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現代漢語】6

序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雜阿含經卷第六  (SA.6)

SA.6.113-140


SA.6.113

一一三【經旨】本經說明五受陰為有流,以及有流滅的意義。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憍賞彌國的摩拘羅山中。

當時,有位侍奉世尊的比丘,名叫羅陀。下午時分,他從禪定中出定,去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稟告佛陀說:「就像世尊您所說的有生死流轉的現象,究意怎樣叫做有生死流轉呢?怎樣叫沒有生死流轉呢?」

佛陀告訴羅陀說:「問得真好啊!我將為你解說。所謂有生死流轉的意思,就是指愚痴無聞凡夫,對物質現象的集起、物質現象的息滅、對物質現象的愛樂、物質現象造成的禍患、自物質現象中出離等情況,都不能如實察知;因為不能如實察知的緣故,所以對物質現象愛樂、讚歎、攝受、染著(貪著)。因為愛樂物質現象,所以就會去執取;因為去執取,所以就招感未來的果報;因為有未來的果報,所以就有來世的再生;因為有來世的再生,所以就有老、病、死、憂、悲、惱苦的生起,像這樣純粹大苦的結聚也就跟著生起。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的情況,這就叫做有生死的流轉了。」

多聞聖弟子對這物質現象的集起、物質現象的息滅、對物質現象的愛樂、物質現象造成的禍患、自物質現象中出離等情況,都能如實地察知;因為能如實察知的緣故,所以對那物質現象就不會生起愛樂、讚歎、攝受、染著;因為不去愛樂、讚歎、攝受、染著的緣故,對物質現象的喜愛就可滅除;喜愛滅除,那麼對它的執取也就可滅除;執取滅除,那麼就不會招感未來的果報;沒有未來的果報,就不會有來世的再生;沒有來世的再生,也就不會有老、病、死、憂、悲、惱苦了,像這純粹大苦的結聚也就跟著滅除了。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的情況。這就是如來所說的有生死流轉和沒有生死流轉了。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羅陀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


SA.6.114

一一四【經旨】本經說明何謂五陰斷知。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憍賞彌國的摩拘羅山中。

當時,有位侍奉世尊的比丘,名叫羅陀。下午時分,他從禪定中出定,去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稟告佛陀說:「世尊啊!就如您所說,對物質現象的斷滅要能普遍地去察知;對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的斷滅,也要能普遍地去察知。世尊啊!怎樣叫對物質現象的斷滅能普遍地察知;對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的斷滅也能普遍地察知呢?」

佛陀告訴羅陀說:「問得真好啊!我將為你解說。就是對這物質現象所生起的憂、悲、惱苦,能夠把它滅盡,遠離貪慾,使它寂滅、息止不再生起,這就叫對物質現象的斷滅能普遍地察知;對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由它所生起的憂、悲、惱苦,也能夠把它滅盡,遠離貪慾,使它寂滅、息止不再生起,這就叫對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的斷滅能普遍地察知。」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羅陀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


SA.6.115

一一五【經旨】本經敘說羅陀比丘告訴外道出家,彼為斷五陰苦,故依佛陀出家修持清凈梵行。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憍賞彌國的摩拘羅山中。

當時,有位侍奉世尊的比丘,名叫羅陀。那時有很多外道的出家人來到羅陀尊者的住處,彼此互相問訊後,退坐一邊,然後問羅陀尊者說:「你為什麼會在沙門瞿曇那兒出家,修持清凈的梵行呢?」

羅陀尊者答說:「我是為了斷除苦惱的緣故,所以才在世尊那兒出家,修持清凈梵行。」

又問:「你是為了斷除什麼苦惱的緣故,才在沙門瞿曇那兒出家修持清凈梵行的呢?」

羅陀答說:「我是為了斷除物質現象所造成苦惱的緣故,所以在世尊那兒出家修持清凈梵行;也是為了斷除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所造成痛苦的緣故,所以才在世尊那兒出家修持清凈梵行。」

當時,眾外道出家人聽了羅陀尊者的話後,心裡很不高興,就從座席起來,批評責罵之後就離去了。

那時,羅陀尊者知道眾外道出家人離開後,心裡這樣的想著:我剛才這樣的說法,是否有毀謗世尊呢?是依照世尊所說而說的嗎?是依照正法和正法的規則而說的嗎?將不會因他人問難批評而自覺理屈嗎?

