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世界論壇

<- 社交登陸。【論壇使用幫助】
傅聰,選擇自由的「鋼琴詩人」
 
Notifications
Clear all

傅聰,選擇自由的「鋼琴詩人」

1
1 Users
0 Likes
445 查看
Many
 Many
(@many)
Illustrious Member Admin Registered
已加入: 7 年 前
帖子: 11012
Topic starter  

傅聰,選擇自由的「鋼琴詩人」

傅聰於1960年。他是中國最早贏得國際聲譽的鋼琴家之一。
傅聰於1960年。他是中國最早贏得國際聲譽的鋼琴家之一。 ERICH AUERBACH/HULTON ARCHIVE, VIA GETTY IMAGES

出生於中國的鋼琴家傅聰以對肖邦、德彪西和莫扎特的細膩詮釋聞名,其父是著名翻譯家及作家,他寫給傅聰的信影響了一代中國讀者。周一,在生活多年的倫敦,傅聰於一家醫院去世,享年86歲。
 
1987年與傅聰結婚的鋼琴家卓一龍(Patsy Toh)說,死因是新冠病毒。
 
1955年,傅聰在華沙的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第三名,成為第一批獲得世界性聲譽的中國鋼琴家之一。他對肖邦馬祖卡舞曲的演繹還獲得了一個特別獎。
 
幾乎一夜之間,他成了民族英雄。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生政府來說,傅聰在著名國際比賽中獲得認可,證明中國在藝術方面可以同西方分庭抗禮。採訪傅聰的中國記者蜂擁而至,還有很多記者向他的父親、法語文學翻譯家傅雷請教兒童教育方面的建議。
 
但官方的友好並沒有持續太久。
 
兩年後,毛澤東發起了反右運動,包括傅雷在內的數十萬中國知識分子受到迫害。許多人遭受折磨、被流放到勞改營。當時在波蘭華沙音樂學院(Warsaw Conservatory)學習的傅聰被要求回國接受幾個月的「改造」。
 
回到華沙後不久,他發現自己陷入兩難境地。目睹國內日益動蕩的政治氣候,他知道,如果畢業後他像政府期望的那樣回到中國,他會被要求譴責自己的父親,這樣的事令人難以想像。
 
因此,1958年12月,傅聰逃離共產主義波蘭,來到倫敦請求政治避難。
 
「關於我的離開,我總是感到遺憾和痛苦,」他在採訪中回憶。他說,中國有那麼多知識分子遭受苦難,但他卻逃跑了。「我很不安,好像虧欠了所有的朋友,」他說。
 
叛逃後,傅聰與在上海的父親保持著書信往來——這項特權據說是經中國總理周恩來的批准。
 
然後,在1966年,毛澤東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這是一場顛覆中國社會的十年動亂。激進的紅衛兵指控巴爾扎克和伏爾泰等作家的譯者傅雷有「資本主義」的藝術品味等各種罪行,對他們夫婦進行了數天的羞辱和折磨,最終這對夫婦像當時許多中國人一樣被迫自殺。當時仍在倫敦的傅聰直到幾個月後才得知父母的死訊。
 
1981年,毛澤東統治結束後的中國政府為傅聰的父母恢復了名譽,傅雷寫給以傅聰為主的家人的書信在中國出版。《傅雷家書》中充滿忠告、鼓勵、人生教誨和嚴厲的父愛,成了中國的暢銷書。
 
對很多人來說,傅雷關於音樂、藝術和生活的論述,與文化大革命的宣傳形成了一種樂見的對比。在文化大革命中,兒子反對父親,學生反對老師,鄰里反目,一切都是為了政治。
 
「你想像一下我們成長的環境,那是非常刻板的,」政治分析人士徐曦白說,他在北京上中學時第一次讀了傅雷的信。他還說:「所以讀《傅雷家書》的時候,你就會意識到人可以過得多麼體面——一種非常細膩和藝術的生活,有真實的人類情感,而不僅僅是意識形態。」
 
傅雷的話影響了一代中國人,在他去世後,這些話依然在收信者心中產生長久的共鳴。
 
「我爸爸的名言就是,『第一做人,第二是藝術家,第三是音樂家,最後才是鋼琴家,』」傅聰在採訪中回憶。「這個次序,我現在認為就是這樣,應該這樣。我就是這樣的。」
傅聰2006年在紐約演出。
傅聰2006年在紐約演出。 NAN MELVILL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傅聰於1934年3月10日出生於上海。父親除了從事翻譯工作,還是一位藝術評論家和策展人。母親朱梅馥是丈夫的秘書。
 
