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世界论坛

<- 社交登陆。【论坛使用帮助】
冷香碧色风不摧
 
Notifications
Clear all

冷香碧色风不摧

2
1 Users
0 Likes
22 查看
Many
 Many
(@many)
Illustrious Member Admin Registered
已加入: 6年 前
帖子: 10256
Topic starter  

冷香碧色风不摧

胡烟

“岁寒三友”入画,始自南宋杨无咎。因其作品未能传世,所以开先河的功劳,落在了晚100多年出生的赵孟坚头上。如今,这一题材泛滥,所见图式和精神面貌,却并没有演进的意思。反而是回头看赵孟坚,依然有清新脱俗之感。

赵孟坚擅画兰。作为宋宗室第十世孙,宋亡后,赵孟坚隐居画兰,自此,兰花成为忠贞的象征。存世代表作《墨兰图》被奉为经典,赵孟坚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孤高的气息流淌千年。

赵孟坚还擅长画水仙。似乎他总钟情于这些“干净”的植物,遥想他生活在王朝更迭的乱世,靠着内心恪守的一份坚贞,才撑起了整个人生的筋骨。又想到曾国藩的那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似乎也贴切。他的《水仙图》长卷,卷首有行书“群玉凌波”四字,意象很美。

“岁寒三友”题材,最忌用笔墨空泛地讲道理,充斥实用主义的僵硬和居高临下意味。了解赵孟坚的性情,推测其作品之所以有共鸣,多半因其知行合一的修养。

赵孟坚的《岁寒三友图》,不知是怎么构思出来的。松、梅、竹,枝条交织,相互穿插,落笔分明,丝毫没有凌乱之感。三者的拥抱形成一个闭合的气场,既不幽闭又不松垮,形式和内容那么妥帖和谐。好的作品,你无法将其中元素进行拆分,有一种混沌之美。那是上天对于富有技巧和灵性的作者的慷慨恩赐。

“何者称三友,岁寒松竹梅。冷香和碧色,风鸳不能摧。”风雪寒冬里,百草凋敝了,松竹梅三位好友互相守望激励。赵孟坚是仰慕它们的品德,与知己同声相和、同气相求,放弃了世俗的名利,以纯粹的士子身份,实践着“内美”的追求。

好几次,我将这幅画当作元人作品,因为它脱离了南宋小品的花鸟写生、诗意山水的主流风格,有很强的个人意味。元代画家,不论画什么,总归悠远。或许是与其异族统治下文人被放逐的心境有关。黄公望的枯淡、吴镇的“水禅”、倪云林的简淡,表面画山水,实则画自己的心。那种悠远,如此迷人。正是物质家园的被摧毁,文人们破釜沉舟,向内觉醒了自己。透过笔墨,灵魂焕发出鄙视红尘的、清醒且智慧的光芒。

如今,时代变了,“岁寒三友”的意味和力度也随之发生改变。最好的例子是作家汪曾祺,他有小说《岁寒三友》。汪曾祺爱画,借用了写意手法,刻画三个平平常常的小人物——王瘦吾、陶虎臣和靳彝甫。“王瘦吾开绒线店,陶虎臣开炮仗店,靳彝甫是个画画的。他们是从小一块长大的。这是三个说上不上,说下不下的人……他们的日子时好时坏。好的时候桌上有两个菜,一荤一素,还能烫二两酒;坏的时候,喝粥,甚至断炊。三个人的名声倒都是好的。”

汪曾祺的年代,虽然也有寒冬,物资称不上富足,但靠着小手艺,耍着小性情,支撑起温暖的小日子,也是蛮不错的选择。丝毫不必去攀援古代士子的高风亮节罢。

汪曾祺的《岁寒三友》有新意。艺术创作,贵在真。


   
引用
Many
 Many
(@many)
Illustrious Member Admin Registered
已加入: 6年 前
帖子: 10256
Topic starter  

钓的是江春

一得

提到冰天雪地的寒冬,自然会想到“读之便有寒意,故古今传诵不绝”的《江雪》。“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是被贬为永州司马的柳宗元,他身处逆境,“身编夷人,名列囚籍”(柳宗元《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书》),流放十年,然而正是这段经历成就了他的人生光辉,在他谪居永州期间,写下了这一不朽名作。

《江雪》不是山水风景诗,它是思索者的冰雕。冰天雪地,鸟绝人灭,孤舟老翁,江风凛冽,一切都将凝固,一切都是通透,是典型的冰雕造像,思索者处江渚之上,观远近、证今古、察盈虚、忧前途,以至小求穷至大之事,未曾冷却的心,在寒冰中抖动并释放暖气,冰雕中的那个人是血肉之躯,具有融化冰雪的能量。

《江雪》是隐者的不藏。古语说,入而不藏,意思是真正的隐者不会将自身藏于山野之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不是隐者的闲钓,正如严光反穿皮袄钓于富春江上一样,反穿就是示人,示人就是不藏,所有有抱负的思想政治家都不会轻易放弃自我。一个“钓”字,道出了不藏不求不弃的潜意识;一个“钓”字,使全篇的静变成了动,是沉稳的动,耐受的动,等待的动,是隐而不藏伺机而动。这个“钓”字使全篇都活了,雪化了,花开了,江水流淌了,鸟儿低徊,人勤春来,原来,孤舟蓑笠翁钓的不是鱼,钓的是江春。

《江雪》是智者的坚守。这首诗眼是“独钓”,这首诗,环境的渲染很清晰,人物的形态也很清晰,但意向非常朦胧,传导非常坚定,诗眼在哪里?“独钓”。失落的独,被人遗弃的独,被人非议的独,被社会不认同、排斥的独,在这种情况下面,你到底怎么样?在天寒地冻的情况下,特别是在被社会不认同、排斥的情况下,你“独钓”,就是坚持。钓是什么?钓就是“诗”,刘勰的《文心雕龙》里说:“诗者,持也,持人性情”。“钓”就是“持”,手握钓竿就是“持”,持人性,持江山,持民众,独钓不是单独钓,而是独特之钓,不是要钓获鱼达到具象目标,这才是作者的高尚之处,独钓是真正情怀和坚守意志的融合。这是诗眼中最大的亮眼。在现实生活当中处在孤独的环境下面,你能不能持重,能不能持稳,能不能保持原来的心性和价值目标,持之以恒,持之不变。

进入严冬时期,心不可以冷却,只要有体温,就可以融化冰雪,只要不失温,就会有生机。要有独钓的耐受力,耐寒、耐饥、耐绝情,人都跑光了,还是要坚持独钓,入而不藏,挫而不折,等待春暖,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复引用
Share:

【声明】:禅世界论坛尊重言论自由,任何人可讨论佛学、政经、生活和科技等话题。在言论发表前请根据常识和法规自审。论坛管理员和版主有权删除任何不当内容。使用本论坛即表示接受【禅世界论坛规则】【论坛使用帮助】。 【禅世界免责声明】


【Chanworld.org】2017.06.06-2021.04.3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