合喻,义自明了,故不说。


[0566c05] ◎【经】

[0566c05] 尔时,欲、色界诸天子白佛言:「世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难得!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应知一切诸法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法亦不可得。」

[0566c08] 佛言:「如是!如是!诸天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难得!我亦得一切法、一切种智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所得,无能知、无可知、亦无知者。何以故?诸法毕竟净故。」

[0566c12]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难得。如我解佛所说义,我心思惟,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易得。何以故?无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亦无可得法。一切法、一切法相空,无法可得、无能得者。何以故?一切法空故。亦无法可增,亦无法可减。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乃至一切种智,是法皆无可得者、无能得者。世尊!以是因缘故,我意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易得。何以故?世尊!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乃至一切种智一切种智相空。」

[0566c23] 舍利弗语须菩提:「若一切法空如虚空,虚空不作是念:『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信解一切诸法空如虚空,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易得者,今恒河沙等诸菩萨摩诃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退还?须菩提!以是故,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易得。」

[0566c29] 须菩提语舍利弗:「于意云何?色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0567a01] 舍利弗言:「不。」

[0567a02] 「受、想、行、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0567a03] 舍利弗言:「不。」

[0567a03] 「乃至一切种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0567a04] 舍利弗言:「不。」

[0567a04] 「离色,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0567a05] 舍利弗言:「不。」

[0567a06] 「离受、想、行、识,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0567a07] 舍利弗言:「不。」

[0567a07] 「乃至离一切种智,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0567a09] 舍利弗言:「不。」

[0567a09] 「舍利弗!于意云何?色如相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0567a10] 舍利弗言:「不。」

[0567a11] 「受、想、行、识如相乃至一切种智如相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0567a12] 舍利弗言:「不。」

[0567a12] 「离色如相,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0567a14] 舍利弗言:「不。」

[0567a14] 「离受、想、行、识如相,乃至离一切种智如相,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0567a16] 舍利弗言:「不。」

[0567a16] 「舍利弗!于意云何?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0567a17] 舍利弗言:「不。」

[0567a18] 「法性、法住、法位、实际、不可思议性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0567a19] 舍利弗言:「不。」

[0567a19] 「舍利弗!于意云何?离如,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0567a22] 舍利弗言:「不。」

[0567a22] 「离法性、法住、法位、实际、不可思议性,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0567a24] 舍利弗言:「不。」

[0567a24] 须菩提语舍利弗言:「若诸法毕竟不可得,何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

[0567a26] 舍利弗语须菩提:「如须菩提所说,是法忍中,无有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者。若不退还,佛说求道者有三种:阿罗汉道、辟支佛道、佛道。是三种为无分别。如须菩提说,独有一菩萨求佛道!」

[0567b01] 是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语舍利弗:「应当问须菩提:『为有一菩萨乘不?』」

[0567b04] 尔时,舍利弗问须菩提:「须菩提!为欲说有一菩萨乘?」

[0567b05] 须菩提语舍利弗:「于诸法如中,欲使有三乘人——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耶?」

[0567b06] 舍利弗言:「不也。」

[0567b07] 「舍利弗!三乘分别中,有如可得不?」

[0567b08] 舍利弗言:「不也。」

[0567b08] 「舍利弗!是如有若一相、若二相、若三相不?」

[0567b09] 舍利弗言:「不也。」

[0567b09] 「舍利弗!汝欲于如中乃至有一菩萨不?」

[0567b10] 舍利弗言:「不也。」

[0567b10] 「如是四种中,三乘人不可得。舍利弗!云何作是念『是求声闻乘人,是求辟支佛乘人,是求佛乘人』?舍利弗!菩萨摩诃萨闻是诸法如相,心不惊、不没、不悔、不疑,是名菩萨摩诃萨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67b15] 尔时,佛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汝所说者,皆是佛力。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说是如无有诸法别异,心不惊、不怖、不畏、不难、不没、不悔,当知是菩萨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67b19]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成就何等菩提?」

[0567b20] 佛言:「成就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67b21] 【论】

[0567b21] 释曰:

[0567b21] 尔时,诸天子作是念,白佛言:「世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难得!何以故?一切法毕竟空,而菩萨求佛道,观行修集,成佛、度众生,是法亦不可得。」

[0567b25] 佛可其言,自身为证:「我坐道场,以一切种得一切法,亦无一定相可得。」

[0567b26] 须菩提言:「世尊!如我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易得。』一切法毕竟常空故,是中无得者、无可得法,无障无碍、无所修、无所断故。」

[0567b29] 尔时,舍利弗言:「若佛道易得者,何以故恒河沙等无量菩萨求佛道,若一、若二作佛,与者皆退还?」

[0567c02] 须菩提答舍利弗:「色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退还不?」

[0567c04] 答言:「不也!」何以故?色等法毕竟空,无有退还。

[0567c05] 色等法如无二相,亦无分别,故无退还。

[0567c06] 「离色等法,更有法退还不?」

[0567c07] 答言:离色等更无有法,是故言「不也」。

[0567c08] 「离色等法如,更有法退还不?」

[0567c08] 答言:如破色等法已,如亦自空,是故言「不」。

[0567c09] 法性、法位乃至不可思议性亦如是。

[0567c10] 须菩提语舍利弗:「若法无退还,何以故言『如恒河沙等菩萨退还』?」

[0567c12] 舍利弗答:「如须菩提所说,法忍中则无退还。」「法忍」者,是法门、法修、法行。入须菩提所说法门中,则无退还;出是法门,则有退还。

[0567c15] 舍利弗虽现受须菩提语,亦自引佛法作难:「若无退者,尽当作佛,何以说有三乘?」

[0567c17] 须菩提还以如相四句破三乘。

[0567c17] 佛叹须菩提:「善哉!若菩萨闻如中无三乘分别,不恐怖,是菩萨即能成无上道。」

[0567c19] 问曰:

[0567c19] 若佛说「菩萨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何以故问「成就何等菩提」?

[0567c21] 答曰:

[0567c21] 各各有无上,舍利弗疑故,问:「何等道无上?」答:「大乘无上。」

[0567c23] 复次,须菩提以毕竟空智慧,破着三乘心,佛赞:「善哉!」

[0567c24] 须菩提言:「菩萨闻是,心不没、不怖,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67c25] 舍利弗问:「三乘菩提无定相,今言成就菩提,成何等菩提?」

[0567c27] 佛言:「成就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67c28] 若入毕竟空门,一切法尽一相;若出毕竟空,三乘则有异。今佛分别诸法故说有上、中、下乘,不为毕竟空故说。

[0568a02] 【经】

[0568a02]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云何行?」

[0568a03] 佛言:「应起等心,于一切众生亦以等心与语,无有偏党;于一切众生中起大慈心,亦以大慈心与语;于一切众生中下意,亦以下意与语;于一切众生中应生安隐心,亦以安隐心与语;于一切众生中应生无碍心,亦以无碍心与语;于一切众生中应生无恼心,亦以无恼心与语;于一切众生中应生爱敬心,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姊、如妹、如儿子、如亲族、知识,亦以爱敬心与语。是菩萨摩诃萨亦应自不杀生,亦教人不杀生,赞不杀生法,欢喜赞叹诸不杀生者;乃至自行不邪见,亦教他人不行邪见,赞不邪见法,欢喜赞叹不邪见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如是行。

[0568a17]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自行初禅,亦教他人行初禅,赞叹行初禅法,欢喜赞叹行初禅者;二禅、三禅、四禅亦如是。

[0568a21]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自行慈心,亦教人行慈心,赞叹行慈心法,欢喜赞叹行慈心者;悲、喜、舍心亦如是。自行虚空处,亦教人行虚空处,赞叹行虚空处法,欢喜赞叹行虚空处者;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亦如是。自具足檀波罗蜜,亦教人具足檀波罗蜜,赞叹具足檀波罗蜜法,欢喜赞叹具足檀波罗蜜者;尸罗、羼提、毘梨耶、禅、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0568b02] 「复次,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行内空,亦教人行内空,赞叹行内空法,欢喜赞叹行内空者;乃至无法有法空亦如是。自行四念处,亦教人行四念处,赞叹行四念处法,欢喜赞叹行四念处者;乃至八圣道分亦如是。自修空三昧、无相、无作三昧,亦教人修空、无相、无作三昧,赞叹修空、无相、无作三昧法,欢喜赞叹修空、无相、无作三昧者。自行八背舍,亦教人行八背舍,赞叹行八背舍法,欢喜赞叹行八背舍者。自行九次第定,亦教人行九次第定,赞叹行九次第定法,欢喜赞叹行九次第定者。自具足佛十力,亦教人具足佛十力,赞叹具足佛十力法,欢喜赞叹具足佛十力者;自行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亦教人行四无所畏乃至大慈大悲,赞叹行四无所畏乃至大慈大悲法,欢喜赞叹行四无所畏乃至大慈大悲者。自逆顺观十二因缘,亦教人逆顺观十二因缘,赞叹逆顺观十二因缘法,欢喜赞叹逆顺观十二因缘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如是行!

[0568b23]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应知苦、断集、灭证、修道,亦教人知苦、断集、灭证、修道,赞叹知苦、断集、灭证、修道法,欢喜赞叹知苦、断集、灭证、修道者。自生须陀洹果证智而不证实际,亦教人着须陀洹果中,赞叹须陀洹果法,欢喜赞叹得须陀洹果者;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亦如是。自生辟支佛道证知而不证辟支佛道,亦教人着辟支佛道中,赞叹辟支佛道法,欢喜赞叹得辟支佛道者。自入菩萨位,亦教人入菩萨位,赞叹入菩萨位法,欢喜赞叹入菩萨位者。自净佛世界、成就众生,亦教人净佛世界、成就众生,赞叹净佛世界、成就众生法,欢喜赞叹净佛世界、成就众生者。自起菩萨神通,亦教人起菩萨神通,赞叹起菩萨神通法,欢喜赞叹起菩萨神通者。自生一切种智,亦教人生一切种智,赞叹生一切种智法,欢喜赞叹生一切种智者。自断一切结使习,亦教人断一切结使习,赞叹断一切结使习法,欢喜赞叹断一切结使习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如是行!

[0568c16]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取寿命成就,亦教人取寿命成就,赞叹取寿命成就法,欢喜赞叹取寿命成就者。自成就法住,亦教人成就法住,赞叹成就法住法,欢喜赞叹成就法住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如是行,亦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是菩萨如是学、如是行时,当得无碍色,得无碍受、想、行、识,乃至得无碍法住。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从本已来,不受色,不受受、想、行、识,乃至不受一切种智。何以故?色不受者为非色,乃至一切种智不受者为非一切种智。」

[0568c28] 说是菩萨行品时,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0568c29] 【论】

[0568c29] 释曰:

[0568c29] 须菩提问:「菩萨欲成无上道者,云何应行?」

[0569a01] 佛答:「应起等心,于一切众生无有偏党。」

[0569a02] 五众和合,假名众生,如车、如林。一切众生者,尽举十方六道,无有遗与。一切众生法,各行三分:怨、亲、中人。佛今教菩萨等心,一切众生皆有亲爱想,莫生怨心,莫生中人心。

[0569a06] 复次,众生有二种:爱及憎。佛言:「于一切众生离是二心,莫生憎、爱。」爱者,贪欲,烦恼心,不应行;当行慈爱心。世间法,爱念妻子、牛马等,憎恶怨贼等。菩萨转此世间法,但行慈爱心于一切众生。

[0569a10] 复次,「等心」者,菩萨生法喜,于一切众生,欲令皆至佛道;菩萨自舍憎爱心,亦舍众生憎爱心加己。世间有三种人:恶、大恶、恶中恶;善、大善、善中善。恶者,如人以恶事加己,还报之以恶事。诸佛法于一切众生平等心,不应起恶念,何况起身行、口行!大恶者,如无人侵己,而以恶加人。恶中恶者,如人以好心供给慈念,而反以恶心毁害,如是等恶,名恶中恶。善者,如人以好事于己,还以善报。大善者,如人于己无善,而以善事利益。善中善者,如人以恶事害于己,而以善事乃至身命供养,是名善中善。菩萨舍是三恶,过是二种善,行第六心于一切众生。

[0569a24] 问曰:

[0569a24] 是菩萨未得法身,云何能行是心?

[0569a25] 答曰:

[0569a25] 是菩萨求无上道,应行无上法,受如是难为苦行,乃成无上道。譬如估客,于险道中备受诸苦,乃得大利。

[0569a27] 复次,是菩萨闻佛法正体——所谓毕竟空,无我、无我所,无一定实法,所见、所闻、所知皆是虚诳,如幻、如梦;深信是法故,能以身命供养怨贼。

[0569b01] 复次,菩萨知此身从罪业烦恼颠倒因缘生,所见、所闻皆是虚诳罪垢之本;若有人来欲加害于我,我宜欢喜受之,以此弊身而得无上道利,何为不与!

[0569b05] 复次,菩萨发心,深爱众生,欲利益故,自以己身供养怨贼,欲令众生効己所行;以有众生说法教者不必肯受故,以身教令其信受。

[0569b08] 复次,多有人发言求无上道而身行不称;亦以是故,菩萨以身教之,令坚心行此难事。欲求无上道,当行善中善法,为此难事,尔乃可得。

[0569b11] 如是等无量因缘,自以身命供养怨贼。

[0569b12] 问曰:

[0569b13] 等心、慈心有何等异?

[0569b13] 答曰:

[0569b13] 等心者是四无量心,慈心者是一无量。

[0569b14] 有人言:初舍怨亲是等心,后加愍念是慈心。

[0569b15] 复次,有人言:等心者,观众生如如、实际、法性,是法皆无为、无量故等;爱念众生,是名慈心。

[0569b17] 所以不说悲心者,悲心或忧念众生,积集此心,心则退没。或有众生不爱菩萨悲念,言:「汝何以不自忧其身而念他人?」慈心无如是事,易摄众生故,但说慈心。

[0569b21] 问曰:

[0569b21] 若众生有三种:上、中、下,菩萨福德智慧积集故,应是大人,云何言「于一切众生中起下意」?

[0569b23] 答曰:

[0569b23] 菩萨作是念:「一切法无常,一切众生上、中、下皆归磨灭,是中何者是大?何者是小?人以世法故有大小。」

[0569b26] 复次,大小不定,此国以为大,与国以为小;于此为大,于彼为小;如今世卑贱,后世为天王。如是业因缘,在世间轮转,贵贱大小无定。如水火贵贱随时,用舍无定。

[0569c01] 复次,菩萨虽有功德,知是功德毕竟空、如幻、如梦,不着此功德,不有是大小。

[0569c02] 复次,一切众生中有佛道因缘者,唯佛能知。菩萨作是念:「若我以众生形貌、才能——以此事轻者,则为轻未来佛;若轻佛则为永了。」

[0569c05] 复次,菩萨作是念:「我誓度一切众生;若众生无所得,我则孤负众生。」譬如主人请客,则应敬客而自卑;若无所供设,是则负愧于客。

[0569c09] 复次,以自大心故,则喜生瞋恚;憍慢是瞋之本,瞋是一切重罪之根。若菩萨于众生起下心,众生若骂、若打,则无恚恨;譬如大家打奴,奴不敢瞋恨。若菩萨自高、意下众生者,众生侵害,忿然生怒;如奴打大家,则起瞋怒。下意有如是等种种利益故,菩萨应当行。

[0569c15] 「安隐心」者,与今世、后世、究竟乐,非如父母、知识与现世乐。

[0569c16] 菩萨若以等心、慈心、下心利益众生时,若有不知恩人来恼菩萨,不信所行,谓为欺诳,为求名故,无有实事;又为魔所使,来恼菩萨,恶中之恶,不识恩分。菩萨等心,于此通达无碍。

[0569c20] 得是无碍心已,众生虽有大罪大过,但欲利益,不生恼心。慈心、安隐,无碍、不恼心。

[0569c22] 譬如孝子爱敬父母,如兄、如弟、如姊妹、如儿女,无婬欲心而生爱敬慈念。世人但能爱敬所亲,菩萨普及一切。

[0569c25] 得是柔软清净好心,名众生忍,是法忍初门。

[0569c26] 次行十善道。十善道,有佛、无佛,世间常有,是善法教。菩萨先以四十种行,行是十善道。何以故?是菩萨深念善法,心慈众生故。

[0569c29] 离欲凡夫法有十二事,亦以四十八种行。

[0570a01] 六波罗蜜乃至法住,是客法,有佛说则有菩萨行。

[0570a02] 上来旧法、客法,本末具足,今世得善法,智慧无碍;舍身,得法身无碍,随意至十方教化众生,于十方佛前修集善法。

[0570a05] 「闻是法时,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者,是品说如微妙深法,亦说有行,善门、智门,二行具足。但说如法,所利少;若说有法,所利亦少。今说有、无二法,具足故,得无生法忍;譬如二轮具足故,能有所至。

[0570a09] 此中善说二谛故,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二

大智度论释阿毘跋致品第五十五(卷七十三)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0570a19] ◎【经】

[0570a19]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以何等行、何等类、何等相貌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0a20]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能知凡夫地、声闻地、辟支佛地、佛地;是诸地,如相中无二无别,亦不念,亦不分别。入是如中,闻是事,直过无疑。何以故?是如中无一无二相故。是菩萨摩诃萨亦不作无益语,但说利益相应语,不视他人长短。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0a27] 须菩提言:「世尊!复以何等行、类、相貌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0a29]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能观一切法无行、无类、无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0b02]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无行、无类、无相貌,菩萨于何等法转名不转?」

[0570b04] 佛言:「若菩萨摩诃萨色中转,受、想、行、识中转,是名菩萨不转。

[0570b05]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檀波罗蜜中转乃至般若波罗蜜中转,内空中乃至无法有法空中转,四念处中乃至十八不共法中转,声闻、辟支佛地中转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转,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不转。何以故?须菩提!色性无,是菩萨何所住?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性无,是菩萨何所住?

[0570b12]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观外道沙门、婆罗门面类言语,不作是念:『是诸外道,若沙门、若婆罗门,实知实见。』若说正见,无有是事!

[0570b15] 「复次,菩萨不生疑,不着戒取,不堕邪见,亦不求世俗吉事以为清净,不以华香、璎珞、幡盖、伎乐礼拜供养与天。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0b19] 「复次,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常不生下贱家乃至不生八难之处,常不受女人身。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0b22]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常行十善道:自不杀生,不教人杀生,赞叹不杀生法,欢喜赞叹不杀生者;乃至自不邪见,不教人邪见,不赞叹邪见法,不欢喜赞叹行邪见者。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0b28]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乃至梦中亦不行十不善道。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0c01]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行檀波罗蜜,乃至为利益一切众生故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0c05]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所有诸法,受、读、诵、说、正忆念,所谓修姤路乃至优波提舍。是菩萨法施时,作是念:『是法施因缘故,满一切众生愿。以是法施功德,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0c11]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甚深法中,不疑、不悔。」

[0570c12]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于甚深法中,何因缘故不疑、不悔?」

[0570c13] 佛言:「是阿鞞跋致菩萨都不见有法可生疑处,若色、受、想、行识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见是法可生疑处、悔处。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0c17]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身、口、意业柔软。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0c19]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慈身、口、意业成就。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0c22]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与五盖俱:婬欲、瞋恚、睡眠、掉悔、疑。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0c24]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一切处无所爱着。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0c27]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出入去来、坐卧行住,常念一心;出入去来、坐卧行住、举足下足,安隐庠序,常念一心,视地而行。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1a02]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所着衣服及诸卧具,人不恶秽,好乐净洁,少于疾病。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1a05] 「复次,须菩提!常人身中有八万户虫侵食其身,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身无是虫。何以故?是菩萨功德过出世间,以是故,是菩萨无是户虫。是菩萨功德增益,随其功德,得身清净、得心清净。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1a11]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得身清净、得心清净?」

[0571a12] 佛言:「菩萨摩诃萨随其所得,增益善根,灭除心曲、心邪。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身清净、心清净。以是身、心清净故,能过声闻、辟支佛地,入菩萨位中。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1a17]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贵利养,虽行十二头陀,不贵阿兰若法,乃至不贵但三衣法。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1a20]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常不生悭贪心,不生破戒心、瞋动心、懈怠心、散乱心,不生愚痴心,不生嫉妬心。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1a24]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心住不动,智慧深入,一心听受,所从闻法及世间事,皆与般若波罗蜜合。是菩萨摩诃萨不见产业之事不入法性者;是事一切皆见与般若波罗蜜合。以是因缘故,须菩提!是名阿鞞跋致菩萨阿鞞跋致相。」

[0571b01] 【论】

[0571b01] 问曰:

[0571b01] 上来处处说阿鞞跋致相,今何以复问?

[0571b02] 答曰:

[0571b02] 上虽处处略说,今欲广说。此中多是阿鞞跋致相,故名〈阿鞞跋致相品〉。

[0571b03] 复次,上来解般若波罗蜜相;次说魔因缘坏般若波罗蜜相;今说信受般若波罗蜜者是阿鞞跋致,欲说其相貌,故须菩提问。

[0571b06] 复次,菩萨初发心来所行因缘、所得果报,是阿鞞跋致,受记必当作佛。如人受职,已得印信,心无复疑;又如声闻人所行众行皆为四沙门果。阿鞞跋致是决定安隐地,过凡夫,不入二乘地;虽未成佛道,能为世间作福田。是事微妙难得故,须菩提问其行貌。

[0571b13] 佛本命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故须菩提问:「世尊!阿鞞跋致有何行、类、相貌?」

[0571b14] 问曰:

[0571b14] 是三事有何等异?

[0571b15] 答曰:

[0571b15] 有人言:是三事皆一义,以此知是阿鞞跋致、非阿鞞跋致。

[0571b16] 有人言:行名是阿鞞跋致菩萨身、口、意业异于他人,以此行表阿鞞跋致甚深智慧。类者,分别知诸菩萨是阿鞞跋致、非阿鞞跋致。相貌者,除行、类,与种种因缘,得知阿鞞跋致相。

[0571b20] 佛说义趣:若菩萨能具足五波罗蜜,深入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不着般若波罗蜜,但观如,所谓诸法实相。菩萨尔时不以凡夫、二乘地为下贱,不以佛地为高贵,入诸法如故。诸法如中,无有分别二法,但以如入如,更无余事,亦不分别取相。何以故?如平等故。能如是入者,即入诸佛法藏;心不生疑更求诸法决定相。是故经说:「须菩提!凡夫地乃至佛地,如相中无二无别。」得如是法,名阿鞞跋致行、类、相貌。

[0571c01] 复次,略说是义:菩萨因诸法如,所谓毕竟空,舍一切世间事,亦不住毕竟空。何以故?得诸法毕竟清净实相故。菩萨若闻是无依止法,心无疑悔,不念依止。

[0571c05] 自上事,是阿鞞跋致正体;自是以下,尽是毕竟空行果。

[0571c06] 得毕竟空故,心淳熟寂灭相,不说无益语。所说常是法,不是非法;所说皆实,非妄语;所言柔软,不麁穬;皆以慈悲心说,不以瞋恚心;所说应时,常得机会,观察人心,随其方俗。

[0571c10] 今此中略说利益之言:若教佛道,若二乘,若人天道,若今世得非罪乐;常远离口四恶故,于众生中慈悲心大故,又能自摧薄诸烦恼故,是以能种种因缘说诸利益语。

[0571c14] 问曰:

[0571c15] 声闻人直趣涅槃,可不观他人;菩萨视众生如子,常欲教化,云何不观其长短?

[0571c17] 答曰:

[0571c17] 若众生不可伏折、不可化度,如是等莫观。何以故?若以好心教诏,则谓嫉己,如刀刺心;既无所益,更增其罪,是故不观长短。

[0571c20] 复次,菩萨应作是念:「如诸佛一切智,烦恼习尽,尚不能尽度众生;何况我未得菩萨神通、未得无碍智,云何能普观众生?」阿鞞跋致有得神通者;有不得者,得阿鞞跋致已,别修神通道乃得。若先得神通者,不具足故,不能遍观。

[0571c25] 问曰:

[0571c25] 须菩提初问行、相、类,佛何以不即答「无行、相、类」,今此中方说?

[0571c27] 答曰:

[0571c27] 初问时,众生未着阿鞞跋致相故,佛答或说空相、或说有相;今以众生着阿鞞跋致相,欲从凡夫入阿鞞跋致地,是故佛说「一切无行、无类、无相貌」。

[0572a01] 须菩提更问:「若诸法尽空者,何以言于何法转名不转法?」应当从凡夫地转,于佛地不转!

[0572a03] 佛答:「若菩萨能观色等诸法空无所有,转诸着心,故于佛道中不转。」色等法和合因缘生,菩萨知是有为过罪故,不应此中住。诸法空故,能转着心,转着心故名不转。

[0572a07] 复次,阿鞞跋致菩萨入正位故,心决定不疑:「一切外道中有实智!若有实智,不名外道!」如是名阿鞞跋致相。

[0572a10] 问曰:

[0572a10] 今说「不生疑」,后说「深法不疑」,是二不疑有何差别?

[0572a11] 答曰:

[0572a11] 今不疑者,四谛中如须陀洹所断;后不疑者,于佛所知深法中不疑。是菩萨福德、智慧力故,虽不作须陀洹、未作佛,而能无此二疑。戒取名外道戒;行此外道戒,不得涅槃。

[0572a15] 与四见皆名邪见。

[0572a16] 深信业因缘果报故,不求吉事,不以华香等供养天。

[0572a17] 求道破憍慢根本故,常不生下贱家。不障他功德、常行劝助故,不生八难处。折薄婬欲、远离谄媚心故,不受女人身。

[0572a20] 复次,与人虽行十善道,或一、或二、或三,不能具足四种;是菩萨大悲心,深爱善法故,具足行四种。

[0572a22] 常修集十善道故,乃至梦中不行十不善道。

[0572a23] 与人所修福德,但自为身;小菩萨虽为众生,亦自为己;阿鞞跋致诸所作福,皆为众生,不为其身。若福德可以与人,则尽与众生,更自修习;但不可得与。故菩萨以十二部经教化众生,亦但为众生,不自为己。

[0572a29] 复次,菩萨信等五根利故,虽未作佛,于诸法能信。佛此中更说空因缘:「菩萨不见色等法故,无生疑处。」

[0572b02] 复次,是菩萨常行慈悲心故意业柔软,意业柔软故身、口慈业成就。

[0572b04] 问曰:

[0572b04] 慈悲心外道亦有,云何说是阿鞞跋致相?

[0572b05] 答曰:

[0572b05] 外道虽有而不深,不能遍念众生,亦不常有,非诸法实相和合故;菩萨不尔。

[0572b07] 复次,是菩萨呵五欲、除五盖,入五支初禅,不与五盖俱。五盖覆心,能耗减智慧、破佛道、开魔路故。

[0572b09] 是菩萨知一切有为作法虚妄不实、如幻如梦,无为法空无所有、寂灭相,是故于一切处无所爱着。于众生中,乃至佛亦不着;于法中,乃至涅槃亦不着。瞋,麁罪,小菩萨已断,故不说;爱,深微难断,故今说。

[0572b14] 复次,是菩萨深入禅定故,守护一切众生;守护一切众生故,常一心念,不恼众生。不破戒故,出入来去等安详一心。「举足下足,视地而行」者,为护众生、为避乱心故。

[0572b18] 复次,是菩萨久修集无量无边善法,身中无八万户虫,亦少于病痛故,衣服、卧具等常净洁无污。得诸法实相等善根力故,身中无八万户虫。心清净故,身、口等亦清净;离虚诳邪曲等下贱烦恼,故心清净。二事清净故,虽行世间,离诸逼迫苦恼;心不厌没故,出过声闻、辟支佛地。

[0572b24] 是菩萨贵佛道故,不贵利养;虽行头陀,不贵是法,以是法是究竟道因缘少分,非究竟道。是名阿鞞跋致菩萨行、类、相貌。

[0572b27] 问曰:

[0572b27] 是菩萨未得佛道,未断诸烦恼,云何常不生悭贪等诸恶心?

[0572b28] 答曰:

[0572b29] 阿鞞跋致菩萨得无生法忍时断诸烦恼,但未断习;若不断者,云何常能不生诸悭贪等障道心?如经说:「须陀洹乃至阿罗汉,即是菩萨无生法忍。」

[0572c03] 复次,有人言:菩萨行六波罗蜜、深修集诸功德故,诸烦恼折薄,心中不生故,是名「常不生」。

[0572c05] 复次,是菩萨无量世行禅波罗蜜故,心住不动;积习般若故,深入智慧。是菩萨知法味微妙故,从他闻法一心听受;乐法情深故,所闻若三乘法、若外道及世间法,自心妙故,皆与般若和合,不破法相。譬如壮夫无病,所食之物,无不消化;又如佛得最上味相,虽复苦辛不美之食,在佛口中皆是上味;又如煮石蜜欲熟时,种种物内中,皆成石蜜,妙味力盛故。菩萨亦如是,般若波罗蜜力盛故,种种诸法,能令皆与般若合为一味,无诸过罪。

[0572c15] 复次,世间事者,菩萨所起身、口诸业,皆为怜愍度众生故;此怜愍心皆入般若波罗蜜初门。

[0572c17] 又复世间诸事因缘,乃至坐、起、行步、饮食、言语,常念安隐众生。是来去等法,皆入法性,如「破来去」中说。产业之事,亦如是。

[0572c20] 是名阿鞞跋致相。


[0572c22] ◎【经】

[0572c22] 「复次,须菩提!若恶魔于阿鞞跋致菩萨前化作八大地狱,一一地狱中,有千万亿菩萨皆被烧煮,受诸辛酸苦毒,语菩萨言:『是诸菩萨皆是阿鞞跋致,佛所授记,堕大地狱中。汝若为佛授阿鞞跋致记者,当入是大地狱中;佛为授汝地狱记,汝不如还舍菩萨心,可得不堕地狱,得生天上。』须菩提!若是菩萨见是事、闻是事,心不动、不疑、不惊,作是念:『阿鞞跋致菩萨若堕地狱、畜生、饿鬼中,终无是处!』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3a03] 「复次,须菩提!恶魔化作比丘被服,来至菩萨所,语菩萨言:『汝先闻应如是净修六波罗蜜乃至应如是修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事汝疾悔舍!汝先于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从初发心乃至法住,于其中间所作善根,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事汝亦疾放舍!若汝疾舍,我当语汝真佛法。汝先所闻,皆非佛法、非佛教,皆是文饰合集作耳!我所说是真佛法。』若是菩萨闻作是说心惊、疑、悔,当知是菩萨未得诸佛授记、未定住阿鞞跋致性中。若是菩萨心不动、不惊、不疑、不悔,随顺依止无作无生法,不信他语、不随他行,行六波罗蜜时,不随他语;乃至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亦不随他语。须菩提!譬如漏尽阿罗汉,不信他语、不随他行,现见诸法实相,恶魔不能转。如是,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亦如是,求声闻道、辟支佛道人不能破坏、不能折伏其心。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必定住阿鞞跋致地中,不随他语;乃至佛语不直信取,何况求声闻、辟支佛人及恶魔、外道梵志语!终无是处!何以故?是菩萨不见有法可随信者,所谓色,若受、想、行、识,若色如乃至识如,乃至不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3a28]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比丘身来到菩萨所,语菩萨言:『汝所行者,是生死法,非萨婆若道,汝今身取苦尽证!』是时恶魔为菩萨用世间行说似道法,是似道法三界繫,所谓骨相、若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语善男子:『用是道、用是行,当得须陀洹果乃至当得阿罗汉果。汝行是道,今世苦尽;汝用受生死中种种苦恼为?今是四大身,尚不用受,何况当更受未来身!』须菩提!若是菩萨摩诃萨心不惊、不疑、不悔,作是念:『是比丘益我不少,为我说似道法。行是似道法,不得至须陀洹果证,不得至阿罗汉、辟支佛道证,何况得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摩诃萨益复欢喜,作是念:『是比丘益我不少,为我说障道法。我知是障道法,不障学三乘道。』是时恶魔知菩萨欢喜,作是言:『善男子!汝欲见是菩萨摩诃萨供养如恒河沙等诸佛衣被、饮食、卧具、医药、资生所须;亦于如恒河沙等诸佛所行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亲近如恒河沙等诸佛,谘问菩萨摩诃萨道:「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住菩萨摩诃萨乘?云何行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大慈大悲?」是菩萨摩诃萨如佛所教,如是住、如是行、如是修。是菩萨摩诃萨如是教、如是学,尚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得萨婆若,何况汝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是事,心不异、不惊,益复欢喜,作是念:『是比丘益我不少,为我说障道法;是障道法,不得须陀洹道,乃至不得阿罗汉、辟支佛道,何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恶魔知是菩萨心不没、不惊,即于是处化作多比丘,语菩萨言:『此皆是发意求佛道菩萨,今皆住阿罗汉地;是辈尚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云何能得?』若菩萨摩诃萨即作是念:『此是恶魔说相似道行,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应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亦不应堕声闻、辟支佛道中。』复作是念:『行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是处!』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3c13]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是念:『若菩萨能如佛所说,不远离般若波罗蜜心乃至一切种智,是菩萨终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菩萨觉知魔事,亦不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相。」

[0573c19]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于何法转名为不转?」

[0573c20] 佛言:「于色相转,于受想行识相转,于十二入相、十八界相、婬欲瞋恚愚痴相、邪见相、四念处相乃至声闻辟支佛相,乃至佛相转,以是故,名为不退转菩萨摩诃萨相。何以故?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以是自相空法入菩萨位,得无生法忍,乃至少许法不可得,不可得故不作,不作故不生,是名无生法忍。菩萨摩诃萨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3c28] 【论】

[0573c28] 释曰:

[0573c28] 魔了了知是菩萨是阿鞞跋致者,不复沮坏;若未了了知者,则种种因缘验试破坏。或作八大地狱,化作无数菩萨在中烧煮,语菩萨言:「此皆是阿鞞跋致,诸佛授记者;汝若受记,为受地狱记。」

[0574a04] 问曰:

[0574a04] 恶魔何因缘故言「行善者受地狱记」?

