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世界论坛

<- 社交登陆。【论坛使用帮助】
我所认识的佛法:四梵住
 
Notifications
Clear all

我所认识的佛法:四梵住

1
1 Users
0 Likes
173 查看
Many
 Many
(@many)
Illustrious Member Admin Registered
已加入: 6年 前
帖子: 10654
Topic starter  

我所认识的佛法:四梵住

Original 阿一 行者阿一 2022-10-21 06:50 Posted on 广东

Image

    在讨论四念处时是以安般念为例展开的实际上阿含经尼柯耶佛陀谈论四梵住要比安般念多得多感觉有必要讨论一下八正道框架下的四梵住禅修方法缺少这部分可能会是我所认识的佛法的一个重要遗漏所以决定补上

Image

    梵住的意思是与梵天同住四梵住即慈,也称四无量心,其中慈是慈爱心悲是同理心或同情心喜是随喜心舍是平舍心它们是在以祝福的方式散播慈爱的过程中依次生起的善心与安般念一样这些善心的圆满同样可以达到色界善心一境性的程度即八正道的正定

    四梵住的显著特征就是广大无量的善心不论禅修者以什么业处作为自己的主业处在打坐或经行结束后都会做回向的功课仔细推敲每一句回向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就包含了慈舍四无量心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心扩大把正念和安乐延续到工作和生活中这是八正道修行很重要的部分还有很多禅修者将慈心禅作为护卫禅不仅仅限于回向的部分当然这种辅助跟将四梵住作为主业处修习还是有区别的实际上四梵住也可以像安般念一样作为主业处同样可以达到色界四禅的程度我们看看经典中对四梵住修行的描述

    【比丘以与慈俱行之心 ……(中略)以与悲俱行之心……(中略)以与喜悦俱行之心……(中略)以与舍俱行之心遍满一方后而住,像这样第二方,像这样第三方,像这样第四方。像这样,上下、横向、到处,对一切如对自己,以与舍俱行之心,以广大、以变大、以无量、以无怨恨、以无恶意之心遍满全部世间后而住,他像这样深虑:‘这舍心解脱也是被造作的、被思惟的。’他了知:‘凡任何被造作的、被思惟的都是无常的、灭法。’当他在那里住立时,到达诸烦恼的灭尽。如果因为那法贪、那法喜而没达到诸烦恼的灭尽,则以五下分结的灭尽而为化生者,在那里入了究竟涅盘,为不从彼世转回者。】(MN.52)

    实际经文是对慈舍以相同句式描述为节省篇幅我浓缩了经文对一切如对自己”是四梵住的要旨不管是否意识到每个人最爱的可能都是自己我们的所有言行的底层逻辑都是使自己安乐尽管往往因无明而搞错了方向所以对自己散播慈爱是最容易做到的这是修习四梵住的第一步祝自己远离疾苦身心安乐!(可以是其它类似祝福语但尽量简短为好)。所谓“一切”自然还包括我们的朋友和怨憎的人也包括所有有情和非有情但因为嗔心一开始对怨憎的人散播慈爱是难以自然做到的强迫的方式显然与灭苦背道而驰另一方面因为贪心对家人或异性朋友不好把握尺度容易引发更强烈的欲贪所以第二步会选择自己尊敬的同性朋友散博慈爱祝他远离疾苦身心安乐这种选择在一段时间内不要改变直到与慈俱行之心遍满这样一步步扩展到陌生人或其他众生直至怨憎的对象......一言以蔽之前后左右上下这些我们世间所触及到的无量对象以无怨恨、以无恶意之心”则代表了原谅原谅自己原谅对方同时也请求对方的原谅这样放下负担的慈心自然是轻松且欢喜的当喜悦的慈心升起时不再默念祝福语只是简单向四周散播慈心就好了期间如果分心了及时觉知不要参与那些内心故事在向认识的对象散播慈爱时很容易陷入与他之间往事的回放中放掉那个念头扫描身体放松紧张躁动平息身行后再从头开始默念祝福语继续修习期间同样会遇到五盖的障碍注意到就远离它们不要对其产生自我认同扫描身体平息身行后重新出发这就是正精进如此简单重复保持正念正知和其它正念修行一样涉及到随观身能做到哪种程度跟我们当下心的力量有关