這時,羅陀尊者於下午時分,從禪定中出定,去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把上面那些事情詳細的稟告佛陀說:「世尊啊!我剛才所說的話,是否有過失呢?沒有毀謗世尊嗎?不會因他人問難批評而自覺理屈嗎?是依照世尊所說而說的嗎?是依照正法和正法的規則而說的嗎?」

佛陀告訴羅陀說:「你的說法很真實,並沒有毀謗如來,是依照世尊所說而說,也是依照正法而說,依照正法的規則而說。為什麼呢?羅陀啊!就是因為物質現象會造成苦惱,為了斷除這個苦惱的緣故,所以才出家修持清凈梵行;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會造成苦惱,為了斷除這些苦惱的緣故,所以才出家修持清凈梵行。」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羅陀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


SA.6.116

一一六【經旨】本經敘說羅陀比丘告訴外道出家,彼為知五陰苦,故於佛所出家修持清凈梵行。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憍賞彌國的摩拘羅山中。那時,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羅陀。

當時,有很多外道的出家人來到羅陀尊者的住處,彼此互相問訊後,退坐一邊,問羅陀說:「你是因為什麼緣故,所以在沙門瞿曇那兒出家修持清凈梵行呢?」

羅陀答說:「我是為了知苦的緣故,所以才在世尊那兒出家修持清凈梵行。」

當時,眾外道出家人聽了羅陀尊者的話後,心裡很不高興,就從座席起來,批評責罵之後就離去了。

這時,羅陀在下午時分從禪定中出定,去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把上面那些事情詳細的稟告佛陀說:「世尊啊!我剛才所說的話,是否有毀謗世尊呢?將不會使他人來問難批評而自覺理屈嗎?沒有依照世尊所說而說、沒有依照正法而說、沒有依照正法的規則而說嗎?」

佛陀告訴羅陀說:「你的說法很真實,並沒有毀謗如來,也不會使他人來問難批評而自覺理屈,是依照佛陀所說而說,依照正法而說,依照正法的規則而說。為什麼呢?因為物質現象會令人苦惱,就是為了知道那苦處的緣故,所以才在如來這兒出家修持清凈梵行;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會令人苦惱,就是為了知道那苦處的緣故,所以才在如來這兒修持清凈梵行。」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羅陀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


SA.6.117

  一一七【經旨】本經敘說羅陀比丘告訴外道出家人,彼為滅盡五陰憂悲惱苦,故於佛所出家修持清凈梵行。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憍賞彌國的摩拘羅山中。那時,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羅陀。

當時,有很多外道出家人來到羅陀尊者住處,彼此互相問訊後,退坐一邊,問羅陀說:「你是因為什麼緣故,所以在沙門瞿曇那兒出家修持清凈梵行呢?」

羅陀答說:「我是為了除盡這物質現象所生起的憂、悲、惱苦,遠離貪慾,使它永遠息滅,寂靜不生的緣故,所以才在如來那兒出家修持清凈梵行;也是為了除盡這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所生起的憂、悲、惱苦,遠離貪慾,使它永遠息滅,寂靜不生的緣故,所以才在如來那兒出家修持清凈梵行。」

當時,眾外道出家人聽了羅陀尊者的話後,心裡很不高興,就從座席起來,批評責罵之後就離去了。

那時,羅陀在下午時分從禪定中出定,去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然後把上面那些事情詳細的稟告佛陀:「世尊啊!我這樣的說法是否毀謗世尊您呢?不會使他人來問難批評而自覺理屈嗎?沒有依照佛陀所說而說、沒有依照正法而說、沒有依照正法的規則而說嗎?」

佛陀告訴羅陀說:「你的說法很真實,並沒有毀謗如來,也不會使他人來問難批評而自覺理屈,是依照佛陀所說而說,依照正法而說,依照正法的規則而說。為什麼呢?羅陀啊!就是因為物質現象會生起憂、悲、惱苦,為了斷除那些現象的緣故,所以才在如來這兒出家修持清凈梵行;也是因為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會生起憂、悲、惱苦,為了斷除那些現象的緣故,所以才在如來這兒修持清凈梵行。」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羅陀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


SA.6.118

一一八【經旨】本經敘說羅陀比丘告訴外道出家人,彼為滅我、我所、我慢、使、系著故,於世尊所出家修持清凈梵行。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摩拘羅山中。那時,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羅陀。

當時,有眾多外道出家人,來到羅陀住處,彼此互相問訊後,退坐一邊,然後問羅陀說:「你是什麼緣故,所以才在沙門瞿曇那兒出家修持清凈梵行的呢?」

羅陀答說:「因為對物質現象妄見是我、或我所有,而生起了傲慢、結使、系縛等煩惱,為了盡除這些煩惱,舍離貪慾,使它永遠息滅,寂靜不生的緣故;因為對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也妄見是我,或為我所有,而生起了傲慢、結使、系縛等煩惱,為了盡除這些煩惱,舍離貪慾,使它永遠息滅,寂靜不生的緣故,所以才在如來那兒出家修持清凈梵行。」