[0574a05] 答曰:

[0574a05] 恶魔以是菩萨欲代一切众生受苦故,言受地狱记,汝若行福德生天者,则自为身,无豫众生事。

[0574a08] 若菩萨闻是事,心动、疑悔,若信受魔语,当知是未受阿鞞跋致记。若菩萨闻是事,不疑、不动、不惊,作是念:「阿鞞跋致,得诸法实相故,不着一切法者,乃至不生小罪,何况三恶道罪!如火中有水、水中生火,无有是处!」

[0574a13] 复有魔作比丘被服来语菩萨:「汝先从小师闻修六波罗蜜法皆是虚妄,所集随喜心功德亦是虚诳。汝先所闻皆是虚诳,文饰不真,非是佛口所说;今我为汝说者,真是佛法。汝疾舍之!」

[0574a17] 若是菩萨闻是心动、瞋、疑,当知诸佛未与受记;譬如伪金,火烧磨打,若黑、若赤、若白,乃知非真。

[0574a19] 若菩萨闻是不瞋、不疑,随无生无灭、无起无作法;行于六波罗蜜相中,自知不随于他语,当知是真阿鞞跋致。譬如阿罗汉漏尽故,诸魔事来不能破。阿鞞跋致菩萨亦如是,无能降伏者,自现前知诸法实相故;乃至魔作佛身来,所说异于法相者,亦不信受。譬如狗着师子皮,诸兽见之虽怖,闻声则知是狗,何况变作与身等!

[0574a27] 此中佛自说因缘:「是菩萨见色等法空故,谁当随他语?」

[0574a28] 复次,恶魔来作比丘身,语菩萨言:「是六波罗蜜皆是生死道:布施等福德因缘故,欲界中受福乐;禅波罗蜜因缘故,色界中受乐;是般若波罗蜜无定相故,名虚诳法,回转五道中,不能自出,是生死道。人诳汝言:『是一切种智道。』我今实语:『汝取涅槃,今世尽苦!』」

[0574b05] 是菩萨若默然,魔即为说似道法:「若观三十六种不净、若观骨人、若出入息,因是道得四禅、四无色定;汝因是禅定,可得须陀洹乃至阿罗汉。汝今此身是罪因缘所生,佛说弹指顷不赞更受身,何况久住生死中!」

[0574b10] 阿鞞跋致菩萨闻是事,心喜作是念:「是比丘大益我,为我说似道法;我得是似道法,即知真道。」如行路人,知邪迳,则知正道。障道亦如是。阿鞞跋致是大人,贵重故,不与是比丘诤语。

[0574b15] 魔见菩萨默然,欢喜言:「是人信受我语!」语菩萨言:「善男子!有无量菩萨供养如恒河沙等诸佛,谘问、奉行六波罗蜜及菩萨道法,面受佛教,尽受行诸菩萨行,尚不得无上道,今皆作阿罗汉,汝欲见不?」菩萨闻是事已,默然。

[0574b20] 魔于是处,即化作无数阿罗汉比丘,语菩萨言:「是诸比丘皆久行无上道,今皆取阿罗汉,汝今云何独欲作佛?」阿鞞跋致即复欢喜:「是比丘为我说似道、障道法。是菩萨实行六波罗蜜诸功德,定不退堕二乘。如佛所说,心常不离六波罗蜜等诸功德,不得无上道,无有是处!」菩萨若知是魔事,则大得利益而无所失。以是故,菩萨心不动转,是名阿鞞跋致相。

[0574b28]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于何法转名为不转?」

[0574b29] 佛言:「于色相等法中转还。」上略说,今广说。

[0574c01] 若菩萨于色等相皆能转,是名行一切法性空,得无生法忍,入菩萨位。无生法忍者,乃至微细法不可得,何况大!是名无生。得是无生法,不作不起诸业行,是名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菩萨,是名阿鞞跋致。

[0574c06] 如是等无量行、类、相貌,是阿鞞跋致相。

大智度论释转不转品第五十六

[0574c09] 【经】

[0574c09] 「复次,须菩提!恶魔到菩萨所,坏其心,作是言:『萨婆若与虚空等,无所有相;诸法亦与虚空等,空无有相。虚空等诸法,空无所有相中,无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亦无有不得者。是诸法皆如虚空无所有相,汝唐受勤苦!汝所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是魔事,非佛所说;汝当放舍是愿,汝莫长夜受是不安隐、忧苦、堕恶道!』是诸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呵时,应如是念:『是恶魔事,坏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诸法虽如虚空,无所有、自相空,而众生不知、不见、不解;我亦以是如虚空等无所有、自相空大誓庄严得一切种智,为众生说此法,令得解脱,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已来,闻是法,应坚固其心,不动、不转。菩萨摩诃萨以是坚固心、不转、不动心行六波罗蜜,当入菩萨位中。」

[0574c26]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不转故名阿鞞跋致?转故亦名阿鞞跋致?」

[0574c28] 佛言:「不转故名阿鞞跋致,转故亦名阿鞞跋致。」

[0574c29]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不转故名阿鞞跋致,转故亦名阿鞞跋致?」

[0575a01]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声闻地、辟支佛地不转,是故名不转。若菩萨摩诃萨于声闻地、辟支佛地转,是故亦名不转。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相。以是行、类、相貌故,恶魔不能坏其意,令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75a07] 「复次,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若欲入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乃至灭定禅,即得入。复次,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若欲修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三昧乃至五神通,即能修。是菩萨虽修四念处乃至五神通,是人不受四念处果;虽修诸禅,不受诸禅果,乃至不受灭定禅果:不证须陀洹果,乃至不证辟支佛道。是菩萨故为众生受身,随其所应而利益之。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5a17] 「复次,须菩提!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常忆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萨婆若心故,不贵色、不贵相,不贵声闻、辟支佛,不贵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贵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不贵五神通,不贵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不贵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贵净佛世界、不贵成就众生,不贵见佛,不贵种善根。何以故?一切法自相空,不见可贵法、能生贵心者。何以故?是一切法与虚空等,无所有、自相空。须菩提!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成就是心,于四种身仪中,出入来去、坐卧行住,一心不乱。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5b02] 「复次,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若在居家,以方便力为利益众生故受五欲;布施众生,须食与食,须饮与饮,衣服、卧具乃至资生所须尽给与之。是菩萨自行檀波罗蜜,教人行檀波罗蜜,赞叹行檀波罗蜜法,欢喜赞叹行檀波罗蜜者;尸罗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在家时,能以满阎浮提珍宝施与众生,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珍宝给施众生。亦不自为,常修梵行,不凌易虏掠他人令其忧恼。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5b14] 「复次,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执金刚神王常随逐,作是愿:『是菩萨摩诃萨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常随逐。』乃至五姓执金刚神常随守护。以是故,若天、若魔、若梵、若与世间大力者不能破坏是菩萨摩诃萨萨婆若心,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阿鞞跋致相。

[0575b21]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常具足菩萨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名阿鞞跋致相。

[0575b23] 「复次,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为上人,不为下人。」

[0575b24]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为上人?」

[0575b25]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一心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相。

[0575b27] 「复次,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一心常念佛道,不作呪术、合和诸药,不呪鬼神令着男女问其吉凶、男女禄相、寿命长短。何以故?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知诸法自相空,不见诸法相,故行净命。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相。」

[0575c04] 【论】

[0575c04] 释曰:

[0575c04] 复有阿鞞跋致菩萨相。若恶魔作是言:「萨婆若与虚空等。」

[0575c06] 萨婆若有种种名字:或说一切智,或说一切种智,或说无上道,或说无量诸佛法,或说菩提,皆是萨婆若名字。此中说萨婆若,当知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75c09] 一切菩萨皆愿欲得萨婆若。魔来欲坏,作是言:「是萨婆若空无所有,但诸师诳汝耳!如虚空无所有、无色无形、不可知;萨婆若亦如是。」是故说与虚空等。

[0575c13] 诸法者,六波罗蜜等趣萨婆若助道法;是法亦空。萨婆若亦空无所有相,是法但有名字,无有实事。是中无得萨婆若者、无趣萨婆若、无有助道者,汝唐受辛苦!汝师常教汝离魔事,萨婆若即是魔事。何以故?舍涅槃、取生死故。汝先所闻经、若六波罗蜜义,非是佛法,皆是人造。汝今疾悔,舍是邪心;若不舍,长夜受三恶道苦。

[0575c21] 阿鞞跋致菩萨闻是事,即觉知魔事:是魔毁呰萨婆若,欲令我远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一切法虽空无所有,而凡夫众生颠倒覆心故,不知、不见;我亦当以自相空庄严得一切智,为众生说法。若一切法空,我以实庄严,是不相应;若诸法空,庄严亦空者,是则相称。为众生说法,亦如是。

[0575c28] 「令众生得须陀洹果」,须陀洹果有二种:一者,三结断——无为法,二者,空、无相、无作三昧相应——有为须陀洹果。是二皆空:有为法中,三解脱门故空;无为法中,无生、无住、无灭相故即是空。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如是。

[0576a04] 阿鞞跋致菩萨,从初发意已来,闻是法,坚固其心,不动、不转。一切诸烦恼箭不入故,名为坚。一切外道魔民不能转故,名不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故,名不转。是菩萨以如是三种心,行六波罗蜜,入菩萨位。菩萨位义,如先说。是名入菩萨位。入菩萨位者,名阿鞞跋致。

[0576a10] 须菩提问:「不转故名阿鞞跋致?转故名阿鞞跋致?」

[0576a12] 佛二种答,以二谛故,所谓世谛、第一义谛。若菩萨入菩萨位,转声闻、辟支佛心,直入菩萨位,是名转。不转者,入阿鞞跋致第一义,诸法一相中,所谓无相,尚无一乘定相,何况三乘!则无所转;无所转故,名阿鞞跋致。

[0576a17] 复次,阿鞞跋致虽行欲界法度众生,于禅定出入自在;于禅定自在故,若欲教化他人修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三解脱门乃至五神通,皆得自在。虽入禅定,其心清净柔软故,不受长寿天福,于欲界教化。虽修四念处道法,亦不证须陀洹果,乃至不证辟支佛道。是菩萨观十方国土,知何处有可利益众生处,故为受身生其国。如是等名阿鞞跋致相。

[0576a25] 是菩萨一心深念,常不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但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贵与事,所谓诸佛三十二相金色身。不舍本愿度众生故,不贵声闻、辟支佛道。是人贵无所得、毕竟空故,不贵是布施,乃至不贵种善根,何况五欲世间利养!何以故?菩萨观一切法自相空,不见实定法可生贵心。

[0576b03] 复次,有人有所贪贵故,心动、不能自安,若得则欢喜,失则忧慼;菩萨无所贵、无所贪故,至于得失,心清净不动故。

[0576b06] 身行、口行调和不异故,身四威仪一心常念,无所违失。复次,深入禅波罗蜜故,身四威仪无所违失,是阿鞞跋致菩萨相。

[0576b08] 问曰:

[0576b09] 经中说:「阿鞞跋致菩萨方便力,为利益众生故受五欲。」是何等方便?

[0576b10] 答曰:

[0576b10] 譬如以钳取火,虽捉而不烧。五欲如火,能烧人善根。是菩萨思惟:「我出家一身,云何能以布施摄众生?众生多须饮食、衣服,须法者少。」菩萨为摄众生故,故生富贵家,布施众生,恣其所须,出家、在家众生,能广利益;譬如大地,人民、鸟兽皆蒙利润。是时四种行六波罗蜜。

[0576b17] 若出家赞布施,或有人言:「汝自一身无财,但教人施。」则不信受。是故菩萨方便作白衣,以财充满一切而劝行施,人则信受。

[0576b20] 是菩萨或作转轮圣王,心念施时,则满阎浮提珍宝;如顶生王宫殿中,心生欲宝则宝至于膝。或作帝释、或作梵王,能雨珍宝满三千世界,供养于佛,充满一切。为摄众生故,而自不受。人受五欲,则心生憍慢,凌易于人。是人常断婬欲故,诸烦恼薄,不生憍慢;不生憍慢故,不凌易众生。是名阿鞞跋致相。

[0576b27] 复次,若菩萨得无生法忍、入菩萨位、得受记,即时执金刚神王等法应随逐守护;得佛道时,则现其身,时令人见。

[0576c01] 此中自说因缘:「若人、若非人无能破坏。」人破者,若杀、若缚、若论议得胜等。非人破者,与病,令狂,若夺命,若作恶身令其恐怖,若变作佛身说邪道。如是等不能折伏菩萨。

[0576c05] 问曰:

[0576c05] 若为金刚神王所守护者,菩萨自无有力?

[0576c06] 答曰:

[0576c06] 菩萨亦自有力。复以菩萨功德故,能使金刚神所守护;金刚神所守护故,虽未得法身,而功德增益。又使天神见金刚神侍卫故,益加敬畏。

[0576c09] 「具足菩萨根」者,如人无眼等五情根,则无异木石;五情力故,能见、能闻。菩萨心中无信等五根,即是凡夫,不入圣数。

[0576c12] 问曰:

[0576c12] 如《阿毘昙经》说:「谁成就五根?答曰:不断善根者。」今何以言「无信等五根,即是凡夫」?

[0576c14] 答曰:

[0576c14] 不断善根众生虽成就五根,而不能发起为用;譬如小儿虽成就烦恼婬欲等,未能发用,故言无。信等五根亦如是,众生虽有,不发不用,是故不数。

[0576c18] 信等五根有二种:一者、属声闻、辟支佛,二者、属佛、诸菩萨。属声闻、辟支佛道五根,能深信涅槃,能以智慧知世间无常、空,能知涅槃寂灭。菩萨五根,能生深慈悲心于怨恶众生,亦能观诸法实相,所谓无生无灭等;虽未得佛,亦能信受佛事。

[0576c24] 复有以菩萨根故,能见、能闻、能知诸佛神通力,非诸声闻、辟支佛所及。如《不可思议解脱经》中说:「舍利弗、目连、须菩提等虽在佛左右,以无菩萨根故,不见是大菩萨会及所有神通力,亦不闻佛说不可思议解脱。」是故说:「若菩萨具足得是信等五根故,名阿鞞跋致。」

[0577a01] 问曰:

[0577a01] 与经中说「善人身、口、意业无恶」,「知恩、报恩」,「能为一切众生故,自舍身乐,安隐众生」,「有所利益,不求果报」——如是等上人相;何以故但说「不散乱心行无上道一事,名为上人」?

[0577a05] 答曰:

[0577a05] 此中佛自略说:一心不散乱,尽摄诸善法。何以故?贪重佛道故,一切诸烦恼折薄,是故于众生深加慈心,能自以身命给施,何况不知报恩等!

[0577a09] 常一心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清净持戒故,不行邪命,所谓不作祝术、合药。祝术者,能翳身令人不见,能变人为畜兽,如是等种种祝术。合药者,饵食求仙,亦合和诸药疗疾,求财及求名声。祝鬼者,有人欲知未来事,祝鬼令着男女,问其吉凶、生男生女、寿命脩短、丰乐胜负等。若有作者,为摄众生,破其憍慢,不为财利名闻。何以故?是人知一切诸法自相空故,不见诸法相——所谓己身、妻子、男女等;不见是相故,不行邪命。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三


大智度论释转不转品第五十六之与(卷七十四)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0577a28] ◎【经】

[0577a28] 「复次,须菩提!今当更说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行、类、相貌,一心谛听!」

[0577a29]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常不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不说五众事,不说十二入事,不说十八界事。何以故?常念观五众空相、十二入、十八界空相故。是菩萨摩诃萨不好说官事,何以故?是菩萨诸法空相中住,不见法若贵、若贱。不好说贼事,何以故?诸法自相空故,不见若得、若失。不好说军事,何以故?诸法自相空故,不见若多、若少。不好说鬪事,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住诸法如中,不见法若憎、若爱。不好说妇女事,何以故?住诸法空中,不见好丑故。不好说聚落事,何以故?诸法自相空故,不见法若合、若散。不好说城邑事,何以故?住诸法实相中,不见有胜、有负。不好说国事,何以故?住实际中,不见法有所属、有不属。不好说我事,何以故?法性中住,不见法是我、是无我,乃至不见知者、见者。如是等,不说种种世间事,但好说般若波罗蜜,不远离萨婆若心。若行檀波罗蜜时,不为悭贪事;行尸波罗蜜时,不为破戒事;行羼提波罗蜜时,不为瞋诤事;行毘梨耶波罗蜜时,不为懈怠事;行禅波罗蜜时,不为散乱事;行般若波罗蜜时,不为愚痴事。是菩萨虽行一切法空,而乐法、爱法。是菩萨虽行法性,常赞不坏法,而爱乐善知识,所谓诸佛及菩萨、声闻、辟支佛诸能教化令乐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人常愿欲见诸佛,闻在所处国土中有现在佛,随愿往生。如是心常昼夜行,所谓念佛心。如是,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行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以方便力故起欲界心,若众生能行十善道者及现在有佛处在中生。如是行、类、相貌,当知是为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7c04] 「复次,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内空、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住四念处乃至空、无相、无作解脱门;于自地中了了,不疑我是阿鞞跋致、非阿鞞跋致。何以故?乃至不见少许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若转、若不转。须菩提!譬如人得须陀洹果,住须陀洹地中,自了知,终不疑不悔;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亦如是,住阿鞞跋致地中,终不疑。住是地中,净佛世界、成就众生。种种魔事起,即时觉知;亦不随魔事,破坏魔事。须菩提!譬如有人作五逆罪,五逆罪心乃至死时常逐不舍,虽有异心不能障隔。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自住其地,心常不动,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不能动转。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上,入正法位中,自证地中住。具足诸菩萨神通,能净佛世界、成就众生,从一佛界至一佛界,于十方佛所,殖诸善根,亲近、谘问诸佛。是菩萨如是住,种种魔事起,觉而不随;以方便力处魔事着实际中;自证地中,不疑、不悔。何以故?实际中无疑相故,知是实际非一非二。以是因缘故,是人乃至转身终不向声闻、辟支佛地。是菩萨摩诃萨诸法自相空中不见法若生若灭、若垢若净。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乃至转身亦不疑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得。何以故?须菩提!诸法自相空,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住自证地中,不随他语,无能坏者。何以故?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成就不动智慧故。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8a06] 「复次,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若恶魔作佛身来,语菩萨言:『汝今于是间取阿罗汉道。汝亦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汝亦未得无生法忍,汝亦无是阿鞞跋致行、类、相貌,亦无是相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是语,心不异、不没、不惊、不畏;是菩萨应自知:『我必从诸佛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何以故?诸菩萨以是法受记,我亦有是法得受记。』须菩提!若恶魔、若为魔所使作佛形像来,与菩萨受声闻、辟支佛记。须菩提!是菩萨作是念:『是恶魔、若为魔所使作佛形像来语。佛不应教菩萨远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教住声闻、辟支佛道。』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相。

[0578a20]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身来到菩萨所,作是言:『汝所学经书非佛所说、亦非声闻说,是魔所说。』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当作是知:『是恶魔、若魔所使,教我远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当知是菩萨已为过去佛所受记,住阿鞞跋致地。何以故?诸菩萨所有阿鞞跋致行、类、相貌,是菩萨亦有是行、类、相貌,是名阿鞞跋致菩萨相。

[0578a27] 「复次,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为护持诸法故,不惜身命,何况与物!是菩萨护持法故,作是念:『我不为护持一佛法故,我为护持三世十方诸佛法故。』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护持佛法故不惜身命?须菩提!如佛说:『一切诸法真空。』是时,有愚痴人破坏、不受,作是言:『是非法,非善,非世尊教!』须菩提!菩萨护持如是法故,不惜身命。菩萨亦应作是念:『未来世诸佛,我亦在是数中,在中受记,是法亦是我法,以是故不惜身命。』须菩提!菩萨见是利益故,护持是法,不惜身命。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知是阿鞞跋致相。

[0578b11] 「复次,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闻佛说法,不疑、不悔,闻已受持,终不忘失。何以故?得陀罗尼故。」

[0578b13] 须菩提言:「世尊!得何等陀罗尼,闻佛所说诸经而不忘失?」

[0578b14] 佛告须菩提:「菩萨得闻持等陀罗尼故,闻佛说诸经,不忘、不失,不疑、不悔。」

[0578b16]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但闻佛说法不忘、不失,不疑、不悔;声闻、辟支佛说,天、龙、鬼神、阿修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说,亦复不忘、不失,不疑、不悔耶?」

[0578b19] 佛告须菩提:「所有言说众事,得陀罗尼菩萨皆不忘、不失,不疑、不悔。须菩提!如是行、类、相貌成就故,当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78b22] 【论】

[0578b22] 释曰:

[0578b22] 佛更欲细说阿鞞跋致相故,告须菩提:「一心谛听!」

[0578b24] 是菩萨常不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乐行毕竟空故,不喜说分别五众、十二入、十八界决定相。

[0578b26] 又不喜说国王等事。如与外道,受他供养,无正道故,虚妄深着,心懈怠故,说诸国事,分别过去世诸王力势等乐。阿鞞跋致菩萨不说是事。见一切世间常为无常火烧,众生可愍,我未得佛道,我但应说度众生法,不应说与事。一切法毕竟空故,大小相不可得。贼等事亦如是。毕竟空即是如、法性、实际。

[0578c04] 行六波罗蜜,不说六弊。

[0578c05] 菩萨虽安住一切法空中,而乐法、爱法。何以故?是菩萨不着是一切法空故。又我行次第法,禅定、智慧等,然后得一切法空。此空不可但口说而心着,是故先行次第法。

[0578c09] 复次,法性中不分别诸法故,法性非破坏相。是菩萨不着法性,怜愍众生,为种种分别善、不善法等,令众生得解;虽为众生如是说,亦常赞叹不坏法,引导众生令入法性中故。

[0578c13] 复次,阿鞞跋致菩萨更无亲善,但以诸佛及大菩萨、诸能赞叹实相法者为亲善。

[0578c15] 是人功德、智慧大故,随意所往,若欲至诸佛世界,随意得生。是菩萨虽离欲得诸禅定,以方便力故,为众生生欲界有现在佛处。「生欲界」者,故为众生留爱、慢分,不以此禅定果报生色、无色界;但以禅定柔和其心,不受其报。

[0578c20] 复次,是菩萨安住内空等诸空中。安住者,深入通达。心无所着,故不生疑:「我是阿鞞跋致、非阿鞞跋致。」自心中深入智慧故,是名自地证。又是人不见一切法若转、若不转,是故不生疑。疑,名取相有所得。如人夜见树杌,寻复生念,人形亦尔,便生疑心;若取此二相故名疑。菩萨行无相三昧故,于一切法中不取相,则无生疑处。

[0578c28] 此中佛说譬喻:「如须陀洹从无始世来,未得是无漏智慧;三结断故,即自知得无漏法,于四谛中定心不疑,若苦、若乐。阿鞞跋致亦如是,从无始世来,未得诸法实相,所谓阿鞞跋致地;得时,亦不生疑。」诸生疑者,见违失事,不如本所闻故。是菩萨于一切法毕竟空故,不得是不如所闻法,疑无住处故无疑;自知此是究竟道,不可论、不可破。住是地中,教化众生、净佛世界,亦能以方便力故破种种魔事。

[0579a09] 是阿鞞跋致法常随逐菩萨,乃至成佛。

[0579a10] 此中佛说二譬喻:一者、须陀洹,二者、五逆。是二心厚重故不可却:须陀洹心,常不却;五逆心,罪毕乃除——如人着衰,鬼常随逐。阿鞞跋致心,复过于是。

[0579a13] 「阿鞞跋致心,一切无能动转」者,种种苦事逼迫不能动,种种供养利乐因缘不能令舍实相心及慈悲心。

[0579a15] 上来种种说阿鞞跋致相貌;今说其行事,所谓教化众生、净佛世界,从诸佛所新种善根,从一佛谘问诸佛诸深法要及种种度众生门。

[0579a19] 十方种种魔事起而不随逐,以方便力,观是魔事如佛法,观诸魔身如佛无异。所以者何?一切法及实际同一相,所谓无相故。

[0579a22] 是人转身,亦不向声闻、辟支佛地。何以故?是菩萨初得阿鞞跋致地时,知一切法实相空;转身,心亦不向二地。心不自疑若得无上道、若不得。

[0579a25] 是菩萨世世无人能降伏破坏者。

[0579a26] 佛为验是菩萨故作譬喻:「若魔作佛身来,欲诳试是菩萨,语言:『汝可今世取阿罗汉,汝无阿鞞跋致相可得佛道;无生忍法即是无一切法,是中云何可得忍?』」若菩萨闻是,心不退没,是菩萨自知必从诸佛受记。何以故?我有无生法忍,闻是魔事,心不怖畏故。

[0579b03] 复次,恶魔知菩萨欢喜,与授声闻、辟支佛道记——若今世得阿罗汉,后世得辟支佛道。若菩萨不随此变化佛身语,觉知是魔、若魔所使。何以故?身是而言非。如试金钱,弹之声出,则知其真伪。若佛与菩萨受声闻、辟支佛记,终无是处!所以者何?诸佛种种方便欲令一切人尽入佛道,云何引菩萨与声闻记?

[0579b10] 复次,魔作佛身,语菩萨言:「汝所行经书,尽是魔所说。」是菩萨觉知是魔事,当知是菩萨已得受记,安住阿鞞跋致中。

[0579b13] 复次,阿鞞跋致菩萨深爱乐法故,闻即心深,衣毛皆竪;念佛大悲,则欢喜悲泣;或于甚深法中生大欢喜,当知是阿鞞跋致。譬如大军,退败则怖懅迷闷,卧地似死;亲族见之,欲知活不,以杖鞭之,若瘾疹起者,则知必活。菩萨亦如是,皆是肉身,何以故知必能成佛?若闻说佛法,身中相现——衣毛为竪,颜色相异;与人闻不入心,则无异相,如死人无异。

[0579b21] 是菩萨深爱法故,能舍身命为法。若佛、若佛弟子于大会种种因缘说诸法毕竟空;有一狂人,取音声名字相,着是毕竟空,出其过罪:「若诸法尽毕竟空,则无佛、无法,无罪福业因缘,亦无修行精进得道果报!」如是等出无量过罪。阿鞞跋致菩萨观察、筹量,知说法有无着心、随佛语怜愍故说;知狂人着语言取相,破是毕竟空。尔时,阿鞞跋致则没命佐助言:「是狂人言!是邪见人!自没邪见,亦多化众人令堕邪见,坏灭佛法。」深怀瞋恨故,或自杀,或使弟子杀。尔时,菩萨若死事至,为佐法故,不以怖畏而坏诸法性。

[0579c05] 此中佛说因缘,菩萨作是念:「未来世佛,我亦在是数中,是法亦是我法;是我法故,不惜身命而守护之。」作是思惟:「我无量世中,为烦恼邪见故丧身无数;今为十方三世诸佛法佐助发起,若有益而死,胜无益而生。」如是等为法故,不惜身命。

[0579c10] 复次,是菩萨未成佛道,从佛闻甚深法,能尽受、不失。信力故能受,闻持陀罗尼力故不失,断疑陀罗尼力故不疑。

[0579c13] 须菩提问:「但闻佛语能信持不疑,闻与语亦尔?」

[0579c14] 佛言:「一切有所说者皆能持,若二乘、天、龙等。」所说有道理,能信、持、不疑;无道理者,持之无疑而不信。

[0579c16] 复次,有人言:信是邪法,不疑不善、是善。

[0579c17] 有人言:诸天、龙、二乘所说皆是佛法。

[0579c18] 是阿鞞跋致相,闻则能持,无疑、无悔。是菩萨虽未作佛,于诸法实相中都无有疑。

[0579c20] 如是等行、类、相貌,是阿鞞跋致菩萨。

[0579c21] 问曰:

[0579c21] 得何事来名阿鞞跋致?

[0579c22] 答曰:

[0579c22] 《阿毘昙毘婆沙》中说:「过三阿僧祇劫后,种三十二相因缘。」从是以来名阿鞞跋致。

[0579c24] 《毘泥阿波陀那》中说:「从见然灯佛,以五茎花散佛,以髮布地;佛为授阿鞞跋致记;腾身虚空,以偈赞佛。」从是已来,名阿鞞跋致。

[0579c27] 此般若波罗蜜中,若菩萨具足行六波罗蜜,得智慧方便力,不着是毕竟空波罗蜜;观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非有非无;如是等无量相待二法,因是智慧观,破一切生灭等无常相。先因无常等故破常等倒,今亦舍无生无灭等、舍无常观等,于不生不灭亦不着,亦不堕空无所有中;亦知是不生不灭相不得不着故,亦信用是不生不灭法。三世十方诸佛真智慧中,信力故通达无碍,是名菩萨得无生忍法,入菩萨位,名阿鞞跋致。

[0580a09] 是菩萨虽从初发心以来名阿鞞跋致;阿鞞跋致相未具足故,不与授记。何以故?外道圣人、诸天、小菩萨等作此念:「佛见是人有何等事而与授记?是人于佛道因缘中未住,云何与授记?」是故佛未与授记。

[0580a14] 是菩萨有二种:一者、生死肉身,二者、法性生身。得无生忍法,断诸烦恼;舍是身后,得法性生身。肉身阿鞞跋致亦有二种:有于佛前得授记;有不于佛前授记——若佛不在世时,得无生法忍,是不于佛前授记。

[0580a19] 问曰:

[0580a19] 若尔者,有人读、诵、说、正忆念,随顺无生法忍义,是人未得禅定,或生疑心、或为着心所牵,如是人比,是何等菩萨?为是阿鞞跋致不?

[0580a22] 答曰:

[0580a22] 是人不名为阿鞞跋致。阿鞞跋致菩萨,于甚深佛法中尚无疑,何况无生忍初法门!

[0580a24] 是未得阿鞞跋致者,有二种:一者、信少疑多,二者、疑少信多。疑多信少者,于读诵经人小胜;信多疑少者,若得禅定,即时得柔顺忍,未断法爱故,或生着心,或还退没。是人若常修习此柔顺忍,柔顺忍增长故,断法爱,得无生忍,入菩萨位。

[0580b01] 略说阿鞞跋致相义。


◎大智度论释灯炷品第五十七

[0580b03] 【经】

[0580b03]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大功德成就!世尊!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无量功德成就、无边功德成就!」

[0580b05]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大功德成就!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功德成就!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得无量无边智慧,不与一切声闻、辟支佛共故。阿鞞跋致菩萨住是智慧中,生四无碍智;得是无碍智故,一切世间天及人无能穷尽。」

[0580b12]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能以如恒河沙等劫叹说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行、类、相貌。」

[0580b14] 须菩提言:「世尊!何等是深奥处,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住是中行六波罗蜜时,具足四念处,乃至具足一切种智?」

[0580b16] 佛赞须菩提:「善哉!善哉!须菩提!汝能为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问是深奥处。须菩提!深奥处者,空是其义,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染、离、寂灭、如、法性、实际、涅槃。须菩提!如是等法,是为深奥义。」

[0580b21]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但空乃至涅槃是深奥,非一切法深奥耶?」

[0580b22] 佛言:「一切法亦是深奥义。须菩提!色亦深奥,受、想、行、识亦深奥;眼亦深奥乃至意,色乃至法,眼界乃至意识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深奥。」

[0580b26] 「世尊!云何色深奥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深奥?」

[0580b27] 佛言:「色如深奥故,色深奥;受、想、行、识如,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深奥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深奥。」

[0580c01] 「世尊!云何色如深奥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深奥?」

[0580c02] 「须菩提!是色如,非是色、非离色;乃至识如,非是识、非离识;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非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80c06] 须菩提白佛言:「希有!世尊微妙方便力故,令阿鞞跋致菩萨离色处涅槃,亦令离受、想、行、识处涅槃;亦令离一切法——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有诤若无诤、若有漏若无漏法处涅槃。」

[0580c10]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佛以微妙方便力故,令阿鞞跋致菩萨离色处涅槃乃至离有漏、无漏法处涅槃。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是甚深法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观察、筹量、思惟,作是念:『我应如是行,如般若波罗蜜中教;我应如是学,如般若波罗蜜中说。』须菩提!若是菩萨摩诃萨能如说行、如说学、如般若波罗蜜中观,具足勤精进,一念生时,当得无量无边阿僧祇福德,是菩萨摩诃萨超越无量劫,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常行般若波罗蜜,应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念!须菩提!譬如多婬欲人与端正净洁女人共期;此女人限碍,不得时往。于须菩提意云何?是人所念为在何处?」

[0580c23] 「世尊!是人念念常在彼女人所,恒作是念,忆想当来与共坐卧欢乐。」

[0580c25] 「须菩提!是人一日一夜为有几念生?」

[0580c26] 须菩提言:「世尊!是人一日一夜其念甚多!」

[0580c26]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念般若波罗蜜,如般若波罗蜜中说,行是道,一念顷超越劫数,亦如彼人一日一夜心念之数。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远离众罪,所谓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罪。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一日所得善根功德,假令满如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中与功德,犹亦不减;于与残功德,百分不及一分,千分千亿万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0581a06] 【论】

[0581a06] 释曰:

[0581a06] 须菩提闻阿鞞跋致相时,具闻阿鞞跋致功德,心大欢喜;欲赞叹阿鞞跋致功德故,白佛言:「世尊!阿鞞跋致成就大功德!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0581a09] 佛可其所赞,更自说大功德等因缘,所谓「阿鞞跋致菩萨得无量无边智慧,不与声闻、辟支佛共行」者,要先知而后行,行已,受其功德。以是故说功德因缘:由于智慧无量无边。智慧者,所谓般若波罗蜜。菩萨住是般若波罗蜜中,能生四无碍智:一切法实义中,智慧无碍无障;既知义无碍已,分别种种诸法名字,为说义故,是名法无碍;是名字要由语言,由语言故,出是种种名字,是名辞无碍;得是法无碍及辞无碍故,便乐说诸法实义,是名乐说无碍。是菩萨安住四无碍中,一切众生问难,无能穷尽;如大海水,不可倾竭。

[0581a22] 须菩提闻佛上二品中说阿鞞跋致具足相;入此品,佛方开四无碍门,更欲说阿鞞跋致相。是故须菩提赞佛:「世尊智慧无量无边,阿鞞跋致功德亦无量无边。佛若恒河沙等劫乐说,乐说亦不可尽,阿鞞跋致相貌亦不可尽。」

[0581a27] 「世尊!何等是阿鞞跋致深奥处?阿鞞跋致菩萨住是深奥处,能具足六波罗蜜、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

[0581b01] 佛叹须菩提:「善哉!汝能为阿鞞跋致菩萨问深奥义。」

[0581b02] 佛语须菩提:「空等乃至涅槃是名深奥。」

[0581b03] 问曰:

[0581b03] 诸有法种种细分别,人不解故有深;空无所有,以何为深?

[0581b04] 答曰:

[0581b04] 非直口说名字故空;分别解诸有相,内不见有我,外不见定实法。得是空已,观一切法相皆是虚诳,有诸过罪。若灭诸相,更不作愿生三界。此空是得道空,非但口说,是故言深。

[0581b09] 复次,空亦复空;若着是空,则有过失,是不名深。若空从破邪见有故出,是为深;若于空中,亦不着空故亦深。

[0581b11] 复次,观五众生灭,破常颠倒;观毕竟空,破生灭。何以故?空中无无常、无生灭故。无生灭有二种:一者、邪见人谓世间常有故无生灭,二者、破生灭故言无生灭。此中破生灭,亦不着是不生不灭,故名为深。诸烦恼难除,故言:「离欲、寂灭故深。」错误易、真实难,故如、法性、实际为深。涅槃,诸梵天等九十六种道所不能及,故深。复次,涅槃中一切得道人入者永不复出,故深。

[0581b20] 问曰:

[0581b20] 此中说空等法深,是何等空?

