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現代漢語】28

序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八 (SA.28)

SA.28.760-808


SA.28.760

七六〇【經旨】本經敘說正見能起其餘正道,而得心善解脫。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就如太陽要升起前先顯現的相狀,那就是光明之相的初光。同樣地,比丘將正確度盡苦海,徹底地脫離苦海之前的徵兆,就是所謂的正見。這正見能引發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的生起。由於生起禪定的正受之故,聖弟子的內心就能正確地解脫貪慾、瞋恚、愚痴。如此得到心靈完善解脫的聖弟子,可得到正確的知見: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凈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於生死輪迴中了。」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61

七六一【經旨】本經敘說若無明為前相,則會生起八邪道;若起明為前相,則能生八正道諸善法,而得解脫。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如果以愚痴無明為前相,就會因而生起各種邪惡不善法來。這時,會隨著生起無慚、無愧,無慚、無愧生起後,隨著會生起邪見;邪見生起後,便能引發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的生起。如果是以光明的智慧為前相,就能生起各種的善法。這時,慚、愧之心會隨著生起;慚、愧之心生起後,就能生起正見;正見生起後,就能引發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等法的次第生起。正定生起後,聖弟子就能正確地解脫貪慾、瞋恚、愚痴的結縛了。聖弟子如此地得到正確解脫後,就能得到正確的知見: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凈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都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於生死輪迴中了。」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62

七六二【經旨】本經敘說無明為諸不善法生起的根本,而明則為一切善法生起的根本,能使人得到解脫。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如果比丘生起各種邪惡不善之法,那一切都是以愚痴無明為根本,依無明而集,依無明而生,依無明而起。為什麼呢?因為愚痴無明的話,就無法知道事理,不能如實知道善法或不善法,對於有罪或無罪、下法或上法、染污或不染污、分別或不分別、緣起或非緣起等都不能如實知道;由於不能如實知道的緣故,就會生起邪見;邪見生起後,就能引發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的生起。

如果比丘生起各種的善法,那一切都是以明(智慧)為根本,依明而集,依明而生,依明而起。有明的話,就能如實知道善法或不善法,對於有罪或無罪、親近或不親近、卑法或勝法、穢污或白凈、有分別或無分別、緣起或非緣起等都能如實知道;能如實知道的話,這就是正見。有正見的話,就能引發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的生起。正定生起後,聖弟子就能正確地解脫貪慾、瞋恚、愚痴的結縛了。解脫貪慾、瞋恚、愚痴的結縛後,這位聖弟子就可得到正確的知見: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凈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都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於生死輪迴中了。」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63

七六三【經旨】本經敘說世尊不稱說起邪事者,以其不樂正法;而讚歎起正事者,以其樂於正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在家居士或出家比丘,如果生起邪事的話,那是我所不稱說的。為什麼呢?因為在家居士或出家比丘若生起邪事的話,就不能喜樂正法。什麼是邪事呢?就是邪見……乃至邪定。如果在家居士或出家比丘生起正事的話,這是我所讚歎的。為什麼呢?因為生起正事的話,就會喜樂正法,善於修習正法。什麼是正事呢?就是正見……乃至正定。」

當時,世尊就唱誦詩偈說:

「在家及出家人,如果生起邪事的話,

他就必定不會喜樂無上的正法。

在家及出家人,如果生起正事的話,

他的心就會常喜樂這無上的正法了。」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64

七六四【經旨】本經敘說八正道可斷除五欲。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迦摩比丘去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問佛陀說:「世尊啊!所謂欲,到底怎樣叫欲呢?」

佛陀告訴迦摩說:「欲,就是五妙欲。是哪五種呢?就是眼睛識取色境時,覺得可愛、可意、可念,而長養著欲樂;同樣地,耳識聲、鼻識香、舌識味、身識觸時,也都覺得可愛、可意、可念,而長養著欲樂,這樣就叫做欲。然而那些塵境並非就是欲,對於那些塵境生起貪著的,這才叫做欲。」

當時,世尊就唱誦詩偈說:

「世間紛雜的色等五境,這些並非就是愛欲;

貪慾的覺想,這才是人們的愛欲。

各種色境常住於世間,修行的人要斷除內心的愛欲。」

迦摩比丘又問佛陀說:「世尊啊!是否有方法、途徑,斷除這愛欲么?」

佛陀告訴比丘說:「有八種正道,能斷除愛欲,就是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65

七六五【經旨】本經敘說修習八正道可得甘露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有一位名叫阿梨瑟吒的比丘,他去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問佛陀說:「世尊啊!所謂甘露,到底怎樣叫甘露呢?」

佛陀告訴阿梨瑟吒說:「所謂甘露,就是涅槃界的名稱,這是我為滅盡煩惱的人,現說這個名稱。」

阿梨瑟吒比丘又問佛陀說:「世尊啊!是否有一種方法、途徑,修習又多修習後,就能得到甘露法的嗎?」

佛陀告訴比丘說:「有的,就是八聖道之法,即正見……乃至正定。」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66

七六六【經旨】本經敘說八正道之前七正道,乃為最後正道——正定之基礎。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舍利弗尊者去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問佛陀說:「世尊啊!所謂賢聖等三昧的根本與眾具,什麼是賢聖等三昧的根本與眾具呢?」

佛陀告訴舍利弗說:「就是七正道法,它就是賢聖等三昧的根本與眾具。是哪七種呢?就是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舍利弗啊!對這七種道法修習而成基業後,就能專一他的心思,所以這些道法就叫做賢聖等三昧的根本與眾具。」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七六六經注釋:

