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親耳聽聞有人對印順法師最尖銳的批評,就是他對凈土的看法了。
但所批評的並不是關於凈土有可能是源自印度文化里太陽崇拜的爭議,而是針對法師所提出的「人間凈土」理念。其人指出我們的娑婆世間,是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過去親耳聽聞有人對印順法師最尖銳的批評,就是他對凈土的看法了。
但所批評的並不是關於凈土有可能是源自印度文化里太陽崇拜的爭議,而是針對法師所提出的「人間凈土」理念。其人指出我們的娑婆世間,是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在過去的十年里,全球政治受到明顯強大國家的嚴重影響,而這些國家的領導人不受法律或憲法制衡的約束。俄羅斯和中國都認為,自由民主長期處於衰退之中,而他們那種強大的威權政府能夠果斷地採取行動並完成工作,而他們的民主競爭對手則在爭論、猶豫不決並且未能兌現承諾。
不少人因為學了佛法,尤其是學了四念處,就把諸如土地公的民間信仰視為怪力亂神,以為這些都是振興佛教所必須推翻的偶像。這些人的看法我當然理解,也明白他們的用心。
世俗諦(方便教)這個詞在原始教典里並未出現,而是首現於龍樹菩薩所作的《中觀論》(注釋一)。於是不少人就以為它不是佛法,而僅是一種為了讓人親近佛法所採取的手段。
20220115早上阿闍梨為LA《一切漏經注》讀經班學員留音,當晚盈如將之謄錄成文,翌日阿闍梨再依據該文增刪修訂成以下的「勉言」。
《一切漏經注》讀經班的學員們大家好,我前兩天收到盈如傳來的訊息,知道你們都很用功、很精進,事前事後都對這部經注下了一番功夫,這是非常難得、非常好的一個增上慧善業。
盛永立先生多年來研究三民主義,認為中山先生的思想體大而精深,實乃人類的先覺者。我最近看了他寫的四句詩,深感他對三民主義的體會實屬精到,而且特別適用於現代。今恭錄於此和大家共享,也略陳我個人由佛教思想出發的管見。
昨天和博蕙再度來到了那個記憶里的步道。那是我最後一次和她及鴻洋一起談天的地方。時光飛逝。轉眼之間,鴻洋離開我們已經五年了。博蕙告訴了我許多關於佛教的消息,也和我一起分享交換了彼此最近的心得
佛法的修行主題是覺觀,也就是四念處(身、受、心、法)的修行。如果要問現代人修習覺觀的要點,我就會說是要能明白覺觀不是照表操課。這不是否定佛法的修行包含了可言說與可遵循的部份,而是說覺觀不是一種形式。也就是「無相」。
正知,即是完全覺知(Full Awareness)、清楚覺知(Clear Awareness)。以是否有正知,可以判斷念(Mindfulness)是否為正念 ^(Right Mindfulness)。
正念禪(Mindful Chan)正念禪不同於傳統中國禪宗,是秉承佛陀核心教義和四念處禪修系統,並與正念禪修(Mindful Meditation)相關的現代禪法,是佛教現代化的重要修行方案(Solutions)之一。
真以了義的佛法修行來看,世上並沒有一個法門不是如渡河所用的竹筏———是用來幫人「渡河」的。因為以緣起故,法門本身並無實義,而只是在那種「苦」的情況下方有意義。法的存在目的,是在除苦。故任何的「法」均是相對於苦才成立,也是因苦方有的。
—— 法心尊者介紹 ——
Ashin.Dhammasāra
2014年 接觸南傳上座部佛教,並參加內觀禪修營學習禪修方法。
2016年 放下工作全身心獨自住山修行。
2017年 赴緬甸仰光雪烏敏禪修中心(Shwe Oo Min Dhamma Sukha Tawya),於德加尼亞西亞多(U Tejaniya Sayadaw)座下剃度出家。隨後在因德嘉長老(U Inndaka Sayadaw)座下達上成為比庫,並長住於恰密棉禪修中心(Chanmyay Myaing Meditation Centre)。
般若心經里最難讓修學原始教典的人接受的一句,就是「無苦集滅道」。不少人甚至認為這是對佛法的毀謗與誣衊,因為否定了佛陀所教的解脫道法四聖諦。不少人也自然就會以為所謂的「大乘佛法」實是輕視阿羅漢果。但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簡介:本書兩位作者都有過不同但都極為艱辛的喪親歷程,籍著對喪親之痛的深刻體驗和理解,作者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本書較詳細地介紹了哀傷、延長哀傷障礙,及近代哀傷研究的主要理論及其臨床應用,並提供具體的案例。
不少佛友會覺得「無自性」這三個字好像有點玄,不知道它到底是在講些什麼。也有人以為它似乎只存在於大乘論典里,就懷疑它到底是不是佛法。其實無自性當然是佛法,也是緣起的同義語,和無常、無我與空都是緣起法的一個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