眾外道出家人聽了羅陀尊者的話後,心裡很不高興,就從座席起來,批評責罵之後就離去了。

羅陀比丘下午時分從禪定中出定,去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然後把上面那些事情詳細的稟告佛陀:「世尊啊!我的說法是否有毀謗世尊您呢?不會使他人來問難批評而自覺理屈嗎?沒有依照世尊所說而說、沒有依照正法而說、沒有依照正法的規則而說嗎?」

佛陀告訴羅陀說:「你的說法很真實,沒有毀謗如來,也不會使他人來問難批評而自覺理屈,是依照佛陀所說而說,依照正法而說,依照正法的規則而說。為什麼呢?因為對物質現象妄見是我、或者我所有,而生起了傲慢、結使、系縛等煩惱。為了盡除這些煩惱,舍離貪慾,使它永遠息滅,寂靜不生的緣故。因為對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妄見是我、或為我所有,而生起了傲慢、結使、系縛等煩惱。為了盡除這些煩惱,舍離貪慾,使它永遠息滅,寂靜不生的緣故,所以才在如來這兒修持清凈梵行。」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羅陀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

  第一一八經注釋:

1、我慢、使、系著:我慢,即以自我為中心的傲慢心理。使,即結使、隨眠,是潛伏的煩惱種子;使與系著,皆是煩惱的異名。

2、彼若盡:「若」字在此作期望之詞。


SA.6.119

一一九【經旨】本經敘說羅陀比丘告訴外道出家人,他是為了斷除五陰的煩惱,所以才在佛處出家修持清凈梵行。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摩拘羅山中。那時,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羅陀。

當時,有眾多外道出家人,來到羅陀住處,彼此互相問訊後,退坐一邊,然後問羅陀說:「你是因為什麼緣故,所以才在沙門瞿曇那兒出家修持清凈梵行的呢?」

羅陀答說:「我是因為對物質現象有煩惱、障礙、熱惱、憂悲,為了盡除這些煩惱,舍離貪慾,使它永遠息滅、寂靜不生;也是因為對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有煩惱、障礙、熱惱、憂悲,為了盡除這些煩惱,遠離貪慾,使它永遠息滅,寂靜不生的緣故,所以才在世尊那兒出家修持清凈梵行。」

當時,眾外道出家人聽了羅陀尊者的話後,心裡很不高興,就從座席起來,批評責罵之後就離去了。

那時,羅陀下午時分從禪定中出定,去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然後把上面那些事情詳細的稟告佛陀:「世尊啊!我的說法是否有毀謗世尊您呢?不會使他人來問難批評而自覺理屈嗎?沒有依照世尊所說而說、沒有依照正法而說、沒有依照正法的規則而說嗎?」

佛陀告訴羅陀說:「你的說法很真實,沒有毀謗如來,不會使他人來問難批評而自覺理屈。是依照佛陀所說而說,依照正法而說,依照正法的規則而說。為什麼呢?因為對物質現象有煩惱、有障礙、熱惱、憂悲,為了盡除這些煩惱,舍離貪慾,使它永遠息滅,寂靜不生;也是因為對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有煩惱、障礙、熱惱、憂悲,為了盡除這些煩惱,遠離貪慾,使它永遠息滅,寂靜不生的緣故,所以才在如來這兒修持清凈梵行。」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羅陀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

  第一一九經注釋:

1、有漏:漏,煩惱的別名;有漏,就是有煩惱。

2、熱惱:因痛苦而身熱心惱。


SA.6.120

  一二〇【經旨】本經敘說羅陀比丘告訴外道出家人,他是為了斷除五陰的貪、瞋、痴,所以才在佛處出家修持清凈梵行。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摩拘羅山中。那時,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羅陀。

當時,有眾多外道出家人,來到羅陀住處,彼此互相問訊後,退坐一邊,然後問羅陀說:「你是因為什麼緣故,所以才在佛陀那兒出家修持清凈梵行的呢?」

羅陀答說:「我是因為對物質現象有貪、瞋、痴,為了盡除這些貪、瞋、痴,遠離貪慾,使它永遠息滅,寂靜不生;也是因為對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有貪、瞋、痴,為了盡除這些貪、瞋、痴,遠離貪慾,使它永遠息滅,寂靜不生的緣故,所以才在如來那兒出家修持清凈梵行。」

當時,眾外道出家人聽了羅陀尊者的話後,心裡很不高興,就從座席起來,批評責罵之後就離去了。

羅陀比丘下午時分從禪定中出定,去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然後把上面那些事情詳細的稟告佛陀:「世尊啊!我所說的話是否有毀謗世尊您呢?不會使他人來問難批評而自覺理屈嗎?沒有依照世尊所說而說、沒有依照正法而說、沒有依照正法的規則而說嗎?」