[0581b21] 答曰:

[0581b21] 有人言:三三昧——空、无相、无作;心数法名为定,定故能观诸法空。

[0581b22] 有人言:外所缘色等诸法皆空,缘外空故名为空三昧。

[0581b23] 此中佛说:「不以空三昧故空,亦不以所缘外色等诸法故空。」何以故?若外法不实空,以三昧力故空者,是虚妄不实。若缘外空故生三昧者,是亦不然!所以者何?若色等法实是空相,则不能生空三昧;若生空三昧,则非是空。此中说:离是二边说中道,所谓诸法因缘和合生,是和合法无有一定法故空。何以故?因缘生法无自性,无自性故即是毕竟空。是毕竟空,从本以来空,非佛所作,亦非与人所作;诸佛为可度众生故说是毕竟空相。是空相是一切诸法实体,不因内外有。

[0581c06] 是空有种种名字,所谓无相、无作、寂灭、离、涅槃等。

[0581c07] 须菩提知诸菩萨利根,深着涅槃,为是菩萨故问世尊:「但涅槃甚深,诸法不甚深耶?」

[0581c09] 佛答:「正观色等一切法得涅槃,色等诸法因涅槃故甚深。」是故经中说:「色等如故甚深。」色等如即是正观。

[0581c11] 须菩提问:「云何色等如故色等法甚深?」

[0581c12] 此中佛自说深因缘,所谓「如,非是色、非离色。」譬如以泥为瓶,泥非即是瓶、不离泥有瓶,亦不得言无瓶。

[0581c15] 须菩提知是因缘法甚深,如大海无有底故,赞言:「希有!世尊!佛以微妙方便力故,令菩萨离色等诸法,处于涅槃,亦不着涅槃,亦不住世间,是微妙方便。」

[0581c18] 佛可其所说,赞叹菩萨行诸法实相果报福德,告须菩提:「如是甚深法与般若相应,观察、筹量等一念生时,得无量无边阿僧祇福德。」

[0581c21] 问曰:

[0581c22] 二乘无漏法尚无果报福德,何况大乘毕竟空观法得无量福德!而福德从大慈悲愍众生故生,如罪亦由恼害众生故得。

[0581c24] 答曰:

[0581c24] 二乘无漏心中烦恼尽故,无果报福德;菩萨烦恼未尽故,应有福德果报。

[0581c26] 复次,二乘于实际证故,烧尽诸功德;菩萨不证,更有生故,便有福德。

[0581c28] 复次,人于实事错谬故福德少,正行实事故得福多。如施畜生得百倍,施恶人得千倍,施善人得十万倍,施离欲人得十亿万倍,施须陀洹等诸圣人得无量福。凡夫人虽离欲行慈悲心,不得实法相故,不得作无量福田;须陀洹虽未离欲,分别诸法实相故,福田无量。诸法实相,得有深浅;是故菩萨深入实相故,一念中福德无量无边。此中念念福德多,故说譬喻:众生心虽念念生灭,但相续生故,不觉随灭。淫欲人心深着所欲,不遂情故,心生忆念、取相,种种分别不来因缘事,所谓「彼女为心自悔不来?为人遮不来?」如是等多生觉观心。是心易觉知故,以为譬喻。如是一念因缘事超一劫。如人服软药,一岁乃差病;服大力药,一日能差。菩萨亦如是,行五波罗蜜,久久乃成佛者;有行般若波罗蜜,疾得成佛者。

[0582a16] 复次,一日行般若波罗蜜功德,假令有形,取满如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中,于一日中正功德体,犹故不减,于此福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0582a20] 【经】

[0582a20]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等劫布施三宝:佛宝、法宝、比丘僧宝。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以是因缘故,得福多不?」

[0582a23]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无量无边阿僧祇。」

[0582a24] 佛告须菩提:「不如菩萨摩诃萨深般若波罗蜜中一日如说修行得福多。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是诸菩萨摩诃萨道,乘是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供养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及诸佛。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以是因缘故,得福多不?」

[0582b02]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

[0582b02] 佛言:「不如是菩萨摩诃萨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一日得福多。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是般若波罗蜜,过一切声闻、辟支佛地,入菩萨位,渐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于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故,得福多不?」

[0582b09]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

[0582b09] 佛言:「不如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一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得福多。何以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母故,是般若波罗蜜能生诸菩萨摩诃萨。诸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中,能具足一切佛法。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寿行法施。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0582b17]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0582b17]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乃至一日法施得福多。何以故?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不远离般若波罗蜜,则不远离一切种智;不远离一切种智,则不远离般若波罗蜜。以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当远离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恒河沙劫远离般若波罗蜜,修行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内空乃至一切种智。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0582b27]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

[0582b28]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一日修行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得福多。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远离般若波罗蜜,于萨婆若转者,无有是处!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于萨婆若转,则有是处。须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常不应远离般若波罗蜜行。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寿财施、法施及禅定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0582c08]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甚多!」

[0582c09]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乃至一日财施、法施、禅定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福多。何以故?是第一回向,所谓般若波罗蜜回向。若远离般若波罗蜜回向,是不名回向。须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方便学般若波罗蜜回向。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寿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及弟子善根和合,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0582c20]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

[0582c20]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乃至一日随喜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福多。须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学般若波罗蜜中方便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82c25]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因缘起法从妄想生,非实。云何善男子、善女人得大福德?世尊!用是因缘起法,不应得正见、入法位,不应得须陀洹果,乃至不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0582c29]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须菩提!用是因缘起法,不应得正见、入法位,乃至不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知因缘起法亦空、无坚固、虚诳不实。何以故?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善学内空乃至善学无法有法空故。是菩萨摩诃萨住是十八空,种种观作法空,即不远离般若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如是渐渐不离般若波罗蜜,渐渐得无数、无量、无边福德。」

[0583a09]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无数、无量、无边,有何等异?」

[0583a10] 「须菩提!无数者,名不堕数中——若有为性中、若无为性中。无量者,量不可得,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无边者,诸法边不可得。」

[0583a13] 须菩提言:「世尊!颇有色亦无数、无量、无边?颇有受、想、行、识亦无数、无量、无边?」

[0583a15] 「须菩提!有因缘,色亦无数、无量、无边,受、想、行、识亦无数、无量、无边。」

[0583a17] 「世尊!何等因缘故,色亦无数、无量、无边,受、想、行、识亦无数、无量、无边?」

[0583a18] 佛告须菩提:「色空故,无数、无量、无边;受、想、行、识空故,无数、无量、无边。」

[0583a20] 「世尊!但色空、受想行识空,非一切法空耶?」

[0583a21] 「须菩提!我不说一切法空耶?」

[0583a21] 须菩提言:「世尊说一切法空。世尊!诸法空,即是不可尽、无有数、无量、无边。世尊!空中数不可得、量不可得、边不可得。以是故,世尊!是不可尽、无数、无量、无边义,无有异。」

[0583a25]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是法义无别异。须菩提!是法不可说,佛以方便力故分别说,所谓不可尽、无数、无量、无边、无着、空、无想、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染、涅槃。佛种种因缘,以方便力说。」

[0583a29] 须菩提白佛言:「希有!世尊!诸法实相不可说,而佛以方便力说。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一切法亦不可说。」

[0583b03]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一切法不可说。一切法不可说相即是空,是空不可说。」

[0583b04] 「世尊!不可说义有增有减不?」

[0583b05] 佛言:「不也!须菩提!不可说义无增无减。」

[0583b06] 「世尊!若不可说义无增无减,檀波罗蜜亦当无增无减,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当无增无减;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亦当无增无减;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亦当无增无减。世尊!若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不增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增者,云何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83b14]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不可说义无增无减。菩萨摩诃萨习行般若波罗蜜,有方便力故,不作是念:『我增般若波罗蜜,乃至增檀波罗蜜。』当作是念:『但名字故,名檀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是心及善根,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回向;乃至行般若波罗蜜时,是心及善根,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回向。」

[0583b21]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83b22] 佛言:「一切法如相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83b24]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一切法如相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83b25] 佛告须菩提:「色如相,受、想、行、识如相,乃至涅槃如相,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如相亦不增不减。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不离般若波罗蜜,常观是如法,不见有增有减。以是因缘故,须菩提!不可说义无增无减,檀波罗蜜亦不增不减,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增不减。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是不增不减法故,应般若波罗蜜行。」

[0583c04] 【论】

[0583c04] 释曰:

[0583c04] 离般若波罗蜜,恒河沙劫供养三宝,不及一日行般若。又复有人住寿如恒河沙等劫供养须陀洹等,亦不及一日行般若。此中佛自说因缘:「菩萨行般若,过二地,入菩萨位,成无上道。」

[0583c08] 又复远离般若,恒河沙等劫行布施等六法,亦不及一日如所说住般若中行布施等六法。是中说胜因缘:「般若是诸佛母,住是般若中,能具足诸佛法。」(财施章)

[0583c12] 若远离般若,如恒河沙等劫行法施,不及一日住般若中行法施。复次,远离般若,用声闻、辟支佛法修行四念处如恒河沙等劫,不如一日如所说住般若中修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此中自说胜因缘,所谓:「不离般若,于萨婆若转者,无有是处。」

[0583c18] 复次,菩萨离般若,如恒河沙等劫财施、法施、禅定生福德,回向无上道,不如一日应般若财施、法施、禅定生福德,回向无上道。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杂毒、正回向故。

[0583c22] 复次,若菩萨离般若,寿如恒河沙劫等,十方三世诸佛功德,随喜回向无上道,不如一日应般若随喜回向。

[0583c24] 尔时,须菩提难佛:「如佛说一切有为法,虚诳不实、如幻,不能生正见、入正位,云何菩萨一日福德胜?」

[0583c27] 佛可其言:「如是!如是!有为法皆虚诳,不得以虚诳法入正位、得圣道。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所作福德,知皆虚诳、空、无坚固,心不着是福德。是福德清净故,胜与福德。」如金刚虽小,能摧破大山。

[0584a02] 此中佛说:「菩萨善学十八空。」虽观空,而能行诸功德;虽知涅槃无上道,而怜愍众生故修集福德。虽知一切法相不可说,而为众生种种方便说法;虽知法性中无有分别、一相无相,而为众生分别是善是不善、是可行是不可行、是取是舍、是利是失等。

[0584a08] 若菩萨虽观毕竟空,而能起诸福德,是名「不离般若波罗蜜行」。

[0584a09] 若菩萨常不离般若波罗蜜,渐得无数、无量、无边功德。何以故?若菩萨初学般若时,烦恼力强,般若力弱;渐渐得般若力,断诸烦恼、灭诸戏论,是故得福德无数、无量、无边。无数、无量、无边义,佛自分别说。所谓无数者,不堕若有为性中、若无为性中。三世量不可得,故名无量。十方边不可得,故名无边。

[0584a16] 须菩提问佛:「五众颇有因缘亦无数、无量、无边耶?」

[0584a17] 佛答:「有!以五众空故,亦无数、无量、无边。」

[0584a18] 须菩提问:「世尊!但五众空,非一切法空耶?」

[0584a19] 佛答:「一切法空。」

[0584a20] 须菩提言:「是空法即不可尽,不可尽故即是无数,无数即是无量,无量即是无边。是故空中,尽不可得故名无尽,数不可得故名无数,量不可得故名无量,边不可得故名无边。」四事名虽异,义是一,所谓毕竟空。

[0584a24] 佛可其言:「如是!」更自说因缘:「须菩提!是空法相不可说;若不可说,不名为空。佛以大慈悲心怜愍众生故方便为说,强作名字语言,令众生得解——所谓空,或说不可尽、无数、无量、无边等。」

[0584a29] 是实相不生、不作故说「不尽」。诸圣人得诸法实相,入无余涅槃时,不堕六道数;是实相法亦不堕有为、无为等诸法数中,是故说「无数」。「量」名以智慧称量好丑、多少、大小、是非等;诸法实相中,灭诸相故,是故说「无量」。诸法实相不可量故说「无边」。是实相法寂灭故说「无着」。是实相法我我所定相不可得故说「空」。空故无相,无相故则「无作」、「无起」。是法常住不坏故「无生」、「无灭」。是法能断三界染故名「无染」。更不织烦恼业故名「涅槃」。如是等有无量名字,种种因缘说是诸法实相。

[0584b11] 尔时,须菩提白佛:「希有!世尊!诸法实相虽不可说,而佛以方便力说!如我解佛义,非但实相不可说,一切诸法亦不可说。」

[0584b13] 佛可其言而说因缘:「一切法终归于空,归于空故不可说,不可说义即是无增无减。」

[0584b15] 「若一切法无增无减,六波罗蜜等诸善法亦无增无减;若六波罗蜜善法不增者,云何得无上道?」

[0584b18] 佛可其言,更为说因缘:「法虽无增减,而可得无上道。所谓菩萨习行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虽行檀波罗蜜诸助道法,我我所、憍慢断故,不作是念:『我增长是六波罗蜜等法。』不取内外诸法相行,是谓善法,如无上道相回向。」

[0584b23] 须菩提问:「何等是无上道?」

[0584b24] 佛答:「诸法如即是无上道。」

[0584b24] 须菩提问:「何等是一切法?」

[0584b25] 佛答:「色等法乃至涅槃。是诸法如即是寂灭相,是无上道相。」

[0584b26] 寂灭者,不增不减、不高不下,灭诸烦恼、戏论,不动不坏、无所障碍。菩萨以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亦能令布施等如寂灭相。如是种种因缘说无上道相。

[0584c01] 若菩萨常念无上道寂灭相,令一切法皆同寂灭相,亦观不可说义,所谓不增不减相;菩萨如是疾得无上道,以不增不减、不可得故。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四


大智度论释灯喻品第五十七之与(卷七十五)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0584c13] ◎【经】

[0584c13]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用初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用后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是初心不至后心,后心不在初心。世尊!如是心心数法不俱,云何善根增益?若善根不增,云何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84c18] 佛告须菩提:「我当为汝说譬喻,智者得譬喻,则于义易解。须菩提!譬如燃灯,为用初焰燋炷?为用后焰燋炷?」

[0584c21] 须菩提言:「世尊!非初焰燋炷,亦非离初焰。世尊!非后焰燋炷,亦非离后焰。」

[0584c22]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炷为燋不?」

[0584c23] 「世尊!炷实燋。」

[0584c23]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如是,不用初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离初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用后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离后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是中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般若波罗蜜,具足十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85a01]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十地,菩萨具足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85a03] 佛言:「菩萨摩诃萨具足乾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萨地、佛地——具足是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学是十地已,非初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离初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后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非离后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85a11] 须菩提言:「世尊!是因缘法甚深,所谓非初心、非离初心,非后心、非离后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85a14]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若心灭已,是心更生不?」

[0585a15] 「不也!世尊!」

[0585a15]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心生,是灭相不?」

[0585a16] 「世尊!是灭相。」

[0585a16]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以心灭相,是灭不?」

[0585a17] 「不也!世尊!」

[0585a17]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亦如是住不?」

[0585a18] 须菩提言:「世尊!亦如是住,如如住。」

[0585a19]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若是心如如住,当作实际不?」

[0585a20] 「不也!世尊!」

[0585a21]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如深不?」

[0585a21] 「世尊!甚深!」

[0585a22]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但如是心不?」

[0585a22] 「不也!世尊!」

[0585a23] 「离如是心不?」

[0585a23] 「不也!世尊!」

[0585a23]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如见如不?」

[0585a24] 「不也!世尊!」

[0585a24]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若菩萨能如是行,为行深般若波罗蜜不?」

[0585a26] 须菩提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为行深般若波罗蜜。」

[0585a27]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菩萨摩诃萨如是行,是何处行?」

[0585a28] 须菩提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如是行,为无处所行。何以故?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住诸法如中,无如是念、无念处、无念者。」

[0585b02]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是行,为何处行?」

[0585b03] 须菩提言:「世尊!是菩萨摩诃萨如是行,为第一义中行,二行不可得故。」

[0585b06]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若菩萨第一义无念中行,为行相不?」

[0585b07] 「不也!世尊!」

[0585b07]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菩萨摩诃萨坏相不?」

[0585b08] 「不也!世尊!」

[0585b08] 佛告须菩提:「云何名不坏相?」

[0585b09] 须菩提言:「世尊!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作是念:『我当坏诸法相。』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未具足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菩萨摩诃萨以方便力故,于诸法亦不取相,亦不坏相。何以故?世尊!是菩萨摩诃萨知一切诸法自相空故。菩萨摩诃萨住是自相空中,为众生故入三三昧,用三三昧成就众生。」

[0585b18]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入三三昧成就众生?」

[0585b19] 佛言:「菩萨住是三三昧,见众生作法中行,菩萨以方便力故,教令得无作;见众生我相中行,以方便力故,教令行空;见众生一切相中行,以方便力故,教令行无相。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入三三昧,以三三昧成就众生。」

[0585b25] 【论】

[0585b25] 须菩提问佛:以初心得无上道,为用后心得者。

[0585b26] 问曰:

[0585b26] 须菩提何因缘故作是问难?

[0585b27] 答曰:

[0585b27] 须菩提上闻诸法不增不减,心自生疑:「若诸法不增不减,云何得无上道?复次,若以如实正行得无上道,唯佛能尔;菩萨未断无明等烦恼,云何能如实正行?」

[0585c01] 复次,须菩提此中自说难问因缘,所谓:「初心不至后心,后心不在初心,云何增益善根得无上道?」

[0585c04] 如是等因缘,故作是问:「以初心得、后心得?」

[0585c05] 佛以深因缘法答,所谓:「不但以初心得,亦不离初心得。」所以者何?若但以初心得、不以后心者,菩萨初发心,便应是佛;若无初心,云何有第二、第三心?第二、第三心以初心为根本因缘。

[0585c09] 「亦不但后心、亦不离后心」者,是后心亦不离初心,若无初心,则无后心。初心集种种无量功德,后心则具足;具足故能断烦恼习,得无上道。

[0585c12] 须菩提此中自说难因缘:「初、后心心数法不俱,不俱者,则过去已灭,不得和合;若无和合,则善根不集;善根不集,云何成无上道?」

[0585c16] 佛以现事譬喻答:「如灯炷,非独初焰燋,亦不离初焰,非独后焰燋,亦不离后焰而灯炷燋。」

[0585c18] 佛语须菩提:「汝自见炷燋,非初非后而炷燋;我亦以佛眼见菩萨得无上道,不以初心得,亦不离初心,亦不以后心得,亦不离后心而得无上道。」灯譬菩萨道,炷喻无明等烦恼,焰如初地相应智慧乃至金刚三昧相应智慧。燋无明等烦恼炷,亦非初心智焰,亦非后心智焰,而无明等烦恼炷燋尽,得成无上道。

[0585c25] 此中佛更解得无上道因缘,所谓:「菩萨从初发心来行般若波罗蜜,具足初地乃至十地,是十地皆佐助成无上道。」

[0585c28] 「十地」者,乾慧地等。

[0585c28] 「乾慧地」有二种:一者、声闻,二者、菩萨。声闻人独为涅槃故,勤精进,持戒心清净,堪任受道;或习观佛三昧、或不净观,或行慈悲、无常等观,分别集诸善法、舍不善法。虽有智慧,不得禅定水则不能得道,故名乾慧地。于菩萨,则初发心乃至未得顺忍。

[0586a05] 「性地」者,声闻人,从煖法乃至世间第一法。于菩萨,得顺忍,爱着诸法实相,亦不生邪见,得禅定水。

[0586a08] 「八人地」者,从苦法忍乃至道比智忍,是十五心。于菩萨则是无生法忍,入菩萨位。

[0586a10] 「见地」者,初得圣果,所谓须陀洹果。于菩萨则是阿鞞跋致地。

[0586a11] 「薄地」者,或须陀洹、或斯陀含,欲界九种烦恼分断故。于菩萨,过阿鞞跋致地,乃至未成佛;断诸烦恼,与气亦薄。

[0586a14] 「离欲地」者,离欲界等贪欲诸烦恼,是名阿那含。于菩萨,离欲因缘故,得五神通。

[0586a15] 「已作地」者,声闻人得尽智、无生智,得阿罗汉。于菩萨,成就佛地。

[0586a17] 「辟支佛地」者,先世种辟支佛道因缘,今世得少因缘出家,亦观深因缘法成道,名辟支佛。辟支迦,秦言因缘,亦名觉。

[0586a20] 「菩萨地」者,从乾慧地乃至离欲地,如上说。复次,菩萨地,从欢喜地乃至法云地,皆名菩萨地。有人言:从一发心来乃至金刚三昧,名菩萨地。

[0586a23] 「佛地」者,一切种智等诸佛法,菩萨于自地中行具足,于他地中观具足,二事具故名具足。

[0586a25] 问曰:

[0586a25] 何以故不说菩萨似辟支佛地?

[0586a26] 答曰:

[0586a26] 与地不说名字,辟支佛地说辟支佛名字故。

[0586a28] 复次,菩萨能分别知众生可以辟支佛因缘度者,是故菩萨以智慧行辟支佛事。如《首愣严经》中,文殊尸利七十二亿反作辟支佛。

[0586b02] 菩萨亦如是,满足九地,修集佛法,十力、四无所畏等虽未具足,以修习近佛道故,名「具足」。以是故言:「十地具足故,得无上道。」

[0586b05] 是诸法皆因缘和合故,非初、亦不离初,非后、亦不离后,而得无上道。

[0586b06] 须菩提尊重是法故叹言:「世尊!是因缘法甚深,所谓过去心不灭、不住,而能增益得无上道。是事甚深希有,难可信解!此心为住、为灭耶?」

[0586b10] 「佛反问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若心灭已更生不』」者,诸法虽毕竟空、不生不灭,为众生以六情所见生灭法故,问:「心已灭更生不?」

[0586b12]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心灭已,云何当更生?若心灭已更生,则堕常中。

[0586b14] 「若心生,是灭相不」者,上问过去心已,今问:「现在心相当灭不?」

[0586b16] 是故答:「是灭相。」何以故?生灭是相待法,有生必有灭故,先无今有、已有还无故。

[0586b18] 「心灭相是灭不」者,若心灭相即是灭耶?更有灭耶?

[0586b19] 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若即是灭,则一心有两时:生时、灭时。说无常者,心不过一念时。如《阿毘昙经》说:「有生法,有不生法;有欲生法,有不欲生法;有灭法,有不灭法;有欲灭法,有不欲灭法。」生法现在一心中有二种:一者、生,二者、欲灭。生非欲灭相,欲灭相非生。是事不然,故言「不也」。

[0586b25] 「当如是住不」者,若灭相非即是灭者,应常住不?若常住,即是不灭相。

[0586b27] 佛如是翻覆难,须菩提理穷故,作是念:「我若言灭相即是灭,则一心堕二时;若言不灭,实是灭相,云何言不灭?」以上二理有过故,须菩提自以所证智慧答:「世尊!如是住,如如住。」

[0586c02] 「若是心如如住,当作实际不」者,若说「心相同如住」者,如即是实际;若尔者,心可即作实际不?

[0586c04]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菩提久尊重是实际;心是虚诳法,小乘智慧力少,不能观心即作实际,是故言:「不也!」

[0586c07] 问曰:

[0586c07] 若须菩提已说「是心如如」,何以不得作实际?

[0586c08] 答曰:

[0586c09] 如名一切法实相,心实相亦名如。

[0586c09] 须菩提心谓「凡夫六情所见,虚妄颠倒故有过」,今说「心相如实」,无咎,故言「如如住」。今实际即是涅槃,须菩提久贵涅槃故,不能即以心为涅槃,是故言:「不也!」复次,以实际无相故,不得言「心即是实际」。

[0586c14] 「是如深不」者,以须菩提言「心如如住」,复言「不得作实际」,是故问:「如是甚深不?」

[0586c16] 须菩提不能遍知故,答言:「甚深!」

[0586c17] 「但如是心不?」

[0586c17] 须菩提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是一相、不二相;心忆想分别因缘生故,是二相。如无所知,心有所知。又复如毕竟清净故无所知,心有所觉知故。

[0586c20] 离如,心亦如是。何以故?一切法皆有如,云何离如而有心?

[0586c22] 佛问须菩提:「如能见如不?」

[0586c22] 答:如中无分别——是知、是可知;是菩萨不住如、法性、实际,真行深菩萨道。

[0586c24] 佛问须菩提:「若如是行,能行深般若波罗蜜不?」

[0586c25] 须菩提自观小乘浅薄、观大乘法深故,答言:「如是行,是为行深般若波罗蜜。」

[0586c27] 尔时,有未得无生法忍菩萨闻是法则心高,自谓:「出小乘,深入大乘。」佛欲破其高心故,问须菩提:「菩萨如是行,为何处行?」

[0587a01] 须菩提言:「如是行,为无处所行。」何以故?菩萨住如中,无所分别故。

[0587a03] 菩萨闻无处所行,或堕断灭中,是故佛复问须菩提:「菩萨行般若,为何处行?」

[0587a04] 须菩提言:「第一义中行。」第一义相者,无有二相。

[0587a05] 佛语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若菩萨无念行第一义,是行取相法不?」

[0587a07]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一切法毕竟空,无忆念,即是不行相。

[0587a08] 佛问须菩提:「是菩萨坏相得无相不?」

[0587a09] 须菩提言:「不也!」相从本已来无,但为除颠倒故,不坏法相。

[0587a11] 佛语须菩提:「若不坏相,云何行无相行?」

[0587a12]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不作是念:『我当破相故行般若。』是菩萨未具足佛十力等诸佛法,以方便力故,不作有相、不作无相。」

[0587a14] 何以故?若取相,是相皆虚诳妄语,有诸过失;若破相,则堕断灭中,亦多过失。是故不取有相、不取无相。取相即是有法,不取相即是无法;方便力故,离是有、无二边,行于中道。

[0587a18] 此中佛自说因缘,所谓:「知一切法自性空故,不着有无。」自相空破一切法相,亦自破其相。

[0587a21] 菩萨住是自相空中起三三昧,利益众生。众生于六道中,种种作愿受身。有人不摄心,不能修福,自放恣随意造业。若堕地狱,临死时,冷风逼切,则愿欲得火,便入地狱等三恶道;若得为人,贫穷下贱。有人摄心,能折伏悭贪,行布施、持戒等善行,是人生欲界人天中富乐处。有人离欲界,除五盖,因信等五根,得五支等诸禅,则生色界。有人舍诸色相,灭有对相,不念杂相故,入无边虚空处无色定等。是诸所作,皆是邪愿。何以故?久久皆当破坏堕落;譬如以绳繫鸟,绳尽复还。菩萨以是无作三昧断众生作愿。

[0587b04] 又复是身皆空,但有筋骨、五藏,血涂、皮裹,不净充满,风随心动作;是心生灭不住,如幻如化,无定实相。众生见是来去、语言诸相故,谓有人、有我、有我所,起颠倒心,但忆想分别故,有是错谬。菩萨以空三昧断众生我、我所心,令住空中。

[0587b09] 又复众生取诸男女、色声香味、好丑、脩短相,以取相故,生种种烦恼,受诸忧苦。菩萨以是无相三昧断众生诸相,令住无相。

[0587b12] 问曰:

[0587b12] 若教化众生令得空便足,何用无相、无作三昧?

[0587b13] 答曰:

[0587b13] 众生根有利、钝。利根者闻空,即得无相、无作。钝根者闻空破诸法,即取空相,是故说「无相」。若人虽知空、无相,因是智慧,更欲作身;是有为法,有种种过患,是故不应作身,如经说:「离菩萨身,与身弹指顷不可乐,何况久住!」是故说「无作」。以是因缘故,具说三三昧,教化众生。


◎大智度论释梦中入三昧品第五十八

[0587b22] 【经】

[0587b22] 尔时,舍利弗问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梦中入三三昧:空、无相、无作三昧,宁有益于般若波罗蜜不?」

[0587b24] 须菩提报舍利弗:「若菩萨昼日入三三昧有益于般若波罗蜜,夜梦中亦当有益。何以故?昼、夜梦中等无异故。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昼日行般若波罗蜜有益,是菩萨梦中行般若波罗蜜亦应有益。」

[0587b29] 舍利弗问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梦中所作业,是业有集成不?如佛说,一切法如梦。以是故不应集成。何以故?梦中无有法集成。若觉时忆想分别,应有集成!」

[0587c03] 须菩提语舍利弗:「若人梦中杀众生,觉已忆念,取相分别:『我杀是快耶?』舍利弗!是事云何?」

[0587c05] 舍利弗言:「无缘业不生,无缘思不生;有缘业生,有缘思生。」

[0587c07] 「舍利弗!如是!如是!无缘业不生,无缘思不生;有缘业生,有缘思生。于见闻觉知法中心生,不从不见闻觉知法中心生,是中心有净有垢。以是故,舍利弗!有缘故业生,不从无缘生;有缘故思生,不从无缘生。」

[0587c11] 舍利弗语须菩提:「如佛说,一切诸业、诸思自相离。云何言『有缘故业生,无缘不生;有缘故思生,无缘不生』?」

[0587c14] 须菩提语舍利弗:「取相故,有缘业生,不从无缘生;取相故,有缘思生,不从无缘生。」

[0587c16] 舍利弗语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梦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修智慧,是善根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实回向不?」

[0587c19] 须菩提语舍利弗:「弥勒菩萨今现在前,佛授不退转记,当作佛;当问弥勒,弥勒当答。」

[0587c21] 舍利弗白弥勒菩萨:「须菩提言:『弥勒菩萨今现在前,佛受不退转记,当作佛;弥勒当答!』」

[0587c23] 弥勒菩萨语舍利弗:「当以弥勒名答耶?若色、受、想、行、识答耶?若色空答耶?若受、想、行、识空答?是色不能答,受、想、行、识不能答;色空不能答,受、想、行、识空不能答。我不见是法可答,不见能答者;我不见是人授记,亦不见法可授记者,亦不见授记处。是一切法皆无二无别。」

[0587c29] 舍利弗语弥勒菩萨:「如仁者所说,如是为得法作证不?」

[0588a01] 弥勒答舍利弗:「如我所说法,如是不证。」

[0588a02] 尔时,舍利弗作是念:「弥勒菩萨智慧甚深,久行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用无所得故,能如是说。」

[0588a05] 尔时,佛告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汝用是法得阿罗汉,见是法不?」

[0588a07] 舍利弗言:「不见也。」

[0588a07]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不作是念:『是法当得授记,是法已授记,是法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疑我若得、若不得,自知实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88a12] 【论】

[0588a12] 问曰:

[0588a12] 舍利弗何以故梦难菩萨三三昧?

[0588a13] 答曰:

[0588a13] 以梦虚诳、如狂、非实见故;是三三昧是实法。

[0588a14] 又复与处说:梦中亦有三种:善、不善、无记。若菩萨善心行三三昧,应得福德;然梦是狂痴法,不应于中行实法得果报!若有实法,不名为梦。以是故问:「若菩萨梦中行三三昧,增益般若波罗蜜福德,集善根,近佛道不?」

[0588a20] 须菩提意:「若言有益,梦是虚诳,般若是实法,云何得增益?若言无益,梦中有善,云何无益?」不得答言有益、无益,是故须菩提离此二边难,故以诸法实相答,尚破昼日所行,何况梦中!作是言:「舍利弗!菩萨若昼日行般若有益者,夜亦应有益;而昼日无益故,何况梦中!」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分别有昼、夜。

[0588a27] 舍利弗闻须菩提所说,既知般若无增无减,不应复难。

[0588a28] 今更因与事问梦中:「须菩提!若梦中所作业,是业有集成不?」「集成」者,是业实集能成果报不?

[0588b01] 是业若有实,佛常说「一切法空如梦」,不应得集成!何以故?是梦心微弱故,不能集成。昼日微弱心,尚不能集成,何况梦中!若梦觉已,分别梦中生善、不善心,是应集成。

[0588b05] 须菩提语舍利弗:「如人梦中杀人,觉已,分别我杀是快耶?舍利弗!是业云何,为集成不?」

[0588b07] 舍利弗语须菩提:「一切业若昼、若梦皆从因缘生,无因缘则不生。」

[0588b09] 须菩提可其言:「如是!业有因缘生、无因缘不生,思有因缘生、无因缘不生。」

[0588b11] 业者,身口业;思者,但意业。思是真业,身口业为思故名为业。是三业因四种法:若见、若闻、若觉、若知,因此四种则心生;是心随因缘生,或净、或不净。不净,罪业;净,福业。是故若梦中所见,皆因先见、闻、觉、知。梦中所作善恶,为眠覆心、不自在故,无有势力,不能集成果报;若是业得觉时,善恶心和合故,能助成果报。

[0588b18] 须菩提意谓:「梦中业实有集成。何以故?有因缘起故。昼日心、梦中心无异。所以者何?皆因四种生故。」

[0588b20] 舍利弗以空难须菩提:「如佛说,一切诸业自相离。汝云何定说『诸业有因缘生,无因缘不生』?」

[0588b23] 须菩提答:「诸法虽空、远离相,而凡夫取相,有因缘故业生;若不取相,无因缘则不生。是故一切业皆从取相因缘生故有,昼日、梦中无异。」

[0588b26] 舍利弗复问:「若菩萨梦中行六波罗蜜,回向无上道,是实回向不?」

[0588b27] 舍利弗难:「若梦中、昼日无异者,是梦中回向应当是实!又复若昼日着心取相,不名为回向,何况眠睡覆心!」

[0588c01] 须菩提以此二难深,难答故,语舍利弗:「当问弥勒。」

[0588c02] 问曰:

[0588c02] 弥勒何以但说空而不答?