    当远离障碍后慈心顺利生起我们感受到喜悦和分享之乐慈心平静下来会自然生起悲心对众生的苦难感同身受这种同理心会让我们希望帮助一切对象从苦中解脱真诚希望他们离苦得乐而对众生的善举和成就会生起随喜心即使他(她)是我们过去怨憎的对象就像看到我们的孩子取得好成绩一样开心并不会羡慕嫉妒恨这些善心都是建立在遍满世间的慈爱之上的不然很难自然生起接着生起的是舍心我们知道业果法则对慈喜都不会过度陷入这种平舍心就是四禅的舍继续我们的祝福像之前一样正精进将四种善心无论当下是哪种都向各个方向散播出去自然会广大无量无怨恨、无恶意遍满全部世间在此期间会像安般念一样体会到四种不同程度的禅定

Image

    在四梵住修习过程中逐步改变着心的习性这些慈爱共情随喜和平舍的心都是在祝福引导下自然生起没有任何粉饰和伪装同样我们不只在坐禅和行禅中修习四梵住在日常任何时候都可以方便地修习在路上看到陌生人小动物甚至是花草树木都可以送上我们的祝福散播慈爱即在生活中禅修当然在日常生活中的善心散播并不是停留在思惟上而是会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对困境中的众生伸出援手随喜他们的善行和成就甚至只是一个微笑一段时间后我们的身心会发生改变待人处事的方式比以往呈现出更多的友善快乐和豁达旁人也能感受到我们的变化而报之以友善这会令我们更快乐更具信心这就是心的品质的培养如果相反那就要检视自己的修行方法看哪里出了问题

    当然四梵住的效益不止于此因为我们知道那仍然是思惟的造作目的在于改变我们心的习性这种造作仍会有负载感,因此还有更上的出离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修习无色界定也可以随观无常生灭以智慧见烦恼的止息达到慧解脱或者像上面经文所说如果还存在对某些现象的贪喜和执取比如无色爱我慢等也有机会断除五下分结而化生与梵天同住在那里入究竟涅盘所以被称为四梵住八城人经中提到的四个解脱门

    从以上对四梵住的简单讨论可以了知此法门也是在八正道的框架之内对一切如对自己”与佛陀教导的“自通之法”是一脉相承的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何等自通之法。谓圣弟子作如是学。我作是念。若有欲杀我者。我不喜。我若所不喜。他亦如是。云何杀彼。作是觉已。受不杀生。不乐杀生。如上说。我若不喜人盗于我。他亦不喜。我云何盗他。是故持不盗戒。不乐于盗。如上说。我既不喜人侵我妻。他亦不喜。我今云何侵人妻妇。是故受持不他淫戒。如上说。我尚不喜为人所欺。他亦如是。云何欺他。是故受持不妄语戒。如上说。我尚不喜他人离我亲友。他亦如是。我今云何离他亲友。是故不行两舌。我尚不喜人加粗言。他亦如是。云何于他而起骂辱。是故于他不行恶口。如上说。我尚不喜人作绮语。他亦如是。云何于他而作绮语。是故于他不行绮饰。如上说。如是七种。名为圣戒】(SA.1044)

    可见四梵住的修习包含了持戒的要求而且悲心喜心遍满的心也不会赞同随喜不正当的谋生方式因为那同样会损害其他众生的利益这种无贪无嗔无加害的正思惟是四无量心的体现必然导向正语正业正命

    这里要注意的是四梵住的无量慈心无量悲心与后来部派演变而来的大慈大悲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有帮助众生免遭苦难的一面但前者立足于培育内心的品质以达到遍知诸法即依于法洲依于自洲而自渡而后者立足于去拔除众生的苦所谓渡众生这两者并不属于同一个修行体系这一点在前面的文章中反复提及过

    关于四梵住的讨论就到这里接下来有时间会结合自己的修行体验检查过去的文章。本来想留下自己的学习足迹尽管很多理解还很幼稚也有些错误但那毕竟是当时自己的认知因为开始是在小圈子里交流就没必要顾忌那么多但现在有不少不相识的贤友在看有些可能是初学者担心误导别人但公众号文章只有一次修改机会且在20个字之内基本无法修改内容只能改改错别字所以发现有错误的文章会删除重要的可能会重写也请读者发现错漏帮忙指出感恩Image


   
引用
Share:

【声明】:禅世界论坛尊重言论自由,任何人可讨论佛学、政经、生活和科技等话题。在言论发表前请根据常识和法规自审。论坛管理员和版主有权删除任何不当内容。使用本论坛即表示接受【禅世界论坛规则】【论坛使用帮助】。 【禅世界免责声明】


【Chanworld.org】2017.06.06-2021.04.30-2023.04.1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