佛陀告訴羅陀說:「你的說法很真實,沒有毀謗如來,也不會使他人來問難批評而自覺理屈,是依照佛陀所說而說,依照正法而說,依照正法的規則而說。為什麼呢?因為對物質現象有貪、瞋、痴,為了盡除這些貪、瞋、痴,遠離貪慾,使它永遠息滅,寂靜不生;也是因為對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有貪、瞋、痴,為了盡除這些貪、瞋、痴,遠離貪慾,使它永遠息滅,寂靜不生的緣故,所以才在如來這兒出家修持清凈梵行。」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羅陀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

  第一二〇經注釋:

1、貪、恚、痴:即貪、瞋、痴三毒。貪是貪愛五欲,瞋是瞋恚無忍,痴是愚痴無明。因貪、瞋、痴能毒害人們的身命與慧,故名三毒。


SA.6.121

一二一【經旨】本經敘說羅陀比丘告訴外道出家人,他是為了斷除對五陰的貪慾、愛樂、喜歡,所以才在佛處出家修持清凈梵行。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摩拘羅山中。那時,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羅陀。

當時,有眾多外道出家人,來到羅陀住處,彼此互相問訊後,退坐一邊,然後問羅陀說:「你是因為什麼緣故,所以才在佛陀那兒出家修持清凈梵行的呢?」

羅陀答說:「我是因為對物質現象生起貪慾、愛樂、喜歡的心理,為了盡除這些貪樂的心理,遠離貪慾,使它永遠息滅,寂靜不生;也是因為對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生起貪慾、愛樂、喜歡的心理,為了盡除這些貪樂的心理,遠離貪慾,使它永遠息滅,寂靜不生的緣故,所以才在如來那兒出家修持清凈梵行。」

當時,眾外道出家人聽聞這些話後,心裡很不高興,就從座席起來,批評責罵之後就離去了。

羅陀比丘在下午時分從禪定中出定,去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然後把上面那些事情詳細的向佛陀稟告:「世尊啊!我所說的話,沒有毀謗如來嗎?不會使他人來問難批評而自覺理屈嗎?沒有依照如來所說而說、沒有依照正法而說、沒有依照正法的規則而說嗎?」

佛陀告訴羅陀說:「你的說法很真實,沒有毀謗如來,也不會使他人來問難批評而自覺理屈,是依照如來所說而說,依照正法而說,依照正法的規則而說。為什麼呢?因為對物質現象生起貪慾、愛樂、喜歡的心理,為了盡除這些貪樂心理,遠離貪慾,使它永遠息滅,寂靜不生;也是因為對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生起貪慾、愛樂、喜歡的心理,為了盡除這些愛樂的心理,遠離貪慾,使它永遠息滅,寂靜不生的緣故,所以才在如來這兒出家修持清凈梵行。」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羅陀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


SA.6.122

一二二【經旨】本經敘說佛陀告訴羅陀比丘,應當把五陰看做是魔王所造作。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摩拘羅山中。那時,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羅陀。

當時,世尊告訴羅陀說:「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緻,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那一切應當看做都是魔王所造作;所有的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緻、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那一切應當看做都是魔王所造作。」

佛陀告訴羅陀說:「物質現象是常住不變的呢?還是變化無常的呢?」

羅陀答說:「是變化無常,世尊。」

佛陀又問:「如果是變化無常的話,應是令人苦惱的么?」

羅陀答說:「是令人苦惱,世尊!」

對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的問答。佛陀又問說:「羅陀啊!如果是變化無常,令人苦惱的話,就是變易之法,那麼多聞的聖弟子可在這當中察見物質現象就是我、為我所有、我在物質現象中、或物質現象在我之中的情況嗎?」

羅陀答說:「不可,世尊!」

對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的問答。佛陀告訴羅陀說:「由於多聞的聖弟子對這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不妄見是我,或是我所有的緣故,所以對世間一切事物都無所執取;因為無所執取,所以就能無所貪著;由於無所貪著,所以就能自己覺證涅槃: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凈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於生死輪迴中。」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羅陀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


SA.6.123

一二三【經旨】本經敘說佛陀告訴羅陀比丘,五受陰是死滅之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摩拘羅山中。那時,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羅陀。

當時,世尊告訴羅陀說:「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緻,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那一切都是死滅之法;所有的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緻、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那一切都是死滅之法。」