[0588c03] 答曰:

[0588c03] 是二大弟子为利益菩萨故,分别觉、梦若同、若异。以佛常说「一切法如梦」故,若昼日行道,梦中亦应行道。

[0588c05] 弥勒知见二人各有所执、不能通达故,是故弥勒不答。

[0588c07] 复有人言:弥勒以是空答。

[0588c07] 舍利弗问弥勒:「如所说空,以此为证不?」

[0588c08] 舍利弗意:「若以此法为证,即欲生难:『云何为证?』若不证,汝自不得、不知,云何能说?」

[0588c10] 弥勒意:「汝以涅槃为证,我以涅槃亦空、无所得故不证。」

[0588c12] 有人言:弥勒未具足佛法故,说言「不证」;菩萨法,应知空、无相、无作法,不应证。

[0588c13] 尔时,舍利弗作是念:「弥勒菩萨其智甚深,能如是说。」能知涅槃相而不取证,是名甚深。此中舍利弗自说因缘:「久行六波罗蜜故,其智甚深。」舍利弗意:「弥勒次当作佛,应当能答而今不答。」

[0588c18] 是故佛还问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汝见用是法得阿罗汉不?」

[0588c19] 舍利弗言:「不见。」何以故?是法空、无相、无作,云何得见?若见,即是有相。肉眼、天眼分别取相,故不应见;慧眼无分别相,故亦不见。以是故言不见。

[0588c23] 佛言:「菩萨摩诃萨亦如是,得无生忍时,不作是言:『见是法,得授记,当得无上道。』虽不作是见,亦不生疑:『我不得无上道。』如汝虽不见法,亦不疑我成阿罗汉、不成阿罗汉。」

[0588c28] 【经】

[0588c28] 佛告须菩提:「有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若见众生飢寒冻饿、衣服弊坏,菩萨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檀波罗蜜,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令我国土众生无如是事。衣服、饮食、资生之具,当如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檀波罗蜜、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89a06]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见众生杀生乃至邪见,短寿、多病、颜色不好、无有威德、贫乏财物、生下贱家、形残丑陋,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尸罗波罗蜜,如我得佛时,令我国土众生无如是事。』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尸罗波罗蜜、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89a13]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见诸众生互相瞋恚骂詈,刀杖瓦石共相残害夺命,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羼提波罗蜜,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众生无如是事。相视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姊、如妹,如善知识,皆行慈悲。』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羼提波罗蜜、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89a20]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毘梨耶波罗蜜时,见众生懈怠、不勤精进、弃舍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毘梨耶波罗蜜,如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令我国土众生无如是事。一切众生勤修精进,于三乘道各得度脱。』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毘梨耶波罗蜜、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89a27]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见众生为五盖所覆:婬欲、瞋恚、睡眠、掉悔、疑,失于初禅乃至第四禅,失慈、悲、喜、舍、虚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禅波罗蜜,如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令我国土众生无如是事。』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禅波罗蜜、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89b06]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见众生愚痴,失世间、出世间正见,或说无业、无业因缘,或说神常、或说断灭,或说无所有,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般若波罗蜜,净佛世界、成就众生,如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令我国土众生无如是事。』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般若波罗蜜、近一切种智。

[0589b13]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住于三聚:一者、必正聚,二者、必邪聚,三者、不定聚,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世界、成就众生,我得佛时,令我国土众生无邪聚,乃至无其名。』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一切种智。

[0589b20]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地狱中众生,畜生、饿鬼中众生,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世界、成就众生,我得佛时,令我国土中乃至无三恶道名!』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一切种智。

[0589b26]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是大地株杌、荆棘、山陵、沟坑、秽恶之处,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世界、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国土无如是恶,地平如掌。』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一切种智。

[0589c02]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是大地纯土,无有金银珍宝,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世界、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以金沙布地。』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一切种智。

[0589c07]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有所恋着,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世界、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众生无所恋着。』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89c13]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四姓众生——刹帝利、婆罗门、鞞舍、首陀罗,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世界、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众生无四姓之名。』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89c18]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有下、中、上,生下、中、上家,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世界、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众生无如是优劣。』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一切种智。

[0589c24]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种种别异色,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世界、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众生无种种别异色,一切众生皆端政净洁,妙色成就。』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一切种智。

[0590a01]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有主,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世界、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众生无有主名,乃至无其形像,除佛法王。』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一切种智。

[0590a06]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有六道别异,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世界、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众生无六道之名: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神,是天,是人;一切众生皆同一业,修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一切种智。

[0590a13]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有四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世界、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众生无三种生,等一化生。』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一切种智。

[0590a19]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无五神通,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世界、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众生一切皆得五神通。』乃至近一切种智。

[0590a23]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有大小便患,当作是愿:『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众生皆以法喜为食,无有便利之患。』乃至近一切种智。

[0590a28]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无有光明,当作是愿:『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众生皆有光明。』乃至近一切种智。

[0590b01]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有日月、时节、岁数,当作是愿:『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中无有日月、时节、岁数之名。』乃至近一切种智。

[0590b05]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短命,当作是愿:『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中众生寿命无量劫。』乃至近一切种智。

[0590b07]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无有相好,当作是愿:『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中众生皆有三十二相成就。』乃至近一切种智。

[0590b11]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离诸善根,当作是愿:『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中众生诸善根成就,以是福德,供养诸佛。』乃至近一切种智。

[0590b14]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有三毒、四病,当作是愿:『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中众生无四种病:冷、热、风病、三种杂病,及三毒病。』乃至近一切种智。

[0590b18]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有三乘,当作是愿:『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中众生无二乘之名,纯一大乘。』乃至近一切种智。

[0590b21]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有增上慢,当作是愿:『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中众生无增上慢之名。』乃至近一切种智。

[0590b24]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应作是愿:『若我光明、寿命有量,僧数有限,当作是愿:「我行六波罗蜜,净佛世界、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光明、寿命无量,僧数无限。」』乃至近一切种智。

[0590b28]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应作是愿:『若我国土有量,当作是愿:「我随尔所时行六波罗蜜,净佛世界、成就众生;我作佛时,令我一国土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一切种智。

[0590c05]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当作是念:『虽生死道长、众生性多,尔时应如是正忆念——生死边如虚空,众生性边亦如虚空,是中实无生死往来,亦无解脱者。』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一切种智。」

[0590c10] 【论】

[0590c10] 问曰:

[0590c10] 有何次第故,说菩萨见众生饥寒、冻饿等?

[0590c11] 答曰:

[0590c11] 菩萨过声闻、辟支佛地,得无生法忍、授记,更无余事,唯行净佛世界、成就众生。今说净佛世界因缘,见不净世界相,愿我国土无如是事。是故次第说是事。

[0590c15] 菩萨行檀波罗蜜时,若见众生飢渴、衣服弊坏,即作念言:「我今福德、智慧未成就,不能给足众生所须;若我但行慈悲心,则于众生无益。我当尔所时,深行三种福德,住三种福德中,能令贫穷众生皆得满足:若作转轮圣王、若作天王、若作神通圣人,则能多引导众生,破其坚贪,令住布施。」以是众生布施乃至菩萨布施因缘故,后成佛时,国土中无有贫穷者,心生随意所得,如欲界第六天所有诸物。菩萨如是随尔所时积集檀波罗蜜功德故,充满一切。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属因缘,行善因缘具足故,皆随意得果报。

[0590c28] 复次,众生破尸罗波罗蜜因缘故,短命、多病、无有威德等;菩萨作是愿:「我自具足持戒,亦教众生令持戒。」

[0591a01] 与残诸愿亦如是,随义分别。

[0591a02] 最后愿义不明了,今当略说。菩萨作如是上愿已,疲厌心起:「佛道无量无数阿僧祇劫行诸功德,然后可得;但一劫岁数不可得数,故佛以譬喻示人,何况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经此生死受诸苦恼!众生亦无量无边,非可譬喻算数所及,但以三千大千世界中微尘等众生犹尚难度,何况十方无量世界微尘等众生而可得度!」以是事故,或心生退没,是名邪忆念。

[0591a10] 是故佛教是菩萨正忆念:生死虽长,是事皆空,如虚空、如梦中所见,非实长远,不应生厌心。又未来世亦是一念所缘,亦非长远。

[0591a13] 复次,菩萨无量福德智慧力故,能超无量劫。如是种种因缘故,不应生厌心。

[0591a15] 此中佛说大因缘,所谓:「生死如虚空,众生亦如是;众生虽多,亦无定实众生。如众生无量无边,佛智慧亦无量无边,度亦不难,是故菩萨不应生疲厌心。」

大智度论释恒伽提婆品第五十九

[0591a21] 【经】

[0591a21] 尔时,有一女人,字恒伽提婆,在众中坐。是女人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我当行六波罗蜜,取净佛世界,如般若波罗蜜中所说,我尽当行。」是时,女人以金银华及水陆生华、种种庄严供养之具、金缕织成迭两张,以散佛上;散已,于佛顶上虚空中化成四柱宝台,端正严好。是女人持是功德,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91a29] 尔时,世尊知是女人深心因缘,即时微笑。如诸佛法种种色光从口中出,青、黄、赤、白、红、缥,遍照十方无量无边佛国,还遶佛三匝,从顶上入。

[0591b03] 尔时,阿难从座起,右膝着地,合掌白佛:「佛何因缘微笑?诸佛法不以无因缘而笑。」

[0591b05] 佛告阿难:「是恒伽提婆姊未来世中当作佛,劫名星宿,佛号金花。阿难!是女人毕女身,受男子形,当生阿閦佛阿毘罗提国土,于彼净修梵行。阿难!是菩萨在彼国土,亦号金花。是金华菩萨于彼寿终,复至他方佛国;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不离诸佛。譬如转轮圣王,从一观至一观,从生至终,足不蹈地。阿难!是金花菩萨摩诃萨亦如是,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甞不见佛。」

[0591b14] 时,阿难作是念言:「是金华菩萨摩诃萨后作佛时,诸菩萨摩诃萨会,当知为如佛会。」

[0591b16] 佛知阿难意所念,告阿难言:「如是!如是!是金花佛时菩萨摩诃萨会,当知为如佛会。阿难!是金花佛比丘僧无量无边、不可数不可数,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阿难!是金花菩萨作佛时,其国土无有是诸众恶,如上所说。」

[0591b21] 阿难白佛言:「世尊!是女人从何处殖德本、种善根?」

[0591b22] 佛告阿难:「是女人从然灯佛所种善根,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是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以金华散然灯佛上,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难!如我尔时以五华散然灯佛上,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知我善根成就,与我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女人闻我受记,发心言:『我当来世亦如是菩萨,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阿难!当知是女人于然灯佛所初发心。」

[0591c02] 阿难白佛言:「世尊!是女人久习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91c03] 佛言:「如是!如是!是女人久习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91c05] 【论】

[0591c05] 问曰:

[0591c05] 如是大众闻说净国土行,何以但一女人取净国土愿?

[0591c06] 答曰:

[0591c06] 多有发净国土愿者,但不发言;女人性轻躁好胜,世世习气故发言。

[0591c08] 复次,有人言:大人有得道分,与人无分;佛法不然,随众生业因缘。譬如良药疗治诸病,不择贵贱。虽复女人浅智,而先世业因缘,应得受记;心生欲说,故佛听自说。

[0591c12] 复次,若佛默然与受记者,人则生疑:「有何因缘故,独与此女受记?」是故佛因其自说故而与受记。

[0591c14] 问曰:

[0591c14] 何以名为「恒伽提婆」?

[0591c15] 答曰:

[0591c15] 一切皆有名字,为识故,何足求义?

[0591c16] 有人言:是女父母供养恒伽神,得此女故,言恒伽提婆。恒伽是河名,提婆名天。

[0591c18] 是女人福德因缘,生于富家,闻佛法信乐故,能以金银宝华、金缕织成上下衣,并庄严自身璎珞具,用供养上佛。

[0591c20] 佛报以受记,观是女人宿世所行,便微笑。微笑义如先说。此中小因缘而起大事,故佛微笑。

[0591c22] 问曰:

[0591c23] 是女福德应久转女人,何以方于阿閦佛国乃转女身?

[0591c24] 答曰:

[0591c24] 世间五欲难断,女人着欲情多故,虽世世行诸福德,不能得男子身;今得受记,诸烦恼折薄,是故于阿閦佛国方得男子身。

[0591c27] 有人言:此女宿世以人多轻女人故,愿女身受记。

[0591c28] 如是等因缘,不转女身而得受记。

[0591c29] 复次,经说女人五碍,不说不得受记,是故不应生难。

[0592a01] 阿难闻是女人无量劫中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广集功德,当来得净佛世界,其中菩萨皆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无量光明,是故阿难叹未曾有:「能如是净佛国土,便为如佛会。」

[0592a05] 佛可其言已,阿难等疑此女人希有,闻少法而得大果报,是故难问:「是女人从何处殖诸德本?」

[0592a08] 佛答:「定光佛授我记时,是女人持金华散佛,彼作是愿:『此人后成佛时,亦当受与我记。』从彼种善根,今得果报。」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五


大智度论释学空不证品第六十(卷七十六)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0592a20] ◎【经】

[0592a20]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云何学空三昧?云何入空三昧?云何学无相、无作三昧?云何入无相、无作三昧?云何学四念处?云何修四念处?乃至云何学八圣道分?云何修八圣道分?」

[0592a24]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观色空、受想行识空,十二入、十八界,乃至应观欲、色、无色界空。作是观时,不令心乱。是菩萨摩诃萨若心不乱,则不见是法;若不见是法,则不作证。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善学自相空故,不有余、不有分,证法、证者皆不可见。」

[0592b02]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摩诃萨不应空法作证。世尊!云何菩萨住空法中而不作证?」

[0592b04]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具足观空,先作是愿:『我今不应空法作证;我今学时,非是证时。』菩萨摩诃萨不专摄心繫在缘中,是故菩萨摩诃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不退,亦不取漏尽证。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大善妙法成就。何以故?住是空中作是念:『我今是学时,非是证时。』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念:『我是学檀波罗蜜时,非是证时;学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时,修四念处时乃至修八圣道分时,非是证时;修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时,非是证时;修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时,非是证时。我今学一切种智时,非是得须陀洹果证,乃至阿罗汉、辟支佛道证时。』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学空观,住空中;学无相、无作观,住无相、无作中;修四念处不证四念处,乃至修八圣道分不证八圣道分。是菩萨虽学三十七品、虽行三十七品,而不作须陀洹果证乃至辟支佛道。

[0592b23] 「须菩提!譬如壮夫,劲勇勐健,善于兵法、六十四能,坚持器仗,安立不动,巧诸伎术,端正净洁,人所爱敬,少修事业,得报利多。以是因缘故,众所恭敬、尊重、赞叹;见人敬重,倍复欢喜。少有因缘,当至他处,扶将老弱,过诸险难恐怖之处;安慰父母,晓喻妻子:『莫有恐懅!我能过此,必无所苦。』嶮难道中,多有怨贼潜伏劫害,其人智力具足故,能度恶道,还归本处,不遇贼害,欢喜安乐。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如是,于一切众生中,慈、悲、喜、舍心遍满足。尔时,菩萨摩诃萨住四无量心,具足六波罗蜜,不取漏尽证;学一切种智,入空、无相、无作解脱门。是时菩萨不随一切诸相,亦不证无相三昧;以不证无相三昧故,不堕声闻辟支佛地。

[0592c09] 「须菩提!譬如有翼之鸟,飞腾虚空而不堕坠,虽在空中,亦不住空。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如是,学空解脱门,学无相、无作解脱门,亦不作证;以不作证故,不堕声闻、辟支佛地;未具足佛十力、大慈大悲、无量诸佛法、一切种智,亦不证空、无相、无作解脱门。

[0592c14] 「须菩提!譬如健人,学诸射法,善于射术,仰射空中,复以后箭射于前箭,箭箭相拄,不令箭堕,随意自在;若欲令堕,便止后箭尔乃堕地。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善根未具足,不于实际作证;若善根成就,是时便于实际作证。以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如是观诸法法相!」

[0592c22]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所为甚难!何以故?虽学是诸法相、学实际、学如、学法性、学毕竟空,乃至学自相空及三解脱门,终不中道堕落。世尊!是甚希有!」

[0593a02] 佛告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不舍一切众生故,作如是愿。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作是念:『我不应舍一切众生!众生没在无所有法中,我应当度!』尔时,即入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作解脱门。须菩提!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成就方便力,未得一切种智,行是解脱门,亦不中道取实际证。

[0593a08]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观是诸甚深法,所谓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三解脱门,尔时菩萨摩诃萨应生如是心:『是诸众生长夜行我相乃至知者、见者相,着于得法;为众生断是诸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说法。』尔时,菩萨行空解脱门,无相、无作解脱门,亦不取实际证;以不证故,不堕须陀洹果,乃至辟支佛道。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以是心欲成就善根故,不中道实际作证,不失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是时,菩萨摩诃萨成就一切助道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耗减。是菩萨有方便力故,常增益善法,诸根通利,胜于阿罗汉、辟支佛根。

[0593a23]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作是念:『众生长夜着四颠倒:常想、乐想、我想、净想;为是众生故,求萨婆若。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说无常法、苦、不净、无我法。』是菩萨成就是心,以方便力行般若波罗蜜,不得佛三昧,未具足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亦不实际作证。尔时,菩萨修无作解脱门,虽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实际作证。

[0593b03]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作是念:『众生长夜着得法,所谓我、众生乃至知者、见者,是色、是受想行识、是入、是界,是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我如是行,如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令众生无是得法。』菩萨是心成就,以方便力行般若波罗蜜,未具足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不于实际作证。尔时,菩萨具足修空三昧。

[0593b11]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作是念:『众生长夜行诸相,所谓男相、女相、色相、无色相;我如是行,如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令众生无是诸相过失!』是心成就以方便力行般若波罗蜜,未具足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于实际作证。尔时,菩萨摩诃萨具足修无相三昧。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学六波罗蜜,学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学四念处乃至空、无相、无作解脱门,学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学十八不共法。如是智慧成就,若着作法、若住三界,无有是处!是菩萨摩诃萨学助道法、行助道法时,应当试问:『诸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学是法,观空不证实际?以不证故,不堕须陀洹果乃至辟支佛道;观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所有,亦不取证,而修行般若波罗蜜。』应如是问。

[0593b27] 「须菩提!若诸菩萨摩诃萨若试问时,是菩萨若如是答:『菩萨摩诃萨但应观空,但应观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不应学空、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所有,不应学是助道法。』须菩提!当知是菩萨诸佛未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何以故?是人不能说阿鞞跋致菩萨所学相,不能示、不能答。若是菩萨摩诃萨能说、能示、能答阿鞞跋致所学相,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已习学菩萨道入薄地,如与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阿鞞跋致相。」

[0593c08]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未得阿鞞跋致菩萨能如是答不?」

[0593c10] 佛言:「有。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若闻、若不闻,能如是答如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0593c12] 须菩提言:「世尊!多有菩萨求佛道,少有菩萨能如是答如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学道、无学道中。」

[0593c14] 佛语须菩提:「如是!如是!是菩萨甚少!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少有如是得授记行阿鞞跋致慧地;若有得授记,是人能如是答。是人善根明了,诸天世人所不能坏。」

[0593c19] 【论】

[0593c19] 问曰:

[0593c19] 学空、入空有何差别?

[0593c19] 答曰:

[0593c19] 初名学空,后是入空;因是学空,果是入空;方便名学空,得名入空。如是等二道。

[0593c21] 无相、无作、三十七品亦如是。

[0593c22] 三解脱门、三十七品是声闻、辟支佛涅槃道,佛勅菩萨应行是道。

[0593c24] 须菩提作是念:「此是涅槃道,云何菩萨行是道法而不取涅槃证?」

[0593c25] 佛答:「菩萨观色等一切法空。是菩萨以深入禅定,心不可乱,得利智慧力故,不见是空法;以不见故无所证。」

[0593c28] 声闻、辟支佛断吾我,舍爱着,直趣涅槃。是菩萨善学自相空,色法中乃至微尘,不留遗与微细之分;无色法中,乃至不留一念;直入毕竟空中,乃至不见是空法可以为证。

[0594a03] 佛虽答,须菩提未达佛意,更问:「如佛所说,菩萨不应空法作证;今入空中,云何不作证?」

[0594a05] 佛答:以深入故能不作证。具足者即是深入。譬如执菅草,捉缓则伤手,若急捉则无伤;菩萨亦如是,深入空故,知空亦空,涅槃亦空,故无所证。

[0594a08] 复次,菩萨未入空时,作是思惟:「我应遍观诸法空,不应不具足知而取证。」是故不专心摄念入禅、繫在空缘中。所以者何?若专心繫在空缘中,则心柔软,不能从空自出。

[0594a12] 问曰:

[0594a12] 上言「深入禅定,不令心乱」,今云何言「不专心」?

[0594a13] 答曰:

[0594a14] 今言「不专心」,是初入时,为不能自出故;上言「深入」者,入已深,知空亦空,不令心在与事,故言不乱。

[0594a16] 复次,是菩萨应作是念:「我今未具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十力、四无所畏诸佛法,云何取涅槃证?我今是学时,薄诸烦恼,教化众生,令入佛道;若我得佛事具足,是时当取证。」是故菩萨虽入三解脱门而不取证。

[0594a21] 是中说譬喻:「壮夫」是菩萨,「父母亲族」是可度众生,「险道」是三界生死,「恶贼」是魔民及诸烦恼,「器仗」是菩萨五神通等种种方便力,「还归本处」是菩萨所行道,「安立不动」是菩萨住毕竟空,以四无量心运致可度众生着涅槃安乐处。

[0594a26] 时会者疑:「空中无所有,云何可行?」是故佛说鸟喻:「如鸟飞虚空,无所依止,而远逝不坠。」复次,是菩萨未具足道法、未至佛道,于其中间而不作证;如鸟未到所至,终不中住。学是空法,为自断烦恼、为度众生故。

[0594b02] 又为明了故,说善射譬喻:如人善于射术。「弓」是菩萨禅定,「箭」是智慧,「虚空」是三解脱门,「地」是涅槃。是菩萨以智慧箭射三解脱门虚空,更以方便力故,以后箭射前箭,不令堕涅槃地;未具足十力等佛事故,终不取证。

[0594b07] 须菩提欢喜白佛言:「诸菩萨所为甚难,实为希有!所谓行空而不作证。」

[0594b09] 佛答:「是菩萨本愿诸一切众生令得离苦,以是本愿、大悲心所持故,虽行空,不作证。」

[0594b11] 复次,若菩萨作是念:「一切众生处在苦中,为颠倒所缚,没在无所有中。」是时即行空、无相、无作解脱门。当知是菩萨有方便力,行三解脱门,而不舍众生。

[0594b15] 复次,菩萨欲观甚深法,所谓十八空、三十七品、三解脱门,先应作是念——众生长夜着我相等。行者若直观甚深法,或得声闻道、或堕邪见,以无怜愍心、不能深入自相空故。是以菩萨欲观是法,先生悲心,所谓众生长夜着吾我心诸烦恼。长夜名久远;无量劫来是我必不可得,但空虚诳颠倒故,受诸忧恼。菩萨见是已,作愿:「我当为众生成佛道,断是众生着我颠倒。」是时,即是行空等三解脱门而不证实际。是善根成就,菩萨不取实际证,亦不失四禅等诸功德。菩萨深入空故,诸根勐利,胜于二乘。

[0594b26] 破四颠倒义,亦如上说。

[0594b27] 复次,菩萨作是念:「众生长夜着得法,所谓我、众生,乃至若着作法、若住三界,无有是处。」义皆同观空而不取证。

[0594c01] 问曰:

[0594c01] 云何知是菩萨未得道而能行此深空?

[0594c02] 答曰:

[0594c02] 经中自说因缘:「是菩萨应试问:『云何菩萨应学空而不取证?』」

[0594c03] 若菩萨答:「但应念空,一心习行;如声闻、辟支佛法,不但学知而已。」乃至无生、无所有,亦如是。当知是菩萨未为诸佛所授记。所以者何?不说方便学知故观空。

[0594c07] 若是菩萨异于上答者,当知是阿鞞跋致,已习学入于薄地。学习名先学知空。薄地名阿鞞跋致地中诸烦恼薄。

[0594c09] 须菩提闻阿鞞跋致相、非阿鞞跋致相已,白佛言:「世尊!颇有菩萨未得阿鞞跋致,能如是答不?」

[0594c12] 佛言:「有。菩萨若闻六波罗蜜、若不闻,能如阿鞞跋致答。」若闻者,但从师闻,自未具足菩萨地;若不闻者,自思惟、正忆念,虽未得无生忍,能求诸法相,如阿鞞跋致菩萨答。

[0594c16] 须菩提言:「多有人求佛道,少能如是答如阿鞞跋致菩萨学地、无学地中。」未得无生法忍名学地,得无生法忍名无学地。

[0594c18] 佛言:「少。何以故?少有菩萨从诸佛受记。已从诸佛受记者,能如是答。」何以故?诸法实相,惟佛能遍知;佛知此人能如法答,故悬与受记。是菩萨虽少,善根明了,能广利益众生,无能坏者。


◎大智度论释梦中不证品第六十一

[0594c25] 【经】

[0594c25]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乃至梦中不贪声闻、辟支佛地,亦不贪三界,观诸法如梦、如幻、如嚮、如焰、如化,亦不作证。须菩提!当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阿鞞跋致相。

[0594c28]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梦中见佛与无数百千万亿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鬼神、甄陀罗等说法;从佛闻法,即解中义、随法行。须菩提!当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阿鞞跋致相。

[0595a04]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梦中见佛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大光明,踊在虚空,于大比丘僧中说法;现大神力,化作化人,到他国土施作佛事。须菩提!当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阿鞞跋致相。

[0595a08]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梦中见兵起若破聚落、若破城邑,若失火时,若见虎、狼、师子勐害之兽,若见欲来级其头者,若见父母丧亡,兄弟、姊妹及诸亲友知识死者。见如是等种种愁苦之事,不惊、不怖,亦不忧恼;从梦觉已,即时思惟:『三界虚妄,皆如梦耳!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亦当为众生说三界如梦。』须菩提!当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阿鞞跋致相。

[0595a16] 「复次,须菩提!云何当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国中无三恶道?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梦中见地狱、畜生、饿鬼,作是念:『我当勤精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令我国中无一切三恶道。』何以故?是梦及诸法,无二无别。须菩提!当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阿鞞跋致相。

[0595a23]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梦中见地狱火烧众生,作是誓:『若我实是阿鞞跋致者,是火当灭!』是火即灭。若地狱火灭,即是阿鞞跋致相。

[0595a26] 「复次,若菩萨昼日见城郭火起,作是念:『我梦中见阿鞞跋致行、类、相貌,我今实有是者,自立誓言:是火当灭!』若火灭者,当知是菩萨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住阿鞞跋致地。若火不灭,烧一家、置一家,烧一里、置一里。须菩提!当知被烧家破法业因缘厚集,以是故,烧一家、置一家,是诸众生今世受破法与殃故被烧。须菩提!以是因缘故,当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阿鞞跋致相。」

[0595b06] 佛告须菩提:「今当更为汝说阿鞞跋致行、类、相貌。须菩提!若男子、若女人为非人所持,是时,菩萨摩诃萨作是念:『若我为过去诸佛所授记,我心清净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清净正道,远离声闻、辟支佛心,远离声闻、辟支佛念,应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不得;十方国土中现在无量诸佛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无所不解、无所不证。诸佛知我深心,审定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至诚誓故,是男子、女人为非人所持、为非人所恼,是非人当远去!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誓,若非人不去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未从过去诸佛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是誓,若非人去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已从过去诸佛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阿鞞跋致相。

[0595b24]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远离六波罗蜜及方便力,不久行四念处,乃至不久行空、无相、无作三昧,未入菩萨位,是菩萨为恶魔所娆。菩萨作是誓:『若我实从诸佛受记者,是非人当去。』是时恶魔即作方便,勅非人令去。恶魔有威力,胜诸非人故,非人即去。是时,菩萨作是念:『以我誓力故,非人去。』不知是恶魔力;恃是证故,轻弄毁蔑诸与菩萨,作是言:『我已从诸佛受记,汝等未得。』用是空誓,无方便力故,生增上慢。以是事故,远离萨婆若,远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当知是人堕于二地——若声闻地、若辟支佛地。以是誓因缘故,起于魔事。是人以不亲近依止善知识,不问阿鞞跋致相故,为魔所缚益复坚固。所以者何?是菩萨不久行六波罗蜜,无方便力故。须菩提!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0595c11]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不久行六波罗蜜,乃至未入菩萨位,为恶魔所娆?须菩提!恶魔变化作种种身,语菩萨言:『汝于诸佛所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汝字某,汝父字某,汝母字某,汝兄弟、姊妹字某,汝七世父母名字如是;汝在某方、某国、某城、某聚落中生。』若见菩萨性行和柔,语菩萨言:『汝先世亦复柔和。』若见急性卒暴,便言:『汝先世亦尔。』若见菩萨修阿兰若行,语言:『汝先世亦修阿兰若行。』若见菩萨乞食、纳衣、中后不饮浆、一坐食、一鉢他食、死尸间住、露地住、树下住、常坐不卧、如敷坐、但受三衣、若少欲、若知足、若远离住、若不涂脚、若少言语,便语菩萨言:『汝先世亦有是行。何以故?汝今有此头陀功德,汝先世亦必有是功德。』是菩萨闻是先世事及名姓,闻今赞头陀功德,即欢喜生慢憍心。是时恶魔语菩萨言:『汝有如是功德、如是相,汝实从诸佛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须菩提!恶魔或作比丘被服、或作居士形、或作父母身,来到菩萨所,如是言:『汝已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何以故?是阿鞞跋致功德相,汝尽具足有之。』须菩提!我所说实阿鞞跋致行、类、相貌,是人永无!须菩提!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为恶魔所持。何以故?是阿鞞跋致行、类、相貌,是人永无,以闻是名字故,生憍慢心,轻弄毁蔑与人。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为魔所持,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0596a09]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久行六波罗蜜,不知名字相,不知色相,不知受、想、行、识相。恶魔来语言:『汝当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有如是名字。』随其本念,说其名号。是无智、无方便菩萨作是念:『我先亦有是成佛名号念,是人如我所念说,是人所说合我本念,我必为诸佛所授记。』须菩提!我所说阿鞞跋致行、类、相貌,是人永无,但以空名字轻弄毁蔑与人;以是事故,远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远离善知识、与恶知识相得,故堕二地——若声闻、辟支佛地;若久久往来生死中,然后还依止般若波罗蜜,若值善知识,常随逐亲近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于是身,若不即悔,当堕二地——若阿罗汉地,若辟支佛地。须菩提!譬如比丘于四重禁法,若犯一事,非沙门、非释子,是人现身不得四沙门果。须菩提!是着空名字菩萨,心亦如是,轻弄毁蔑与人故,当知是罪重于比丘四禁。须菩提!置是重罪,其罪过于五逆。以受是名字故,生高心,轻弄毁蔑与人;若生是心,当知其罪甚重!如是名字等微细魔事,菩萨当觉知!

[0596b03] 「复次,须菩提!菩萨在空闲山泽旷远之处,魔来到菩萨所,赞叹远离法,作是言:『善男子!汝所行,是佛所称誉远离法。』须菩提!我不赞是远离,所谓但在空闲山泽旷远之处。」

[0596b07] 须菩提言:「世尊!若空闲山泽旷远之处非远离法者,云何更有异远离?」

[0596b08] 佛言:「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声闻、辟支佛心,住空闲山泽旷远之处,是佛所许远离法。须菩提!如是远离法,菩萨摩诃萨应所修行,昼夜行是远离法,是名远离行菩萨。须菩提!若恶魔所说远离法,空闲山泽旷远之处;是菩萨心在愦閙,所谓不远离声闻、辟支佛心,不勤修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不能具足一切种智。是菩萨行恶魔所说远离法,心不清净,而轻与菩萨城傍心清净,无声闻、辟支佛愦閙心,亦无诸与杂恶心,具足禅定、解脱、智慧、神通者。是远离般若波罗蜜、无方便菩萨摩诃萨,虽在绝旷百由旬外,禽兽、鬼神、罗刹所住之处,若一岁、百千万亿岁,若过万亿岁,不知是菩萨远离法——所谓诸菩萨以是远离法,深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杂行。是菩萨愦閙行,而依受着是远离法。是人所行,佛所不许!须菩提!我所说实远离法,是菩萨不在是中,亦不见是远离相。何以故?但行是空远离故。尔时,恶魔来在虚空中住,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此是佛所说真远离法,汝行是远离,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摩诃萨念着是远离,而轻易诸与求佛道清净比丘以为愦閙,以愦閙为不愦閙,以不愦閙为愦閙,应恭敬而不恭敬,不应恭敬而恭敬。是菩萨作是言:『非人念我、来称赞我,我所行者是真远离;住城傍者,谁当称美汝?』以是因缘故,轻与菩萨摩诃萨。须菩提!当知是名菩萨旃陀罗,污染诸菩萨。是人似像菩萨,实是天上人中之大贼,亦是沙门被服中贼!如是人,诸求佛道者所不应亲近、不应供养恭敬。何以故?须菩提!当知是人堕增上慢。以是故,若菩萨摩诃萨欲不舍一切智,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心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欲利益一切众生,不应亲近是人恭敬、供养。菩萨摩诃萨法,常应勤求自利,厌患世间,心常远离三界;于是人当起慈、悲、喜、舍心:『我行菩萨道,不应生如是过罪;若生,当疾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当善觉是事,是事中善自免出!

[0596c18]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深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亲近恭敬供养善知识。」

[0596c20]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摩诃萨善知识?」

[0596c22] 佛告须菩提:「诸佛是菩萨摩诃萨善知识,诸菩萨摩诃萨亦是菩萨善知识。须菩提!阿罗汉亦是菩萨善知识,是为菩萨摩诃萨善知识。

[0596c25] 「复次,须菩提!六波罗蜜亦是菩萨善知识,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是菩萨善知识。须菩提!如、实际、法性亦是菩萨善知识。须菩提!六波罗蜜是世尊,六波罗蜜是道,六波罗蜜是大明,六波罗蜜是炬,六波罗蜜是智,六波罗蜜是慧,六波罗蜜是救,六波罗蜜是归,六波罗蜜是洲,六波罗蜜是究竟道,六波罗蜜是父是母。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何以故?六波罗蜜、三十七道法亦是过去诸佛父母,六波罗蜜、三十七道法亦是未来、现在十方诸佛父母。何以故?须菩提!六波罗蜜、三十七道法中生过去、未来、现在十方诸佛故。以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净佛世界、成就众生,当学六波罗蜜、三十七道法,及四摄法摄取众生。何等四?布施、爱语、利益、同事。须菩提!以是利益故,我言:『六波罗蜜及三十七道法是诸菩萨摩诃萨世尊,是道,是大明,是炬,是智,是慧,是救,是归,是洲,是究竟道,是父,是母。』须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欲不随他人教住,欲断一切众生疑,欲净佛世界、成就众生,当学是般若波罗蜜!所以者何?是般若波罗蜜中广说诸法,是菩萨摩诃萨所应学处。」

[0597a19] 【论】

[0597a19] 问曰:

[0597a19] 〈阿鞞跋致品〉中已广说阿鞞跋致相,今何以更说?

