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世界論壇

<- 社交登陸。【論壇使用幫助】
我所認識的佛法:四念處
 
Notifications
Clear all

我所認識的佛法:四念處

1
1 Users
0 Likes
369 查看
Many
 Many
(@many)
Illustrious Member Admin Registered
已加入: 7 年 前
帖子: 11012
Topic starter  

我所認識的佛法:四念處

Original 阿一 行者阿一 2022-10-03 12:31 Posted on 廣東

Image

    上文討論正念時提到正念正知精勤努力我們看看佛陀對正知的開示

    【比丘們!比丘在前進、後退時是正知行為者;在前視、後視時是正知行為者;在肢體曲伸時是正知行為者;在衣、缽與衣的受持時是正知行為者;在飲、食、嚼、嘗時是正知行為者;在大小便動作時是正知行為者;在行、住、坐、卧、清醒、語、默時是正知行為者。像這樣,或住於在自己的身上隨觀身,或住於在外部的身上隨觀身,或住於在自己的與外部的身上隨觀身,或住於在身上隨觀集法,或住於在身上隨觀消散法,或住於在身上隨觀集法與消散法,或有身體的念已現起,直到為了智與憶念的程度而住於無依止,他在世間中不執取任何事物。比丘們!比丘這樣住於在身上隨觀身DN.22)

    正知是觀身念處的其中一個法門教導弟子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念對自己的行為舉止和整個身體狀態有清晰的理解清楚自己的動機即體驗到行為舉止的集起和消散及相關動機的生滅這一點是四念處修行中的一個核心要素另外兩個核心要素是憶念不忘和精進三核心要素讓我們能時刻全面了知身心現象不忘失正精進這是我們在安般念中要把握的作業重點接下來看看安般念在四念處的修行實踐

    【比丘們!這裡,比丘到了林野,或到了樹下,或到了空屋,坐下,盤腿後,挺直身體,建立起面前的正念後,他只正念地吸氣、只正念地呼氣:當吸氣長時,他了知:‘我吸氣長。’或當呼氣長時,他了知:‘我呼氣長。’ 當吸氣短時,他了知:‘我吸氣短。’或當呼氣短時,他了知:‘我呼氣短。’

    他學習:‘感受着一切身,我將吸氣。’他學習:‘感受着一切身,我將呼氣。’他學習:‘使身行寧靜着,我將吸氣。’他學習:‘使身行寧靜着,我將呼氣。’ 

    他學習:‘感受着喜,我將吸氣。’他學習:‘感受着喜,我將呼氣。’他學習:‘感受着樂,我將吸氣。’他學習:‘感受着樂,我將呼氣。’

    他學習:‘感受着心行,我將吸氣。’他學習:‘感受着心行,我將呼氣。’他學習:‘使心行寧靜着,我將吸氣。’他學習:‘使心行寧靜着,我將呼氣。’他學習:‘感受着心,我將吸氣。’他學習:‘感受着心,我將呼氣。’他學習:‘使心喜悅着,我將吸氣。’他學習:‘使心喜悅着,我將呼氣。’他學習:‘集中着心,我將吸氣。’他學習:‘集中着心,我將呼氣。’他學習:‘使心解脫着,我將吸氣。’他學習:‘使心解脫着,我將呼氣。’

    他學習:‘隨觀無常,我將吸氣。’他學習:‘隨觀無常,我將呼氣。’他學習:‘隨觀離貪,我將吸氣。’他學習:‘隨觀離貪,我將呼氣。’他學習:‘隨觀滅,我將吸氣。’他學習:‘隨觀滅,我將呼氣。’他學習:‘隨觀斷念,我將吸氣。’他學習:‘隨觀斷念,我將呼氣。’

    比丘們!當入出息念這麼已修習、這麼已多修習時,有大果、大效益。MN.118)