佛陀告訴羅陀說:「物質現象是常住不變的呢?還是變化無常的呢?」

羅陀答說:「是變化無常,世尊!」

佛陀又問:「如果是變化無常的話,應是令人苦惱的么?」

羅陀答說:「是令人苦惱,世尊!」

佛陀又問:「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是常住不變的呢?還是變化無常的呢?」

羅陀答說:「是變化無常,世尊。」

佛陀又問:「如果是變化無常的話,應是令人苦惱的么?」

羅陀答說:「是令人苦惱,世尊!」

佛陀又問:「如果這些精神現象是變化無常、令人苦惱的話,就是變易之法,那麼多聞的聖弟子可在這當中察見這些精神現象是我、我所有、我在這些精神現象之中、或這些精神現象在我之中的情況嗎?」

羅陀答說:「不可,世尊!」

佛陀告訴羅陀說:「如果多聞聖弟子對這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能夠如實地觀察並無實體的我,也非我所有。那麼對一切世間事物便都能無所執取;能無所執取的話,就能無所貪著;由於無所貪著的緣故,所以就能自己覺證涅槃: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凈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於生死輪迴中了。」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羅陀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


SA.6.124

一二四【經旨】本經敘說如果對五陰染著纏綿的話,就名叫眾生。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摩拘羅山中。

那時,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羅陀,他稟告佛陀說:「世尊啊!所謂眾生,到底怎樣叫眾生呢?」

佛陀告訴羅陀說:「凡是對物質現象貪著留連的,就叫眾生;凡是對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貪著留連的,就叫眾生。」

佛陀又告訴羅陀說:「我說對物質現象的各種境界,都應當將它散壞消滅;對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辨別等精神現象的各種境界,也應當將它散壞消滅,要斷除對它的愛欲;愛欲除盡,那麼苦惱也就沒有了;苦惱沒有了,我說這就是苦的邊際。比如部落中那些小男孩、小女孩們的嬉戲,累積沙土造作城堡房舍,心裡愛樂沉迷,對它愛念不盡,慾念不盡,顧念不盡,渴念不盡,心中常愛樂、守護著它。還這樣地說:這是我的城堡,我的房舍。如果對這些沙土聚成的城堡房舍愛念盡了、慾念盡了、顧念盡了、渴念盡了,那麼就會用手去撥毀,或用腳把它踏壞,使它消散無蹤。就像這樣,羅陀啊!對物質現象的各種境界,都應當將它散壞消滅,除盡對它的愛樂;由於愛樂除盡的緣故,所以苦惱也就沒有了;由於沒有了苦惱的緣故,我說這就叫苦的邊際。」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羅陀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


SA.6.125

一二五【經旨】本經敘說羅陀比丘請佛陀為說法要。佛陀告以有身、有身集、有身滅、有身滅道跡。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摩拘羅山中。

那時,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羅陀,他去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然後稟告佛陀說:「慈悲的世尊啊!請您為我簡略的講說佛法的要義,我聽聞佛法後,當會獨自找一僻靜的地方,專心思考,不放逸懈怠。思考著:一個族姓子(善男子)之所以要剃除鬚髮,身穿僧衣,正信佛法,以俗家為非究竟歸處,而出家學道,是為了增益精進,修持一切清凈梵行,希望在現世自己知道作證: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凈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於生死輪迴中了。」

這時,世尊告訴羅陀說:「真好啊!羅陀啊!你能在佛前請問這樣的義理。要仔細聽啊!好好地思考!我將為你解說。羅陀啊!你應當要知道,有因緣假有的身體、有因緣假有身體生起的因素、有因緣假有身體的寂滅、有因緣假有身體寂滅的方法。什麼是因緣假有的身體呢?就是指這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那令人貪著煩惱的物質色身,以及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什麼是因緣假有身體生起的因素呢?就是由於有渴求未來永存的自體愛、對現在已得境界的貪喜俱行愛、對未來欲得每一境界的愛,以致招感來世的再生,這就是因緣假有身體生起的因素。怎樣叫因緣假有身體的寂滅呢?就是要把這渴求未來永存的自體愛、對現在已得境界的貪喜俱行愛、對未來欲得每一境界的愛斷除無餘,將它舍離,唾棄凈盡,遠離貪慾,使身心寂滅永不生起,這就叫因緣假有身體的寂滅。什麼是因緣假有身體寂滅的方法呢?就是所謂的八正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這就是因緣假有身體寂滅的方法了。對因緣假有的身體應當察知,對因緣假有身體的生起因素應當斷滅,對因緣假有身體的寂滅應當覺證,對因緣假有身體寂滅的方法應當修習。羅陀啊!如果多聞聖弟子對這因緣假有的身體,能夠察知、斷舍;對這因緣假有身體的生起因素,能夠察知、斷滅;對這因緣假有身體的寂滅,能夠察知、覺證;對這因緣假有身體寂滅的方法,能夠察知、修習後,羅陀啊!這就叫斷除貪愛,遠離貪愛,轉脫煩惱的系縛,息止傲慢的心理,獲得證悟,徹底地解脫生死的苦海了。」

