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登陆。【论坛使用帮助】 |
虞山:漫话中文和德文
我给自己出了这个题目,把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字扯在一起,她们根本风马牛不相及,是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也许吧。但是我是学德文的,学外文必须与母语有所比较,在比较中获得无穷乐趣。这也是我六十余年来学习德语的一点体会。
中国历史悠久,她的文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中文相比,德文比较年轻。德国的朋友们总是谦虚地说,他们的文字是在马丁·路德十六世纪(1522-1534)把希腊文的“新约全书”翻译成德文的全部圣经之后,才有了现在统一的德文。也就是说,德文的历史不过500年左右。中国的文字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有所变化,古文和现代文字就有差别,德文当然也有变化。在马丁·路德之后的三百多年,德国的大作曲家,大作家理查德·瓦格纳在1848至1874年间根据民间传说断续编写的连续歌剧“尼贝龙人的戒指”所用的德文和今天的德文虽有不同,但是已经很相近了。本文不想在这个题目上多花笔墨,就不赘述。
学中文,学德文,学哪个更难?我说,各有各的难处。另外,要看是什么标准了。会说,会写,这是一个标准。但就用这一点衡量,未免有点笼统。说,怎么说? 大老粗的说话和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说话不会是一样的。写,怎么写? 德国人口八千二百万,文盲有四百余万(小学二年级水平,在德国划为“文盲”),中国十四亿人口,据说文盲有两亿左右。
中文和德文,两种文字都由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组成。她们的差别在于:德文的名词前面有冠词,有性别的区分,分为阳性,阴性和中性。性别的划分,我觉得不一定合乎逻辑,比如:太阳为阴性,月亮为阳性,姑娘为中性。莱茵河为阳性,多瑙河为阴性。当然也有合乎逻辑的:父亲为阳性,母亲为阴性。为此莱茵河被称为父亲河,多瑙河被称为母亲河。
名词还有四个格的区分:第一格是主语格,第二个是所有格,第三,第四个是补语格(也可说是宾语格)。动词,除了原动词外,还有时态的差别:现在时,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之外还有虚拟式的时态,有点过于复杂,就不说了。凭借这些特点,德语的语序可以颠来倒去,比如:“我爱你”,中文的词序只能这样排列,如果倒过来,内容就变了。但是德语可以,只要保持“我”和“你”的属性不变就行。另外,把动词“爱”的时态改动,内容也随之有所变化:把“爱”改成过去时,就是“我过去爱你”,把“爱”改成完成时,就是“我曾经爱过你”,只有“爱”用现在时,才表明“我现在爱着你”。说到这里,也顺便提一句:“权力”和“权利”,这两个名词,由于发音一样,但是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在中文运用中,常常用错。在德文中,这两个词的发音和写法完全不同,也绝不会混淆,比如以下的句子:当局能运用“权力”镇压百姓,但是绝对没有“权利”剥夺百姓享有宪法赋予的“权利”。百姓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没有“权力”贯彻他们的诉求。
德语中的副词和形容词,区别非常明显,一般不会用错:副词形容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相关,动词前面是“地”,名词前面是“的”。中文里,尤其近几十年间,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和“地”常常用错。
外国人学中文,有的说中文很难,有的说中文很容易。他们都只说对了一半。对于德国人来说,中文既难又不难。与德语相比,中文中表示人际关系,亲属关系的词语,也就是人的称谓,是比较难的。因为在德语里,这些称谓都比较简单,没有中文分得那么细致。德语中,兄弟,姐妹,叔伯,姑姨,祖父母和姥姥姥爷,除非专门说明,是分不清的,没有现成的一个词。以上的人际关系还算简单的,稍微复杂一点的,如表兄弟,堂兄弟,妯娌,连襟,不要说外国人,就是中国的年轻人(在影视作品中)也经常说错(说明剧作者,导演也不懂。这是极不应该的)。
另外一个让外国人头痛的是中文里的副名词:一个人,一位客人,一头牛,一匹马,一只鸡,一条鱼,一艘兵舰,一辆车,一架飞机,一幅画,一套洋房。。。但是,中文也有让德国人觉得特别容易的地方。因为德语中,对动物名词的划分非常细密,而中文是大而化之的。比如:说到鸡,德语有鸡的集合名词,鸡肉的鸡,和公鸡,母鸡,小鸡的鸡不是同一个词。其他动物,豺狼虎豹,猪狗牛羊,也是同样。在中文里,只要加上公,母,小,幼之类就行了。
德语表达的细密之处还表现在下面的几个方面:
#一些动词在中文里不分用在人身上还是动物身上,而德文是分得很清楚的:人吃饭的吃,和狗吃食的吃,不是同一个动词。
#人体的某些部位的名称和动物某些相同部位的名称在中文里是不分的,但是德文里分得很清楚:人的嘴和动物的嘴,不是同一个词。
#动物的皮和植物的皮,中文里都统称“皮”,但是在德文里,动物有毛的皮和没毛的皮,树皮,果子的皮,土豆的皮等等都各有各的名称。
中文,尤其是古文,我想,由于古代书写工具和文具用品的匮乏和珍贵,所以表达思想非常简练,真是惜墨如金。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八个字,让今人解释一大篇。另外,由于中文是方块字,一字也可是一词,所以文字形式除了一般叙事体外,还有对联,藏头诗,有的甚至可以正读,倒读都可成文。茶壶上的题字从左到右,从右到左都能表达某个内容,相形成趣。德语虽然也有书法,个别字顺读也可倒读,但是与中文相比,回旋余地和变化方式差得太远,两者在这些方面是无可比较的。
中文,有的词语有太多的含义,也就是说,一个词包含多个内容,一词多解。比如:“意思“:”我知道她对我有意思,但我真不明白她说这句话的意思。我想对她表明我的意思,又怕她误会我的意思。本来这不过是一点小意思,是想意思意思的,没想到她误会了,真没意思!“
话说到这里,读者诸君,你们说,中文和德文,哪个容易,哪个难?
2020.10.08. 德国斯图加特
【声明】:禅世界论坛尊重言论自由,任何人可讨论佛学、政经、生活和科技等话题。在言论发表前请根据常识和法规自审。论坛管理员和版主有权删除任何不当内容。使用本论坛即表示接受【禅世界论坛规则】。【论坛使用帮助】。 【禅世界免责声明】。
【Chanworld.org】2017.06.06-2021.04.30-2023.04.1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