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世界論壇

<- 社交登陸。【論壇使用幫助】
維舟:封號期間的思索
 
Notifications
Clear all

維舟:封號期間的思索

1
1 Users
0 Likes
489 查看
(@rossettirich)
Eminent Member
已加入: 4年 前
帖子: 35
Topic starter  

Jiufengshan:

所謂沒有真假只有立場的網紅自媒體。siyu最近力推流氓兮兮偽自由主義柿油派 🤣 🤣 的東西,大家要警惕!


維舟:封號期間的思索

8月8日17:09,正和朋友在外茶敘,接到後台通告,我的公眾號「維舟」被封號15天。起因是我那天發的一篇,讓有些人看了不舒服。

wei

這篇存活了5小時,閱讀量3萬。(見維舟:跳水救得了媽媽,救不了中國人)

我之所以知道這一點,是因為到豆瓣、到我小號都有舉報者(我不知是否同一人)留言了,對我的論證、結論有不同看法,本來這也很正常,但他出於某種正義感,反手就把我舉報了,還不以為恥,這我就不知道說什麼好了。更讓我難以理解的是,他都害我被封號了,卻又還一直追到我小號來反覆留言(小號的留言板不能拉黑),這是一種什麼精神?

我也不是第一次被禁言、封號了,經歷得多了,說實話第一反應甚至都談不上氣憤,只是覺得沒意思。只不過是一些不同看法而已,你不愛看,那別看就是了。導致我被封號的這篇,別的公眾號上一字未改轉發後,直到現在也都好端端的還在,例如這裡。

李零曾說過,有些人探討問題是出於趣味,求取智性的愉悅,但有些人則是為了求勝,排斥任何異見:

在學習的問題上,我是提倡玩,玩是強調樂用體育打比方,我更喜歡,是個人玩的那一種,不是團體項目,更不是競技項目。我認為,學習是自娛自樂,教書是助人為樂,即使不那麼高尚,只當謀生手段,或消愁解悶、打發時光。也很好。

我最討厭的一種人,是《野叟曝言》中文素臣那樣的人,他不喜歡和尚,就發誓要殺光所有的和尚,一直追到東南亞。這種有澄清天下之志的人,如果做學問,非常可怕,他「學而不厭」是為了「毀人不倦」,見人就滅,以為天下之大,只有他那點學問才叫學問,別人的學問都不是學問,不是冠軍不許入場。這叫自討沒趣。自己把學問弄得沒意思,讓別人也覺得沒意思。學問和人都毀了。

他說的當然是學問,但很多人對自己觀點的捍衛也是如此,甚至更激烈,因為對很多富有正義感的人來說,那並不僅僅是觀點上的差異,還意味著「大是大非」問題上的錯誤。這就更沒辦法論理了,因為這已經不是「理」的問題,至少不是可討論的「理」了。

老實說,在這次被封號後,我也有點後悔,明知當下的氛圍日益逼仄,當時不該用這樣一個可能給自己招來麻煩的刺激性標題。儘管這有幾分像是「女性受辱後,還要懊惱自己沒注意」的那種「受害者的自責」,但很多人都跟我說的,「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但不論怎麼小心,在一個泛政治化的環境下,其實是沒辦法完全避開房間里那頭大象的,畢竟它實在太大了,轉身之間很容易就碰到了。雖然有人說「觸網20年,從未見過第二個像維舟那樣溫文爾雅的人」,但對很多人來說,我的批評已經夠「激烈」的了。

朋友告訴我說,「豆瓣上為了你都吵起來了。」奇怪的是,有人覺得「在豆瓣上嘲諷維舟可能有點政治不正確」,而另有些人則感覺相反。雖然我這些年在網上討論中從未爆粗罵人,但被人嘲諷、拉黑的事向來不少,這都談不上在意不在意,只是對我來說,為此耗費精力太不值得了,近幾年更覺自己已經沒那麼多時間浪費在這些無意義的事情上面了。

輿論場太喧囂,有時還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似乎這就是生活的全部,但真實的生活其實是很開闊的,我們沒有必要在一個狹小的泥坑裡搏鬥。我甚至並不打算去說服誰,只不過是自己想到了、說出來,或許有人覺得「這有點意思」,僅此而已。

在公眾號被封之後,我的豆瓣也隨即因為同樣的原因被禁言7天。在此期間,看著一位溫和有趣的友鄰在經歷了失望之後註銷賬號,還有另外兩位則踩中紅線,被註銷。有人說:「感覺能被有關部門封號是對他們的肯定。能不能封號時能給賜一個封號?也算封得其所。」

當然也有不少人為他們求情。但看那措辭,只怕平台也無能為力。發出指令的恐怕既不清楚也不在意他們都是什麼樣的人、花了多少心血創作內容,只要看到一個小問題礙眼就行了。小時候看《西遊記》,沙僧被貶凡間只是因為打碎了琉璃盞,當時不懂,現在懂了。

看到很多人都已灰心絕望。前幾天有一篇文章廣為流傳:《告別已經開始,各位且行且珍惜》,那口吻,讓人聯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初英國外交大臣格雷伯爵的名言:「燈光正在整個歐洲熄滅,我們的餘生都將無法看到它重新亮起。」

最近三個月,本號竟然兩次被封15天,等於加起來三分之一的時間都不能說話。這兩周來,我幸好還有小號可以發聲,儘管小號在這十來天里也被刪了兩篇。我的小號叫「維舟的方舟」,有人直白地跟我說:「我看你的大號遲早會被永封。你需要方舟的方舟。」

有一次寫到《如果張文宏不能再發聲》,末尾說「如果他有一天不能再發聲,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是勝利,但卻將是我們所有人的失敗」,就有讀者說:

「我更怕維舟不能再發聲。」

「如果維舟不能再發聲,也是我們所有人的失敗。」

也有一位讀者跟我說:「真心勸你別寫了。能明白你在寫什麼的,會一直明白的。但是那些不懂的,是不會懂的,而且可能永遠不會懂。現在社會輿論已經大變化了。」

並不只有他這麼想。還有一位花了更多精力來勸阻我,因為她真的見過一些可怕的後果,「像你這麼善良的人沒必要冒那麼大風險」。到最後,她甚至都生氣了:「您的讀者里那些支持您往前闖的人,我看有的也不是什麼好人,您自己想想吧!再見!」

怎麼說呢,我何嘗不知當下的處境,知道他們也都是一番好意,但年過不惑,就覺人最重要的還是忠於自己的內心。讀書寫作,對我而言真的是安身立命的東西,這是命本身。我當然會小心,但如果我不再說出來,那我也就不再是我了。

前些天,有一位讀者跟我說:「不管發生什麼,你去哪裡寫,我就去哪裡看。只要你一直寫,我就一直看。」謝謝她,也謝謝仍然留在這裡關注我的所有人,相信我,我一定會回來,我們一起堅守。

 


   
引用
Share:

【聲明】:禪世界論壇尊重言論自由,任何人可討論佛學、政經、生活和科技等話題。在言論發表前請根據常識和法規自審。論壇管理員和版主有權刪除任何不當內容。使用本論壇即表示接受【禪世界論壇規則】【論壇使用幫助】。 【禪世界免責聲明】


【Chanworld.org】2017.06.06-2021.04.30-2023.04.1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