羅陀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就從座席起來,向佛陀行禮,告辭而去。經過世尊這樣地教導後,羅陀比丘獨自找一僻靜的地方,專心思考著:一個善男子之所以要剃除鬚髮,穿著僧衣,正信佛法,以俗家為非究竟歸處,而出家學道,是為了增益精進,修持一切清凈梵行,希望在現世中,自己知道作證: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凈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於生死輪迴中,證成阿羅漢,心靈獲得完善的解脫。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羅陀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

  第一二五經注釋:

1、族姓子:本指出身上流社會之男子,後通稱信三寶之男子叫族姓子,譯為「善男子」。


SA.6.126

一二六【經旨】本經敘說世尊告訴羅陀比丘,五受陰都是惡魔。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摩拘羅山中。那時,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羅陀。

當時,世尊告訴羅陀比丘說:「比丘啊!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緻,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那一切應把它看做都是惡魔;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辨別等精神現象,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緻,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那一切也應當把它看做都是惡魔。羅陀啊!你的意見怎樣呢?物質現象是常住不變的呢?還是變化無常的呢?」

羅陀答說:「是變化無常,世尊。」

佛陀又問:「如果是變化無常的話,應是令人苦惱的么?」

羅陀答說:「是令人苦惱,世尊!」

佛陀又問:「如果是變化無常、令人苦惱的話,就是變易之法,多聞聖弟子還可在這當中察見有一實體的我嗎?」

羅陀答說:「不可,世尊!」

佛陀接著說:「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子。所以,羅陀啊!多聞聖弟子對這物質現象要生起厭離心;對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也要生起厭離心。因為厭離,所以就不去喜愛它;因為不喜愛它,所以就可獲得解脫。解脫知見: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凈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於生死輪迴中。」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羅陀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


SA.6.127

一二七【經旨】本經敘說佛陀告訴羅陀比丘,五陰都是魔王所造作。本經可與一二二、一二六經參閱。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摩拘羅山中。那時,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羅陀。

當時,世尊告訴羅陀比丘說:「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緻,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那一切都是魔王所造作;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子。」

佛陀告訴羅陀說:「你的意見怎樣?物質現象是常住不變的呢?還是變化無常的呢?」

羅陀答說:「是變化無常,世尊!」

佛陀又問:「如果是變化無常的話,應是令人苦惱的么?」

羅陀答說:「是令人苦惱,世尊!」

佛陀又問:「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是常住不變的呢?還是變化無常的呢?」

羅陀答說:「是變化無常,世尊!」

佛陀又問:「如果是變化無常的話,應是令人苦惱的么?」

羅陀答說:「是令人苦惱,世尊!」

佛陀告訴羅陀說:「如果這些精神現象是變化無常、令人苦惱的話,就是變易之法,多聞聖弟子還可在這當中察見有我、我所有、我在這些精神現象之中、或這些精神現象在我之中的情況嗎?」

羅陀答說:「不可,世尊」

佛陀接著說:「所以,羅陀啊!多聞聖弟子對物質現象要生起厭離心,因為厭離,所以就不會去喜愛它;對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也要生起厭離心,因為厭離,所以就不會去喜愛它。因為不去喜愛它,所以就可獲得解脫,解脫知見: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凈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於生死輪迴中。」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羅陀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

第三經也是這樣的說法,所差別的是,佛陀告訴羅陀:「多聞聖弟子對這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要對每一蘊去觀察無我,也非我所有。做這樣地觀察後,那麼對一切世間便都能不去執取。因為不去執取,所以就不會貪著;因為不貪著,所以自己就可覺證涅槃的境地: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凈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於生死輪迴中。」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羅陀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


SA.6.128

一二八【經旨】本經敘說佛陀告訴羅陀比丘,五蘊都是死滅之法,可與一二三經參閱。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摩拘羅山中。當時,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羅陀。

當時,世尊告訴羅陀比丘說:「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緻,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應當把那一切看做都是死滅之法;對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也要像這樣去做觀察。」

其餘的,都跟前面所說一樣。


SA.6.129

一二九【經旨】本經敘說佛陀告訴羅陀比丘,五蘊是斷滅之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摩拘羅山中。那時,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羅陀。

