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傳上座部經典《自說經》【禪世界版】參考Ven. Thanissaro Bhikkhu的最新英譯版和其他英譯版本由禪世界翻譯組用現代漢語譯出。歡迎批評和建議。
分類: 念處
苟嘉陵:念處隨筆——緣起是否為絕對真理?
最近看到有人提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緣起法是否為絕對真理呢?
我想不少修行人都曾有過這個疑問。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但這個問題其實是個悖論(paradox)。
金剛經里有「如來無所說」(注釋一)的記述。甚至說如果有人以為如來有所說,即為謗佛。但如果事情真是這樣,所謂的「佛教」意義又在哪裡呢?這難道不就等於是說有沒有佛教都一樣嗎?佛法真的是如此嗎?而正念禪的修行對「緣起是否為絕對?」又是如何看待呢?
Arthur C. Brooks-正念讓人疼。這就是它起作用的原因。
直面生活中的種種痛苦部分是讓自己感到賓至如歸的唯一方法。
Arthur C. Brooks 是《大西洋月刊》的特約撰稿人、哈佛肯尼迪學院公共領導實踐的威廉亨利布隆伯格教授以及哈佛商學院的管理實踐教授。他是播客系列《如何建立幸福生活》的主持人,也是《從力量到力量:在人生的下半場尋找成功、幸福和深刻的目標》一書的作者。
苟嘉陵:念處隨筆——「佛以一音演說法 眾生隨類各得解」
2022.05.15
《維摩詰所說經》的《佛國品》里,有「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的敘述(注釋一)。這說明了許多世間事。其中包括每一個人都會經由不同的教育、環境、文化,加上自己的「所做」,而在生命里形成「識」的事實。
山海會:修行人須能容忍異己嗎?
佛陀有說過修行人應能容忍異己嗎?容忍異己是現代佛法修行人所應具備的品質嗎?
這些至少都應被視為佛教現代化里程上的實際問題。因為這些問題牽涉到現代人類主流文化里的精神價值,即自由與民主。所以到底應如何看待「容忍異己」,恐怕會是佛法修行人無法迴避的問題。
苟嘉陵:正義之師,還是正義之失?
講老實話,學佛法學了幾十年,最近才發現最讓我反感的兩個字,竟然是「正義」。
這不代表我否定世間有是非善惡,也當然明白佛法修行的基礎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但冷眼看世間愈久,我就愈明白多少世間的惡,其實是在打著正義的招牌以行之。
苟嘉陵:莫以為修行不可生氣
有人說三毒煩惱(貪、瞋、痴)里的瞋,其實不是什麼壞東西,而應被視為所有世間改革運動所須具備的元素。換句話說,他是以為人如果對世間的不平都「無感」也「無瞋」,就不可能有什麼抗議或改革了。故他以為佛教的現代化應重新界定什麼是「瞋」,而不可把其視為絕對的惡。
苟嘉陵:念處隨筆——自己變成了魔鬼
有人看了我批評美國的文章,就以為我雖身在美國,也享受著美國的福利,但心卻不向著美國。反而是處處反對美國的外交國策。言下之意,就是說我「身雖在美,實為美賊」。對這種心態我其實很熟悉,也早已經習慣了。因為我來自台灣。
苟嘉陵:美國當然有責任
美國總統拜登表明不會派美國大兵去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因為這樣會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對此我是支持的。
《中部》MN.1.10諸念處(The Foundations of Mindfulness)經
MN.1.10.1 如是我聞。有一次,世尊住在俱盧國一個名叫迦摩沙達磨(Kammassadhamma)的俱盧人(Kurus)城。
苟嘉陵:念處隨筆——我如何看待佛教的一些「專用術語」
記得剛到美國時不久,曾在紐約發生過的一件事十分有趣,讓我至今難忘。用此事來講講我如何看待佛教的一些「專用術語」,應是十分貼切的。
苟嘉陵:念處隨筆——讀佛經的正確心態
現代人讀佛經時,應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呢?是不是應先「放下我執」而相信經中所言,然後方可「依教奉行」呢?
苟嘉陵:念處隨筆——何謂解脫法喜?
自從我寫了《做個喜悅的人———四念處今論》以來,有人由此而修,確是感覺喜悅多了。但也有人覺得我把佛法講得太簡單了,以為「解脫法喜」哪裡有那麼容易?
苟嘉陵:念處隨筆——關於迴小向大
我在中國佛教里提倡四念處的修行,所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一種輕視南傳佛法,也就是以為上座部佛教「不究竟」的心態。而這種心態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就是「迴小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