1、等三昧:即正定。


SA.28.767-769

  七六七——七六九【經旨】就如前面三篇經文所敘述一樣,有佛問諸比丘的三篇經文,也是同樣的說法。


SA.28.770

七七〇【經旨】本經敘說凡夫所說「無母子畏」,其實是「有母子畏」;佛陀說老、病、死乃真「無母子畏」。唯有修習八正道,才能斷除這些怖畏。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有無母子的怖畏,也有有母子的怖畏,這是愚痴無聞凡夫的說法,然而他卻不能了知無母子的怖畏,以及有母子的怖畏之意義。

眾比丘啊!有三種無母子的怖畏,這是愚痴無聞凡夫所說的。是哪三種呢?眾比丘啊!就是有時兵災亂起,殘害國土,人民流離失所,兒子失去了母親,母親也失去了兒子,這就是愚痴無聞凡夫所說的第一種無母子的怖畏。(因兵災而母子相失的怖畏)

其次,比丘啊!有時忽然發生了大火災,焚燒整個城邑村落,人民四處奔逃,母子互相離失,這就是愚痴無聞凡夫所說的第二種無母子的怖畏。(因火災而母子相失的怖畏)

其次,比丘啊!有時山中下大雨,洪水流出後,淹沒了整個村落,人民四處奔逃,母子互相離失,這就是愚痴無聞凡夫所說的第三種無母子的怖畏。(因水災而母子相失的怖畏)

然而這三種怖畏,其實是有母子的怖畏,而愚痴無聞凡夫卻說是無母子的怖畏。有時雖然兵凶亂起,殘害國土,人民流離失所,母子相離失了;然而有時候,在某處母子卻又相見了。這就是第一種有母子的怖畏(母子皆在而生起怖畏),而愚痴無聞凡夫卻說是無母子的怖畏。

其次,雖然大火突然燒起,焚燒了整個城邑村落,人民四處奔逃,母子相離失,然而或許又彼此相會見了。這就是第二種有母子的怖畏,而愚痴無聞凡夫卻說是無母子的怖畏。

其次,雖然山中下大雨,洪水流出,淹沒了整個村落,這裡的人民四處奔逃,母子相離失,但或許不久便又相見了。這是第三種有母子的怖畏,而愚痴無聞凡夫卻說是無母子的怖畏。

比丘啊!有三種無母子的怖畏,這是我自己覺悟成為等正覺者所講說的。是哪三種呢?比丘啊!兒子如果年老時,沒有母親能說:『兒子啊!你不要衰老,我將代替你!』他的母親年老時,也沒有兒子能說:『母親啊!你不要衰老,我將代替你衰老!』這就是我自己覺悟成為等正覺者所說的第一種無母子的怖畏。(母子不能替代衰老的怖畏)

其次,比丘啊!有時兒子生病了,做母親的不能說:『兒子啊!你不要生病,我將代替你生病!』母親生病之時,做兒子的也不能說:『母親啊!你不要生病,我將代替你生病!』這就是我自己覺悟成為等正覺者所說的第二種無母子的怖畏。(母子不能替代生病的怖畏)

其次,兒子如果將死之時,沒有母親能夠說:『兒子啊!你不要死,我現在就來代替你死!』母親將死之時,也沒有兒子能說:『母親啊!你不要死,我將代替你死!』這就是我自己覺悟成為等正覺者所說的第三種無母子的怖畏。(母子不能替代死的怖畏)

眾比丘問佛陀說:「有一種方法、途徑,修習又多修習後,能斷除前三種有母子的怖畏,也斷除後三種無母子的怖畏嗎?」

佛陀告訴比丘說:「有一種方法、途徑,可斷除哪三種怖畏。是什麼方法、途徑,修習又多修習後,能斷除前三種有母子的怖畏,也能斷除後三種無母子的怖畏呢?就是八聖道法——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71

七七一【經旨】本經敘說修習八正道可斷除三受。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有三種感受,是生滅無常,由因緣所造作,緣於心而產生的。是哪三種呢?就是快樂的感受、痛苦的感受、不苦也不樂的感受。」

眾比丘又問佛陀說:「世尊啊!是否有一種方法、途徑,修習又多修習後,就能斷除這三種感受的呢?」

佛陀告訴比丘說:「那就是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72

七七二【經旨】本經敘說修習八正道,可斷除老、病、死三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世間有三種法是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的。是哪三種呢?就是老、病、死,這三種法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世間如果沒有這三種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之法的話,就不會有如來、應供、等正覺出現於世間,而世間人也不會知道有如來的說法教誡與教授。因為這三種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之法存在的緣故,所以如來、應供、等正覺才會出現於世間,而世間人也才能知道有如來的說法教誡與教授。」

眾比丘又問佛陀說:「是否有一種方法、途徑,能斷除這三種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之法呢?」

佛陀告訴比丘說:「是有一種方法、途徑,修習而又多修習後,就能斷除這三種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之法。是什麼方法、途徑,修習而又多修習後,就能斷除這三種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之法呢?就是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73

七七三【經旨】本經敘說成就有學之八正道者,名為有學;成就無學之八正道者,名為無學。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我將講說有學及無學的意義。你們要仔細地聽!好好地思考!怎樣叫做有學呢?就是成就有學者的正見,成就有學者的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這樣就叫做有學。怎樣叫做無學呢?就是成就無學者的正見,成就無學者的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這樣就叫做無學。」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就如本篇「學、無學」的經文所述,像這正士、如是大士等經文,也是同樣的說法。