[0597a20] 答曰:

[0597a20] 所说般若波罗蜜义皆是阿鞞跋致相,但〈阿鞞跋致品〉中多说其事,与品中亦处处有说阿鞞跋致相,但不次第。

[0597a23] 有人言:为后来众生异语说阿鞞跋致相。

[0597a24] 有人言:有二种阿鞞跋致:一者、已得记,二者、未得记。得授记有二种:一者、现前授记,二者、不现前授记。不现前授记有二种:一者、具足授记因缘,二者、未具足授记因缘。

[0597a28] 具足授记因缘者,知诸法实相,具足六波罗蜜;不具足授记因缘者,但知诸法实相,得般若波罗蜜分,与波罗蜜未具足。「是菩萨能如阿鞞跋致菩萨答」,此是前品末所说阿鞞跋致,是故次第说:「梦中不贪二地,虽未具足阿鞞跋致法,亦名阿鞞跋致。」欲说如是等阿鞞跋致相故,此品中次第说。

[0597b06] 是菩萨昼日常习行空故,夜梦中亦不贪三界。是人常行慈悲心于众生、深乐佛法故,不贪二乘。若梦、若觉,观一切法如梦、如幻等。是菩萨虽未得现前授记,与法未具足,亦名阿鞞跋致相。何以故?菩萨于二处退转:一者、着世间乐故转,二者、取二乘故转。是菩萨坚心,深入空及慈悲心故,乃至梦中亦不贪三界、二乘,何况觉时!

[0597b14] 复次,若菩萨梦见佛在人天大众中说法,所谓诸法实相义;菩萨知是义,心与法合。

[0597b16] 复次,诸佛祕密法,菩萨梦中得见,所谓见佛身无量,过须弥山,色如阎浮檀金,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以自庄严,放无量光明;梵音声说法,及身毛孔出无量化佛至十方,种种方便力施作佛事,度脱众生。尔时,是菩萨见是佛神通力故,深心清净问佛法,得诸法实相,是名阿鞞跋致。

[0597b22] 是菩萨常行毕竟空故,我、我所等诸烦恼折薄,乃至自身不惜,何况与亲!是因缘故,若梦中见:若自身,若父母等,若杀、若死因缘,及聚落破等,不忧恼怖畏。觉已,思惟:「如梦中,不死而见死、不畏而见畏,一切三界皆尔,何但梦中!我作佛时,当为众生说诸法毕竟空、皆如梦。」

[0597b29] 复次,有菩萨种清净国土因缘时,作是愿:「我尔许时积集净国土行,是心修习故,梦中若见三恶道众生,即时得是心:『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乃至无三恶道名。』」

[0597c04] 复次,是菩萨常修慈悲心故,梦中见地狱火烧众生,作誓,火即灭。

[0597c05] 觉已,取是相,若见实火烧城郭,作是念:「我梦中能灭火,此火亦当可灭!」所以者何?佛说梦、觉无异故。是菩萨于无量劫修集福德,得诸法实相故,鬼神、龙王等助灭是火。其中有不灭,烧一家、置一家者,是众生重罪故,菩萨福德、智慧力不能灭重罪者,所谓破法业。法者,般若波罗蜜;诸与法利益无及般若波罗蜜者,是故破者罪重。以菩萨誓力故,不次第烧,惟罪重者不救,不妨是阿鞞跋致相。

[0597c14] 非人所持,亦如呪火。

[0597c15] 有菩萨未得无生法忍,闻是阿鞞跋致呪故鬼去,便作呪。是菩萨自未有力,魔来遣鬼神故,自恃为己力。有如是失故,佛示令觉知。

[0597c19] 复次,菩萨未入正位,魔作种种形,随其念而示语:「汝已得授记,汝有是相,但以肉眼故不知。」以是因缘故,生增上慢,轻蔑与人。

[0597c22] 复次,菩萨不得诸法实相,不知色等五众和合边更有名字相。

[0597c23] 魔来与授记:「汝当作佛,字名某甲。」

[0597c24] 是菩萨思惟:「我本有是名字念,今所说者,同我所愿,必是诸佛授记。」是故心生憍慢,轻与大菩萨。以是因缘故,远离无上道;受罪毕,堕于二乘。

[0597c27] 若即此身悔,当久久偿罪毕,还依止般若波罗蜜,得作佛。所以者何?若转身乃悔,则罪重叵灭,不得作佛。是心着是空名字,得重罪故,佛说四重禁喻:破是重禁,现身不得四道果。所以者何?是四禁中,妄语称「我是阿罗汉」。此中着是受莂名字,自言「我当作佛」,是故重于四禁。过五逆罪者,如〈地狱品〉中破般若波罗蜜罪说。微细魔事者,细名不逆其意,随其本念,助成其心。是菩萨未得阿鞞跋致法,魔诳言已得。是微细魔事,利根菩萨应觉、除远!

[0598a09] 复次,菩萨在远离处,魔来赞叹:「汝能远离亲族、同学,独在深山林中,为佛道故,是为真菩萨道行。」是菩萨用是故,生憍慢心,轻与在众中住菩萨。以是事故,远离佛道,堕于二乘。佛种种因缘,诃是菩萨是贼、是旃陀罗等,如经中说,不应亲近。佛所说远离,心离二乘、三界,是名真远离。如经中广说如是等细微魔事,应当觉而远离。

[0598a18] 「复次,菩萨欲深心得无上道」——深心名一心、重心,深爱佛道,出于一切世间所乐。

[0598a19] 当亲近善知识。所以者何?有二因缘故得无上道:一者、内,二者、外。内名正忆念,思惟、筹量诸法;外名诸善知识。

[0598a22] 佛与处种种说善知识相,是故须菩提问佛:「世尊!何等是菩萨善知识?」

[0598a24] 佛答:「诸佛、大菩萨及声闻是菩萨善知识。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如、法性、实际等诸法亦是善知识。」法能成办其事,故说六波罗蜜等诸法名善知识。

[0598a27] 三种圣人以此六波罗蜜法令菩萨奉行,得作佛;是故法及人通名「善知识」。

[0598b01] 问曰:

[0598b01] 佛及菩萨、六波罗蜜能成菩萨故,应是善知识;小乘道异,云何能与作善知识?

[0598b04] 答曰:

[0598b04] 有小乘人先世求佛道故利根,虽是小乘,有怜愍心,观应成大乘者为说大乘法,知报佛恩故,令佛种不断。如舍利弗六十劫求佛道,虽退转作阿罗汉,亦利根智慧,能为诸菩萨说大乘。须菩提常行无诤三昧,常有慈悲心于众生故,亦能教化菩萨大乘法。如摩诃迦叶以神通力持此身至弥勒出世,于九足山中出,与大众作得道因缘。如是等甚多。

[0598b12] 问曰:

[0598b12] 六波罗蜜摄一切法,今何以别说三十七品至如、法性、实际?

[0598b14] 答曰:

[0598b14] 六波罗蜜是略说;四念处等是广说,解六波罗蜜。六波罗蜜是菩萨初道,小远;三十七品是近因缘。于六波罗蜜中,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最大;譬如虽有星宿,日、月最胜。是二波罗蜜中,四念处、佛十力等法最妙,能大利益,现世令人得道故;持戒、布施等不如故。别说如等无为法,实、不虚诳故,能成菩萨事;行四念处等法,得如是等法,令菩萨得出虚诳法,故名善知识。

[0598b23] 复次,是六波罗蜜等法如佛无异,佛现在亦以是法度人,是故言:「世尊!如世尊所说不可坏,六波罗蜜等所说亦不可坏。」是故言:「六波罗蜜是世尊。」

[0598b26] 是道者,行是道,径入无量佛法中。

[0598b27] 六波罗蜜中所说,人筹量、思惟、分别、常修行,令人得大智慧,破诸世间无明,是故说「六波罗蜜是大明」。

[0598b29] 是大炬、是智、是慧、是救、是归、是洲、是究竟道,如上说。

[0598c01] 般若波罗蜜是母,五波罗蜜是父,和合说故言「六波罗蜜是父母」。如六波罗蜜说,四念处等亦如是。

[0598c04] 是中说因缘:「六波罗蜜等法亦是三世十方佛父母。」

[0598c05] 是六波罗蜜等是自利法,行者欲以六波罗蜜教化众生、净佛世界,应以四摄法摄取众生。四摄法义,如先说。如是自利、利他故,佛说「六波罗蜜、三十七品等诸法是世尊、是道」等。

[0598c09] 是故菩萨若欲不随他教——不随他教名自知诸法实相,乃至变作佛身来说异于法相,亦不信不随。

[0598c11] 自得菩萨道,渐渐具足诸佛法,净佛世界、成就众生。得佛道,能断一切众生疑。若欲得是者,当学般若。般若波罗蜜中,世间出世间、若大若小,无事不说。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六

大智度论释梦中不证品第六十一之与(卷七十七)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0598c24] ◎【经】

[0598c24]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般若波罗蜜相?」

[0598c25] 佛告须菩提:「如虚空相是般若波罗蜜相。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无所有相。」

[0598c26]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因缘,如般若波罗蜜相,诸法相亦如是耶?」

[0598c29]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如般若波罗蜜相,诸法相亦如是。何以故?须菩提!一切法离相、空相。以是因缘故,须菩提!如般若波罗蜜相,诸法相亦如是,所谓离相、空相故。」

[0599a03]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一切法离,一切法一切法空,云何知众生若垢、若净?世尊!离相法无垢、无净,空相法无垢、无净;离相、空相法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离相、空相无法可得。世尊!离相中,空相中,无有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世尊!我云何当知佛所说义?」

[0599a10]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众生长夜行我、我所心不?」

[0599a11] 「如是!世尊!众生长夜行我、我所心。」

[0599a12] 「于汝意云何?是我、我所心离相不?空相不?」

[0599a13] 须菩提言:「世尊!我、我所心离相、空相。」

[0599a14] 「于汝意云何?以此我、我所心,众生往来生死中不?」

[0599a15] 「如是!世尊!以此我、我所心,众生往来生死中。」

[0599a16] 「如是!须菩提!众生往来生死中故,知有垢恼。须菩提!若众生无我我所心、无着心,是众生不复往来生死中;若不往来生死中,则无垢恼。如是,须菩提!众生有净。」

[0599a20]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如是行,为不行色,不行受、想、行、识,为不行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为不行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为不行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何以故?是法不可得,亦无行者,亦无行处,亦无行法。世尊!菩萨摩诃萨如是行,一切世间诸天、人、阿修罗不能降伏。是菩萨摩诃萨,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何以故?所住处无能及故,所谓菩萨位。世尊!是菩萨摩诃萨行应萨婆若心,无能及者!」

[0599a29]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行,疾近萨婆若。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若阎浮提众生尽得人身,得人身已,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尽其形寿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持是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0599b06]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0599b06]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众中说是般若波罗蜜,出示、分别,照明、开演,亦应般若波罗蜜行正忆念,其福多。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亦如是。须菩提!于汝意云何?阎浮提中众生一时皆得人身,得人身已,若善男子、善女人教行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教令得须陀洹道乃至阿罗汉、辟支佛道,教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持是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0599b16]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0599b17]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为众生说,出示、分别,照明、开演,亦不离萨婆若,得福多。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亦如是。是菩萨摩诃萨不远离应萨婆若心,则到一切福田边。何以故?除诸佛,无有余法如菩萨摩诃萨势力。何以故?诸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于一切众生中起大慈心;见诸众生趣死地故,而起大悲;行是道时欢悦而生大喜;不与想俱,便得大舍。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大智光明。大智明者,所谓六波罗蜜。须菩提!是诸善男子虽未作佛,能为一切众生作大福田,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转;所受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床敷、疾药、资生所须,行应般若波罗蜜,念能毕报施主之恩,疾近萨婆若。以是故,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欲不虚食国中施,欲示众生三乘道,欲为众生作大明,欲拔出三界牢狱,欲与一切众生眼,应常行般若波罗蜜。行般若波罗蜜时,若欲有说,但说般若波罗蜜;说般若波罗蜜已,常忆念般若波罗蜜;常忆念般若波罗蜜已,常行般若波罗蜜,不令与念得生,昼夜勤行般若波罗蜜相应念,不息不休。须菩提!譬如士夫未曾得摩尼珠,后时得,得已,大欢喜踊跃;后复失之,便大忧愁,常忆念是摩尼珠,作是念:『我奈何忽亡失此大宝!』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如是,常忆念般若波罗蜜,不离萨婆若心。」

[0599c14]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一切念性自离、一切念性自空,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离应萨婆若念?是远离空法中无菩萨,亦无念、无应萨婆若。」

[0599c18]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是知一切法性自离、一切法性自空,非声闻、辟支佛作,亦非佛作;诸法相常住、法相、法住、法位、如、实际,是名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离萨婆若念。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性自离、性自空,不增不减故。」

[0599c23]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般若波罗蜜性自离、性自空,云何菩萨摩诃萨与般若波罗蜜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99c25]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与般若波罗蜜等,不增不减。何以故?如、法性、实际不增不减故。所以者何?般若波罗蜜非一非异故。若菩萨闻如是般若波罗蜜相,不惊、不没、不畏不怖、不疑。须菩提!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必住阿鞞跋致地中。」

[0600a03]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空、无所有、不坚固,是行般若波罗蜜不?」

[0600a04] 「不也!须菩提!」

[0600a05] 「世尊!离空,更有法行般若波罗蜜不?」

[0600a06] 「不也!须菩提!」

[0600a06] 「世尊!是般若波罗蜜,行般若波罗蜜不?」

[0600a07] 「不也!须菩提!」

[0600a07] 「世尊!离般若波罗蜜,行般若波罗蜜不?」

[0600a08] 「不也!须菩提!」

[0600a08] 「世尊!色是行般若波罗蜜不?」

[0600a09] 「不也!须菩提!」

[0600a09] 「世尊!受、想、行、识是行般若波罗蜜不?」

[0600a10] 「不也!须菩提!」

[0600a10] 「世尊!六波罗蜜是行般若波罗蜜不?」

[0600a11] 「不也!须菩提!」

[0600a12] 「世尊!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是行般若波罗蜜不?」

[0600a13] 「不也!须菩提!」

[0600a13] 「世尊!色空相、虚诳不实、无所有、不坚固相,色如相、法相、法住、法位、实际,是行般若波罗蜜不?」

[0600a15] 「不也!须菩提!」

[0600a15] 「世尊!受、想、行、识乃至十八不共法空相、虚诳不实、无所有、不坚固相、如、法相、法住、法位、实际是行般若波罗蜜不?」

[0600a18] 「不也!须菩提!」

[0600a18] 「世尊!若是诸法皆不行般若波罗蜜,云何行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

[0600a20]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汝见有法行般若波罗蜜者不?」

[0600a21] 「不也!世尊!」

[0600a22] 「须菩提!汝见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可行处不?」

[0600a23] 「不也!世尊!」

[0600a23] 「须菩提!汝所不见法,是法可得不?」

[0600a24] 「不也!世尊!」

[0600a24] 「须菩提!若法不可得,是法当生不?」

[0600a25] 「不也!世尊!」

[0600a25] 「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菩萨摩诃萨成就是忍,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须菩提!是名诸佛无所畏、无碍智。菩萨摩诃萨行是法忍,勤精进,若不得大智、一切种智,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智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故,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减不退。」

[0600b03]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诸法无生相,此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不?」

[0600b04] 「不也!须菩提!」

[0600b05] 「世尊!诸法生相,此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不?」

[0600b06] 「不也!须菩提!」

[0600b06] 「世尊!诸法非生非不生相,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不?」

[0600b08] 「不也!须菩提!」

[0600b08] 「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云何知诸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0600b09] 佛告须菩提:「汝见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不?」

[0600b11] 「不也!世尊!我不见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我亦不见法有得者、得处。」

[0600b12]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无所得时,不作是念:『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用是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处。』何以故?诸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诸忆想分别。所以者何?般若波罗蜜中无诸分别忆想故。」

[0600b18] 【论】

[0600b19] 问曰:

[0600b19] 上已种种说般若相,今何以更问?

[0600b19] 答曰:

[0600b20] 般若波罗蜜第一微妙,闻者无厌足,无满时,无一定相,故不应难。如十住大菩萨于般若波罗蜜犹未满足,何况须菩提小乘人!

[0600b23] 复次,上闻种种赞般若是父、是母等,是故更问。

[0600b24] 佛因须菩提问,为与众生故,广说般若波罗蜜相。

[0600b25] 「须菩提!所谓虚空相是般若波罗蜜相。如虚空无色相、无非色相,般若波罗蜜亦如是无所有相。」

[0600b27] 须菩提更问:「颇有因缘,诸法相如般若相不?」

[0600b28] 佛答:「有。一切法究竟空、究竟离相,故说:『如般若波罗蜜相,一切法亦如是。』」

[0600c01] 须菩提难:「若一切法离相、空相,云何知有垢、净?云何菩萨得无上道?」

[0600c02]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众生长夜行我、我所等。」是佛所说义,如我、我所毕竟无,众生狂颠倒因缘故,生诸烦恼;烦恼因缘故有业;业因缘故,于生死中往来——是事本末空。何以故?我无故,我所心虚诳;我所心虚诳故,诸与因果展转法皆是虚诳。

[0600c08] 若因般若波罗蜜实智慧,观五众无常、苦、空、无我,离自相,自相空,从本来毕竟不生。尔时,我、我所心则灭;如日出,众冥皆除。我、我所心灭故,与烦恼灭;与烦恼灭故,业因缘亦灭;业因缘灭故,往来生死中断,是名为净。

[0600c13] 虽一切法相皆空,亦以如是因缘故有净、有垢。

[0600c14] 尔时,须菩提思惟筹量佛语已,白佛言:「世尊!菩萨如是行,实不行色等一切法。何以故?是菩萨不得是法若行、行处、行者。」

[0600c17] 「世尊!若菩萨能如是行,一切人、天世间无能降伏」者,世间人皆着假名,是行者行实法,是故不能伏。世间人着一切虚诳颠倒及虚诳果报,是菩萨于毕竟空中尚不着,何况与法!如是,云何可降伏?天、人、阿修罗世间者,是三种善道中有智慧人。故说不能降伏。又复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者,上三善道,据未得道人;此中说得道者不能及。此中说不能及因缘,所谓菩萨入法位,一切魔、魔所使无能恼者。是菩萨常行应萨婆若心,则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不着一切法,常集一切助道法故。

[0600c29] 佛可其言而赞。

[0600c29] 佛欲以如是智慧为他人说故,先赞菩萨自利益;今为利益他,分别福德果报故,问须菩提:「于汝意云何?阎浮提众生尽得人身,如经广说。乃至应萨婆若心,出一切福田之上。」

[0601a04] 是中说因缘:「若菩萨能自行般若波罗蜜,亦能教化,是人于一切福田能到其边。」福田者,从须陀洹乃至佛。是菩萨能如所说般若波罗蜜履行,则得作佛。与福德善法,离般若波罗蜜故皆尽,般若波罗蜜不可尽故。

[0601a09] 言无有余福德如菩萨摩诃萨力势者,是中自说因缘:「菩萨行般若时,得诸法平等忍;得平等忍故,虽行空,亦能生四无量心。」四无量心中,大悲是大乘之本;见众生就于死法,如囚受戮。诸菩萨能生六波罗蜜等乃至一切种智,是故诸菩萨能生大悲。

[0601a16] 是故是人虽未得无上道,已是一切众生之福田。

[0601a17] 是故言:「菩萨摩诃萨若欲不空食国中施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0601a18] 不空食名能报施主,能生道,能令施主之福无尽,乃至入涅槃。

[0601a20] 若示众生三乘道,为众生示一切智大明,亦欲拔出三界狱中四缚,欲令众生得五眼,应常行般若波罗蜜相应念。相应念者,即是般若心。若行般若波罗蜜心;若有所说,但说般若波罗蜜。

[0601a24] 佛勅弟子,若和合共住,常行二事:一者、贤圣默然,二者、说法。

[0601a26] 「贤圣默然」者,是般若心;「说法」者,说般若波罗蜜。是人从般若心出,说般若波罗蜜;说般若波罗蜜已,还入般若中,不令与心、与语得入。昼夜常行,是不休不息。如是得先所说功德。

[0601b01] 佛欲令是事明了,故说譬喻:「如贫人失大价宝,常念不离。菩萨亦如是不离萨婆若心,常行般若波罗蜜,不休不息。」

[0601b04] 尔时,须菩提闻是事,白佛言:「世尊!若一切诸念空,云何菩萨不离萨婆若念?空中,菩萨不可得,萨婆若亦不可得。」

[0601b06] 佛答:「若菩萨知一切法离自性,非声闻、辟支佛所作,亦非佛所作,自从因缘出;诸法法相、如、实际常住世间,即是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行。」

[0601b09] 佛自说因缘:「般若波罗蜜空故、离故,不增不减。」

[0601b11] 须菩提闻是,复问佛:「若般若波罗蜜性空,云何菩萨与般若合得无上道?」

[0601b12] 佛随须菩提语:「若菩萨与般若波罗蜜合,则不增不减;诸法如、法性、实际不增不减故,般若波罗蜜不增不减。」般若波罗蜜,即是诸法如、法性、实际;如、法性、实际,即是般若波罗蜜。

[0601b16] 此中佛自说因缘:「如如等三法非一非异,般若亦如是。」世间法,非一即是二,不异即是一;般若波罗蜜则不尔。是故般若波罗蜜无量无边。空、无相、无作故不增不减;若菩萨得是不增不减,则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601b21] 若菩萨闻是事,通达无碍、入佛智慧,虽未作佛,信力故于佛法中亦无疑,不怖、不畏。所以者何?凡夫着我心故有畏,是菩萨我相断故无所畏。当知是菩萨即住阿鞞跋致地,亦能正行般若。

[0601b26] 须菩提闻是菩萨正行般若波罗蜜,是故问佛:「世尊!般若波罗蜜观一切空、不牢固,是空相为行般若不?」

[0601b28] 佛言:「不也!」何以故?若空无有法,云何行般若?

[0601b29] 「离是空,更有法行般若不?」

[0601c01] 佛言:「不也!」何以故?若一切法空、无相、无作,云何离空更有法?是故说「不」。

[0601c03] 须菩提闻空非行般若、离空非行般若,一切法皆摄在般若中,今但问:「般若行般若不?」

[0601c05] 法不自行,应以异法行,是故言「不」。

[0601c06] 复问:「离般若,更有法行般若不?」

[0601c06] 佛言:「不。」何以故?一切法摄在般若中,更无法行般若。

[0601c08] 先来略问行般若者,今问名字因缘:「五众行般若不?」

[0601c09] 佛言:「不。」何以故?是五众从虚诳和合因缘,不自在故,无住相,云何能行?

[0601c11] 须菩提更问:「若菩萨假名字空不实故不行般若,今六波罗蜜等诸助道法行般若波罗蜜不?」

[0601c13] 佛言:「不。」何以故?如五众和合有故不能行,是诸法亦如是。

[0601c14] 「色等法空相、不牢固,如、法相、法位、法住、实际,是法行般若不?」

[0601c16] 佛答:「是法无为法,不生不灭,常住自性故不行。」

[0601c17] 须菩提问佛:「世尊!假名字故,人不行;诸法亦和合因缘生、无自性故亦不行,谁当行般若?若不行,云何得无上道?」

[0601c19] 今佛以反问答:「于汝意云何?」须菩提从佛急求行般若者,是故佛问:「汝以慧眼见,定有一法行般若不?」

[0601c22] 须菩提因三解脱门入诸法实相中,法相不可得,何况行者!是故答言:「世尊!不见有行般若者。」

[0601c24] 复问:「汝见是般若波罗蜜菩萨行处不?」

[0601c25] 须菩提答:「不见。」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一切诸观灭:若常若无常、若生灭等,无一法定相是般若,云何当说是般若波罗蜜?

[0601c28] 复问:「若汝以智慧眼不见法,是不见法为有为无?」

[0601c29] 答言:「无。」何以故?佛说智慧眼实,肉眼、天眼虚诳;须菩提以慧眼观,不见,故言无。

[0602a02] 复问:「若法无、不可得,是法有生不?」

[0602a03] 答言:「不生。」是法本自无、毕竟空、无所有,是法有、无等戏论已灭,云何有生?

[0602a05] 佛语须菩提:「若菩萨于是法中通达无疑,信力、智慧力故,能住是法中,是名无生忍。」五众中假名菩萨,得如是法,是名行般若波罗蜜。世俗法故说,非第一义;第一义中,诸戏论语言即是无生。得是无生忍,便受无上道记。

[0602a10] 佛言:「若菩萨一心勤精进,不休不息,随无生忍行,不得是大智慧、无上智慧、一切智,无有是处!」何以故?如经说:「若无因无缘则无果报,邪因缘亦无果报,因缘少亦无果报。」如是菩萨得是无生法忍,舍是生死肉身,得法性生身,住菩萨果报神通中,一时能作无量变化身,净佛世界、度脱众生。是人末后身具足佛法,坐道场。具足正因缘,若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是处!所以者何?是人得无生忍法,一心直进,无有废退故。

[0602a20] 菩萨未得无生法忍,深着世间法,诸烦恼厚,虽有福德善心,软薄不进故,为烦恼所遮;得无生忍法,无复是事。未得无生忍法,用力艰难,譬如陆行;得无生法忍已,用力甚易,譬如乘船。是故无生法忍,诸菩萨所贵。以是贵故,须菩提问:「世尊!得无生法故受记?」

[0602a26] 佛言:「不也!」何以故?无生法不生不灭、无得相,云何因是受记?

[0602a28] 复问:「生法得记耶?」

[0602a28] 佛言:「不得。」何以故?生法虚诳妄语、作法,云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真实法?

[0602b01] 复问:「生不生得受记不?」

[0602b01] 佛言:「不也!」何以故?此二俱有过故。

[0602b02] 复问:「世尊!若尔者,云何当授记?」

[0602b03] 佛反问:「汝以慧眼观,见有法与菩萨授记不?」

[0602b04] 答言:「不见。」何以故?是法从本已来寂灭相,是中无见不见、授记不授记,亦不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得法、亦无得者。此中自说因缘:「般若波罗蜜无是忆想分别。」

[0602b08] 问曰:

[0602b08] 须菩提上问「菩萨得无生忍故受记」,佛言「不」;佛何以还以无生理答,所谓「菩萨行般若时,无一切忆想分别」?

[0602b11] 答曰:

[0602b11] 行者实以无生忍故受记,而须菩提为菩萨故,以着心、得心问,以是故言「不」。

[0602b13] 如一切法实无我,婆蹉梵志问佛:「有我不?」佛默然不答。「无我不?」佛亦不答。一切虽实无我,以梵志着心问,欲戏弄无我,故不答。

[0602b16] 须菩提问意:知定有受记事,但不知观何法得记,故问。

[0602b17] 是故佛以须菩提所得法问:「汝以慧眼见定有法受记不?」

[0602b18] 须菩提住三解脱门中,观法性,不见定有受记者,诸法法性无相、无量故;若不见受记法,云何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0602b22] 须菩提闻是受记者空,难情则息,自解无疑。

[0602b23] 佛可其意:「如是!如是!汝不见不得法是实。何以故?般若波罗蜜相,无所分别故。」


◎大智度论释同学品第六十二

[0602b27] 【经】

[0602b27]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无诸忆想分别,毕竟离故。世尊!是众生闻是般若波罗蜜能受持、读、诵、说、正忆念、亲近、如说行,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杂与心心数法者,不从小功德来。」

[0602c02] 佛言:「如是!如是!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不杂与心心数法者,不从小功德来。憍尸迦!于汝意云何?若阎浮提众生成就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复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深般若波罗蜜,读、诵、亲近、正忆念、如说行,胜于阎浮提众生成就十善道乃至四无色定,百倍、千倍、千万亿倍,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0602c10] 尔时,有一比丘语释提桓因:「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功德,胜于仁者!」

[0602c12] 释提桓因言:「是善男子、善女人一发心胜于我,何况闻是般若波罗蜜,书、持、读、诵、正忆念、如说行!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非但胜我,亦胜一切世间天及人、阿修罗;非但胜一切世间天及人、阿修罗,亦胜诸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非但胜是须陀洹乃至辟支佛,亦胜菩萨行五波罗蜜、远离般若波罗蜜者;非但胜菩萨行五波罗蜜、远离般若波罗蜜者,亦胜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者。是菩萨摩诃萨如说行般若波罗蜜,不断佛种,常见诸佛,疾近道场。菩萨如是行,为欲拔出众生沉没长流者。是菩萨如是学,为不学声闻、辟支佛学。菩萨如是学,四天王天来至菩萨所,如是言:『善男子!当勤疾学,坐道场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如过去诸佛所受四鉢,亦当应受,我当持来奉上菩萨及诸与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乃至首陀会天,亦当供养。』十方诸佛亦常念是菩萨摩诃萨——如说行是深般若波罗蜜者。是菩萨诸所有世间厄难勤苦之事永无复有;一切世间有四百四病,是菩萨身中无是诸病。以行深般若波罗蜜故,得是现世功德。」

[0603a06] 尔时,阿难作是念:「释提桓因自以力说耶?以佛神力说乎?」

[0603a07] 释提桓因知阿难意所念,语阿难言:「我之所说,皆佛威神!」

[0603a08]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如释提桓因所说,皆佛威神。阿难!是菩萨摩诃萨习学是深般若波罗蜜时,三千大千世界中诸恶魔皆生狐疑:『今是菩萨为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中道于实际作证,堕声闻、辟支佛地?』复次,阿难!若菩萨摩诃萨不离般若波罗蜜时,魔大愁毒,如箭入心。是时,魔复放大火风,四方俱起,欲令菩萨心没、恐怖、懈怠,于萨婆若中乃至起一乱念。」

[0603a17] 阿难白佛言:「世尊!魔为都娆乱诸菩萨?有不娆乱者?」

[0603a18] 佛告阿难:「有娆者,有不娆者。」

[0603a19] 阿难白佛言:「世尊!何等菩萨为恶魔所娆?」

[0603a20] 佛言:「有菩萨摩诃萨先世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心不信解。如是菩萨,魔得其便。

[0603a22] 「复次,阿难!菩萨闻说是深般若波罗蜜时,意疑:『是般若波罗蜜,为实有?为实无?』如是菩萨,魔得其便。

[0603a24] 「复次,阿难!有菩萨远离善知识,为恶知识所摄故,不闻深般若波罗蜜,不闻故不知、不见,不问:『云何应行般若波罗蜜?云何应修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恶魔得其便。

[0603a28] 「复次,阿难!若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受恶法,是菩萨为恶魔得其便。魔作是念:『是辈当有伴党,当满我愿。』是菩萨自堕二地,亦使他人堕于二地。

[0603b02] 「复次,阿难!若菩萨闻说深般若波罗蜜时,语他人言:『是般若波罗蜜甚深,我尚不能得其底,汝复用闻、用学是般若波罗蜜为?』如是菩萨,魔得其便。

[0603b05] 「复次,阿难!若菩萨轻与菩萨言:『我行般若波罗蜜,行远离空;汝无是功德。』是时,恶魔大欢喜踊跃。若有菩萨自恃名姓多人知识故,轻与行善菩萨,是人无实阿鞞跋致行、类、相貌功德;无是功德故,生诸烦恼;但着虚名故,轻贱与人,言:『汝不在如我所得法中。』尔时,恶魔作是念:『今我境界宫殿不空,增益三恶道。』恶魔助其威力,令与人信受其语;信受其语故,受行其经,如说修学;如说修学时,增益诸结使。是诸人心颠倒故,身、口、意业所作皆受恶报;以是因缘,增益三恶道,魔之眷属宫殿益多。阿难!魔见是利故,大欢喜踊跃。阿难!若行菩萨道者与求声闻道家共诤鬪,魔作是念:『是远离萨婆若。』阿难!若菩萨、菩萨共诤鬪,瞋恚骂詈;是时恶魔便大欢喜踊跃言:『两离萨婆若远。』复次,阿难!若未受记菩萨向得记菩萨生恶心,诤鬪骂詈,随起念多少劫,若干劫数,若不舍一切种智,然后乃补尔所劫大庄严。」

[0603b24] 阿难白佛言:「世尊!是恶心乃经尔所劫数,于其中间,宁得出除不?」

[0603b26] 佛告阿难:「我虽说求菩萨道及声闻人得出罪,阿难!若求菩萨道人共鬪诤、瞋恚、骂詈、怀恨、不悔、不舍者,我不说有出,必当更尔所劫数,若不舍一切种智,然后乃大庄严。阿难!若是菩萨鬪诤、瞋恚、骂詈,便自改悔,作是念:『我为大失!我当为一切众生下屈,今世、后世皆使和解,我当忍受一切众生履践如桥梁,如聋、如痖,云何以恶语报人?我不应坏是甚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应当度是一切苦恼众生,云何当起瞋恚?』」

[0603c07] 阿难白佛言:「世尊!菩萨、菩萨共住云何?」

[0603c08] 佛告阿难:「菩萨、菩萨共住,相视当如世尊。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应作是念:『是我真伴,共乘一船,彼学我学,所谓檀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若是菩萨杂行、离萨婆若心,我不应如是学;若是菩萨不杂行、不离萨婆若心,我亦应如是学。』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者,是为同学。」

[0603c15] 【论】

[0603c15] 释曰:

[0603c15] 释提桓因上说「善男子书、受持般若乃至正忆念,得无量功德」,今说其义。是人读诵般若,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令与心、心数杂者,得如上所说功德。但从闻说而不能行与心不入者,虽得功德,不名为无上。

[0603c20] 「与心、心数法杂」者,有人言:悭贪等及破六波罗蜜恶心是。

[0603c21] 有人言:但不令恶心增长、成其势力,来则灭除。

[0603c22] 有人言:不令声闻、辟支佛心得入。

[0603c23] 有人言:无记、散乱心虽非恶,以遮善道故,亦不令得入。是故是人不从小功德来。

[0603c25] 佛可其言:「如是!」

[0603c25] 欲分别清净行势力故,反问憍尸迦「若阎浮提人一切成就十善道」等,如经说。是福德虽多,离诸法实相故,虚妄、不牢固、无常、尽、灭,不足为多;如草芥虽多,不如一小金刚。

[0604a01] 问曰:

[0604a01] 是比丘何以语帝释「善男子福德胜仁者」?