當時,世尊告訴羅陀比丘說:「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緻,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那一切應當把它看做都是斷滅之法;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子。多聞聖弟子能夠這樣去看待的話,就能對物質現象生起厭離心;對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生起厭離心。因為厭離,所以就不去喜歡它;因為不喜歡它,所以就可獲得心靈的解脫;解脫後就能證悟真理,自己知道: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凈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於生死輪迴中。」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羅陀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

就像「我觀察斷法」(即本經)的經文所述一樣,像這觀察滅法,觀察棄捨法、觀察無常法,觀察苦法,觀察空法,觀察非我法,觀察無常、苦、空、非我法,觀察病法,觀察癰法,觀察刺法,觀察殺法,觀察殺根本法,觀察病、癰、刺、殺、殺根本法等經文,都跟前面的經文所說一樣。


SA.6.130

一三〇【經旨】本經敘說當觀五陰是斷滅之法,意思與前經同。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摩拘羅山中。那時,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羅陀。

當時,世尊告訴羅陀比丘說:「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緻,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那一切應當把它看做都是斷滅之法。這樣地觀察後,對物質現象的貪慾就可斷除,斷除了貪慾之後,我說他的心靈已獲得完善的解脫;對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子。」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羅陀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

像這樣等同的有十四經,也都如上面的說法一樣。


SA.6.131

一三一【經旨】本經經意與一三〇經相同。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摩拘羅山中。那時,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羅陀。

當時,世尊告訴羅陀比丘說:「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緻,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那一切應當把它看做是斷滅之法。這樣地把它看做是斷滅之法後,那麼物質現象的貪慾就可斷除,貪慾斷除後,我說他的心靈便已獲得完善的解脫;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子。」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羅陀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

如「當斷」的經文所敘述的一樣,像這當知、當吐、當息、當舍等經文,也是這樣地說法。


SA.6.132

一三二【經旨】本經敘說若想斷除五受陰的話,就應當去尋求大師。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當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想要斷除這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的話,就應當去尋求有道德學問的大師。是哪五蘊呢?就是令人貪著煩惱的物質現象,以及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想要斷除這五蘊,就應當去尋求有道德學問的大師。」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如「求大師」的經文所敘述的一樣,像這勝師者、順次師者……正憶念者等經文,也是這樣的說法。


SA.6.133

一三三【經旨】本經敘說如果習近於五陰的話,就會被魔王所束縛,不得解脫;反之,才得解脫。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當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如果沙門、婆羅門習近於物質現象的話,就會隨任魔王的自在使喚,陷入魔掌之中,隨任魔王的欲求,被魔王所束縛,不能解脫魔王的系綁;如果習近於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子。如果沙門、婆羅門不習近於物質現象的話,那麼這些沙門、婆羅門便不會隨任魔王的自在使喚,不陷入魔掌之中,不隨任魔王的欲求,解脫魔王的束縛,解脫魔王的系綁;如果不習近於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子。」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像這習近者、習著者……不吐者等,像這樣的沙門、婆羅門就會隨任魔王的自在使喚,就如上面經文所說的一樣。


SA.6.134

一三四【經旨】本經敘說如能不習近五陰,就可獲得解脫。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當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如果沙門、婆羅門對於物質現象能夠不習近的話,就不會隨任魔王的自在使喚,不會陷入魔掌之中,不會隨任魔王的欲求,不被魔王所束縛,解脫魔王的系綁;如果不習近於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的話,也是像這樣子。」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乃至吐色者,也是這樣的說法。(即是第一三三經末「如是習近者……不吐者」之相反「如是不習近者……乃至吐色,亦復如是」。)


SA.6.135

一三五【經旨】本經敘說由於愛系五陰之故,才會有生死流轉。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當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到底是有什麼的緣故,所以才會有什麼的生起?被什麼所系著?在何處認見有我呢?因此而使眾生被無明所覆蓋,滿腦子被愛樂所系縛,在長途上賓士,生死中輪迴,生死中不斷流轉,而不知生命的真相呢?」

眾比丘稟告佛陀說:「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憑依。慈悲的世尊啊!希望您能哀憫弟子的愚痴,廣說它的義理,眾比丘們聽聞說法後,當會信受奉行。」

佛陀告訴比丘說:「要仔細地聽!好好地思考!我將為你們解說。眾比丘啊!就是因為有物質現象存在的緣故,所以才會有物質事物的生起,被物質現象所系縛,從物質現象中認見有我,而使眾生被無明所覆蓋,滿腦子被愛樂所系縛,在長途上賓士,生死中輪迴,生死中不斷地流轉;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子。眾比丘啊!物質現象是常住不變的呢?還是變化無常的呢?」