  第七七三經注釋:

1、學:又稱「有學」,即在學地上修持者。預流、一來、不還等果均是。

2、無學:即阿羅漢,阿羅漢已修成正果,煩惱已盡,所應學的皆已修畢,故叫無學。


SA.28.774

七七四【經旨】本經敘說成就無學者的八正道,謂之聖漏盡。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我將講說『聖漏盡』的意義。怎樣叫『聖漏盡』呢?就是成就了無學者的正見,……乃至成就了無學者的正定,這樣就叫做『聖漏盡』。」

佛陀說完這段的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75

七七五【經旨】本經略說八正道內容。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我現在將講說八聖道法。是哪八種呢?就是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76

七七六【經旨】本經敘說若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舍而修習,是名修八聖道。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我現在將講說修習八聖道。你們要仔細地聽!好好地思考!怎樣叫修習八聖道呢?就是這比丘修習正見時,能依於遠離,依於無欲,依於寂滅,而向於舍;修習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時,也能依於遠離,依於無欲,依於寂滅,而向於舍,這樣就叫做修習八聖道。」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77

七七七【經旨】本經敘說過去、未來、現在皆應當修習八聖道。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我現在將說比丘過去已修習八聖道,未來也將修習八聖道。……乃至……。」

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78

七七八【經旨】本經敘說若修習八聖道清凈鮮白,則能離諸煩惱,使未起不善法不起,未起善法能起。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如果比丘的正見清凈鮮白,就不會有各種的過患,能遠離一切的煩惱,使未起的不善法不起,只除了佛陀所調伏者之外,……乃至正定也是同樣地說法。如果正見清凈鮮白,就不會有各種的過患,能遠離一切的煩惱,使未起的善法能生起,……乃至正定也是同樣地說法。」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就如本篇「除佛所調」的經文所述,「除善逝所調」的經文,也是同樣地說法。


SA.28.779

七七九【經旨】本經敘說五蓋為不善聚;八聖道為善法聚。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說不善所聚之法,就是五蓋,這是正確的說法。為什麼呢?因為純一不善所聚之法,就是所謂五蓋。是哪五種呢?就是貪慾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悔蓋、疑蓋。說是由善法所積聚的,就是八聖道,這是正確的說法。為什麼呢?因為由純一圓滿清凈的善法所積聚的,就是八聖道。是哪八種呢?就是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80

七八〇【經旨】本經敘說阿難以為半梵行者即是善知識,佛告其全梵行者才是善知識,可參閱第七三八經。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山谷精舍里。

那時,阿難尊者獨自處於僻靜之處,這樣地想著;受持一半梵行的人,就可算是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了。……乃至佛陀告訴阿難說:「要純一圓滿清凈具足梵行的人,才叫善知識。為什麼呢?因為我是善知識的緣故,能使一切眾生修習正見,依於遠離,依於無欲,依於寂滅,而向於舍。……乃至修習正定,依於遠離,依於無欲,依於寂滅,而向於舍。」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81

七八一【經旨】本經敘說婆羅門之行持,其實乃是世人乘,唯佛所說八正道能調伏煩惱軍,乃是正法律乘、天乘、婆羅門乘、大乘。(巴利本無「天乘、大乘」之句,唯作「梵乘、法乘、無上的勝伏」。)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那時,阿難尊者在晨朝穿著法衣,手拿著缽,要進入舍衛城中乞食。

這時有位名叫生聞的婆羅門乘坐著白馬車,有眾多的年輕人隨從著他。所乘為白馬、白車白鞚、白鞭,頭戴白帽,頂著白傘蓋,手拿白色拂塵,穿著白色衣服,掛著白瓔珞,以白香塗身,隨從之人也都是白色,走出舍衛城,想到林中去教授、讀誦。眾人看到了都說:「善乘!善乘!就是婆羅門乘。」

當時,阿難尊者看見婆羅門與隨從及一切器具都是白色的,看見之後,就走入城內乞食。當他回到精舍,收好了衣缽,洗完腳,就去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問佛陀說:「世尊啊!今天早晨,我穿著法衣,手拿著缽盂,要進入舍衛城乞食時,看見生聞婆羅門乘坐白馬車,他的隨從及所用器具都是白色,眾人看了都讚歎著說:『善乘!善乘!就是婆羅門乘。』怎樣呢?世尊啊!從您所教說的正法與戒律來看,您認為這是世人乘呢?還是婆羅門乘呢?」

佛陀告訴阿難說:「這是世人之乘,不是我所教說的正法、戒律所謂的婆羅門乘。阿難啊!我所教說的正法與戒律之乘,是天乘,是婆羅門乘,是大乘,為能調伏煩惱軍之法。你要仔細地聽!好好地思考!我將為你解說。阿難啊!什麼是正法、戒律之乘,是天乘,是婆羅門乘,是大乘,為能調伏煩惱軍之法呢?就是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阿難啊!這就是正法、戒律之乘,是天乘,是梵乘(即婆羅門乘)是大乘,為能調伏煩惱軍之法。」

當時,世尊就唱誦詩偈說:

「以凈信及戒律來做為正法的車軛,慚和愧做為約束的長繩,

要用正念善加護持,做為一個善於駕馭的人。

舍與三昧做車轅,智慧和精進就是輪子,

以不貪著和忍辱做為鎧甲,安穩地循著正法而行。

如此直進而不退還,永遠邁向無憂之處(涅槃寂靜),

智士乘駕著這輛戰車,去摧伏沒有智慧的怨敵。」

  第七八一經注釋:

1、鞚:拴馬的繩子,即馬勒。

2、白拂:白色的拂塵。拂塵,用麈尾或馬尾做成,古人用來拭塵之器。

3、乘:乘者,乘載之義,用以稱名行法。能乘載修行人,使至其果地。

4、婆羅門乘:婆羅門譯為凈裔,也譯為梵。古代印度人以能上升梵天之法為「梵行」、「梵乘」,即此句婆羅門乘之義。

5、為是婆羅門乘:此句以後之「婆羅門乘」或「梵乘」,乃指佛教以八正道證涅槃之清凈行法而言,與前面之「婆羅門乘」雖用字相同,而義卻不同。

6、軛:在車衡兩端扼住牛馬頸項,以便拉車的東西。

7、縻:牽引或拘束牲畜之繩子。

8、轅:駕車之木。


SA.28.782

七八二【經旨】本經敘說當遠離八邪道,修習八正道,則能以義饒益,常得安樂。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應該要遠離邪見,應該要斷除邪見。如果邪見是不可以斷除的,我就不會說應遠離、斷除邪見;因為邪見是可以斷除的緣故,所以我才說比丘應該要遠離邪見。如果不能遠離邪見的話,邪見將會造作出不合真義而沒有利益的痛苦來,所以我說應該要遠離邪見。像這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等,也是同樣地說法。

眾比丘啊!遠離邪見後,就應該要修習正見。如果不能修得正見的話,我就不會說應修習正見;因為能夠修得正見的緣故,所以我才說比丘應修習正見。如果不修習正見的話,將會造作出不合真義而沒有利益的痛苦來;因為不修習正見,就會造作出不合真義而沒有利益的痛苦之故,所以我說應當要修習正見,由於真義的增長,常可得到安樂。所以,比丘啊!你們應當要修習正見。像這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等,也是同樣地說法。」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83

七八三【經旨】本經敘說八邪道為非彼岸;八正道為彼岸。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有位名叫生聞的婆羅門來到佛陀住處,和世尊見面彼此問訊慰勞,問訊慰勞後,退坐一邊,問佛陀說:「瞿曇啊!所謂非彼岸及彼岸。瞿曇!到底什麼是非彼岸?什麼是彼岸呢?」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邪見就是非彼岸;正見就是彼岸。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等也是非彼岸;正見是彼岸,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等也是彼岸。」

當時,世尊便唱誦詩偈說:

「眾人之中很少有人,能渡到安樂的涅槃彼岸;

所有一切的世間人,大多徘徊而游於不安樂的此岸。

對這所教說的正法、戒律,能善於隨順修習的人,

這些人就能安渡那難渡的生死輪迴,而到達彼岸。」

這時,生聞婆羅門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就從座席起來離去。

  七八三經注釋:

1、彼岸:生死之境界譬之此岸,業煩惱譬之中流,涅槃譬之彼岸。


SA.28.784-786

七八四——七八六【經旨】就像這樣,有異比丘問尊者阿難、問佛、問諸比丘,這三經也同前面經文的內容一樣。


SA.28.787

七八七【經旨】本經敘說不正思惟,會生起且增廣八邪道;能正思惟則能息滅八邪道。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在自身諸法中,我不曾看見有一種法,能使還未生起的邪惡不善法生起,已生起的話,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就如已經說過「不正思惟」的經文(見第七二八經)那樣。眾比丘啊!不能正確思惟的話,就會使未生起的邪見生起,已生起的話,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同樣地,不正思惟會生起增廣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也是同樣地說法。

眾比丘啊!在自身諸法中,我也不曾看見有一種法,能使未生起的邪惡不善法不會生起,而已生起的邪惡不善法就能使它息滅,就如已經說過「正思惟」的經文(見第七二八經)那樣。眾比丘啊!能正確思惟的話,未生起的邪見就能使它不會生起;已生起的話,就能使它息滅。就如正思惟不會生起邪見的敘述一樣,也不會生起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等邪惡之法,也是同樣地說法。」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88

七八八【經旨】本經敘說不正思惟能退失八正道,正思惟能增廣八正道。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在自身諸法中,我不曾看見有一種法,能使還未生起的善法不會生起,已生起的善法就使它退失,就如已經說過「不正思惟」的經文那樣。眾比丘啊!不能正確思惟的話,就會使未生起的正見不能生起,而已生起的正見就又使它退失。同樣地,也會使未生起的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等法不能生起,已生起的話,就又使它退失。

眾比丘啊!在自身諸法中,我也不曾看見有一種法,能使還未生起的善法生起,已生起的善法,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就如已經說過「正思惟」的經文那樣。眾比丘啊!能正確思惟的話,未生起的正見就會使它生起,已生起的正見,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同樣地,也會使未生起的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等法生起,已生起的話,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89

七八九【經旨】本經可參閱第七八七、七八八兩經。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在自身諸法中,我不曾看見有一種法,能使還未生起的邪惡不善之法生起,已生起的邪惡不善之法,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也能使未生起的善法不會生起,已生起的話,就使它退失,這種法就是不能正確思惟。眾比丘啊!不能正確思惟的話,就會使未生起的邪見生起,已生起的話,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也會使未生起的正見不能生起,已生起的話,就會使它退失。同樣地,就會使未生起的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生起,已生起的話,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也會使未生起的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不能生起,已生起的話,就會使它退失。