[0604a02] 答曰:

[0604a02] 帝释已作福德果报中,人天之主,威德尊重。是比丘重是善法,欲显此功德,故言「胜于仁者」。

[0604a04] 复次,是比丘闻帝释得声闻道,是故言:「汝虽有福德,是菩萨胜汝。」

[0604a06] 帝释得道,深念佛法故,不生高心,受其语言:「菩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发心便胜我,何况如所说行!」何以故?帝释福报微薄,是菩萨功德淳厚。又以帝释福德着天乐,自为其身;菩萨功德,为一切众生回向佛道乐故。

[0604a11] 时会听者闻比丘说「胜于仁者」,帝释受其语,咸生轻帝释心。是故帝释言:「不但胜我,乃至胜菩萨行般若无方便力者,如所说行般若波罗蜜时不杂与心心数法故。」

[0604a15] 是中帝释自说胜因缘,所谓「是菩萨如说行般若,不断佛种」,乃至「以行般若波罗蜜故,得是现世功德」。

[0604a17] 问曰:

[0604a17] 阿难何以作是念言:「帝释自以力说?用佛力说?」

[0604a18] 答曰:

[0604a19] 阿难知帝释是声闻,而所说甚深,过声闻、辟支佛智,是故生疑而问。

[0604a20] 问曰:

[0604a20] 帝释自有智,能问能答,何以言「佛力」?

[0604a21] 答曰:

[0604a21] 般若甚深甚难、无量无边,若在异处说尚难,何况于佛前大众中说!是故言「佛力」。如《持心经》说:「佛以光明威神入其身故,能于佛前难问有所说。」

[0604a25] 佛告阿难,可帝释所语;更叹行深般若菩萨有大威德,所谓:「阿难!是菩萨习学深般若时,恶魔生疑。」恶魔是菩萨怨贼,常求菩萨便,如〈魔品〉中说。以菩萨深行般若波罗蜜故,魔大作方便,坏菩萨心。若菩萨懈怠者,魔大欢喜:「是人自当堕落!」

[0604b01] 有人言:「一切菩萨应有魔怨。」是故阿难问:「为尽有魔?亦有无者?」

[0604b03] 佛分别答,所谓深清净心,行菩萨道,则无魔扰;不清净为魔所坏者,如经广说。

[0604b05] 问曰:

[0604b05] 如佛所说「一切有为法皆可转可舍」,阿难何以疑而问佛:「是罪可悔不?」

[0604b07] 答曰:

[0604b07] 阿难知般若波罗蜜是无尽因缘,若供养,福无边,乃至得佛,福犹不尽;若诃瞋,罪亦如是无边。是故问佛。

[0604b09] 佛答:「我法虽有出罪,若菩萨共鬪结恨,不即舍,则不可出。」何以故?是菩萨深心轻慢、瞋与菩萨故。以瞋、憍慢故,不能下意共悔,欲更行与功德求灭此罪。佛言:「此罪不可出,以怀恨故,虽作与福德,皆不清净;不清净故无力;无力故不能灭罪。此人若欲作佛,不舍一切智,下意忏悔者,补尔所劫乃得发大庄严。」

[0604b17] 问曰:

[0604b17] 心中怀恨,云何可灭?

[0604b17] 答曰:

[0604b18] 破瞋因缘,如经说。

[0604b18] 阿难知一切众生属业因缘,不得自在,无能救者,心怀怖畏,问佛:「菩萨共住云何?云何用心恭敬?」

[0604b20] 佛答:「供养恭敬,当如视佛。」是未来佛故。

[0604b21] 此中佛自说因缘:「菩萨共住,应作是念:『是我真伴,俱到佛道,共乘一船。』」船者,六波罗蜜;三界、三漏为水;彼岸是佛道。彼所学者,我亦应学。学者,所谓六波罗蜜等,同戒、同见、同道。如白衣兄弟,不应共鬪;我是同法兄弟,亦不应共诤。若是菩萨杂行、离萨婆若心,我不应如是学。何以故?胜事应从他学,恶事应舍。菩萨若作是学,轻慢、瞋恨事皆灭,是则名菩萨同学。

大智度论释等学品第六十三

[0604c03] 【经】

[0604c03]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摩诃萨等法,菩萨所应学?」

[0604c04] 「须菩提!内空是菩萨等法,外空乃至自相空是菩萨等法。须菩提!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空。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等法。住是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604c09]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为色尽故学,为学萨婆若?为色离故学、为色灭故学,为学萨婆若?为色不生故学,为学萨婆若?受、想、行、识亦如是。修行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尽、离、灭、不生故学,为学萨婆若?」

[0604c14] 佛告须菩提:「如须菩提所说,为色尽、离、灭、不生故学,为学萨婆若;受、想、行、识乃至十八不共法尽、离、灭、不生故学,为学萨婆若。」

[0604c17]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色如,受、想、行、识如,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佛如,是诸如尽、灭、断不?」

[0604c19]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0604c19]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学如,为学萨婆若。是如,不作证、不灭、不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学如,为学萨婆若。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为学六波罗蜜,为学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若学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为学萨婆若。须菩提!如是学,为尽诸学边。如是学,魔、若魔天所不能坏;如是学,直到阿鞞跋致地;如是学,为学佛所行道;如是学,为得拥护,为学大慈大悲,为学净佛世界、成就众生。须菩提!如是学,为学三转十二行法轮转故;如是学,为学度众生;如是学,为学不断佛种;如是学,为学开甘露门;如是学,为学欲示无为性。须菩提!下劣之人不能作是学;如是学者,为欲拔出沉没生死众生。菩萨摩诃萨如是学,终不堕地狱、饿鬼、畜生中,终不生边地,终不生栴陀罗家;终不聋盲、瘖痖、拘癖,诸根不缺;眷属成就,终不孤穷。菩萨如是学,终不杀生乃至终不邪见;如是学,不作邪命活,不摄恶人及破戒者。如是学,以方便力故,不生长寿天。何等是方便力?如〈般若波罗蜜品〉中所说。菩萨摩诃萨以方便力故,入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不随禅、无量、无色定生。须菩提!菩萨如是学,一切法中得清净,所谓净声闻、辟支佛心。」

[0605a15]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一切法本性清净,云何言菩萨一切法中得清净?」

[0605a16]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一切诸法本性清净,若菩萨摩诃萨于是法中心通达、不没,即是般若波罗蜜。如是诸法,一切凡夫不知不见。菩萨摩诃萨为是众生故,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行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须菩提!菩萨如是学,于一切法中得智、力、无所畏;如是学,为了知一切众生心所趣向。譬如大地,少所处出金银珍宝;须菩提!众生亦如是,少所人能学般若波罗蜜,多堕声闻、辟支佛地。须菩提!譬如少所人受行转轮圣王业,多受行小王业;如是,须菩提!少所众生行般若波罗蜜、求一切智,多行声闻、辟支佛道。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少有如说行,多住声闻、辟支佛地;多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故,少所人住阿鞞跋致地。须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欲住阿鞞跋致地、欲在阿鞞跋致数中,应当学是深般若波罗蜜。

[0605b05]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学是般若波罗蜜时,不生悭贪心,不生破戒、瞋恚、懈怠、散乱、愚痴心,不生诸与过失心。不生取色相、取受想行识相心,不生取四念处相心,乃至不生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心。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行是深般若波罗蜜,无有法可得;以不可得故,于诸法不生心取相。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深般若波罗蜜,总摄诸波罗蜜,令诸波罗蜜增长,诸波罗蜜悉随从。何以故?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诸波罗蜜悉入中。须菩提!譬如我见中悉摄六十二见;如是,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悉摄诸波罗蜜。须菩提!譬如人死,命根灭故,与根悉随灭;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诸波罗蜜悉随从。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令诸波罗蜜度彼岸,应学深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学是深般若波罗蜜者,出一切众生之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多不?」

[0605b24] 须菩提言:「一阎浮提中众生尚多,何况三千大千世界!」

[0605b25] 佛告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一时皆得人身,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菩萨尽形寿供养尔所佛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资生所须。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故,得福德多不?」

[0605c01] 须菩提言:「甚多!甚多!」

[0605c01]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学般若波罗蜜如说行、正忆念,得福多。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有势力,能令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欲出一切众生之上,当学般若波罗蜜。欲为无救护众生作救护,欲与无归依众生作归依,欲与无究竟道众生作究竟道,欲为盲者作目,欲得佛功德,欲作诸佛自在游戏,欲作佛师子吼,欲撞击佛锺鼓,欲吹佛呗,欲昇佛高座说法,欲断一切众生疑,当学深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学深般若波罗蜜,诸善功德无事不得。」

[0605c13]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宁复得声闻、辟支佛功德不?」

[0605c14] 佛言:「声闻、辟支佛功德皆能得,但不于中住;以智观已,直过,入菩萨位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近萨婆若,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作福田。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过诸声闻、辟支佛福田之上,疾近萨婆若。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是名不舍不离般若波罗蜜,常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深般若波罗蜜,当知是不退转菩萨,疾近萨婆若,远离声闻、辟支佛,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若作是念:『是般若波罗蜜,我以是般若波罗蜜得一切种智。』若如是念,不名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若不作是念:『是般若波罗蜜,是人有般若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法,是人行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若菩萨作是念:『无是般若波罗蜜,无人有是般若波罗蜜;无有行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一切法如、法性、实际常住故。如是行,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

[0606a08] 【论】

[0606a08] 释曰:

[0606a08] 上阿难问「鬪诤」,佛答「同学清净」。今须菩提问佛:「甚深同心等法,是菩萨所学处?」佛答:「内空乃至自相空,是名等法。」

[0606a10] 有二种等忍:上品末说众生等忍,此品说法等忍。如称两头停等,如是内空等诸空于诸法中平等。如内法有种种差别,得内空则皆平等无法;乃至自相空,一切法相皆自空,是时心则平等。菩萨住是等中,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606a16] 须菩提复问:「为色等尽故,为学萨婆若?」观色等无常、念念灭不住,若得是观,心则离色;心离色故,诸烦恼灭;烦恼灭故,得不生法。

[0606a19] 须菩提问:「如是学为学萨婆若?」

[0606a20] 佛反问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色等诸法如及如来如,是如为尽、灭、断不?」

[0606a21] 须菩提言:「不!」

[0606a22] 是如从本已来,不集、不和合,云何有尽?本来不生,云何有灭?是法本来虚诳,无有定相,云何可断?

[0606a24]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能如是学如,为学萨婆若。」是如,常、不可证、不可灭、不可断;是尽、离、断,除颠倒故行,非是究竟。

[0606a27] 此中说究竟事,于是佛赞叹:「如是学,虽不定为一法故学而学萨婆若。」

[0606a28] 若学萨婆若,即是学六波罗蜜等;若能学六波罗蜜等,是为尽诸学边。若尽诸学边,是人无量福德、智慧具足故,魔、若魔民无能降伏。如是正学故,直到阿鞞跋致地。如是学,为学佛所行道。如是学,皆为十方诸佛及大菩萨、诸天、善人所守护。能如是学,是人无有邪见、心无所着,于一切众生,能起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故,能教化众生;众生心清净故,佛界清净;佛界清净已,得佛道,三转十二行法轮,以三乘度无量众生。以大乘度众生故,不断佛种;不断佛种故,于世间常开甘露法门,常示众生无为性。无为性者,所谓如、法性、实际、涅槃。甘露者,无为性;门者,三解脱门。下劣者,名懈怠、放逸,不乐佛法,不一心行道,罪福杂行。如是等,不能学是法。何以故?是下劣者作是念:「我身及亲属是我所应护,诸与众生何豫我事,而以头目髓脑施之,令其得乐?一切人皆方便求乐,我今何为舍乐求苦?」或生邪见,复作是念:「众生无量无边,度不可尽;若可度尽,即是有量有边,一佛便可度尽。」或作是念:「佛说一切法空、不生不灭,我复何所度?求佛道、不求佛道,同如幻梦。」如是等下劣人,以种种邪见、贪欲因缘故,不能学此大法。

[0606b23] 或时有大人出世,筹量、思惟诸法实相,所谓非常非无常,非有边非无边,非有非无等;行如是道,破颠倒见;还舍此道,直入法性,常住是清净法性中。以一切众生不知是事故,生大悲心,然后修集六波罗蜜等诸功德、佛神通、智慧、无碍解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种种方便门,广度众生。如是人为希有。

[0606c02] 问曰:

[0606c02] 如先说「众生无量无边」,又言:「众生空,复何所度?」如是云何可有所度?

[0606c03] 答曰:

[0606c04] 此是下劣人所说,何足以之为证?

[0606c04] 复次,先所说:以邪见、贪欲因缘故,下劣之人作是念言「众生有边、无边」、「一切法空无所有、一切法常实」——皆是六十二邪见所摄。

[0606c07] 大人无欲,思惟、筹量,离如是过罪,住于法性,生大悲心。譬如大人但以施心施与他财,而不取价。贪欲之人,求因缘而与;邪见之人,依有边、无边等,无有能无利事而有所作。譬如小人市易,求利乃与。

[0606c12] 又复大人菩萨无所求欲,能以头、目等施与众生,所得果报,亦以施与;一切法心无所依,而能集诸功德。是故佛说:「欲拔一切众生沉没生死者,能如是学。」

[0606c16] 复次,菩萨如是学者,常有慈悲怜愍心,不恼众生故,不堕地狱;常观因缘诸法实相,不生愚痴故,不堕畜生;常行布施,破悭贪心故,不生饿鬼中。佛所说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聚,常不悋惜故,不生边地。常供养尊长、善人,破憍慢故,不生旃陀罗等下贱人中。深心爱众生,具足行利益事故,受身完具。以善法多化众生故,眷属成就,终不孤穷。深爱乐尸罗波罗蜜故,不行十恶道及以邪命。无有我心,但利益众生、不自为身故,不摄恶人及破戒者。恶人名心恶,破戒者名身、口恶。

[0606c27] 复次,行三不善道名恶人,行七不善道名破戒。

[0606c28] 复次,菩萨,若在家摄恶人名恶人,出家摄恶人名破戒。

[0607a01] 问曰:

[0607a01] 菩萨为度恶人故出现于世,譬如良医疗诸疾病,何以故不摄恶人?

[0607a02] 答曰:

[0607a02] 恶人、破戒者,有可化、有不可化,此中但说不可化者。若摄取共住,则自坏其道,于彼无益;譬如救溺,自不能浮而欲济彼,二俱不免。是故说远离恶人。

[0607a06] 以欲界多恶,生怜愍心故,生欲界中;虽行禅,心调柔软,以方便力故,命终时不随禅生,如经中广说。

[0607a08] 「须菩提!菩萨如是学,于一切法中得清净,所谓净声闻、辟支佛心。」净名舍离、无所有、毕竟空。

[0607a11] 须菩提白佛言:「若一切法从本已来空、清净,云何言『菩萨如是学,得一切法中清净』?」

[0607a13] 佛可须菩提言,为说因缘:「若菩萨知一切法从本已来空、清净,于是中心不没、不却。不没名不疑、不生邪见。通达,不与空诤,是名般若波罗蜜。一切凡夫人不知不见如是清净法,为是人故,行六波罗蜜等诸助道法。」菩萨法应教化是众生,是名菩萨一切法中得清净,所谓舍三界颠倒,过声闻、辟支佛地,一切法中得清净智慧力;得是功德故,三世十方一切众生心心数法,心所行起种种业因缘悉能遍知;知已,随其所应,为说法开化。如是等利益,皆是学般若故得,是故言尽诸学边。

[0607a24] 少有能如是学,是人难得!佛欲令此义明了,故说譬喻,金银及转轮圣王业等。

[0607a26] 复次,菩萨学是般若时,不生悭等心。不生悭等心者,菩萨学般若波罗蜜故,抑制诸烦恼;烦恼虽未尽,无所能作,是故言不生。

[0607a29] 菩萨行般若,知一切诸法相皆虚诳不实故,是以不取色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何以故?不欲令堕有无见中故,直行中道,集菩萨行。

[0607b03] 此中佛自说因缘:「菩萨行般若,于一切法无所得,无所得故,无有法可取相——若善、若不善等。」

[0607b05] 菩萨若能如是学,总摄诸波罗蜜。檀等诸波罗蜜不离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力故,令与波罗蜜离诸邪见、贪着,各得增长。

[0607b08] 佛欲令此义明了故,说譬喻:如我见及命根等。

[0607b10] 问曰:

[0607b10] 我见、诸见各有别相,云何摄入我见中?

[0607b11] 答曰:

[0607b11] 虽有别相,我见是本。人以无明因缘故,空五众中生我见;生我见故,言「是身死,如去、不如去」。若如去,则是常见;若不如去,则是断见。若谓断灭,现今受乐、着五欲,以恶法为最,则生见取。若谓常,出家学道,持戒、苦行,则生戒取。或时见断、常俱有过故,便言无因缘果报,则生邪见。住是五见中,世间常无常、前际后际等,生五十七见。是故说「身见摄六十二见」,无咎。

[0607b19] 如是等种种因缘譬喻故,知般若波罗蜜诸法中最第一;般若波罗蜜诸法中最第一故,菩萨学是般若故,于众生中第一。佛欲以是事善化众生故,说譬喻:「须菩提!于汝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多不?」如是等,乃至「菩萨如是学,当知是不退转,远离二乘,近佛乘。」

[0607b26] 复次,佛告须菩提:「若菩萨作是念:『是般若波罗蜜。』」

[0607b27] 是般若波罗蜜者,示般若波罗蜜相若有、若无等,见般若、得般若、着般若等。我以是般若波罗蜜得一切种智者,五众和合假名菩萨;菩萨随逐假名字计以为我,以是般若有所作。般若是无着相,而是人说有相般若是第一义,是人随假名而生我心。般若是无作相,而是人欲用般若有所作,所谓我用是般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佛言:「作如是念者,不名行般若。」若不如是念,名为行般若波罗蜜。

[0607c07] 问曰:

[0607c08] 作是念、不作是念,事已尽,何以复有第三说?

[0607c09] 答曰:

[0607c09] 初者是邪行相,第二遮邪行;未说正行相,是故第三说正行相。

[0607c10] 复次,初是着心取相;第二破是着相,不说云何是诸法相;第三中破邪着,亦说实相。

[0607c12] 菩萨作是念:「于一切处,不显示般若波罗蜜相;亦不生我心、我用般若波罗蜜有所作;但知一切法常住如、法性、实际中,于如、法性、实际中不诤。」是故说第三,无咎。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七


大智度论释愿乐品第六十四(卷七十八)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0607c24] 【经】

[0607c24] 尔时,释提桓因作是念:「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禅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时,出一切众生之上,何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是诸众生闻是萨婆若信者,得人中之善利、寿命中最,何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者!是众生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者,其与众生应当愿乐。」

[0608a02] 尔时,释提桓因以天曼陀罗华而散佛上,发是言:「以此福德,若有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令此人具足佛法、具足一切种智、具足自然法;若求声闻者,令具足声闻法。世尊!若有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者,我终不生一念令其转还,我亦不生一念令其转还堕声闻、辟支佛地。世尊!我愿诸菩萨倍复精进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众生生死中种种苦恼,欲利益安乐一切世间天及人、阿修罗;以是心,作是愿:『我既自度,亦当度未度者;我既自脱,当脱未脱者;我既安隐,当安未安者;我既灭度,当使未入灭度者得灭度。』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于初发意菩萨功德随喜心,得几许福德?于久发意菩萨功德随喜心,得几许福德?于阿鞞跋致菩萨功德随喜心,得几许福德?于一生补处菩萨功德随喜心,得几许福德?」

[0608a19] 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四天下世界可称知斤两,是随喜心福德不可称量。复次,憍尸迦!是三千大千世界皆可称知斤两,是随喜心福德不可称量。复次,憍尸迦!三千大千世界满中海水,取一髮破为百分,以一分髮渧取海水,可知渧数,是随喜心福德不可数知。」

[0608a25]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众生心不随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皆是魔眷属;诸心不随喜者,从魔中来生。何以故?世尊!是诸发心菩萨为破魔境界故生。是故欲爱敬三尊者,应生随喜心;随喜已,应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不一不二相故。」

[0608b02] 佛言:「如是!如是!憍尸迦!若有人于菩萨能如是随喜回向者,常值诸佛;终不见恶色,终不闻恶声,终不嗅恶香,终不食恶味,终不触恶触,终不随恶念;终不远离诸佛,从一佛界至一佛界,亲近诸佛、种善根。何以故?善男子、善女人为无量阿僧祇初发意菩萨诸善根随喜回向,为无量阿僧祇第二地、第三地乃至第十地、一生补处诸菩萨摩诃萨善根,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善根因缘故,疾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度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憍尸迦!以是因缘故,善男子、善女人于初发意菩萨善根,应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心、非离心;于久发意、阿鞞跋致、一生补处善根,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心、非离心。」

[0608b18]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心如幻,云何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608b19]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汝见是心如幻不?」

[0608b20] 「不也!世尊!我不见幻,亦不见心如幻。」

[0608b21]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若无幻,亦无心如幻,汝见是心不?」

[0608b22] 「不也!世尊!」

[0608b22]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离幻、离心如幻,汝见更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0608b24] 「不也!世尊!我不见离幻、离心如幻,更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我不见更有法、何等法可说若有若无!是法相毕竟离故,不堕有、不堕无。若法毕竟离者,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所有法,亦不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世尊!一切法无所有,是中无垢者、无净者。世尊!以是故,般若波罗蜜毕竟离,禅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毕竟离,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毕竟离。若法毕竟离,则不应修、不应坏。行般若波罗蜜亦无有法可得,毕竟离故。世尊!若般若波罗蜜毕竟离者,云何因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毕竟离,二离中云何能有所得?」

[0608c10] 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是般若波罗蜜毕竟离,禅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毕竟离,乃至一切种智毕竟离。须菩提!若般若波罗蜜毕竟离乃至一切种智毕竟离,以是故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般若波罗蜜非毕竟离乃至一切种智非毕竟离,是不名般若波罗蜜,不名禅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须菩提!若般若波罗蜜毕竟离乃至一切种智毕竟离,以是故,须菩提!非不因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以离得离,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不因般若波罗蜜。」

[0608c22]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所行义甚深!」

[0608c23] 佛言:「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所行义甚深。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能为难事,所谓行是深义,而不证声闻、辟支佛地。」

[0608c26]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从佛闻义,菩萨摩诃萨所行不为难。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不得是义可作证,亦不得般若波罗蜜作证,亦无作证者。世尊!若一切法不可得,何等是义可作证?何等是般若波罗蜜作证?何等是作证者?作证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是名菩萨摩诃萨无所得行。菩萨行是,于一切法皆得明了。

[0609a04]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闻是深法,心不惊、不没、不怖、不畏,是名为行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我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是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作是念:『声闻、辟支佛地去我远,萨婆若去我近。』

[0609a11] 「世尊!譬如虚空不作是念:『有法去我远、去我近。』何以故?世尊!虚空无分别故。世尊!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亦不作是念:『声闻、辟支佛地去我远,萨婆若去我近。』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无分别故。世尊!譬如幻人不作是念:『幻师去我近,观人去我远。』何以故?幻人无分别故。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亦不作是念:『声闻、辟支佛地去我远,萨婆若去我近。』世尊!譬如镜中像不作是念:『所因者去我近,与者去我远。』何以故?像无分别故。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亦不作是念:『声闻、辟支佛地去我远,萨婆若去我近。』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无分别故。世尊!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无爱无憎。何以故?般若波罗蜜自性不可得故。世尊!譬如佛无爱无憎;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无爱无憎亦如是。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无憎无爱故。世尊!譬如佛一切分别想断;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亦如是,一切分别想断,毕竟空故。

[0609a29] 「世尊!譬如佛所化人不作是念:『声闻、辟支佛去我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去我近。』何以故?佛所化人无分别故。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亦如是,不作是念:『声闻、辟支佛去我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去我近。』世尊!譬如有所为故作化,化所作事无分别。世尊!般若波罗蜜亦如是,有所为事而修是事成就,而般若波罗蜜亦无分别。世尊!譬如工匠、若工匠弟子有所为故作木人,若男、若女、象、马、牛、羊,是所作亦能有所作,是亦无分别。世尊!般若波罗蜜亦如是,有所为故说是事成就,而般若波罗蜜亦无分别。」

[0609b11] 舍利弗问须菩提:「但般若波罗蜜无分别,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亦无分别?」

[0609b13] 须菩提语舍利弗:「禅波罗蜜无分别,乃至檀波罗蜜亦无分别。」

[0609b15] 舍利弗问须菩提:「色无分别乃至识亦无分别?眼乃至意无分别?色乃至法无分别?眼识触乃至意识触无分别?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为性,亦无分别?须菩提!若色无分别乃至无为性无分别,若一切法无分别,云何分别有六道生死——是地狱、是饿鬼、是畜生、是天、是人、是阿修罗?云何分别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诸佛?」

[0609b26] 须菩提报舍利弗:「众生颠倒因缘故,造作身口意业,随欲本业报受六道身:地狱、饿鬼、畜生、人、天、阿修罗身。如汝言:『云何分别有须陀洹乃至佛道?』舍利弗!须陀洹即是无分别故有,须陀洹果亦是无分别故有,乃至阿罗汉、阿罗汉果、辟支佛、辟支佛道、佛、佛道,亦是无分别故有。舍利弗!过去诸佛亦是无分别、断分别故有。以是故,舍利弗!当知一切法无有分别、不坏相,如法如、法性、实际故。舍利弗!如是菩萨摩诃萨应行无分别般若波罗蜜;行无分别般若波罗蜜已,便得无分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609c09] 【论】

[0609c09] 释曰:

[0609c09] 是时,释提桓因及会中人皆共欢喜。释提桓因作是念:「是菩萨行菩萨道时,所有功德尚胜一切众生,何况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609c12] 众生有二种:一者、发心,二者、未发心。发心菩萨胜一切未发心者。所以者何?是人种无量无上佛法因缘,欲度一切众生,令离苦得乐;其与众生但自求乐,欲与他苦。如是等因缘故,发心者胜。

[0609c16] 问曰:

[0609c16] 诸阿罗汉、辟支佛及五通,是离欲人;发心者,或有未离欲但发心,云何得胜?

[0609c18] 答曰:

[0609c18] 是事,先品中已种种答。阿罗汉等虽漏尽,不如初发心菩萨。譬如转轮圣王太子,虽在胎中,已胜与子;又如国王太子,虽未即位,胜诸大臣有位富贵者。

[0609c22] 发心菩萨有二种:一者、行诸波罗蜜等菩萨道,二者、但空发心。此中说「行菩萨道者」;是人虽事未成就,能胜一切众生,何况成就!如歌罗频伽鸟在[声-耳+卵]中,未发声已能胜诸鸟,何况成就!菩萨亦如是,虽未成佛,行菩萨道,说诸法实相音声,破诸外道及魔民戏论,何况成佛!

[0609c28] 有人言:若有能一发心言:「我当作佛,灭一切众生苦。」虽未断烦恼、未行难事,以心、口业重故,胜于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自求乐,自为身故,爱其所亲;阿罗汉、辟支佛虽不贪世乐,自为灭苦故,求涅槃乐,不能为众生;菩萨心生、口言,为度一切,是故胜。

[0610a05] 譬如一六神通阿罗汉,将一沙弥,令负衣鉢,循路而行。沙弥思惟:「我当以何乘入涅槃?」即发心:「佛为世尊,最上最妙,我当以佛乘入涅槃。」师知其念,即取衣鉢自担,推沙弥在前行。沙弥覆复思惟:「佛道甚难,久住生死,受无量苦,且以小乘早入涅槃。」师复以衣鉢囊还与沙弥令担,语在后行。如是至三。沙弥白师:「师年老耄,状如小儿戏!方始令我在前,已复令我在后,何其太速?」师答:「汝初念发心作佛,是心贵重,则住我师道中。如是人,诸辟支佛尚应供养,何况阿罗汉!以是故,推汝在前。汝心还悔,欲取小乘,而未便得,汝去我悬远,是故令汝在后。」沙弥闻已惊悟:「我师能知我心!我一发意已胜阿罗汉,何况成就!」即自坚固住大乘法。

[0610a20] 复次,胜名不必一切事中皆胜,但以「一发心,欲作佛,度众生」,是事为胜;诸与禅定、解脱等,犹尚未有,何得言胜?譬如以飞言之,鸟则胜人。未来当得功德,此事不论。

[0610a24] 小乘人言:「乃至补处菩萨,尚不胜小沙弥得无量律仪者。」

[0610a26] 摩诃衍论中,或有人如是言:「其有发大乘心者,虽复在弊恶小人中,犹胜二乘得解脱者。」

[0610a28] 是名二边。离是二边,名为中道。中道义,如上说。以其有义理实故,应当取。是故说:「初发心时,胜一切众生,何况成佛!」

[0610b02] 闻萨婆若信者,得人中善利。

[0610b02] 有人言:「六波罗蜜是利。」

[0610b03] 有人言:「六波罗蜜果报是利,所谓转轮圣王、释梵天王、人王、法王等。」

[0610b04] 有人言:「得阿鞞跋致,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富贵处。」

[0610b06] 有人言:「菩萨住于果报神通,游至十方,供养诸佛,种种方便教化众生;信受因缘,教化众生,得如是等大利。」

[0610b08] 寿命中最者,众生有二种命:一者、命根,二者、智慧命。是人得智慧命故,说「寿命中最」。何况发心!发心者可敬可贵。所以者何?如先说因缘:「能舍自乐、与他乐;不自忧苦,忧他人苦故。」

[0610b12] 尔时,释提桓因欲现欢喜相,以天文陀罗花散佛上,如经广说。

[0610b14] 问曰:

[0610b14] 罪福不可以与人,虽欲与,亦不得,释提桓因何以言「以此福德令求佛道者具足佛法」?

[0610b16] 答曰:

[0610b16] 虽不可与人,然自令心好。又是释提桓因显此不着福,是故以随喜心与求佛道者。与声闻人亦尔。

[0610b19] 释提桓因白佛:「我虽得声闻道,亦不生一念令菩萨转还向二乘心。所以者何?诸菩萨见众生在生死中有种种苦,欲利益一切世间故,作是愿:『未度者我当等度。』」

[0610b23] 尔时,会中众生有作是念:「若如上说随喜有功德,初发心人随喜,于久发心人随喜,有何差别?」

[0610b25] 释提桓因欲解众人疑故,问佛言:「世尊!于初发心菩萨功德随喜得几许福德?」如经广说。

[0610b27] 是福德无量无边,以种无量无边田中;人不能数知,故说譬喻令解,如经中广说。随喜之德虽无量无边,于近佛道者,随喜福德转多。

[0610c01] 是时,帝释欢喜故白佛言:「世尊!诸有闻是功德不随喜者,则是魔民,从魔天来。」所以者何?在魔境界,积集恶心故不随喜。

[0610c04] 此中说因缘:「随喜心能破魔界。是故求佛道者,欲爱敬三尊不舍者,当以随喜心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610c07] 不一不二相者,不见诸法有一定相不属因缘者,故言「不一」;不分别随喜心、回向心,是名「不二」,毕竟空故。

[0610c09] 佛可帝释意已,更称说随喜功德:「是人常忆念十方诸佛功德随喜故,疾得见佛。又以深心,于一切众生欲令离苦得乐,是故往来生死,六情初不受恶尘。终不离生诸佛前,以不断种见佛行故。」

[0610c14] 此中佛自说因缘:「是人于无央数阿僧祇初发心菩萨乃至无量一生补处菩萨皆随喜故,得如上果报,疾成佛道,度无量阿僧祇众生。」

[0610c17] 复次,憍尸迦!是菩萨因是福德如诸法实相回向。于实相中心不可得,是故说「非心,亦不离心」;如上说「不一不二」义,以事异故更说。

[0610c20] 须菩提闻已,取是空无有心相难佛:「是心非心,空、无所有、如幻,云何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610c22] 佛反问须菩提:「汝见是空心定相如幻不?」

[0610c23] 须菩提作是念:「心若空如幻,云何可见?若可见,则非空。」是故答言:「不。」

[0610c25] 佛言:「心若空、无所有,汝见是中有是若有若无戏论不?」

[0610c26] 答言:「不也。」

[0610c27] 「离是空、无所有、如幻心,汝见更有法能得无上道不?」

[0610c28] 答言:「不见。」

[0610c28] 不见、不可得故,何有法若有、若无?一切诸法毕竟离故、毕竟空故,不堕有、不堕无;若法不堕有无中,是则毕竟无所有,不应得无上道。以是因缘故,般若波罗蜜毕竟离相,见有、无二俱过故。禅波罗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如是毕竟离相。若法毕竟离,则不可得见、不可得修、不可得断、不可得证;行是法则更无所得,毕竟离故。

[0611a07] 「世尊!今般若波罗蜜毕竟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毕竟离,云何以毕竟离得毕竟离?」若一法毕竟离,尚不应有所得,何况二离!譬如以指触虚空,虚空无触故,指不能触,何况二皆无触!亦如虚空、涅槃。般若波罗蜜毕竟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毕竟离,云何用离得离?

[0611a13] 佛知须菩提随诸法实相说故,可其言:「善哉!善哉!」即说因缘:「须菩提!若般若波罗蜜毕竟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毕竟离,以是因缘故可得。」

[0611a17] 何以故?若一法定有相非空者,则是常法、不生相,从未来至现在,从现在至过去。若无实生相则无灭相,若无生灭则无四谛,若无四谛则无法宝,法宝无故亦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宝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若无法宝则无佛宝,若无佛法则无僧宝,若无三宝则无一切诸法——有如是等过罪故。毕竟离相,则通达无碍。

[0611a25] 若说毕竟离,当知亦离空;若不离空,不名毕竟离。是故经说言:「般若波罗蜜毕竟离故,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不离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以二离而得二离。」毕竟空故不应难。

[0611a29] 须菩提知佛所说甚深相,是故白佛言:「若菩萨能如是行,则是行甚深义。」

[0611b02] 佛可其言:「是菩萨能为难事——能行如是甚深义,而不证二乘。」所以者何?是菩萨一心以利智深入空而不证涅槃,是则为难。

[0611b05]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是不为难。何以故?是人不得是甚深义一定相可作证,不得般若波罗蜜,不得证者,谁当以甚深义得证?若不证是甚深义,谁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无所得行。行是道,则照明一切法。」

[0611b11] 问曰:

[0611b11] 佛说言「难」,须菩提言「不难」。师弟子义应同,何以各相违背?