    以上是安般念運用於四念處修行的簡略說法森林樹下或空屋的共同特徵就是避免被打擾盤腿坐下來豎直腰身是為了使身體處於自然舒適且可長時間穩定不動的狀態沒有多餘的動作分散注意力是坐地上還是椅子上都不重要雙盤單盤或散盤也因人而異不要帶來難以忍受的疼痛就行豎直腰身很重要避免長時間不合適的受力給身體帶來勞損內觀禪修的身體姿態不像瑜伽那樣要求嚴格因為重點不是為了進入奢摩他境界而是關注和處理身心現象當然你要用很嚴格的瑜伽姿勢也沒什麼不妥隨個人喜好畢竟這不是四念處修行的主要關注點

Image

 

    “建立起面前的正念後,他只正念地吸氣、只正念地呼氣這是安般念的特徵面前的正念”並不是面部前面或者人中附近的某個點而是對當下身心現象的念住正知和精進而呼吸也是身行的一種它的獨特性使其成為那個讓我們的意念不被忘想帶跑的錨點當然也是我們念住的對象之一他只是正念地吸氣只正念地呼氣”就是知道呼氣或吸氣時呼吸的長短即清晰地知道開始和結束甚至能體會呼與吸之間停頓換轉瞬間內心的躁動這種感覺憋一下氣就能體會到了這些就是對呼吸的正知當然,一般我們不會幹預呼吸只要自然地呼氣和吸氣就可以了只不過我們的心熱衷於忙碌沒兩分鐘就可能妄想紛飛等到發現時可能不知過了多久這是念力定力不夠時的常態意識到了就立即把注意力拉回呼吸不要繼續參與那些內心戲劇即通過尋和伺來保持注意力的集中這是止的修習但呼吸本身不是我們要隨觀的主要目標只是為順利隨觀所藉助的工具而已隨觀的真正的目標是身法四處從最淺層的身念處入手保持綿密的念住正知和持續的精進逐層深入這是觀的修習

    在呼氣或吸氣時“感受着一切身”並“使身行寧靜着這是隨觀身念處

    在呼氣或吸氣時“感受着喜感受着樂這是隨觀受念處

    在呼氣或吸氣時“感受着心行使心行寧靜着感受着心使心喜悅着集中着心使心解脫着這是隨觀心念處

    在呼氣或吸氣時“隨觀無常隨觀離貪隨觀滅隨觀斷念這是隨觀法念處

    四個念處的隨觀均始於身念處以多快的速度遞進或到達何種程度取決於心當下的力量或者說熟練程度可能在一坐中就從身念處遞進到法念處也可能長時間都在身念處這個層面努力或者昨天遞進到心念處但今天就只能停留在身念處因為四個層次的深入是以前面層次為基礎自然進入的前一層次沒有滿足不可能進入更深的層次這是一個不斷修習不斷熟練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心的力量得到不斷提升伴隨着心的品質不斷圓滿逐層深入直至熟練地完成四念處修習導向覺悟的七覺支得以圓滿從而滿足明和解脫這就是四念處修行

    什麼情況下知道自己進入到下一層次呢其實行者到時自己就會知道的修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比如說我們平息身行到一定程度後會發現剩下胸口處的現象比較明顯和頑固這時重點體會該處的覺受嘗試去除那些堵塞感就是在進入受念處的層面一個人特別開心或痛苦時都不自覺地手捂胸口因為那裡是情緒堆積的核心區域當胸口處的現象被我們一次次精進消散掉時會在這裡生起喜悅當喜悅充分擴展後我們會感受到心行的負擔開始進入到心念處的層面這種喜悅不同於我們平時遇到合意的事物時產生的物質的喜而是強烈得多的精神的喜而且是不期而遇自然而來的我記得自己第一次喜悅並不是在盤腿打坐時而是早上剛起床坐在床沿放鬆身體時大約十五分鐘左右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喜悅從胸口湧出像波浪一樣一浪接一浪洋溢到每個毛孔感覺汗毛都豎起來了老實說當時有點震撼和不知所措但是接下來幾天又感覺不到了因為心裡有了期待無形中製造了新的緊張這是我們禪修時要特別注意的不要有任何期待只管去做我們該做的該來的自然會來

Image

 