眾比丘啊!我在自身諸法中,也不曾看見有一種法,能使未生起的邪惡不善之法不會生起,已生起的邪惡不善之法,就會使它消滅;未生起的善法能使它生起,已生起的善法,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就如已經說過「正思惟」的經文那樣。眾比丘啊!能正確思惟的話,就能使未生起的邪見不會生起,已生起的邪見,就會使它息滅;也會使未生起的正見生起,已生起的正見,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同樣地,就能使未生起的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不會生起,已生起的話,就會使它息滅;也會使未生起的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生起,已生起的話,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90

七九〇【經旨】本經敘說惡知識能生起八邪道,並使之增廣;善知識則能使邪道不生,乃至息滅。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在外境諸法中,我不曾看見有一種法,能使未生起的邪惡不善之法生起,已生起的邪惡不善之法,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就如已經說過「惡知識、惡伴黨、惡隨從」的經文那樣。眾比丘啊!這惡知識、惡伴黨、惡隨從,會使未生起的邪見生起,已生起的邪見,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同樣地,也會使未生起的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生起,已生起的話,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

眾比丘啊!在外境諸法中,我也不曾看見有一種法,能使未生起的邪惡不善之法不會生起,已生起的邪惡不善之法,能使它息滅,就如已經說過「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的經文那樣。眾比丘啊!這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能使未生起的邪見不會生起,已生起的邪見,能使它息滅;也能使未生起的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不會生起,已生起的話,就能使它息滅。」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91

七九一【經旨】本經敘說善知識能令生八正道,乃至使之增廣。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在外境諸法中,我不曾看見有一種法,能使未生起的善法生起,已生起的善法,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就如已經說過「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的經文那樣。眾比丘啊!這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能使未生起的正見生起,已生起的正見,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同樣地,也能使未生起的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生起,已生起的話,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92

 七九二【經旨】本經敘說惡知識能令生八邪道,退失八正道;善知識則能息滅八邪道,令生八正道。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在外境諸法中,我不曾看見有一種法,能使未生起的邪惡不善之法生起,已生起的邪惡不善之法,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也能使未生的善法不會生起,已生起的善法,就會使它息滅,就如已經說過「惡知識、惡伴黨、惡隨從」的經文那樣。眾比丘啊!這惡知識、惡伴黨、惡隨從,能使未生起的邪見生起,已生起邪見的話,就會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也能使未生起的正見不會生起,已生起的正見,就會使它退失。同樣地,能使未生起的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生起,已生起的話,就會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也能使未生的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不會生起,已生起的話,就會使它退失。

眾比丘啊!在外境諸法中,我也不曾看見有一種法,能使未生起的邪惡不善之法不會生起,已生起的邪惡不善之法,就會使它息滅;未生起的善法,能使它生起,已生起的善法,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就如已經說過「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的經文那樣。眾比丘啊!這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能使未生起的邪見不會生起,已生起的邪見,就會使它息滅;未生起的正見能使它生起,已生起的正見,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同樣地,能使未生起的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不會生起,已生起的話,就會使它息滅;也能使未生起的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生起,已生起的話,就又會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93

七九三【經旨】本經敘說不正思惟能令邪見生起,正見退失;正思惟則能息滅邪見,生起正見。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在自身諸法中,我不曾看見有一種法,能使未生起的邪惡不善之法生起,已生起的話,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也能使未生起的善法不會生起,已生起的話,就會使它退失,就如已經說過「不正思惟」的經文那樣。眾比丘啊!不能正確思惟的話,能使未生起的邪見生起,已生起的邪見,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也能使未生起的正見不能生起,已生起的正見,就會使它退失。

眾比丘啊!在自身諸法中,我也不曾看見有一種法,能使未生起的邪惡不善之法不會生起,已生起的邪惡不善之法,就會使它息滅;未生起的善法能使它生起,已生起的善法,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就如已經說過「正思惟」的經文那樣。眾比丘啊!正確的思惟,能使未生起的邪見不會生起,已生起的話,就會使它息滅;未生起的正見能使它生起,已生起的話,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為增廣。」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就如本篇所說「邪見、正見」的經文一樣,像這邪志、正志,邪語、正語,邪業、正業,邪命、正命,邪方便、正方便,邪念、正念,邪定、正定等七經,也都是同樣的說法。

就如「內法」八篇經文所說;同樣地,「外法」八篇經文,也是如此說法。


SA.28.794

七九四【經旨】本經敘說八邪道為「非法」,八正道為「是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有非法,有是法(正確之法)。你們要仔細地聽!好好地思考!我將為你們解說。什麼是非法與是法呢?邪見就是非法,正見就是是法,……乃至邪定是非法,正定是是法。」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就如本篇「非法、是法」經文所述,像這非律、正律,非聖、是聖,不善法、善法,非習法、習法。非善哉法、善哉法,黑法、白法,非義、正義,卑法、勝法,有罪法、無罪法,應去法、不去法等經,每一經內容都與前面經文相同。


SA.28.795

七九五【經旨】本經敘說阿難答婆羅門所問,言出家乃為斷貪、瞋、痴三毒,而修習八正道能斷三毒。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拘睒彌國的瞿師羅園裡。那時,阿難尊者也住在那兒。