[0611b12] 答曰:

[0611b12] 佛以世谛故说,须菩提以第一义谛故说。佛说菩萨得是甚深义,须菩提说菩萨亦不得是甚深义。佛以须菩提为众生故说:「有人闻难事则发心,故说难事;有人闻难事而废退,故说无难。」

[0611b17] 是名菩萨无所得行;住是行中,于一切法通达无碍。

[0611b18] 须菩提言:「若菩萨闻如是说毕竟离,无法可证,无取证者,亦无般若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不惊、不没、通达无碍者,是名行般若波罗蜜。」行般若波罗蜜者,是名真行、深行。

[0611b22] 何以故?是菩萨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我行般若波罗蜜,不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见是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无所分别。是菩萨安住一切诸法实相中,故不作是分别言:「二乘离我远,佛道离我近。」

[0611b27] 此中说虚空等譬喻,此诸譬喻,为明了毕竟空义故。般若波罗蜜虽空,若有所修,能成其事。乃至如木人,随作何事,皆能成就。

[0611c01] 舍利弗问须菩提:「但般若无分别,诸波罗蜜亦无分别?」若但般若空无分别,与波罗蜜应是有相,是则菩萨道有别异、不平等。又初品中说:「行檀波罗蜜时,无施者、受者、亦无财物。」今云何言别?若五事皆空,则无分别,无有六名,亦无可修行。

[0611c07] 须菩提言:「五波罗蜜亦空、无有分别。」初发心、未得无生法忍者有分别。譬如四河未会大海则有别名,既入大海则无差别;菩萨亦如是,世俗谛中有差别,第一义谛则无分别。

[0611c11] 舍利弗问:「色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为性,亦无分别?若此法空无差别,云何有六道别异?云何有分别须陀洹乃至佛道?」

[0611c14] 须菩提答舍利弗:「诸法虽毕竟空、无分别,而是众生狂颠倒心而起身口意业,随业受身业报。」贪欲是本,但为欲所逼而生着心,诸法无有定相。业果报者,所谓六道。以是故知:空、无所分别是其实本;但以颠倒不实故,有六道差别。

[0611c20] 又须陀洹等贤圣,亦因毕竟空无分别法生,所谓断三结法,名须陀洹果。三结使即是颠倒,觉颠倒除却名为断,是故断法即是空、无有分别。世谛故,假名人,得是法故名须陀洹果;是故当知须陀洹人及果毕竟空、无分别。乃至佛、佛道亦如是。

[0611c25] 此中说因缘:「非但现在无分别,过去如恒河沙诸佛一切分别断故,入无余涅槃,无有少许法定相可分别。一切法毕竟空,入是如、法性、实际门故。」是故言「因缘法甚深」,入是三昧门故。

[0612a01] 菩萨应如是行无分别般若波罗蜜,行无分别般若波罗蜜故得无分别法,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智度论释称扬品第六十五

[0612a05] 【经】

[0612a05] 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行真实法?为行无真实法?」

[0612a06] 须菩提报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行无真实法。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无真实,乃至一切种智无真实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真实不可得,何况真实!乃至行一切种智,无真实法不可得,何况真实!」

[0612a12] 尔时,欲、色界诸天子作是念:「诸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如深般若波罗蜜所说义,行于等法,不作实际证,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应当为作礼!」

[0612a15] 须菩提语诸天子:「诸菩萨摩诃萨于等法不作证声闻、辟支佛地,不为难。诸菩萨摩诃萨大誓庄严:『我当度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知众生毕竟不可得而度众生,是乃为难!诸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愿:『我当度一切众生。』众生实不可得,是人欲度众生,如欲度虚空。何以故?虚空离故,当知众生亦离;虚空空故,当知众生亦空;虚空无坚固,当知众生亦无坚固;虚空虚诳,当知众生亦虚诳。诸天子!以是因缘故,当知菩萨所作为难。为利益无所有众生故而大庄严,是人为众生结誓,为欲与虚空共鬪。是菩萨结誓已,亦不得众生而为众生结誓。何以故?众生离故,当知大誓亦离;众生虚诳故,当知大誓亦虚诳。若菩萨摩诃萨闻是法,心不惊、不没,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色离,即是众生离;受、想、行、识离,即是众生离。色离,即是六波罗蜜离;受、想、行、识离,即是六波罗蜜离。乃至一切种智离,即是六波罗蜜离。若菩萨摩诃萨闻是一切诸法离相,心不惊、不没、不怖、不畏,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

[0612b08] 佛告须菩提:「何因缘故,菩萨摩诃萨于深般若波罗蜜中心不没?」

[0612b10]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无所有故不没,般若波罗蜜离故不没,般若波罗蜜寂灭故不没。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于深般若波罗蜜中心不没。何以故?是菩萨不得没者、不得没事、不得没处,是一切法皆不可得故。世尊!若菩萨摩诃萨闻是法,心不惊、不没、不怖、不畏,当知是菩萨为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没者、没事、没处,是法皆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诸天及释提桓因天、梵天王天及世界主天皆为作礼。」

[0612b20] 佛告须菩提:「不但释提桓因诸天、梵王及诸天、世界主及诸天礼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过是上,光音天、遍净天、广果天、净居天皆为是菩萨摩诃萨作礼。须菩提!今现在十方无量诸佛,亦念是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当知是菩萨为如佛。须菩提!若恒河沙等世界中众生悉使为魔,是一一魔复化作魔,如恒河沙等魔,是一切魔不能留难菩萨行般若波罗蜜。」

[0612b29] 【论】

[0612b29] 释曰:

[0612b29] 尔时,舍利弗闻上无分别相法,心大欢喜,问须菩提:「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为行真实法?为行无真实法?」真实法者,审定、不变异,即是可取、可着;若不真实,即是虚诳妄语。

[0612c04] 须菩提常乐行深空,心无障碍,故答:「行般若者,即是行无真实。何以故?般若波罗蜜空、无定相、无分别故。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0612c07] 菩萨行如是般若波罗蜜时,先来生死中,所习、所着虚诳有为法尚不可得,何况后来观虚诳因缘生般若波罗蜜非所着法而可得!是故菩萨观一切世间不真实,亦不着是般若波罗蜜。世谛故说真实;第一义中真实不可得,何况不真实!

[0612c13] 尔时,欲、色界诸天子欢喜言:「其有发菩萨心者,皆应礼敬!能为难事,能行第一深义而不作证故。」第一义即是平等法,但以异名说。

[0612c16] 须菩提语诸天子:「菩萨于平等法不作证,不为难;菩萨欲度无量众生,众生毕竟不可得,是则为难!何以故?欲度众生者,为欲度虚空。虚空离故,众生亦离;虚空虚诳不实故,众生亦虚诳不实。」

[0612c20] 问曰:

[0612c20] 于平等法而不证,众生毕竟空而度众生,此二俱毕竟空,云何言一难、一不难?

[0612c22] 答曰:

[0612c22] 众生,虚诳假名故,是所着处;平等法,无为故,非所着处。众生从有为法假名而生,无为法是第一义。于颠倒着处而能不着为难;于无着处不着,是不为难。

[0612c26] 以是故如是说:「众生空故,大庄严亦空;若大庄严空而能发心为难。」

[0612c28] 菩萨若闻是第一平等义,度众生、大庄严皆毕竟空,而心不惊、不没。譬如调马,自见影不惊。何以故?自知影从身出故。菩萨亦如是,知毕竟空,因有为和合虚妄法生故。菩萨闻是事,不惊、不没,是为行般若波罗蜜。

[0613a04] 色等法离故,众生亦离。离名为空。若众生空,法不空,应有怖畏;若法亦空,无生怖畏处。若菩萨闻是一切法离相,心不畏,是亦名菩萨行般若波罗蜜。

[0613a07] 上闻众生空故不畏,今闻法空故不畏。若闻是二空不畏,是为真行般若。

[0613a09] 「佛问须菩提,何以故菩萨心不没」者。

[0613a10] 问曰:

[0613a10] 佛是一切智人,何以问弟子心不惊、不没?

[0613a11] 答曰:

[0613a11] 以众会有疑,敬难故不敢问,是以佛问。

[0613a12] 复次,是第一平等义甚深难得,深处应当没而不没,故试问须菩提。

[0613a14] 复次,佛以须菩提为说法主,听者法应问难。

[0613a15] 问曰:

[0613a15] 佛为一切智,何以不自为说主,而令须菩提说?

[0613a16] 答曰:

[0613a16] 众中有人以佛智慧无量无边,我等智力有量,若心有所疑,不敢发问。为是人故,命须菩提说。

[0613a18] 问曰:

[0613a19] 若尔者,何以不令大菩萨说?

[0613a19] 答曰:

[0613a19] 大菩萨智慧亦大,不可思议,威德重故,亦不敢问难。

[0613a21] 复次,有人言:阿罗汉、辟支佛、佛,三界繫无明永尽无余故,能如实说法;诸菩萨虽广集福德,漏未尽故,或不可信,是故不命。

[0613a23] 问曰:

[0613a24] 若尔者,舍利弗智慧第一,及与大弟子,何以不命?

[0613a25] 答曰:

[0613a25] 是事先已答,所谓须菩提乐于空行,偏善说空;般若波罗蜜多说空故,令须菩提说。

[0613a27] 须菩提白佛:「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无所有故自相离,离相故常寂灭,常寂灭故无忆想分别,是故菩萨不应惊、不应没——没者、没处、没法,皆不可得。若菩萨闻是事不惊、不没,是为行般若波罗蜜。」

[0613b02] 须菩提答已,白佛言:「能如是行,亦名为行般若波罗蜜。」

[0613b04] 世尊!菩萨能如是行,一切诸天、帝释及世界主礼菩萨者,地神、虚空中神、四天王、忉利天,帝释为主,皆共礼是菩萨。梵天王,初禅中梵世界众生主;世界主者,欲界与天主。众生多信有此天,故须菩提说言作礼。何以故?是菩萨舍自乐,欲利益众生;是三种天,但自求乐故。

[0613b10] 佛语须菩提:「非但是三种天作礼,光音天等清净一心诸天皆亦作礼。」

[0613b12] 欲界诸天,着婬欲心多故,礼不足为贵;初禅天有觉观散乱,亦不足为妙;上诸天心清净,以菩萨有大功德故作礼,尔乃为难。

[0613b15] 「须菩提!菩萨若能如是行般若,为十方无量诸佛所念。」佛念因缘,如先说。

[0613b17] 今佛说,是菩萨诸佛念果报,所谓当知是菩萨为如佛,以其必至佛道不退故。所以者何?如恒河沙等魔,不能坏是菩萨,如经广说。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八


大智度论释称扬品第六十五之与(卷七十九)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0613b29] ◎【经】「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成就二法,魔不能坏。何等二?观一切法空,不舍一切众生。须菩提!菩萨成就此二法,魔不能坏。

[0613c02]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复有二法成就,魔不能坏。何等二?所作如所言,亦为诸佛所念。菩萨成就此二法,魔不能坏。须菩提!菩萨如是行,是诸天皆来至菩萨所,亲近、谘问、劝喻、安慰,作是言:『善男子!汝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久。善男子!汝常当行是空、无相、无作行。何以故?善男子!汝行是行,无护众生汝为作护,无依众生为作依,无救众生为作救,无究竟道众生为作究竟道,无归众生为作归,无洲众生为作洲,冥者为作明,盲者为作眼。』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十方现在无量阿僧祇诸佛在大众中说法时,自赞叹称扬是菩萨摩诃萨名姓,言:『某甲菩萨成就般若波罗蜜功德。』须菩提!如我今说法时,自称扬宝相菩萨、尸弃菩萨。复有诸菩萨摩诃萨在阿閦佛世界中行般若波罗蜜、净修梵行,我亦称扬是菩萨名姓。须菩提!亦如东方现在诸佛说法时,是中有菩萨摩诃萨净修梵行,佛亦欢喜,自称扬赞叹是菩萨;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如是。复有菩萨从初发意欲具足佛道,乃至得一切种智;诸佛说法时,亦欢喜自称扬赞叹是菩萨。何以故?是诸菩萨摩诃萨所行甚难,不断佛种行。」

[0613c25]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菩萨摩诃萨,诸佛说法时,自赞叹称扬?」

[0613c27] 佛告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诸佛说法时,自赞叹称扬。」

[0613c28] 须菩提言:「何等阿鞞跋致菩萨为佛所赞?」

[0613c29] 佛言:「如阿閦佛为菩萨时所行所学,诸菩萨亦如是学;是诸阿鞞跋致菩萨,诸佛说法时,欢喜赞叹。

[0614a02] 「复次,须菩提!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信解一切法无生,未得无生忍法;信解一切法空,未得无生忍法;信解一切法虚诳、不实、不坚固,未得无生忍法。须菩提!如是等诸菩萨摩诃萨,佛说法时,欢喜自赞叹称扬名姓。须菩提!若诸菩萨摩诃萨,诸佛说法时,欢喜自赞叹者,是菩萨灭声闻、辟支佛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诸佛说法时,欢喜自赞叹者,是菩萨当住阿鞞跋致地;住是地已,当得萨婆若。

[0614a12]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其心明利、不疑不悔,作是念:『是事如佛所说。』是菩萨亦当于阿閦佛及诸菩萨所广闻是般若波罗蜜,亦信解;信解已,如佛所说,当住阿鞞跋致地。如是,须菩提!但闻般若波罗蜜,得大利益,何况信解!信解已,如说住、如说行;如说住、行已,住一切种智中。」

[0614a19]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佛说菩萨摩诃萨如所说住、如所说行,住萨婆若;若菩萨摩诃萨无所得法,云何住萨婆若?」

[0614a22]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诸法如中,住萨婆若。」

[0614a23] 须菩提言:「世尊!除如更无法可得,谁住如中?住如中已,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谁住如中当说法?如尚不可得,何况住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谁住如中而说法?无有是处!」

[0614a27] 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言:『除如,更无法,谁住如中?住如中已,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谁住如中当说法?如尚不可得,何况住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谁住如中而说法?无有是处!』」

[0614b02]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除如,更无有法可得,谁住如中?住如中已,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谁住如中当说法?如尚不可得,何况住如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谁住如中而说法?何以故?是如生不可得、灭不可得、住异不可得;若法生、灭、住异不可得,是中谁当住如?谁当住如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谁当住如而说法?无有是处!」

[0614b10]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所为甚难,深般若波罗蜜中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世尊!无有如中住者,亦无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亦无说法者。菩萨摩诃萨于是处心不惊、不没,不怖、不畏,不疑、不悔。」

[0614b16] 尔时,须菩提语释提桓因:「如憍尸迦说:『菩萨摩诃萨所为甚难,是甚深法中心不惊、不没,不怖、不畏,不疑、不悔。』憍尸迦!诸法空中谁惊、谁没?谁怖、谁畏?谁疑、谁悔?」

[0614b19] 是时,释提桓因语须菩提:「须菩提所说,但为空事,无所罣碍。譬如仰射空中,箭去无碍;须菩提说法无碍亦如是。」

[0614b22] 【论】

[0614b22] 释曰:

[0614b22] 众会疑:「菩萨何因缘故得如是力,魔不能坏?」

[0614b23] 佛答:「有二因缘故,魔不能坏:一者、观诸法空,二者、不舍一切众生。」

[0614b25] 以日月因缘故,万物润生。但有月而无日,则万物湿坏;但有日而无月,则万物燋烂。日、月和合故,万物成熟。菩萨亦如是,有二道:一者、悲,二者、空。悲心怜愍众生,誓愿欲度;空心来则灭怜愍心。若但有怜愍心、无智慧,则心没在无众生而有众生颠倒中;若但有空心,舍怜愍度众生心,则堕断灭中。

[0614c03] 是故佛说二事兼用,虽观一切空而不舍众生,虽怜愍众生不舍一切空。观一切法空,空亦空故不着空,是故不妨怜愍众生;观怜愍众生,亦不着众生、不取众生相,但怜愍众生,引导入空,是故虽行怜愍而不妨空。虽行空,亦不取空相故,不妨怜愍心,如日月相须。

[0614c09] 诸神天轻贱妄语人,若菩萨不如所说行,则五种执金刚神舍离、不复守护,恶鬼得便。是人喜生恶心,恶心故则生恶业,生恶业故则堕恶道。菩萨不为诸佛所念者,则善根朽坏;如鱼子不为母念,则烂坏不生。是故言:「所作如所言,亦为诸佛所念。得此二法故,不可破坏。」

[0614c16] 若菩萨能如是真行般若波罗蜜,魔不能坏,功德智慧增益,诸天则来亲近、谘问、安慰、劝喻,作是言:「善男子!汝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久。以是因缘故,常行空行。」

[0614c20] 问曰:

[0614c20] 诸天未得一切智,云何能与菩萨授记?

[0614c21] 答曰:

[0614c21] 诸天长寿,从过去诸佛闻如是行得记,今见菩萨有如是行故说,见因知有果故。诸天见是菩萨行三解脱门印,亦兼行慈悲心于众生,是故说言「不久作佛」。

[0614c24] 「无守护众生汝为作守护,无归与作归」等义,如先说。

[0614c26] 若菩萨能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十方现在无量诸佛说法时,称扬赞叹是名字者,如我今称扬宝相菩萨、尸弃菩萨及阿閦佛世界中菩萨。又如十方佛说法时,称扬诸妙行菩萨。菩萨能如所说应诸法实相者,十方诸佛说法时,亦以是菩萨为譬喻,作是言:「某方某世界菩萨虽未作佛,能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功德希有故。」

[0615a04] 如大国王有大将,不惜身命,有方便能破怨敌,常为国王所称誉;菩萨亦如是,观毕竟空,不惜我身,破烦恼贼,有方便而不作证,教化众生,诸佛所称誉。

[0615a08] 诸佛虽无着心,无分别善不善法,视诸阿罗汉、外道亦无憎爱,为利益众生故,赞叹善人,称扬善法,毁訾不善。所以者何?欲使众生依附好人,心随善法,令出世间故。

[0615a12] 问曰:

[0615a12] 何经中说二菩萨佛所赞叹?

[0615a13] 答曰:

[0615a13] 佛经无量。佛涅槃后,诸恶邪见王出,焚烧经法,破坏塔寺,害诸沙门。五百岁后,像法不净,诸阿罗汉、神通菩萨难可得见故,诸深经不尽在阎浮提,行者、受者少故,诸天龙神持去。

[0615a17] 问曰:

[0615a17] 如遍吉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力势菩萨、文殊尸利、弥勒菩萨等何以故不赞叹,而但称誉二菩萨?

[0615a20] 答曰:

[0615a20] 是二菩萨未得无生忍法而能似无生忍法行。必有此事,一切魔民所不能坏,是故佛叹希有。

[0615a22] 复次,是二菩萨清净大愿行、深大慈悲心,不期疾作佛,为度众生故;有如是等功德,故佛称赞。

[0615a24] 复次,遍吉、观世音菩萨等功德极大,人皆知;是二菩萨,人未知,故称扬。

[0615a26] 阿閦佛世界菩萨皆效阿閦佛,初发心来,行清净、不杂行;生彼菩萨皆效其行,是故说阿閦佛世界菩萨,称誉其德。又如十方诸佛亦称扬诸世界上妙菩萨,亦如释迦文尼佛称扬二菩萨。

[0615b01] 何等是?菩萨从初发意乃至十地,佛赞叹是菩萨所为甚难,能不断佛种。

[0615b03] 此中须菩提问:「何等菩萨,佛说法时,称扬赞叹说其名字?」

[0615b05] 问曰:

[0615b05] 佛已先说,须菩提何以更问?

[0615b05] 答曰:

[0615b05] 佛初说「大菩萨」,后称说「一切菩萨,从初发意乃至十地」;是故须菩提疑问佛:「佛赞叹何等菩萨,称其名字?」

[0615b08] 佛答:「佛虽皆爱念一切菩萨,其中有德行胜者,称扬其名字。」

[0615b09] 何等菩萨佛所称叹?如阿閦佛初发心时,行清净行,不休不息,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等菩萨,佛所赞叹。

[0615b12] 复次,有菩萨未得无生法忍、未入菩萨位,行般若波罗蜜力故,常思惟筹量,求诸法实相,能信解、忍,通一切法无生相、空、虚诳、不坚固。有如是等相诸菩萨摩诃萨,佛称名赞叹。虚诳、不实、不坚固者,皆是无常、苦、无我门。一切法空者,即是空门。一切法无生者,即是诸法实相,灭诸观。

[0615b19] 复次,虚诳、不实、不坚固,即是无作解脱门;一切法空,即是空解脱门;一切法无生,即是无相解脱门。

[0615b21] 如是等三种差别。

[0615b21] 是人出柔顺法忍、未得无生法忍,出凡夫法、未入圣法,而能信受圣法,似得圣法人,是故希有。如佛所称誉阿鞞跋致菩萨,能断二地、得受记;是人为佛所称誉,亦如是。如是相人,虽未得无生法忍,智慧力故,为诸佛称名赞叹。

[0615b27] 今以信根力胜故,佛亦称名赞叹。何者是?所谓:「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是深般若,其心明利、不疑不悔,作是念:『是事如佛所说。』」

[0615c01] 问曰:

[0615c01] 是菩萨已信解般若波罗蜜,何以更从阿閦佛及诸菩萨边闻?

[0615c02] 答曰:

[0615c03] 是人闻阿閦佛作菩萨时所行清净;是人闻已,欲效阿閦佛所行。是故佛说:「此人于是得信力、于彼得智慧力故,当住阿鞞跋致地。」是人未得无生忍法,以智慧力故,得如阿鞞跋致,为诸佛所赞;有信力故,得如阿鞞跋致,为诸佛所赞。

[0615c08] 若但闻般若,得如是利益,何况信受、如所说行,渐住一切种智中!

[0615c10] 须菩提问佛:「一切法空相无所得,云何菩萨住萨婆若?」

[0615c11] 佛言:「如中住。」如者即是空。菩萨住是毕竟空中,名为住萨婆若。

[0615c13] 此中须菩提问佛:「除如,更无法可得,谁住如中?」乃至「无有是处」,如经广说。

[0615c14] 佛可须菩提所语,说如亦空因缘,所谓:「是如,生、灭、住异不可得,若法无三相,即是毕竟空,云何可住?若住此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说法,无有是处!」

[0615c18] 释提桓因欲取般若一定相,闻佛共须菩提说无相亦不可得,是故白佛言:「希有!世尊!是般若甚深,是菩萨所为甚难,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是如毕竟空,除如,更无菩萨住是如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定法名为佛,说法者所度众生亦不离如,亦无拔出处涅槃,诸法常住如相故。菩萨闻是事,心不疑悔,是事为难!虽信一切法毕竟空,而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精进、不休不息,是为难。」

[0615c28] 须菩提语帝释:「若诸法毕竟空、无所有,疑从何生?何有难事?」

[0615c29] 帝释心欢喜,作是念:「须菩提实是乐说空法;须菩提有所解说,皆说空事。虽说色等与事,其义皆趣向空;若有难问,不能作碍,空亦空故。」

[0616a03] 若人难空,须菩提先已破空,于有无中都无所碍;譬如仰射空中。虚空即是毕竟空,箭是须菩提智慧。所说,如箭于空无碍,势尽自堕,非为空尽;须菩提说法因缘事办故便止,非为法尽。若有人虽有利箭,射壁不能过;人虽有利智慧,邪见着有,则碍而不能通。是故须菩提说无障无碍法。


◎大智度论释嘱累品第六十六

[0616a12] 【经】

[0616a12]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我如是说、如是答,为随顺法不?为正答不?」

[0616a13] 佛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汝所说、所答,实皆随顺。」

[0616a14] 释提桓因言:「希有!世尊!须菩提所乐说皆为空、为无相、无作,为四念处乃至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616a17] 佛告释提桓因:「须菩提比丘行空时,檀波罗蜜不可得,何况行檀波罗蜜者!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可得,何况行般若波罗蜜者!四念处不可得,何况修四念处者!乃至八圣道分不可得,何况修八圣道分者!禅、解脱、三昧、定不可得,何况修禅、解脱、三昧、定者!佛十力不可得,何况修佛十力者!四无所畏不可得,何况能生四无所畏者!四无碍智不可得,何况能生四无碍智者!大慈、大悲不可得,何况行大慈、大悲者!十八不共法不可得,何况生十八不共法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得,何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一切智不可得,何况得一切智者!如来不可得,何况当作如来者!无生法不可得,何况无生法作证者!三十二相不可得,何况得三十二相者!八十随形好不可得,何况得八十随形好者!何以故?憍尸迦!须菩提比丘一切法离行、一切法无所得行、一切法空行、一切法无相行、一切法无作行。憍尸迦!是为须菩提比丘所行,欲比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行,百分不及一,千分、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除佛行,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声闻、辟支佛诸行中最尊、最妙、最上。以是故,菩萨摩诃萨欲得于一切众生中最上,当行是般若波罗蜜行。何以故?憍尸迦!诸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过声闻、辟支佛地,入菩萨位,能具足佛法,得一切种智,断一切烦恼习,作佛。」

[0616b15] 是会中诸三十三天以天文陀罗花散佛及僧。是时,八百比丘从坐起,以华散佛,偏袒右肩,合掌,右膝着地,白佛言:「世尊!我等当行是无上行,声闻、辟支佛所不能行!」

[0616b19] 尔时,佛知诸比丘心行,便微笑。如诸佛法,种种色光:青、黄、赤、白、红、缥,从口中出,遍照三千大千世界,遶佛三匝,还从顶入。

[0616b22] 尔时,阿难偏袒右肩,右膝着地,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笑?诸佛不以无因缘而笑。」

[0616b24] 佛告阿难:「是八百比丘于星宿劫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名散华,皆同一字,比丘僧、世界、寿命皆等,各各过十万岁,出家、作佛,是时,诸世界常雨五色天花。以是故,阿难!菩萨摩诃萨欲行最上行,当行般若波罗蜜。」

[0616b29] 佛告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行是深般若波罗蜜,当知是菩萨人中死、此间生,若兜率天上死、来生此间;若人中、若兜率天上广闻是深般若波罗蜜。阿难!我见是诸菩萨摩诃萨能行是深般若波罗蜜。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亲近、正忆念,转复以般若波罗蜜教行菩萨道者,当知是菩萨面从佛闻深般若波罗蜜,乃至亲近,亦从诸佛所种善根。善男子、善女人当作是念:『我等非声闻所种善根,亦不从声闻所闻是深般若波罗蜜。』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深般若波罗蜜,读、诵、亲近、随义随法行,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则为面见佛。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信心清净,不可沮坏,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曾供养诸佛、种善根、与善知识相得。

[0616c16] 「阿难!于诸佛福田种善根虽不虚诳,要得声闻、辟支佛、佛而得解脱,应当深了了行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阿难!若菩萨深了了行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是人若住声闻辟支佛道、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是处!是故,阿难!我以般若波罗蜜嘱累汝!阿难!汝若受持一切法,除般若波罗蜜,若忘若失,其过小小,无有大罪。阿难!汝受持深般若波罗蜜,若忘失一句,其过甚大!阿难!汝若受持深般若波罗蜜,后还忘失,其罪甚多!以是故,阿难!嘱累汝!是深般若波罗蜜,汝当善受持读诵令利!

[0616c28] 「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则为受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难!若善男子、善女人现在供养我,恭敬、尊重、赞叹,华香、璎珞、擣香、泽香、衣服、幡盖,应当受持般若波罗蜜,读、诵、说、亲近、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幢幡。阿难!供养般若波罗蜜,则为供养我,亦供养过去、未来、现在佛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深般若波罗蜜,信心清净恭敬爱乐,则为信心清净恭敬爱乐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阿难!汝爱乐佛、不舍离,当爱乐般若波罗蜜莫舍离!阿难!深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句,不应令失!阿难!我说嘱累因缘甚多,今但略说:如我为世尊,般若波罗蜜亦是世尊。以是故,阿难!种种因缘嘱累汝般若波罗蜜。阿难!今我于一切世间人、天、阿修罗众中嘱累汝。诸欲不舍佛、不舍法、不舍僧、不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慎莫舍般若波罗蜜。阿难!是我所教化弟子法。

[0617a18] 「阿难!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正忆念,复为他人种种广说其义,开示、演畅、分别,令易解,是善男子、善女人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疾近萨婆若。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生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难!过去、未来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今现在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从般若波罗蜜中生。以是故,阿难!诸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当学六波罗蜜!何以故?阿难!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母,生诸菩萨故。阿难!若有菩萨摩诃萨学是六波罗蜜,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我以六波罗蜜倍复嘱累汝。阿难!是六波罗蜜是诸佛无尽法藏。阿难!十方诸佛现在说法,皆从六波罗蜜法藏中出。过去诸佛亦从六波罗蜜中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来诸佛亦从六波罗蜜中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在诸佛亦从六波罗蜜中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弟子皆从六波罗蜜中学得灭度,已得、今得、当得灭度。

[0617b11] 「阿难!汝为诸声闻人说法,令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皆得阿罗汉果证,犹未为我弟子事;汝若以般若波罗蜜相应一句教菩萨摩诃萨,则为我弟子事,我亦欢喜,胜教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令得阿罗汉果。复次,阿难!是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不前不后,一时皆得阿罗汉果证;是诸阿罗汉行布施功德、持戒、禅定功德,是功德多不?」

[0617b18] 阿难言:「甚多!世尊!」

[0617b19] 佛言:「阿难!不如弟子以般若波罗蜜相应法为菩萨摩诃萨说,乃至一日,其福多!置一日,但半日;置半日,但一食顷;置一食顷,但须臾间说,其福多!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善根胜一切声闻、辟支佛故。菩萨摩诃萨自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示、教、利、喜他人,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难!如是菩萨行六波罗蜜,行四念处乃至行一切种智,增益善根,若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是处!」

[0617b28] 说是〈般若波罗蜜品〉时,佛在四众中、天、人、龙、鬼神、甄陀罗、摩睺罗伽等,于大众前而现神足变化:一切大众皆见阿閦佛,比丘僧围绕,说法;大众譬如大海水,皆是阿罗汉;漏尽无烦恼,皆得自在,得好解脱——心好解脱,慧好解脱;其心调柔,譬如大象;所作以办,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得解脱;一切心、心数法中得自在;及诸菩萨摩诃萨无量功德成就。

[0617c07] 尔时,佛摄神足,一切大众不复见阿閦佛、声闻人、菩萨摩诃萨及其世界,不与眼作对。何以故?佛摄神足故。

[0617c09] 尔时,佛告阿难:「如是,阿难!一切法不与眼作对,法法不相见、法法不相知。如是,阿难!如阿閦佛、弟子、菩萨、世界,不与眼作对。如是,阿难!一切法不与眼作对,法法不相知、法法不相见。何以故?一切法无知、无见、无作、无动、不可捉、不可思议,如幻人无受、无觉、无真实。菩萨摩诃萨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亦不着诸法。阿难!菩萨摩诃萨如是学,名为学般若波罗蜜。欲得诸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何以故?如是学名为第一学、最上学、微妙学。如是学,安乐、利益一切世间,无护者为作护,是诸佛所学。诸佛住是学中,能以右手举三千大千世界,还着本处,是中众生无觉知者。何以故?阿难!诸佛学是般若波罗蜜,过去、未来、现在法中得无碍智见。阿难!如般若波罗蜜于诸学中最尊、第一、微妙、无上。阿难!若有人欲得般若波罗蜜边际,为欲得虚空边际。何以故?阿难!般若波罗蜜无有量,我初不说般若波罗蜜量;名众、句众、字众是有量,般若波罗蜜无有量。」

[0617c29] 阿难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无有量?」

[0618a01] 佛告阿难:「般若波罗蜜无尽故无有量,般若波罗蜜离故无有量。阿难!过去诸佛皆学般若波罗蜜得度,般若波罗蜜故不尽;未来世诸佛亦学是般若波罗蜜得度,是般若波罗蜜故不尽;现在十方诸佛皆学是般若波罗蜜得度,般若波罗蜜故不尽,已不尽、今不尽、当不尽。阿难!欲尽般若波罗蜜,为欲尽虚空。般若波罗蜜不可尽,已不尽、今不尽、当不尽;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不可尽,已不尽、今不尽、当不尽;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何以故?是一切法皆无生;若法无生,云何有尽?」

[0618a12] 尔时,佛出覆面舌相,告阿难:「从今日,于四众中广演、开示、分别般若波罗蜜,当令分明易解。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广说诸法相。是中求声闻、辟支佛、求佛者,皆当于中学;学已,各得成就。阿难!是深般若波罗蜜则是一切字门。行是深般若波罗蜜,能入陀罗尼门;学是陀罗尼门,诸菩萨得一切乐说辩才。阿难!般若波罗蜜是三世诸佛妙法。以是故,阿难!我为汝了了说,若有人受持深般若波罗蜜,读、诵、亲近,是人则能持三世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难!我说般若波罗蜜是行者足。汝持是般若波罗蜜陀罗尼故,则能持一切诸法。」

[0618a25] 【论】

[0618a25] 问曰:

[0618a25] 释提桓因何以自疑所说,言:「我为随顺法、正答不?」

[0618a26] 答曰:

[0618a26] 释提桓因非一切智人,虽得初道,三毒未尽,犹有错谬,而自筹量:「我虽福德因缘为诸天主,虽得圣道味而未有一切智,一切漏未尽故,所说或能错谬,不自觉知。」是故问。

[0618b01] 复次,众中大有阿鞞跋致菩萨、漏尽阿罗汉及离欲诸天,是诸人见释提桓因与佛、须菩提共问难,心不怯弱,作是念:「是释提桓因漏尚未尽,何能问难,尽诸法边?」释提桓因以是事故问佛。

[0618b05] 复次,释提桓因自知所说诸法相无违错,求佛印可,使听者信受,故佛即可之。

[0618b07] 问曰:

[0618b07] 佛何以可释提桓因说?

[0618b08] 答曰:

[0618b08] 释提桓因虽非一切智人,常从佛闻,诵读力强,是故所说有理,佛便印可。佛说有三种慧:闻慧、思慧、修慧。有人闻慧、思慧明了故,能与修慧人问难。譬如乘船随流,不自用力而疾于陆行;如阿难虽未离欲,未得甚深禅定,而能与佛、漏尽阿罗汉等论议,随法无违。

[0618b14]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须菩提好乐说空、善巧说空,于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有所言说,皆趣向空、无相、无作,所谓四念处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法中皆和合毕竟空说。」

[0618b18] 佛语释提桓因:「须菩提是行毕竟空人,世世修集,非但今世。是人以空解脱门入道,亦以此门教化众生。是人若入深空法,尚不得法,何况行是法者!」如经说:「檀波罗蜜不可得,何况行檀者!乃至八十随形好不可得,何况得八十种随形好者!」

[0618b24] 须菩提所行空行,欲比菩萨空行,百分不及一。

[0618b25] 问曰:

[0618b25] 法空、众生空,复有何不尽,而言「百分不及一」?