    對於心念處我的體會還不夠深對於法念處的體驗根本談不上只有理論認知接下來依上面的經文重點談談隨觀身念處和受念處簡略說說心念處和法念處等有了更多的體驗再向同修彙報

    安般念的“感受着一切身”不是某些解讀說的感受呼吸身因為知道呼吸長或短就已經是感受呼吸身了不從頭到尾感受它怎麼能知道長短這已經是正知於呼吸了感受着一切身”實際是指體會整個身體就像MR核磁共振那樣從頭皮開始往下逐層掃描體驗哪些地方有緊張躁動堵塞刺痛等現象正知於諸身行使身行寧靜着”就是平息身行即放鬆它們使身體卸下這些負擔這實際是在身念處這個層面去除情緒帶來的苦受即正精進的過程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身行都是我們關注的對象比如疾病或受傷等器質性原因通過神經傳導的疼痛酸脹等生理不適感就不是我們的目標這些身苦即使是佛陀也不能避免只能藉助藥物治療來緩解消除只有那些與情緒有關的身行才是我們要關注和處理的不管這種情緒是因病痛還是其它什麼原因產生的先不要深究它當務之急是令其消散比如我們生氣時覺得胸口憋悶憤怒時面紅耳赤擔憂時心像吊著一樣或者沒有胃口恐懼時心跳加速緊張流汗高興時眉飛色舞手舞足蹈等等這些是很明顯的身行表現也有很多細微的身行比如輕微的緊張不安躁動堵塞等受限於我們的覺知力可能暫時體驗不到但當我們平息那些相對粗重的身行後這些細微的造作就可能以明顯的身行呈現就像在驚濤駭浪中扔一顆小石子看不到一點漣漪但扔在平靜的湖面上則可以看到明顯的波浪一樣因此平息身行也是一個不斷深入正精進的過程還有些潛在的煩惱並不一定會在身行上呈現,身行只是相當於傳感器反饋的信號,身體這個傳感器的靈敏度是有限的,而我們的真正目標是心,所以需要從身念處入手逐層深入當我們的力量還不足以去更深的層面覺知和精進時只要做我們當下力所能及的就好功夫到了滴水穿石

    如果我們反覆掃描也覺知不到任何現象並不是身行都已經平息了而是我們的力量不夠否則應該會生起喜悅這時應該專註在呼吸上提升自己的念力和定力再掃描身體時往往就能體會到原來沒能體會的狀況如此止觀雙運保持對一切身的體會和正知繼續平息身行就好當然期間失念的情況時有發生記得回到呼吸這個錨點繼續平息身行就好日常生活中形成有念的習慣對於念力的提升很重要我們可以用條件反射的原理設計一些提醒像小學時聽到鈴聲就知道上課下課一樣下個可循環倒計時的App設置提醒鈴聲也可以在常待的地方設置提醒標誌,當然,以不影響到他人為限,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習慣成自然失念的情形就會逐漸減少

    當我們能熟練地平息身行後會發現胸口中央是情緒呈現的焦點將我們隨觀的重點放在這個區域,因為不舒服,感覺胸口是緊縮憋悶的,嘗試清除那些不適感,暫時清除不了就體驗它,再反覆嘗試清除它,直到它突然消散胸口完全舒展開來喜悅就從那裡生起了每一次喜悅的程度和持續時間可能不同輕微的時候像卡在食道的食物突然滑下去後那種釋然感強烈的時候會一浪接一浪地湧向全身洋溢到每個毛孔我暫時不知道有沒有更強烈的),我經歷過的持續時間大約就幾分鐘到十多分鐘但聽說有持續幾十天的,這還不是初禪的喜樂。這時我們儘可能讓喜悅擴大借用慈心禪的祝福分享自己的喜悅。當下這刻離五蓋生起喜樂同時也表明我們的定力達到了一定程度接近或類似常說的初禪