有一位婆羅門來到阿難住處,與阿難尊者彼此相問訊慰勞,問訊慰勞後,退坐一邊,問阿難尊者說:「想要向您請教,不知您是否有空為我解說?」

阿難答說:「隨你發問,我知道的話就會回答你。」

婆羅門問說:「阿難尊者啊!是什麼緣故你要在沙門瞿曇處出家修習清凈的梵行呢?」

阿難答說:「婆羅門啊!我是為了斷除之故。」

又問:「是為了斷除什麼呢?」

答說:「就是為了斷除貪慾、瞋恚、愚痴三毒之故。」

又問:「阿難啊!有方法、途徑而能斷除貪慾、瞋恚、愚痴三毒嗎?」

阿難答說:「有的,就是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婆羅門說:「阿難啊!真是賢聖的方法!賢聖的途徑!修習又多修習八聖道,必能斷除這貪慾、瞋恚、愚痴三毒。」

阿難尊者講說這段經文時,那位婆羅門聽聞他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就從座席起來離去。

就如本篇「斷貪、恚、痴」的經文所述,像這調伏貪、恚、痴,及得涅槃,及厭離,及不趣涅槃,及沙門義,及婆羅門義,及解脫,及苦斷,及究竟苦邊,及正盡苦等經,每一經內容都與前面經文相同。


SA.28.796

七九六【經旨】本經敘說八邪道是邪法,八正道是正法,並詳說八正道的內容。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有邪法,有正法。你們要仔細地聽!好好地思考!我將為你們解說。什麼是邪法呢?就是邪見……乃至邪定。什麼是正法呢?就是正見……乃至正定。

什麼是正見呢?就是信說有布施、有咒說、有齋戒,有善行、有惡行、也有善惡行的果報,有此世也有他世,有父母也有眾生的生起,有阿羅漢的善處與善向,有在此世或他世圓滿地自知作證: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凈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於生死輪迴中了。什麼是正志呢?就是出離的心志(遠離貪慾之心)、不瞋恚的心志、不害人的心志。什麼是正語呢?就是離於妄語、離於兩舌、離於惡口、離於綺語。什麼是正業呢?就是遠離殺生、偷盜、淫慾。什麼是正命?就是如法地去求取衣服、飲食、卧具、湯藥,而不是不如法地去取得。什麼是正方便呢?就是發願精進,運用方法出離煩惱的束縛,能勤奮進取,經常行持而不退轉。什麼是正念呢?就是意念或隨順而生之意念,都能不迷妄、不虛假。什麼是正定呢?就是心能安住不亂,很堅固地攝持著,達到寂止、三昧、一心的狀態。」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七九六經注釋:

1、謂說有施、有說、有齋:中阿含第一八九雙品聖道經第八此處作「謂此見有施、有齋、亦有咒說」。


SA.28.797

  七九七【經旨】本經敘說八正道有二種,世俗八聖道可轉向善趣;出世間八聖道則可轉向苦邊。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的話,就如前經的內容一樣,差別的是:「什麼是正見呢?所謂正見有二種。有一種正見是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的善道;有一種正見是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離苦的涅槃境地。怎樣叫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善道的正見呢?就是他如果能知見有布施、有咒說……乃至知道世間有阿羅漢,是不再接受生死的輪迴果報。這樣就叫做世間的、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善道的正見。怎樣叫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脫離苦惱的正見呢?就是聖弟子於苦能思考苦諦的道理,於苦集能思考集諦的道理,於苦滅能思考滅諦的道理,於滅道能思考道諦的道理,以無漏思惟去面對各種事象,對於諸法加以選擇、分別、推求、覺知,以智慧去開覺、觀察。這樣就叫做是神聖的、出世間的,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離苦得涅槃境地的正見。

什麼是正志呢?所謂正志有二種。有一種正志是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的善道;有一種正志是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離苦的涅槃境地。怎樣叫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善道的正志呢?就是說這種正志是出離心(遠離貪慾)、無瞋恚心、不害人心。這樣就叫做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善道的正志。怎樣叫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脫離苦惱的正志呢?就是說聖弟子於苦能思考苦諦的道理,於苦集能思考集諦的道理,於苦滅能思考滅諦的道理,於滅道能思考道諦的道理,以無漏的思惟相應於各種心念,去分別抉擇了解,思惟謀劃而立定心意。這樣就叫做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也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脫離苦惱的正志。

什麼是正語呢?正語有二種。有一種正語是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的善道;有一種正語是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離苦的涅槃境地。怎樣叫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善道的正語呢?就是說這種正語是遠離妄語(虛假不實的話)、兩舌(搬弄是非離間他人)、惡口(惡毒話罵人)、綺語(無禮義不正經話)。這樣就叫做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善道的正語。怎樣叫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脫離苦惱的正語呢?就是說聖弟子於苦能思考苦諦的道理,於苦集能思考集諦的道理,於苦滅能思考滅諦的道理,於滅道能思考道諦的道理,去除不正當的謀生方式,注意由口所作的四種惡行、以及其餘由口造作的各種惡行,遠離那些惡行,沒有漏失、遠離它們、不再貪著,固守攝持口德而不犯口業,任何時間都不違犯,也不違越限制。這樣就叫做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脫離苦惱的正語。

什麼是正業呢?正業有二種。有一種正業是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的善道;有一種正業是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離苦的涅槃境地。怎樣叫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善道的正業呢?就是遠離殺、盜、淫這三種惡行,這樣就叫做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善道的正業。怎樣叫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遠離苦惱的正業呢?就是說聖弟子於苦能思考苦諦的道理,於苦集能思考集諦的道理,於苦滅能思考滅諦的道理,於滅道能思考道諦的道理,去除不正當的謀生方式,注意由身所造作的三種惡行(殺、盜、淫),以及其餘的身之惡行,沒有漏失,心不樂著,固守執持身之善行而不犯惡業,任何時間都不違犯,也不違越限制。這樣就叫做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不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遠離苦惱的正業。