[0618b26] 答曰:

[0618b26] 佛此中自说「除佛,诸声闻、辟支佛无有及菩萨」者,诸法实相有种种名字:或说空,或说毕竟空,或说般若波罗蜜,或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中说诸法实相名为空行。如一切声闻弟子中,须菩提空行最胜;如是,除佛,诸菩萨空行胜于二乘。何以故?智慧分别利钝,入有深浅故,皆名得诸法实相,但利根者得之了了。譬如破闇故然灯,更有大灯,明则转胜。当知先灯虽炤,微闇不尽;若尽,后灯则无用。行空者亦如是,虽俱得道,智慧有利钝故,无明有尽、不尽;惟有佛智,能尽诸无明。

[0618c09] 复次,声闻、辟支佛无慈悲心,无度众生心,无净佛世界,无无量佛法愿,无转法轮度众生,亦无入无余涅槃乃至遗法度众生愿,无有三世度众生心,所谓菩萨时、作佛时、灭度时,非但以空行故与菩萨等。

[0618c14] 复次,二乘得空,有分有量;诸佛、菩萨,无分无量。如渴者饮河,不过自足,何得言俱行空不应有异?又如毛孔之空欲比十方空,无有是理!是故比佛、菩萨,千万亿分不及一。

[0618c18] 佛分别是空行已,告释提桓因:「若欲于一切众生最上,当行般若波罗蜜。」

[0618c20] 此中佛自说因缘:「菩萨学是般若波罗蜜空行,不取空相故,过于二地,得无生忍法,入菩萨位;入菩萨位故,具足佛法。」佛法是菩萨道,菩萨道具足故,当得一切种智;得一切种智故名为佛,断一切烦恼习人。是诸事,空行为根本。

[0618c25] 问曰:

[0618c26] 涅槃是无量,何以言「二乘所得有量」?

[0618c26] 答曰:

[0618c27] 言「智慧有分有量」,不说「诸法法性有量」。不闻说大水喻耶?器有量,非水有量。

[0618c28] 复次,量、无量,相待法。于凡人是无量,佛皆能量。尔所分是须陀洹,乃至尔所分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与残究尽法性是佛。尔时,会中诸天以天曼陀罗华散佛等,如经中说。

[0619a03] 问曰:

[0619a04] 华供养佛及僧,是八百比丘何以独取供养佛?

[0619a05] 答曰:

[0619a05] 诸天所散华,诸比丘当分所得堕衣上者,见其色香甚妙,因以发心供养于佛,白言:「我从今日,当行是无上行,所谓毕竟空、无相、无作等,为度一切众生故,如佛所说,二乘所不及。」

[0619a09] 尔时,佛微笑。笑义,如〈恒伽提婆品〉中说。

[0619a10] 是八百比丘皆是善知识,行同心等,世世共修集功德故,一时作佛,皆同一字。五色天华供养佛故,世界中常雨五色天曼陀罗华。

[0619a13] 佛因是事赞般若,作是言:「阿难!欲行最上菩萨道,当行般若波罗蜜。」

[0619a15] 「阿难!若有善男子能行是深般若波罗蜜,当知是人人道中来,或兜率天上来。」所以者何?三恶道中罪苦多,故不得行深般若;欲界天着净妙五欲,心则狂惑,不能行;色界天深着禅定味,故不能行;无色界无形,故不能行;鬼神道眼根等利,诸烦恼覆心,故不能专行深般若。

[0619a21] 人道中,苦差三恶道,乐不如诸天,眼等诸根浊重,身多地种,故能制苦乐意而行般若。兜率天上,常有一生补处菩萨,彼中诸天常闻说般若,五欲虽多,法力胜。是故说二处来。

[0619a25] 若从他方佛世界来,若此间有般若波罗蜜处来。

[0619a26] 复次,「阿难!若有求佛道者,能问、能信、受持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人,佛常以佛眼见是诸人等;应当作是念:『我等便是面从佛受,从佛发心、种善根,不从二乘发。』阿难!若有人信心清净、不可破坏者,当知是人先世供养无量诸佛、为善知识守护,故能受持。」

[0619b03] 问曰:

[0619b03] 佛亦名为宝,亦名为无上福田;若人从佛种善根,必以三乘法入涅槃不虚。如《法华》中说:「有人或以一华,或以少香供养于佛,乃至一称南无佛,如是等人皆当作佛。」若尔者,有人作是念:「但行五波罗蜜,欲作佛时乃观空,何用常行般若波罗蜜,难知难得空行?」

[0619b10] 答曰:

[0619b10] 以是事故,佛自答阿难:「于佛福田中虽不虚诳,要得三乘入涅槃,应当了了行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了了行故,疾得佛道,不久受生死苦。般若有如是等利益功德故,应当行。」

[0619b14] 「阿难!般若有如是功德利益故,我嘱累汝。」

[0619b15] 问曰:

[0619b15] 佛无所贪,乃至一切种智、佛无碍解脱——清净微妙诸佛法犹尚不贪,何以故以般若波罗蜜慇懃嘱累阿难,似如贪惜?

[0619b18] 答曰:

[0619b18] 诸佛为利益众生故出世,现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无量光明、神足变化,皆为众生故。第一利益众生无过般若波罗蜜,能尽诸苦故。是般若波罗蜜因语言、文字、章句可得其义,是故佛以般若经卷慇懃嘱累阿难。

[0619b23] 复次,有人见佛慇懃嘱累,故言:「佛大事办,犹尚尊重般若,是法必尊、必妙!」譬如大富长者命欲终时,以众宝与儿,偏以如意宝珠慇懃嘱累:「汝勿以此宝自无定色、质如虚空、微妙难识故而不守护!若失与宝为可,此宝不可失也!」大富长者是佛,以般若波罗蜜嘱累阿难:「汝好受持守护,无令忘失!」

[0619c01] 除般若,虽有十二部经,尽皆忘失,其过尚少;若失般若一句,其过太多!何以故?是深般若法藏是十方三世诸佛母,能令人疾至佛道。如经中说「三世诸佛皆从般若得」,乃至「为声闻人说法」,其中皆是赞般若事。

[0619c06] 问曰:

[0619c06] 说法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尽得阿罗汉,云何不如以般若一句教菩萨?

[0619c08] 答曰:

[0619c08] 是事先虽答,今当更略说:是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虽皆得阿罗汉,自度其身,不中作佛;若说般若一句,闻者得作佛故。如人种众果树,不如一人种一如意树,能随人所愿,如意皆得。

[0619c13] 复次,为声闻说法中,无大慈悲心;大乘法中,一句虽少,有大慈悲。声闻法中皆自为身;大乘法中广为众生。声闻法中无欲广知诸法心,但欲疾离老、病、死;大乘法中欲了了知一切法。声闻法功德有限量;大乘法中欲尽诸功德,无有遗与。如是等大小乘差别。譬如金刚虽小,能胜一切宝,不得言少故不如多。三千大千世界中阿罗汉福德,比般若一句教菩萨,一日乃至须臾,其福甚多!

[0619c22] 此中佛自说因缘:「是人自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教人令得;自行六波罗蜜诸功德,亦为人说。菩萨集二处功德,不得佛道,无有是处。」

[0619c25] 尔时,佛欲明了是事故引证,亦欲证一切法空,不着是空法,但怜愍众生故嘱累。

[0619c27] 如阿閦佛、大众、庄严不与眼作对,一切法不与眼作对亦如是。肉眼、天眼所见,皆是作法,虚诳不实。慧眼、法眼、佛眼,皆是无相无为法,故不可见;若不可见,亦不可知。无作等亦如是。所见阿閦佛会,如幻、如梦;能如是观诸法,是名菩萨行般若,名无所着。

[0620a04] 佛所嘱累亦无所着,但以大慈悲故赞是般若。一切法虽是不可思议相,而以利益众生故赞叹,作是言:「阿难!如是学,为学般若;若欲得一切诸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如是等,如经广说。

[0620a09] 佛以无量赞般若:若佛智慧不可尽,般若功德亦不可尽。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量相故。名众等言语章句、卷数有量,如《小品》、《放光》、《光赞》等般若波罗蜜经卷章句,有限有量;般若波罗蜜义无量。

[0620a13] 阿难问:「般若波罗蜜云何无量?」

[0620a14] 佛答:「般若波罗蜜相自离。」离故,从本已来不生不集,不生不集故不尽不灭。

[0620a16] 此中佛自说因缘:「过去无量阿僧祇诸佛及弟子,用是般若波罗蜜照明十方,度无量众生,皆共入无余涅槃,般若波罗蜜故不尽;未来、现在亦如是。譬如有人欲尽虚空,虚空不可尽;般若波罗蜜等诸功德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今不尽、已不尽、当不尽。」有人知过去不尽,谓未来、现在有尽,是故说「三世不可尽」。何以故?诸法本无生,云何当尽?

[0620a24] 佛知般若是真无尽,为名字语言句众有尽故嘱累。如人以香油瓶嘱累子弟,虽不惜瓶,为受持香油故;语言能持义亦如是,若失语言,则义不可得。

[0620a27] 尔时,佛为人信受般若故,出舌相覆面,告阿难:「我今于四众中嘱累汝般若,汝当为众生解说、显示、分别,令易解。」所以现舌相者,世间相法,舌能覆鼻,是不妄语相,何况覆面!

[0620b03] 是故佛示众生——我从父母生身,有此舌相,欲以般若波罗蜜令汝信解;以汝等未得一切智,不能遍知,欲令汝等信故,非以神通力所现。佛于甚深妙法、智慧、禅定中犹尚不着,何况世间八法、供养利故而作虚诳!于一切法中,如鸟飞虚空,无所触碍,但以本愿誓度众生、大悲心怜愍一切故,以第一利般若波罗蜜慇懃嘱累汝。

[0620b11] 复次,「阿难!是行深般若波罗蜜者,能入一切文字陀罗尼。」因一字即入毕竟空,是名文字陀罗尼。如先陀罗尼中说。诸文字法皆因般若波罗蜜得;与闻持等诸陀罗尼亦皆从学般若波罗蜜得。菩萨得诸陀罗尼已,得种种乐说辩才,无量阿僧祇劫,说一句义不可尽。是名三世诸佛真法,更无异法。

[0620b17] 又复,阿难!般若是十方三世诸佛妙法。如一门城,四方来者,无异门入。

[0620b19] 「阿难!我今为汝了了说:『若有人受持般若,非但受持我法,是人受持三世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620b21] 「阿难!是般若波罗蜜,我处处说,是行者足。」所以者何?菩萨得是般若,能行菩萨道。「阿难!汝得是般若波罗蜜陀罗尼故,能持一切佛所说法。」

[0620b25] 问曰:

[0620b25] 以闻持陀罗尼力故能持,何以言「得般若故,能持一切诸佛法」?

[0620b26] 答曰:

[0620b26] 闻持陀罗尼,能持有数有量法,世间亦有,如须尸摩外道亦得闻持陀罗尼;是人虽少时得,久则忘失。从般若得陀罗尼,广受持诸法,终不忘失。以是为差别。

[0620c01] 问曰:

[0620c01] 般若便是波罗蜜,何以名为陀罗尼?

[0620c02] 答曰:

[0620c02] 诸法实相是般若,能种种利益,众生爱念故,作种种名。如佛有十号等文字;般若波罗蜜亦如是:能到一切诸智慧边,是名为般若波罗蜜;菩萨行般若作佛已,变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在小乘心中,但名为三十七品、三解脱门;若人欲得闻而不忘,在是人心中名为陀罗尼。是故佛说如意珠譬喻,随前物色变为名。

[0620c10] 佛如是种种说般若大功德。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九

大智度论释无尽方便品第六十七(卷八十)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0620c20] ◎【经】

[0620c20] 尔时,须菩提作是念:「是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深,我当问佛。」作是念已,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不可尽?」

[0620c22] 佛言:「虚空不可尽故,般若波罗蜜不可尽。」

[0620c23] 「世尊!云何应生般若波罗蜜?」

[0620c24] 佛言:「色不可尽故,般若波罗蜜应生;受、想、行、识不可尽故,般若波罗蜜应生。檀波罗蜜不可尽故,般若波罗蜜应生;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可尽故,般若波罗蜜应生;乃至一切种智不可尽故,般若波罗蜜应生。

[0621a01] 「复次,须菩提!痴空不可尽故,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应生;行空不可尽故,菩萨般若波罗蜜应生;识空不可尽故,菩萨般若波罗蜜应生;名色空不可尽故,菩萨般若波罗蜜应生;六处空不可尽故,菩萨般若波罗蜜应生;六触空不可尽故,菩萨般若波罗蜜应生;受空不可尽故,菩萨般若波罗蜜应生;爱空不可尽故,菩萨般若波罗蜜应生;取空不可尽故,菩萨般若波罗蜜应生;有空不可尽故,菩萨般若波罗蜜应生;生空不可尽故,菩萨般若波罗蜜应生;老死忧悲苦恼空不可尽故,菩萨般若波罗蜜应生。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应生。须菩提!是十二因缘,是独菩萨法,能除诸边、颠倒。坐道场时,应如是观,当得一切种智。须菩提!若有菩萨摩诃萨以虚空不可尽法,行般若波罗蜜,观十二因缘,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求菩萨道而转还者,皆离般若波罗蜜念故;是人不知云何行般若波罗蜜,以虚空不可尽法观十二因缘。须菩提!若求菩萨道而转还者,皆不得是方便力故,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转还。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转还者,皆得是方便力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以虚空不可尽法观般若波罗蜜,应以虚空不可尽法生般若波罗蜜。

[0621a27]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十二因缘时,不见法无因缘生,不见法常不灭;不见法有我、人、寿者、命者、众生,知者、见者;不见法无常,不见法苦,不见法无我,不见法寂灭、非寂灭。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应如是观十二因缘。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般若波罗蜜,是时不见色若常、若无常,若苦、若乐,若我、若无我,若寂灭、若非寂灭;受、想、行、识亦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是时亦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见以是法见般若波罗蜜;禅波罗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见以是法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须菩提!一切法不可得故,是为应般若波罗蜜行。

[0621b12] 「若菩萨行无所得般若波罗蜜时,恶魔愁毒,如箭入心。譬如人新丧父母;如是,须菩提!恶魔见菩萨行无所得般若波罗蜜时,便大愁毒,如箭入心。」

[0621b15]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但一魔愁毒,三千大千世界中魔亦复愁毒?」

[0621b17] 佛告须菩提:「三千大千世界中诸恶魔皆愁毒,如箭入心,各于其坐不能自安。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般若波罗蜜,是时一切世间天及人、阿修罗不能得其便令其忧恼。须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行是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具足修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具足诸波罗蜜。」

[0621b26]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云何具足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0621b29]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所有布施皆回向萨婆若。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具足檀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所有持戒皆回向萨婆若,是为具足尸罗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所有忍辱皆回向萨婆若,是为具足羼提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所有精进皆回向萨婆若,是为具足毘梨耶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所有禅定皆回向萨婆若,是为具足禅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所有智慧皆回向萨婆若,是为具足般若波罗蜜。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具足六波罗蜜。」

[0621c12] 【论】

[0621c12] 释曰:

[0621c12] 须菩提从佛闻般若波罗蜜种种相——初闻「毕竟空相」;中闻「嘱累」,如似有;后还闻说「空」,所谓般若义无量,名、字、句众有量。

[0621c15] 是时,须菩提作是念:「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深,我当问佛所以甚深。」

[0621c16] 佛说菩提少许分,但为破众生颠倒故,不具足说。所以者何?无能受者故。若人取如相,佛言:「如亦空,无生住灭故;若法无生住灭,是法即无。」法性、实际亦如是。若有取毕竟空者,亦言非也。何以故?若毕竟空是定相可取,是非毕竟空。是故言甚深,我当更问佛。

[0621c22] 须菩提作是念已,如佛自说:「三世诸佛用般若波罗蜜得道,般若故不尽——已不尽、今不尽、当不尽。」是故我今但问「不尽」义。

[0621c25] 佛答:「如虚空不尽故,般若亦不尽。」如虚空,无有法,但有名字;般若波罗蜜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如虚空无所有故不可尽,云何菩萨能生是般若波罗蜜?能生者,菩萨云何心中生能行、能得?

[0622a01] 佛答:「色无尽故,般若波罗蜜应生。」

[0622a01] 如色初、后、中生不可得。色即生色不可得,离色生色不可得。生不可得,生生不可得,如先「破生」中说。生不可得故,色亦不可得;色不可得故,色生不可得。二法不可得故,色如幻、如梦,但诳人眼。若色有生必有尽,以无生故亦无尽。

[0622a07] 色真相即是般若波罗蜜相,是故说:「色不可尽,般若波罗蜜亦不可尽。」

[0622a08] 受想行识、檀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0622a09] 复次,应生般若者,无明虚空不可尽故。若人但观毕竟空,多堕断灭边;若观有,多堕常边。离是二边故,说十二因缘空。何以故?若法从因缘和合生,是法无有定性;若法无定性,即是毕竟空寂灭相。离二边故,假名为中道。是故说:「十二因缘如虚空,无法故不尽。」痴亦从因缘和合生,故无自相;无自相故毕竟空,如虚空。

[0622a17] 复次,因缘生故无实,如经中说:「因眼缘色生触念,触念从痴生。」触念不在眼中、不在色中,不在内、不在外、亦不在中间,亦不从十方三世来,是法定相不可得。何以故?一切法入如故。若得是无明定相,即是智慧,不名为痴。是故痴相、智慧相无异,痴实相即是智慧,取着智慧相即是痴。是故痴实相毕竟清净,如虚空,无生无灭。是故说:「得是观故,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名般若波罗蜜。」

[0622a26] 问曰:

[0622a26] 若无无明,亦无诸行等,云何说十二因缘?

[0622a27] 答曰:

[0622a27] 说十二因缘有三种:

[0622a28] 一者、凡夫肉眼所见,颠倒、着我心,起诸烦恼、业,往来生死中。

[0622a29] 二者、贤圣以法眼分别诸法,老、病、死,心厌,欲出世间。求老死因缘,由生故。是生由诸烦恼、业因缘。何以故?无烦恼人则不生。是故知烦恼为生因。烦恼因缘是无明。无明故,应舍而取、应取而舍。何者应舍?老病诸苦因缘烦恼应舍,以少颠倒乐因缘故而取。持戒、禅定、智慧、诸善根本,是涅槃乐因缘,是事应取而舍。是中无有知者、见者、作者。何以故?是法无定相,但从虚诳因缘相续生。行者知是虚诳不实,则不生戏论;是但灭苦故入于涅槃,不究尽求诸苦相。

[0622b11] 三者、诸菩萨摩诃萨,大智人利根故,但求究尽十二因缘根本相,不以忧怖自没。求时不得定相,老法毕竟空,但从虚诳假名有。所以者何?分别诸法相者说:「老是心不相应行。」是相不可得。头白等是色相,非老相。二事不可得故无老相。

[0622b17] 复次,世人名老相:髮白、齿离,面皱、身曲,羸瘦、力薄,诸根闇塞,如是等名老相。但是事不然!所以者何?髮白非唯老者。又年壮而白、老年而黑者。羸瘦、皱曲亦尔。有人老而诸根明利、少而闇塞者;又服还年药,虽老而壮。如是老无定相。无定相故,诸法和合,假名为老。又如假轮、轴、辕、辐等为车,是假名非实。

[0622b24] 复次,有人言说:「果报五众故相名为老。」是亦不然!所以者何?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不住,若不住则无故,无故则无老。一切有为法若有住则无无常,若无无常即是常,若常则无老,何况非常非无常、毕竟空中而有老!

[0622b29] 复次,诸法毕竟空中生相不可得,何况有老!

[0622c01] 如是等种种因缘,求老法不可得,不可得故无相,如虚空,不可尽。如老,乃至无明亦如是。破无明,如上说。

[0622c03] 菩萨观诸法实相毕竟空、无所有、无所得,亦不着是事故,于众生中而生大悲:众生愚痴故,于不实、颠倒、虚妄法中受诸苦恼。

[0622c06] 初十二因缘,但是凡夫人故,于是中不求是非;第二十二因缘,二乘人及未得无生忍法菩萨所观;第三十二因缘,从得无生忍法乃至坐道场菩萨所观。

[0622c10] 是故说:「无明虚空不可尽,乃至忧悲苦恼虚空不可尽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

[0622c12] 如是深观因缘法,离诸边、颠倒者,边名常边、断灭边,有边、无边,实边、空边,世间有边等着诸边;颠倒者,无常中起常等诸颠倒烦恼。观是十二因缘法,诸边、颠倒灭。诸烦恼有二分:一者、外道邪见人名为边,二者、与众生烦恼名为颠倒。观十二因缘,是二种烦恼皆灭。

[0622c18] 是第三十二因缘观甚深,唯诸菩萨坐道场者能观;先虽能观,未能具足。如《城譬喻经》中说:「佛言:『我本未得道时,如是思惟:「众生可愍,深入嶮道,所谓数数生,数数老,数数死,往来世间,不知出处。」我即时复作是念:「何因缘有老死?」如是求觅时,得实智慧,生因缘是老死等。』」是故知:第三观,坐道场乃得,如经广说。

[0622c25] 又复观如是因缘法,过于二乘,得一切种智。若有人于佛道退者,皆不得是甚深观故;若得是观则不退。何以故?深入毕竟空中,则不见声闻、辟支佛地;不见故,则不于是中住。

[0622c29] 复次,能如是观因缘法者,不见有一法定自在无因缘而生;一切法不自在,皆属因缘生。有人虽见一切法从因缘生,谓为从邪因缘生。邪因缘者,微尘、世性等。是故说:「不见法无因缘生,亦不见法从常因缘微尘、世性生」。如虚空常,常故则无生,虚空亦不与物作因,以是故,无有法从常因缘生。

[0623a07] 复次,菩萨如是观一切法属因缘生,不自在;不自在故无我,乃至无知者、见者。

[0623a09] 尔时,菩萨安住毕竟空十二因缘中,不见一切色等法若有、若无等,亦不见般若,亦不见用是法行般若;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如是。是名菩萨无所得般若波罗蜜。得是无所得般若,于一切法中便得无所障碍般若。

[0623a14] 尔时,诸魔极大愁毒。何以故?以是菩萨深入十二因缘毕竟空中,不着有、无、非有非无等六十二诸邪见魔网,我今无有法可得菩萨便。譬如捕鱼人见一鱼深入大水,钩网所不及,则绝望忧愁。亦如新丧父母。

[0623a19] 复次,菩萨能如是行无所得般若波罗蜜,则能具足檀波罗蜜等。何以故?行如是法,诸烦恼障般若法皆折薄,诸魔人民不能得便故,诸波罗蜜得具足;先来虽行六波罗蜜,未能得如是具足。

[0623a24] 须菩提问:「世尊!菩萨云何能行如是般若波罗蜜,能具足檀波罗蜜等诸波罗蜜?」

[0623a26] 佛答:若菩萨所有布施,皆回向萨婆若者。有二种人:软根、利根。软根者,少多布施,皆取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利根者,破是取相,而戏论空法,信力转薄,不用萨婆若,但求诸法实相。是二种人皆不能具足檀波罗蜜:一者以信力多、慧力少,二者以慧力多、信力少故。

[0623b03] 佛今说:「信力、慧力等故,能回向萨婆若。」念萨婆若者,是信力;如萨婆若回向者,是智力。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大智度论释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

[0623b08] 【经】

[0623b08]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取尸罗波罗蜜?」

[0623b09]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布施时,持是布施回向萨婆若,于众生中住慈身口意业。是为菩萨住檀波罗蜜取尸罗波罗蜜。」

[0623b12] 「世尊!云何菩萨住檀波罗蜜取羼提波罗蜜?」

[0623b13] 佛告须菩提:「菩萨布施时,受者嗔恚骂辱、恶言加之,是时菩萨忍辱,不生瞋心。是为菩萨住檀波罗蜜取羼提波罗蜜。」

[0623b16] 「世尊!云何菩萨住檀波罗蜜取毘梨耶波罗蜜?」

[0623b17] 佛言:「菩萨布施时,受者瞋恚骂辱、恶言加之,菩萨增益布施,心作是念:『我应当施,不应有所惜。』即时生身精进、心精进。是为菩萨住檀波罗蜜取毘梨耶波罗蜜。」

[0623b20]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取禅波罗蜜?」

[0623b21] 佛言:「菩萨布施时,回向萨婆若,不趣声闻、辟支佛地,但一心念萨婆若。是为菩萨住檀波罗蜜取禅波罗蜜。」

[0623b24]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0623b25] 佛言:「菩萨布施时,知布施空如幻,不见为众生布施有益、无益。是为菩萨住檀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0623b27]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取檀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0623c01]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中,身、口、意生布施福德,助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持是功德,不取声闻、辟支佛地。住尸罗波罗蜜中,不夺他命、不劫夺他物、不行邪婬,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嫉、不瞋恚、不邪见。所有布施,飢者与食,渴者与饮,须乘与乘,须衣与衣,须香与香,须璎珞与璎珞,涂香、卧具、房舍、灯烛、资生所须,尽给与之。持是布施,与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回向,不堕声闻、辟支佛地。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取檀波罗蜜。」

[0623c12]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取羼提波罗蜜?」

[0623c13] 佛言:「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中,若有众生来节节支解,菩萨于是中不生瞋恚心乃至一念,作是言:『我得大利,众生来取我支节用,我无一念瞋恚。』是为菩萨住尸罗波罗蜜中取羼提波罗蜜。」

[0623c18]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取毘梨耶波罗蜜?」

[0623c19] 佛言:「若菩萨摩诃萨身精进、心精进,常不舍,作是念:『一切众生在生死中,我当拔着甘露地。』是为菩萨住尸罗波罗蜜中取毘梨耶波罗蜜。」

[0623c22]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取禅波罗蜜?」

[0623c24] 佛言:「菩萨入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不贪声闻、辟支佛地,作是念:『我当住禅波罗蜜中,度一切众生生死。』是为菩萨住尸罗波罗蜜取禅波罗蜜。」

[0623c27]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0623c28] 佛言:「菩萨住尸罗波罗蜜中,无有法可见:若作法,若有为法,若数法,若相法,若有、若无;但见诸法不过如相。以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力故,不堕声闻、辟支佛地。是为菩萨住尸罗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0624a05] 【论】

[0624a05] 释曰:

[0624a05] 上品末说:「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具足六波罗蜜?」佛一一答。此品中,须菩提问:「云何菩萨行一波罗蜜摄五波罗蜜?」

[0624a08] 问曰:

[0624a08] 六波罗蜜各各异相,云何行一波罗蜜摄五波罗蜜?

[0624a09] 答曰:

[0624a09] 菩萨以方便力故,行一波罗蜜能摄五波罗蜜。

[0624a10] 复次,有为法因缘果报相续故相成,善法,善法因缘故。是波罗蜜皆是善法故,行一则摄五,以一波罗蜜为主,与波罗蜜有分。

[0624a13] 有菩萨摩诃萨深行檀波罗蜜,安住檀波罗蜜中,布施众生时得慈心,从慈能起慈身口业。是时菩萨即取尸罗波罗蜜。何以故?慈业是三善道,尸罗波罗蜜根本,所谓不贪、不瞋、正见。是三慈业能生三种身业、四种口业。慈即是善业,为利益众生故名为慈。

[0624a19] 「取羼提波罗蜜」者,菩萨为一切智慧故布施,受者瞋。若施主唱言:「我能一切施。」受者不得称意,便作是言:「谁使汝请我而不随我意?」

[0624a22] 「瞋」者是心恶业,「骂」者是口恶业,「打害」者是身恶业。瞋有上、中、下:上者害杀,中者骂詈,下者心瞋。

[0624a24] 尔时,菩萨不生三种恶业。意业是根本故,但说意业。作是念:「是我之罪,我请彼人而不能得称意,由我薄福,不能具足施与;我若瞋者,既失财物,又失福德,是故不应瞋。」

[0624a28] 「取毘梨耶波罗蜜」者,若菩萨布施时,受者打害,心不没不舍。布施,如先说。为布施故,身、心勤精进,作是念:「我先世不强意布施故,今不能得称受者意,但当勤布施,不应计与小事。」

[0624b04] 「取禅波罗蜜」者,菩萨布施不求今世福乐,亦不求后世转轮圣王、天王、人王,亦不求世间禅定乐;为众生故,不求涅槃乐;但摄是诸意在一切种智中,不令散乱。

[0624b07] 「取般若波罗蜜」者,菩萨布施时,常观一切有为作法虚诳不坚固、如幻、如梦。

[0624b09] 施众生时,不见有益、无益。何以故?是布施物,非定是乐因缘:或时得食腹胀而死,或时得财为贼所害,亦以得财物故生悭贪心而堕饿鬼中。又此财物有为相故,念念生灭无常,生苦因缘。

[0624b14] 复次,此财物入诸法实相毕竟空中,不分别有利、无利,是故菩萨于受者不求恩分,于布施不望果报;设求报,若彼不报,则生怨恨。菩萨作是念:「诸法毕竟空故,我无所与;若求果报,当求毕竟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布施相。」是故不见有益,以毕竟空故;亦不见无益。

[0624b20] 如是,于檀波罗蜜边,取五波罗蜜。

[0624b21] 菩萨以尸罗波罗蜜为主,所有身、口、意善业——布施、多闻、思惟、持戒等助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持戒力大故,总名尸罗波罗蜜。何以故?欲界中持戒为上;与布施、闻、思、修慧等,以欲界心散乱故,得力微薄。如《阿毘昙》中说:「出法名欲界繫戒,色、无色界繫净禅定,学、无学法及涅槃。」

[0624b27] 菩萨以是持戒等法,不趣声闻、辟支佛地,但安住尸罗波罗蜜中。不夺众生命乃至不为邪见,住是助道戒,具足十善道戒。菩萨住是二种戒中,布施众生,须食与食。食等义,如初品中说。皆以此福回向佛道,不趣二乘。何以故?菩萨有二种破戒:一者、十不善道,二者、向声闻、辟支佛地。与此相违,则是二种持戒。

[0624c05] 「取羼提波罗蜜」者,菩萨住尸罗波罗蜜欲具足忍辱波罗蜜,若众生来节节支解持去,乃至不生一念瞋心,何况起身口恶业!

[0624c08] 问曰:

[0624c09] 忍辱名一切侵夺能忍,何以但说割截身体?

[0624c10] 答曰:

[0624c10] 所着物有内、外:内名自身头、目、髓脑等,外名妻子、珍宝等。虽俱是着处,内着最深。

[0624c12] 复次,或有人虽随逐财物而死,亦是为身故。

[0624c13] 又复人多惜身,时有惜财,惜财者少故不说。

[0624c14] 复次,是人尚不惜身,何况与物!是故但说大因缘,当知已摄小者。

[0624c15] 问曰:

[0624c15] 乃至不生一念瞋心者,为是变化身?为是父母生身?若是变化身,则不足为奇;若是父母生身,未断结人云何能不生一念瞋心?

[0624c19] 答曰:

[0624c19] 有人言:烦恼业因缘生身。是菩萨于无量劫为众生修集慈心故,虽有割截,不生瞋心。如慈母养育婴儿,虽复屎尿污身,以深爱故而不生瞋,又愍其无知。菩萨于众生亦如是,未得圣道者,皆如小儿;我为菩萨,应生慈心,当如父母,众生虽复加恶于我,我不应瞋。何以故?众生不自在,烦恼所使故。

[0624c26] 复次,菩萨无量劫来常修毕竟空法,不见割者、骂者,亦不见善者、恶者,皆如幻、如梦;诸瞋恚者皆愚痴,若我报彼,与彼无异。

[0624c29] 复次,菩萨作是念:「我应瞋处而不瞋,则为大利。」

[0625a01] 「取毘梨耶波罗蜜」者,住尸罗波罗蜜多是出家人,时有在家者。一切出家人得无量戒律仪,具足四十种善道,深入诸法实相、过声闻辟支佛地。是三种戒,名尸罗波罗蜜。在家者无无量戒律仪,是故不具足住尸罗波罗蜜。

[0625a06] 菩萨作是念:我今舍世乐入道,不可但住持戒。持戒是与功德住处,若但得住处、不得与功德者,得利甚薄;譬如人在宝洲,但得水精珠,则所利益薄。是故菩萨欲具足五波罗蜜故,身、心勤精进。身精进者,如法致财,以用布施等;心精进者,悭贪等诸恶心来破六波罗蜜者,不令得入。

[0625a13] 得此二种精进已,应作是念:「一切众生沉没生死,我应拯济,着甘露地;声闻人但度自身,尚不应懈怠,何况菩萨自度及为一切众生而当懈怠!以是事故,我不应懈废,虽身疲苦,心不应息。所以者何?此大乘法若不运用,则为败坏。」

[0625a18] 「取禅波罗蜜」者,菩萨住尸罗波罗蜜,或未得无生忍法故,诸烦恼风吹动愿树,欲坏其尸罗波罗蜜。尔时,应求禅定乐,除去五欲乐;五欲乐除故,戒德清净。烦恼虽未断,已折伏故,不能生乱;譬如毒蛇,以呪术力故,毒不得螫。禅者,四禅、四无色定、四无量心等诸禅定。

[0625a24] 菩萨得禅,心虽柔软,安住尸罗波罗蜜故,亦不取声闻、辟支佛地。是菩萨但作是念:「我应行禅波罗蜜,不为小乘涅槃,亦不为果报,但为度一切众生故,说诸法实相。」

[0625a28] 是实智从禅定生,是心不为觉、观所动,亦不为贪欲、瞋恚所浊;繫心一处,清净柔软,则能生实智。如水澄静,照鉴分明。菩萨住尸罗波罗蜜得是禅,得禅故心清净,心清净故知诸法如实。有为法从因缘和合生,虚诳;菩萨以慧眼观,不见是有为法实。有为法有种种名,所谓作法、有为、数法、相法,若有、若无。以有为故,可说无为;有为相尚不可得,何况无为!

[0625b08] 问曰:

[0625b08] 有为法是有相,无为法是无相,今何以有为相中说无相?

[0625b09] 答曰:

[0625b09] 无为有二种:一者、无相、寂灭、无戏论,如涅槃;二者、相待「无」,因「有」而生。如庙堂上无马,能生无心;此无心是生诸烦恼因缘,云何是无为法?

[0625b13] 是菩萨不见此有、无等法,但见诸法如、法性、实际。

[0625b14] 问曰:

[0625b14] 汝先言「离有则无无」,今云何见如、法性、实际?

[0625b15] 答曰:

[0625b15] 不见有为法若常、乐、我、净等,是虚诳法若无,即是诸法实。见无生法故,能离有生法;是无生法无定实相可取,但能令人离虚诳有生法,故名无生。

[0625b18] 若得如是智慧,以方便力、本愿、悲心故,不取二乘证,直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625b20] 是名菩萨住尸罗波罗蜜取五波罗蜜。


大智度论卷第八十


卷七十一至卷八十(71-80)终。返回《大智度论


1-1011-2021-3031-4041-5051-6061-7071-8081-9091-100


【Chanworld.org】来自CBETA版。2018.10.06-2018.10.06-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