    當我們能熟練地生起喜悅時就順利進入到心念處的層面開始覺知心行即受和想我們可能會觸動一些塵封的記憶或者出現一些從未見過的可愛或可怕的畫面那些只是想蘊而已不要理會繼續正精進平息心行隨着雜染的減少我們感受着心並使心喜悅當身處於寧靜且心喜樂時我們的心不再散亂而得以集中這時的心是定的即不再被各種念頭所左右而胡思亂想不再需要尋和伺的幫助就能保持着念,心從尋和伺解脫並體會着喜樂大概相當於二禪的程度這時精神的喜對於心來說也是躁動的負擔平息心行後只餘下意樂大概相當於三禪的程度當我們平靜地旁觀得定的心舍斷貪和憂時無苦無樂無貪無憂有念有舍、清靜大概相當於四禪的程度使心解脫着”是指心從初禪開始一直到法念處從執取解脫的過程即以初禪從不善法解脫;以二禪從尋和伺解脫;以三禪從喜解脫;以四禪從樂解脫;在法念處的層面隨觀五蓋五蘊六入處七覺支四聖諦所描述的現象無常隨觀從常想解脫;以苦隨觀從樂想解脫;無我隨觀從我想解脫;從渴愛以厭隨觀從貪以離貪隨觀從集以滅隨觀以斷念隨觀心從執取解脫如上面經文中所說在呼氣和吸氣時隨觀無常隨觀離貪隨觀滅隨觀斷念

    從上面關於安般念的經文中可以看到行者住於在身上隨觀身,住於在受上隨觀受,住於在心上隨觀心,住於在法上隨觀法,有念、正知、精進,調伏對於世間的貪與憂,這樣修習安般念完成四念

Image

 

    行者隨觀身法四念處當他的念已現前而不忘失時,念覺支生起他正正知,對那些現象以慧審慮時,擇法覺支生起當他擇法時精進覺支生起當他修習精進覺支,離不善法後生起精神的喜喜覺支生起當他樂時身寧靜,心也寧靜輕安覺支生起當他身寧靜有樂時心入定,定覺支生起當他平靜地旁觀得定的心舍斷貪和憂時舍覺支生起當四念處修習完成時上述七覺也到達圓滿的修習。七覺支的圓滿意味着八正道也達到圓滿的修習明和解脫滿足因此佛陀說

    【若比丘修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舍。修念覺分已。滿足明.解脫。乃至修舍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舍。如是修舍覺分已。明.解脫滿足。阿難。是名法法相類.法法相潤。如是十三法。一法為增上。一法為門。次第增進。修習滿足SA.810)

    這裡指明修行的總原則就是“三依一向”一增上法即指“明”一法為門即“解脫門”此二法和四念處七覺支一起稱為“十三法”

    以上是以安般念為例對四念處禪修的討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就像戒煙戒毒會引起身心一系列反應一樣在禪修過程中隨着身心習慣了的運作模式被改變我們的身體也會產生各種反應比如頭暈胸痛皮疹哭泣頻繁打嗝大冷天也汗如雨下等等有的甚至看起來跟我們通常說的病症沒什麼區別常聽到同修說各種身體反應但不是每個人都一樣大概因人而異吧我自己經歷過頭暈皮疹胸口酸脹、頻繁打嗝、汗如雨下和右邊髖關節酸痛,關節酸痛就是三個月前的事,蹲下去根本站不起來走路都吃力過了大約三周又自動恢復正常了所以要有心理準備拿不準就去問自己的禪師,因禪修導致的身體調整不用擔心但如果是器質性的病變就不要耽誤治療從中也可以看出修行不僅僅是閱讀經文理解法義更重要的是付諸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的習性會改變身心也會出現相應的調整這種脫胎換骨的改變不是明白道理就能達成的而是要親身體驗使心的傾向產生實質性轉變


   
引用
Share:

【聲明】:禪世界論壇尊重言論自由,任何人可討論佛學、政經、生活和科技等話題。在言論發表前請根據常識和法規自審。論壇管理員和版主有權刪除任何不當內容。使用本論壇即表示接受【禪世界論壇規則】【論壇使用幫助】。 【禪世界免責聲明】


【Chanworld.org】2017.06.06-2021.04.30-2023.04.1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