什麼是正命呢?正命有二種。有一種正命是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的善道;有一種正命是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離苦的涅槃境地。怎樣叫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善道的正命呢?就是說能如法地去求取衣食、卧具、治病湯藥,不是用不如法的方法去求取這些東西。這樣就叫做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善道的正命。怎樣叫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遠離苦惱的正命呢?就是聖弟子於苦能思考苦諦的道理,於苦集能思考集諦的道理,於苦滅能思考滅諦的道理,於滅道能思考道諦的道理,對於一切不正當的謀生方式不漏失、不樂著,固守執持如法的的營生活動,而不犯非法,任何時間都不違犯,也不違越限制。這樣就叫做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遠離苦惱的正命。

什麼是正方便呢?正方便有二種。有一種正方便是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的善道;有一種正方便是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遠離苦惱的涅槃境地。怎樣叫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善道的正方便呢?就是發願精進不懈,運用方法超出煩惱的束縛,堅固建立而不退失,能夠努力修學,精進地收攝各種心念,恆常修習而不休止。這樣就叫做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善道的正方便。怎樣叫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遠離苦惱的正方便呢?就是聖弟子於苦能思考苦諦的道理,於苦集能思考集諦的道理,於苦滅能思考滅諦的道理,於滅道能思考道諦的道理,以無漏的憶念去相應各種心念,發願運用方法精進不懈,勤勉修習正法,以超出煩惱的束縛,堅固建立而不退失,能夠努力修學,精進地收攝各種心念,恆常修習而不休止。這樣就叫做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遠離苦惱的正方便。

什麼是正念呢?正念有二種。有一種正念是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的善道;有一種正念是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遠離苦惱的涅槃境地。怎樣叫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善道的正念呢?就是心念、或隨念、或重念、或憶念,都能不妄不虛。這樣就叫做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正向於人、天善道的正念。怎樣叫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離苦的正念呢?就是聖弟子於苦能思考苦諦的道理,於苦集能思考集諦的道理,於苦滅能思考滅諦的道理,於滅道能思考道諦的道理,以無漏的思惟去相應各種事象,他的心念、或隨念、或重念、或憶念,都能不妄不虛。這樣就叫做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離苦的正念。

什麼是正定呢?正定有二種。有一種正定是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的善道;有一種正定是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離苦的涅槃境地。怎樣叫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善道的正定呢?就是將心安住,不亂、不動,攝持此心,使得寂止、三昧、專一。這樣就叫做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善道的正定。怎樣叫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也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離苦的正定呢?就是聖弟子於苦思考苦諦的道理,於苦集思考集諦的道理,於苦滅思考滅諦的道理,於滅道思考道諦的道理,以無漏的思惟去相應各種心念,內心不亂、不散,攝持此心,使得寂止、三昧、專一。這樣就叫做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離苦的正定。」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98

七九八【經旨】本經敘說若心向八邪道,則違背於法;若向八正道,則不違於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如果比丘心向於邪道的話,就會違背正法,不愛樂正法;如果是向於正道的話,他的心就會愛樂正法,不違背正法。什麼是邪道呢?就是邪見……乃至邪定。什麼是正道呢?就是正見……乃至正定。」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99

七九九【經旨】本經敘說向八邪道者違於法,將得惡果;向八正道者樂於法,則得善果。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向於邪道的人,會違背正法,不愛樂正法;向於正道的人,會愛樂正法,不違背正法。怎樣叫向邪道的人,會違背正法,不愛樂正法呢?就是說邪見之人的身業、口業皆依循他的邪見去造作,他的所思、所欲、所願、所為,也都隨順他的邪見而發,一切得到的都是不可愛、不可念、不可意的惡果。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見解都是邪惡的緣故,所以叫做邪見。有邪見的話,就會生起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這樣就叫做向於邪道的人,會違背正法,不愛樂正法。

怎樣叫向於正道的人,會愛樂正法,不違背正法呢?就是說正見之人的身業會依循他的正見去造作,無論是口業,或所思、或所欲、或所願、或所為,一切也都能隨順他的正見而發,得到了可愛、可念、可意的善果。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見解正確的緣故,所以叫做正見。有正見的話,就能生起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這樣就叫做向於正道的人,會愛樂正法,不違背正法。」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800

八〇〇【經旨】本經經意與前經相同。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向於邪道的人會違背正法,不愛樂正法;向於正道的人會愛樂正法,不違背正法。

怎樣叫向於邪道的人會違背正法,不愛樂正法呢?就是說邪見之人的身業、口業都是依循他的邪見而造作,他的所思、所欲、所願、所為,也都是隨順他的邪見而發,一切得到的都是不可愛、不可念、不可意的惡果,為什麼呢?因為邪惡的見解,就是邪見。有邪見的話,就會生起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譬如把苦果的種子種在地中,隨時給予灌溉,它所得到的地味、水味、火味、風味,一切都會是苦的。為什麼呢?因為種子是苦的緣故。就像這樣,邪見之人,他的身業、口業都是依循他的邪見而造作,他的所思、所欲、所願、所為,也都是隨順他的邪見而發,他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不可愛、不可念、不可意的惡果。為什麼呢?因為邪惡的見解,就是邪見。有邪見的話,就會生起邪志……乃至邪定。這樣就叫做向於邪道的人會違背正法、不愛樂正法。

