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世界論壇

<- 社交登陸。【論壇使用幫助】
金剛劍:體驗非語言、文字、思維可知
 
Notifications
Clear all

金剛劍:體驗非語言、文字、思維可知

1
1 Users
0 Likes
1,419 查看
Many
 Many
(@many)
Illustrious Member Admin Registered
已加入: 7 年 前
帖子: 11012
Topic starter  

體驗非語言、文字、思維可知

金剛劍
2018.08.15


記得般若廣場有過關於“台灣慈濟”的專題討論,當時我為了參與其中,在網路上搜索相關的資料,這些資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證嚴法師地感嘆:“佛教徒大都說理者多,實際服務社會者少。”這句話即使在現在看來,我以為仍然是準確的。“說理”說的是什麼?我以為大都是重複和解釋佛菩薩地言教以及經典吧?也就是俗稱“說法”。說法當然有價值,說法也是一種“做”,但如果佛法修行人只是說而沒有實際按經典和佛菩薩地言教去做(修行),則不但對聽者起不到身教的作用,說者本人也不能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為什麼?嘉陵兄說得明白:“佛陀的智慧不是由理性思維中生,而是由修行,也就是由解脫道與菩薩道的實踐中生。”所以不能只用理性思維去推測。也就是說,經典以及佛菩薩的言教,是基於他們的修行體驗,而體驗是不能光靠理性思維就能了解的。道理很簡單,比如一個先天的盲人,無論如何詳細的向他描述太陽,他都不能有真正的了解,因為他沒有看。一個先天的聾者,無論如何詳細的向他描述音樂,他都不能有真正的了解,因為他沒有聽。我們不能只依靠書本就學會游泳,因為沒有觸。我們從小就開始說話和看書,語言和文字被我們等同於現象本身,但事實是語言和文字只是觀念,它只是我們用於對現象的描述,而任何現象,都是不能用語言和文字進行全然描述的,因為所有的現象都是因緣所生,因緣又復由因緣生,無窮無盡。我們之所以能通過語言和文字來了解現象,是因為我們之前有過類似的體驗。比如下面這句話:“炊煙起了,我在門口等你。”這句話喚起了一幅圖像以及某種感覺,如果我們之前有過類似的體驗,就能了解這句話所描述的現象,但如果沒有,就不能真正了解這句話所描述的現象了。

最近看艾利克·佛洛姆的《心理分析與禪佛》,文章很精彩,作者基於心理分析的許多觀點都有可以借鑒之處,佛洛姆談到人為何會“無意識”的問題,他認為有一個“過濾器”在過濾我們的經驗,這個“過濾器”有三個層面,即語言、邏輯和社會禁忌,這個經驗必須能夠用語言描述、符合邏輯並不為社會所禁忌才能通過“過濾器”而為我們意識到,否則則不被我們意識到。因為“過濾器”的存在,佛洛姆認為一般人的意識內容大部分是虛構和幻象以及偏曲的,不能呈現事實的本象。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認同自己意識的內容大部分是虛構和幻象以及偏曲的吧?但事實也許真是如此,以佛法的觀點來看,佛洛姆的“過濾器”不如稱之為“人的執着”,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執着,對許多事物的見解都存在偏曲,雖然嘴裡念叨着如實觀,但即使是對我們的父母妻子兒女、對身邊的人和事,都仍存在着諸多偏曲的見解,但我們也無需感到無奈和悲傷,修行能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偏曲,一旦看到自己對某事物的偏曲見解,就會獲得對該事物的如實觀,這也就是放下執着。佛菩薩的智慧再深不可測,說白了也就是如實觀。

那麼佛菩薩這種由解脫道與菩薩道的實踐中生的如實觀智慧,該如何去了解呢?我想當然是聞思之外,還要修行了,聞思修、修聞思、思修聞,翻來覆去,時間長了大概就能逐漸了解吧?修行當然是要包括八正道全體,四念處則因能貫徹始終,能用於生活,並且可隨時隨地進行,而被許多佛法修行人作為修行的主要方法。


般若廣場首發。

 


   
引用
Share:

【聲明】:禪世界論壇尊重言論自由,任何人可討論佛學、政經、生活和科技等話題。在言論發表前請根據常識和法規自審。論壇管理員和版主有權刪除任何不當內容。使用本論壇即表示接受【禪世界論壇規則】【論壇使用幫助】。 【禪世界免責聲明】


【Chanworld.org】2017.06.06-2021.04.30-2023.04.1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