在父親的嚴格監督下,傅聰和弟弟傅敏接受了中國古典傳統的教育,並且在中西文化的熏陶下長大。傅聰從小學習藝術、哲學和音樂,經常利用父親的留聲機和大量唱片收藏。
 
傅聰從小就喜歡古典音樂,7歲時開始學習鋼琴。他後來的老師之一是上海交響樂團的義大利指揮梅百器(Mario Paci)。
 
但戰時中國的混亂使他無法接受系統的音樂教育。1948年,少年傅聰隨家人遷往中國西南部的雲南省,在那裡度過了一段據他說十分叛逆的時光。回上海幾年後,他才開始全心投入到鋼琴上。
 
傅聰第一次登台是在1952年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演奏貝多芬的《皇帝協奏曲》。這場音樂會引起了北京官員的注意,於是選派他去東歐比賽和巡演。
 
傅聰很快搬到波蘭,得到獎學金,在華沙音樂學院學習。1955年,為了準備在華沙舉行的第五屆肖邦比賽,他刻苦練習,結果在第一輪比賽中傷了手指,險些被淘汰。
 
1966年父母去世後,傅聰留在國外,成為國際著名鋼琴演奏家,以演繹肖邦而聞名,但他對海頓、莫扎特、舒伯特和德彪西作品的詮釋也贏得了讚譽。《紐約時報》的伯納德·霍蘭德(Bernard Holland)在評論他於1987年在紐約的一場獨奏會時寫道,傅聰有著「對色彩的敏感聽覺」和「難以捉摸的旋律天賦」。
 
「我們應該多聽傅聰的演奏,」霍蘭寫道。「他是一位藝術家,他把自己極高的鋼琴天賦用來追求音樂目標,而不是用來表演。」
 
毛澤東去世後,文化大革命也隨之結束,1979年,傅聰在時隔20年後首次獲准回國,與弟弟重聚,為父母舉行追悼會。
 
在隨後的訪問中,他做了表演和演講,因其對音樂的抒情演繹被譽為「鋼琴詩人」。後來的新版《傅雷家書》中收錄了傅聰寫給父親的部分書信。
 
傅聰去世之際,中國的民族主義正在抬頭。在中國社交媒體上,一些極端民族主義評論人士因為他在幾十年前的叛逃,稱他是中國的叛徒。1950年代,傅聰定居倫敦後也面臨類似的指控。
 
「我跟他們說什麼呀,沒有什麼可說,」傅聰在接受採訪時談到這些批評人士時說。「並不是我是真的嚮往西方。」
 
「我選擇自由,」他還說。「沒有那麼簡單的事,那是沒辦法的事情。」
 
許多中國人都懷念他,包括著名的鋼琴家李雲迪和郎朗,他們稱傅聰為「古典音樂里的一股清流,我們精神的燈塔」。
2007年,傅聰在中國成都。鋼琴家郎朗稱他為「古典音樂里的一股清流」。
2007年,傅聰在中國成都。鋼琴家郎朗稱他為「古典音樂里的一股清流」。 VCG/VCG, VIA GETTY IMAGES

「傅聰的遺產向人們和音樂家展示了正直、品格和音樂的重要性,而不僅僅是技術,」巴德音樂學院美中音樂研學院的指揮兼院長蔡金東說。
 
傅聰的第一任妻子是著名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紐因(Yehudi Menuhin)的女兒扎米拉·梅紐因(Zamira Menuhin),兩人的婚姻以離婚告終,他與玄禧晶(Hijong Hyun)的短暫婚姻也是如此。傅聰的遺屬除了妻子卓一龍,還有第一段婚姻所生的兒子傅凌霄,與卓一龍的兒子傅凌雲,以及弟弟傅敏。
傅雷在晚年仍然熱衷音樂,每天都要彈幾個小時鋼琴,即使手指日漸衰弱。他在採訪中一再提到這種熱愛,以及從父親那裡得到的智慧。
 
「小時候,我在波蘭給父親寫信,說我感到悲傷和孤獨,」他回憶。「他回信說:『你永遠不會孤獨。古今的名著,時時刻刻給你精神上的養料!』」
 
「這就是我的感覺,一直都是,」傅聰說。
 

   
引用
Share:

【聲明】:禪世界論壇尊重言論自由,任何人可討論佛學、政經、生活和科技等話題。在言論發表前請根據常識和法規自審。論壇管理員和版主有權刪除任何不當內容。使用本論壇即表示接受【禪世界論壇規則】【論壇使用幫助】。 【禪世界免責聲明】


【Chanworld.org】2017.06.06-2021.04.30-2023.04.1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