怎樣叫向於正道的人會愛樂正法,不違背正法呢?就是說正見之人的身業與口業都會依隨他的正見去造作,無論是所思、所欲、所願、所為,也都能隨順他的正見而發,他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可愛、可念、可意的善果。為什麼呢?因為完善的見解就是正見,有正見的話,就能生起正志……乃至正定。譬如把甘蔗、稻、麥、蒲桃的種子種在地中,隨時灌溉它,它所得到的地味、水味、火味、風味,一切味道便都會是甜美的。為什麼呢?因為它的種子是甜美的緣故。就像這樣,有正見的人,他的身業與口業都會依隨他的正見去造作,無論是所思、所欲、所願、所為,也都能隨順他的正見而發,他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可愛、可念、可意的善果。為什麼呢?因為完善的見解就是正見。有正見的話,就能生起正志……乃至正定。這樣就叫做向於正道的人會愛樂正法,不違背正法。」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有世間、出世間的經文,也是如同本經一樣的說法,而這三篇經文,也都說出這樣的詩偈:

「鄙惡的法不應近,放逸的事不應行,

不應該修習邪見,使它在世間增長。

假使在這世間中,有增長正見的人,

雖又輪迴百千生,終究不墮於惡道。」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801

八〇一【經旨】本經說明二種正見,為前第七九七經之略說,請參閱。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有一位名叫生聞的婆羅門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與世尊見面互相問訊慰勞後,退坐一邊,向佛陀問說:「瞿曇啊!所謂正見,到底什麼是正見呢?」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正見有二種。有一種正見是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的善道;有一種正見是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離苦的涅槃境地。怎樣叫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善道的正見呢?就是說能正確知見有布施、有咒說、有齋戒,……乃至自己知道不再受生死輪迴的果報。婆羅門啊!這樣就叫做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於人、天善道的正見。婆羅門啊!怎樣叫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離苦的正見呢?就是聖弟子於苦能思考苦諦的道理,於苦集能思考集諦的道理,於苦滅能思考滅諦的道理,於滅道能思考道諦的道理,以無漏的思惟相應各種事象,對於諸法加以選擇、分別,求得覺悟,運用方便善巧,以智慧去觀察。這樣就叫做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於離苦的正見。」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生聞婆羅門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就從座席起來離去。

就如本篇「正見」的經文所述,像這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等經,每一經內容都與前面相同。


SA.28.802

八〇二【經旨】本經說明邪及邪道,正及正道。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有邪惡之處及邪道,有正確之處及正道。你們要仔細地聽!好好地思考!我將為你們解說。什麼是邪惡之處呢?就是地獄、畜生、餓鬼。什麼是邪道呢?就是邪見……乃至邪定。什麼是正確之處呢?就是人、天、涅槃。什麼是正道呢?就是正見……乃至正定。」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803

八〇三【經旨】本經也是說明邪、邪道,正、正道,但內容與前經有別。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有邪惡之處與邪道,也有正確之處與正道。你們要仔細地聽!好好地思考!我將為你們解說。什麼是邪惡之處呢?就是地獄、畜生、餓鬼。什麼是邪道呢?就是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瞋恚、邪見。什麼是正確之處呢?就是人、天、涅槃。什麼是正道呢?就是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無貪、無恚、正見。」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804

八〇四【經旨】本經敘說五逆罪是惡趣道。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的話,就如前經內容一樣,差別的是:「什是惡趣道呢?就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噁心出佛的身血,其餘就如前經所說一樣。」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八〇四經注釋:

1、「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僧、噁心出佛身血」:此五事又稱五無間罪、五逆罪,造此五大惡業之一,死後墮生阿鼻地獄中受「五無間苦」。


SA.28.805

八〇五【經旨】本經敘說順流道即八邪道,逆流道即八正道。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有隨順生死流之道,也有違逆生死流之道。你們要仔細地聽!好好地思考!我將為你們解說。什麼是隨順生死流之道呢?就是邪見……乃至邪定。什麼是違逆生死流之道呢?就是正見……乃至正定。」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就如本篇「順流、逆流」的經文所述,像這退道、勝道,下道、上道,以及三經道跡,也是同樣地說法。

  第八〇五經注釋:

1、順流:指隨順生死之流。

2、逆流:指逆生死之流,即脫離生死之流。


SA.28.806

八〇六【經旨】本經敘說八聖道為沙門法,成就八聖道者是沙門。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有沙門及沙門法。你們要好細地聽!好好地思考!我將為你們解說。什麼是沙門法呢?就是八聖道——正見……乃至正定。什麼是沙門呢?如果成就這八聖道的話,這就叫沙門。」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807

八〇七【經旨】本經敘說八聖道為沙門修行之法,三毒永盡及煩惱永儘是沙門之修行目標。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有沙門的修行方法及沙門的修行目標。什麼是沙門的修行方法呢?就是八聖道——正見……乃至正定。什麼是沙門的修行目標呢?就是永遠滅盡貪慾,永遠滅盡瞋恚、愚痴,永遠滅盡一切煩惱,這就叫沙門的修行目標。」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SA.28.7808

八〇八【經旨】本經敘說八聖道為沙門內法,阿羅漢等果為沙門果。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有沙門之法及沙門之果。你們要仔細地聽!好好地思考!我將為你們解說。什麼是沙門之法呢?就是八聖道——正見……乃至正定。什麼是沙門之果呢?就是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二十八卷終。


序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Chanworld.org收集整理】2018.06.09-2018.09.23-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