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登陆。【论坛使用帮助】 |
错失时机 防疫松绑后 中国恐陷灾难 “死亡潮”将至
中国“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已难以为继,但华尔街日报指出,北京当局错失了时机,未能做好更充分准备应对疫情爆发。纽约时报也报道,研究人员担心,中国可能很难在不出现“死亡潮”风险的情况下重新开放、缓解经济压力。而这种灾难性的激增可能对政治领导人构成重大威胁。
华尔街日报表示,中国曾有三年时间为全国范围内新冠病例激增做准备,但官方却忙于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和建设隔离设施(方舱医院),而用于扩大医疗资源(如医院床位)的投资增长实际上放缓了。此外,疫苗接种工作也停滞不前。
官方数据显示,只有不到60%的中国民众打过加强针,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打过加强针的比例更只有40%。专家们认为,中国为应对严重医疗紧急情况所做的准备并不比三年前更充分。
生命科学研究公司Airfinity一项最近分析显示,鑑于中国的新冠疫苗和加强针接种率较低,且缺乏对早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取消“动态清零”政策可能会让130万至210万人面临生命风险。
上海复旦大学今年5月的一项研究也警告,如果放弃“清零”政策,中国将出现一场新冠病例的“海啸”,并可能造成约160万人死亡。
研究公司TS Lombard驻伦敦的首席中国领域经济学家葛林(Rory Green)估计,若发生最严重的疫情失控局面,中国每天可能会有5万人死亡。
“我们经常假装中国可以在『清零』和开放之间做出选择”,香港大学病毒学家斯达尔(Siddharth Sridhar)告诉纽约时报,“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中国还没有准备好迎接这种规模的浪潮。”
纽约时报指出,中国国产疫苗比辉瑞和莫德纳疫苗提供的保护作用更弱。在香港Omicron病毒激增期间的一项研究中,科兴两剂疫苗对80岁及以上人群的新冠重症或死亡的有效性只有58%。相比之下,两剂辉瑞疫苗对同一群体的有效性则为87%。
葛林称,中国也没有抓住机会,在疫情受控时为所有人接种疫苗,即从2020年到2022年第2季的窗口期。即便现在加大疫苗接种力度,至少也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将80岁及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种率提高到90%以上。
他说:“在达到这一目标之前,他们将在冬天努力维持这种精准封控、加强疫苗接种和逐步放鬆管控相结合的策略,但这个过程将非常困难。”
中国财新网报道,为填补免疫“洼地”,北京当局计划全力补齐老年人疫苗接种“短板”。目前下达的目标是,明年1月底前,80岁以上新冠疫苗第一剂接种率要达到90%,符合条件的目标人群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达到90%;60至79岁符合条件的目标人群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达到95%。
中国早前将过多资源投注在大规模核酸检测与封控,恐难以应对日后一旦爆发的新冠疫情。图为广州市荔湾区一处核酸检测点。中新社
美国家情报总监:习近平不愿接受西方新冠疫苗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艾薇儿∙海恩斯资料图片 © 法新社图片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海恩斯(Avril Haines)3日在出席活动时表示,尽管中国正面临新冠疫情挑战,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不愿接受西方疫苗,虽然最近的抗议活动不会威胁中共的统治,但可能影响他的个人地位。
尽管最近几天中国每天新增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但在习近平“清零”政策引发经济急剧放缓和民众抗议之后,一些城市正在采取措施放松核酸检测要求和隔离规定。
海恩斯周六在加州举行的年度里根国防论坛表示,尽管新冠病毒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影响,但习近平“不愿从西方获得更好的疫苗,而是依靠中国的疫苗,而这种疫苗在抗击奥密克戎病毒株方面不如西方的疫苗那么有效。”
海恩斯说:“看到这些抗议活动与反应,与他(习近平)喜欢提出的说法相悖,即中国在政府方面的效率要高得多。”
“再说一次,我们目前看到的,并不会对稳定、政权更迭或类似的事情构成威胁,”但她补充说,“抗议活动未来如何发展,对习近平的地位很重要。”
中国尚未批准任何外国新冠疫苗,而是选择接种国内生产的疫苗。有研究认为,这些疫苗不如某些外国疫苗有效。专家表示,这意味着放松病毒预防措施可能会带来巨大风险。
白宫本周早些时候表示,中国没有要求从美国获得疫苗。一位美国官员告诉路透社,“目前并不预期”中国会批准西方疫苗。
“中国此时会给西方疫苗开绿灯似乎相当牵强。这是一个关乎民族自豪感的问题,如果他们走这条路,他们将不得不承受相当大的压力,”这位官员说。
海恩斯还说,平壤认识到,中国不太可能就她所说的朝鲜今年“非同寻常”的武器试验数量追究其责任。在创纪录的导弹试验年中,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上周表示,他的国家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核力量。
【声明】:禅世界论坛尊重言论自由,任何人可讨论佛学、政经、生活和科技等话题。在言论发表前请根据常识和法规自审。论坛管理员和版主有权删除任何不当内容。使用本论坛即表示接受【禅世界论坛规则】。【论坛使用帮助】。 【禅世界免责声明】。
【Chanworld.org】2017.06.06-2021.04.30-2023.04.1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