比丘答說:「是變化無常,世尊!」

佛陀又問:「是變化無常的話,應是令人痛苦的么?」

比丘答說:「是令人痛苦,世尊!」

佛陀說:「就像這樣,比丘啊!如果是無常的話,就是痛苦的,因為有痛苦的緣故,所以就有苦惱的事物生起,被它所系著,就在苦惱的事物中認見有我,而使眾生被無明所覆蓋,滿腦子被愛染所系縛,在長途上賓士,生死中輪迴,生死中不斷地流轉;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子。所以,眾比丘啊!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緻,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那一切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我不在物質現象中、物質現象也不在我之中,這樣的觀察就叫正慧;感受、想像、意志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要像這樣地去觀察。

同樣地,對所見、所聞、所覺、所識、所求、所得、及心意所思惟的事物,能隨即覺知、隨即觀察,那一切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我不在這事物之中、這事物也不在我之中,這樣地觀察,就叫正慧。

如果有所認見而說:有我、有世間、有這世間、(有其它世間)、有永恆、常住、不變易的事物,然而那一切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我不在這事物之中、這事物也不在我之中,這就叫正慧。

如果又有認見而說:沒有此世的我、也沒有此世的我所擁有的事物;沒有未來的我,也沒有未來的我所擁有的事物,那一切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我不在這事物之中、這事物也不在我之中,這就叫正慧。

如果多聞聖弟子對這六根處,能觀察沒有實體的我,沒有我所擁有的事物,像這樣觀察的話,就可斷除對佛的懷疑不信,斷除對法、對僧的懷疑不信,這就叫凈信三寶的比丘了。多聞聖弟子不會再造作身、口、意三業,而趨入於三惡道之中。即使偶有懈怠的時候,但聖弟子決定向正覺的道路邁進,在天界、人間各受生七次後,便能解脫生死輪迴之苦了。」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一三五經注釋:

1、見、聞、覺、識、求、得、隨憶:比對漢譯南傳大藏經相對經文之類句作「所見、所聞、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白話譯文即參照此翻譯。

2、有此世:比對第一三八、第一四一經,「有此世」下應有「有他世」三字。

3、「於佛所狐疑斷,於法、於僧狐疑斷」:即凈信佛、法、僧三寶,毫不懷疑。

4、身、口、意業:此即三業。身業即身之所作,如殺生、偷盜、邪淫、酗酒等事是;口業即口之所語,如惡口、兩舌、綺語、妄語等之言語是;意業即意之所思,如貪、瞋、痴等動念是。

5、三惡道:依惡業而生之三所,即地獄道、餓鬼道、畜牲道。

6、三菩提:「正覺」之意。

7、七有天人往來:即在人間與天界各受生七次,四果中之預流果尚須經七有天人往來,而後始得不復受生死流轉。

8、作苦邊:即盡苦際,謂解脫一切生死輪迴之苦。


SA.6.136

  一三六【經旨】本經意同一三五經,請參閱。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當時,世尊告訴眾比丘……內容就如前經所一樣,所差別的是:「多聞聖弟子對這六根處,能觀察沒有實體的我、沒有我所擁有的事物,像這樣觀察的話,就可斷除對苦諦的懷疑,斷除對集諦、滅諦、道諦的懷疑,這就叫比丘了。多聞聖弟子不會再造作身、口、意三業,而趨入於三惡道之中。」就像這樣地廣為說法……乃至於解脫生死輪迴之苦。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一三六經注釋:

1、「於苦狐疑斷,於集、滅、道狐疑斷」:即凈信四聖諦,對此毫不懷疑。四聖諦——苦諦,是說明人生多苦的真理;集諦,是說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樣來的道理;滅諦,是說明涅槃境界才是多苦的人生最理想最究竟歸宿的真理;道諦,是說明人要修道才能證得涅槃的真理。


SA.6.137

一三七【經旨】本經意同一三五經,請參閱。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當時,世尊告訴眾比丘……廣為說法的內容就如一三五經,所差別的是:「如果多聞聖弟子對這六根處,能觀察沒有實體的我、沒有我所擁有的事物,像這樣觀察的話,就可斷除對佛的懷疑,斷除對法、僧、苦諦、集諦、滅諦、道諦的懷疑。」像這樣地廣為說法……乃至於解脫生死輪迴之苦。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6.138

一三八【經旨】本經經文與一三五經大扺雷同,請參閱。譯文略。


SA.6.139

  一三九、第二經亦如是。差別者:於苦、集、滅、道狐疑斷。

【經旨】、本經為以第一三八經為首之第二經,譯文略。


SA.6.140

一四〇、第三經亦如是。差別者:於佛、法、僧狐疑斷,於苦、集、滅、道狐疑斷。

  【經旨】本經為以第一三八經為首之第三經,譯文略。


序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Chanworld.org收集整理】2018.06.09-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