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世界论坛

<- 社交登陆。【论坛使用帮助】
李长青:人工智能或将取代医生的几个路由
 
Notifications
Clear all

李长青:人工智能或将取代医生的几个路由

1
1 Users
0 Likes
48 查看
Many
 Many
(@many)
Illustrious Member Admin Registered
已加入: 6年 前
帖子: 10395
Topic starter  
人工智能或将取代医生的几个理由

  作者:李长青

  人工智能已经取代了一些人的工作,包括以前被认为高大上,足以养家糊口
甚至飞黄腾达的职业。未来很可能还会取代更多的职业。每个人都免不了心里嘀
咕,自己会不会是被取消的那一种。作为医生,也免不了担心。面对未知,过度
自信危险,过度恐慌难受。那么我们就来聊一聊人工智能究竟有多大的可能取代
医生。

  我们不妨来个反向思维,来讨论一下认为人工智能不会取代医生的理由是否
成立。如果成立那就是人工智能不会取代医生的理由,如果不成立反而成了能取
代的理由。

  理由一,人工智能没有感情,没法建立紧密的医患关系。人工智能虽然没有
感情,但可以通过模式化的对话,对病人的痛苦表达共情或同情。比如病人诉说
亲人的伤痛或去世,人工智能就会说一些难过的话;如果病人说一些喜悦的事情,
人工智能也会说一些恭喜的话;就算是非语言的肢体或表情,也早就有人工智能
识别产品。实际上医学院伦理学教育医学生应对这些情况也基本是模式化的,大
体是要求医生要演出感情,是否真有感情,没法要求,也没法量化考核。因为个
体表达能力的差别,有些医生演的好些,有些医生演的蹩脚些。甚至还有些医生
表现很恶劣,让病人反感,产生反效果。整体效果如何,平均水平能否达到人工
智能的模式化表达也很难说。

  理由二,人工智能不会专业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确实病史采集和体格检
查是医生的基本功,也是最日常的工作,两者是否有效和准确,决定了下一步检
查和诊治的方向。那么在医生培训和实践过程中,是如何保证这两者有效和准确
的呢?除了医学知识的积累,最重要的一条是模式化。对于病人的主诉,按照教
科书上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逐条询问,并进行分析。遗漏越多,误诊可能性越大。
之所以要求模式化,就是为了全面和稳定。这一点人脑很难赶上电脑。再说体格
检查,是靠医生的感知,传统的也就是视听触叩,这些感知不是什么复杂的神经
功能。比如基本功之一的停诊,目前医生依靠的还是听诊器,这个完全可以输入
电脑分析,让电脑学会哪是湿啰音哪是干啰音,哪是收缩期杂音哪是舒张期杂音
其实一点也不复杂。

  再者,即便这两者真有什么高深之处,目前医学实践总的趋势是会查体的医
生比例在逐渐降低,查体的重要性在医学诊疗中也在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诊疗
依靠的是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你人工都逐渐抛弃的东西,怎么好意思和机器显摆?
即便是水平比较高的医生,也并不稳定,一者容易受自己身体和心理条件的影响,
二者也很容易受到外界和他人的影响。这一点和机器相比无疑是劣势。

  理由三,人工智能不会合理的诊疗思维,容易误诊误治。所谓合理的诊疗思
维,是在准确翔实的医学资料基础上,符合逻辑和医学知识的分析。要求医生既
要理解医学原理,又要遵守医学指南,同时考虑病人的社会经济因素,做出最符
合病人利益的诊疗决策。有时候要靠直觉,有时候又得摒弃直觉客观分析。那么
这样的人类思维,准确率是多少呢?有人说医生的误诊率是50%,不知道这个数
据何来,其实大多数情况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医生依然是一头雾水,只能有一
个大致的方向,或者认为什么都有可能,相当于什么都没搞清。这方面能否比过
设定了各种统计数据和程序化分析,同时输入了所有最新临床指南决策路径的机
器?也很难说。此外,和前面所说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一样,医生的临床思维
也会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变得不稳定。

  理由四,人工智能没有个性,也不会像人类一样根据病人的个性调整交流。
人工智能固然没有个性,但现代化的医疗体系其实对个性也没有多少鼓励。尽管
庞大的医疗社会尽可能的包容了个性多样的医生群体,但整体上和其他职业化社
会一样,总是鼓励一种相对突出的个性,比如外向,健谈,亲切又保持距离等等。
至于根据病人个性调整交流方式,这个人工智能也已经显露出了巨大的潜力。比
如我们常用的社交媒体,都在根据每个人的喜好推送内容,不光迎合,甚至在悄
悄改变个人的认知。人工智能根据客户的个性改变自身的交流模式基本没什么障
碍,就是输入输出的问题,而作为成人的人类医生改变起来就没那么容易。整合
了这种算法的人工智能在医疗活动中未必会比人类医生的平均水平差。

  所以,这些所谓看似明显的理由,其实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很难成立,反而很
可能成为医生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理由。而且相比人类来说,人工智能还有很多
临床很需要的优点,比如:人工智能不需要休息,只要有电有网络,一天二十四
小时看病都没问题;人工智能可以不领工资,只需要支付研发和维护公司的费用;
人工智能也不需要换班,白班夜班不用交班,不需要放假,所以也没有每次更换
医生总要混乱几天才能互相熟悉的问题;人工智能也不需要会诊,碰到自己解决
不了的问题不会找人背锅,犯了错当然也不会甩锅。

  另外,还得看是否让人工智能替代医生的决定权在谁那里。如果将来使用人
工智能可以取得和人类医生大致相同的效果,而且花费又低很多,不管医生多么
不情愿,也很难改变被替代的命运。决策者不需要每个病人都得到完美和最佳的
诊疗,现实中也不可能,只需要人工智能能达到人类平均水平就可以了。至于人
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极端个案,比如有爆款文章批判人工智能让自己多么不爽,以
及人工智能的差错给某些病人带来了严重的伤害,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医生过得有
多惨等等,这些都会是决策者在决定之前会考虑到的内容,不会影响到大势所趋。

  但是,尽管有这么多悲观的预测,我还是认为人工智能在医学上永远不会替
代人类。原因就在于医学远不完善,别说未解之谜数不胜数,未知之谜都可能是
天文数字。人工智能或许可以将现有的医学知识发挥到人类达不到的极限,但并
不能自己发现新的知识,甚至不能发现问题所在。即便输入了问题,人工智能可
能也不知道如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人工智能也不会想到改进现有的医疗技术,
更不会主动去发明新的手术方式,医疗器械。这些最终还要靠人类的好奇心,以
及探寻未知的勇气和智慧。

  还有,医疗活动毕竟是一种社会活动,既包括医患关系,也包括了医患关系
外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人工智能可以将现有医疗知识利用到极致,但理解不了
人类活动和社会关系。这也就意味人工智能永远无法独立行使医疗职责。只要人
类不灭亡,社会就一直存在。如果社会不存在了,那么医疗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大
了。

  总之,那些医生普遍认为自己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理由,很可能是不成立
的。反而是一些大部分医生不会用到的能力,决定了医生这个行业不会被完全取
代。

 


   
引用
Share:

【声明】:禅世界论坛尊重言论自由,任何人可讨论佛学、政经、生活和科技等话题。在言论发表前请根据常识和法规自审。论坛管理员和版主有权删除任何不当内容。使用本论坛即表示接受【禅世界论坛规则】【论坛使用帮助】。 【禅世界免责声明】


【Chanworld.org】2017.06.06-2021.04.30-2023.04.1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