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glu

香爐


香爐,佛教中稱它寶鼎,除了方形的香爐外;圓形的香爐,都有三足,一足在前,兩足在後,是如法的放置;常以之譬喻佛教中的三寶,缺一不可。佛事儀式開始,都先唱香爐:“寶鼎熱名香,普遍十方………”、或“爐香乍熱,法界蒙熏……”等贊語,唱到“弟子虔誠熱在金爐上……”的時候,寺中的住持或代表,就會繞到正中聖象前跪下來,恭恭敬敬的獻上三枝檀香,以此一瓣心香,表示對佛菩薩的敬意。

其材質多為金屬、輸石、磁、陶、紫檀等,形狀多樣化,大致可分為四類,即:(1)置於桌上的置香爐,如博山形、火舍形、金山寺形、蛸足形、鼎形、三足形、

香印盤形等;(2)持於手上的柄香爐,如蓮花形、獅子鎮形、鵲尾形等;(3)坐禪時所用的釣香爐;(4)灌頂時,受者跨越而以凈身之象爐。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與本土文化發生關係,逐漸改變自己的面貌,融入到中國的傳統文化里,儒佛道三位一體形成華夏文

化主流。魏晉時,人們以老莊解釋佛教,東晉以後佛學又與玄學趨於合流,深為士大夫們所欣賞。直到南北朝時期,佛教的獨立地位連同它深入人心的精神文化影響一併如日中天,特別是禪宗初祖達摩東渡來華,中國禪宗由此肇始。各地造佛修寺蔚然成風,作為祭祀禮器的香爐已被普遍使用。

《金光明經》卷二《四天王品》中說:“世尊!是諸人王於說法者,所坐之處,為我等故,燒種種香,供養是經,是妙香氣,於一念頃,即至我等諸天宮殿。(中略)佛告四王,是香蓋光明,非但至汝四王宮殿;何以故?是諸人王,手擎香爐,供養經時,其香遍布。”

古時,於佛前行祈拜供養之時,手擎香爐;後世之柄香爐,即襲此遺風而來。

在《沙彌得度》中說:“几上安香燭、手爐、戒尺。乃至戒師秉爐白。”

《法苑珠林》中記載:“天人黃瓊說迦葉佛香爐,前有十六獅子、白象,於二獸頭上別起蓮花台以為爐,後有獅子蹲踞,頂上有九龍繞承金花,花內有金台寶子盛香。佛說法時,常執此爐。”


【慈悲修行中心 MMC】2020.11.06-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