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现代汉语】22

序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 (SA.22)

SA.22.568-574


SA.21.568

  五六八【经旨】本经叙说梨犀达多尊者答质多罗长者所问有关种种界的内容。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庵罗聚落的庵罗林中,和众多的上座比丘在一起。

那时,质多罗长者去到众上座比丘住处,向他们顶礼后,退坐一边。众上座比丘为质多罗长者讲说种种的佛法,给予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后,就静默地安住着。

当时,质多罗长者就从座席起来,偏露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请众上座说:「希望诸位尊者能接受我薄食的供养。」那时,众上座静默地接受了邀请。

这时,长者知道众上座已静默地接受邀请了,便向他们顶礼后离去。回到自己家里,备办各种的饮食,铺好床座。早上派人去请众上座们说:「受供的时间已到。」

当时,众上座穿好了法衣,手拿着钵盂,就去到了长者家,各自就座而坐。长者向众上座顶过礼,退坐一边,然后请问众上座说:「所谓有种种的界,怎样叫种种的界呢?」

那时,众上座都保持静默,长者再三请问,都是如此。

当时,梨犀达多尊者坐于大众下座之中,他告诉众上座比丘说:「各位尊者!我愿意回答长者所问的问题。」

众上座答说:「可以的。」

质多罗长者便问他说:「尊者啊!所谓有种种的界,怎样叫种种的界呢?」

梨犀达多答说:「长者啊!所谓种种界就是指——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就像这样,长者啊!这些就叫做种种界了。」

这时,质多罗长者已备好各种洁净美食要供养大众。众僧食后,澡漱、洗钵毕,质多罗长者铺好一低床,就在上座前坐下听法。

当时,上座们就为长者讲说种种的佛法,给予示教照喜后,才从座席起来离去。

这时,众上座们在半路上告诉梨犀达多说:「真好啊!真好!梨犀达多比丘啊!你的辩才敏捷,又能适时而说法,若在其余时地,你也应当经常如此去应答。」

当时,众上座听闻梨犀达多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SA.21.569

五六九【经旨】本经叙说梨犀达多比丘代诸上座答质多罗长者所问,言世间所见皆以身见为本,由身见集、身见生、身见转。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庵罗聚落的庵罗林中,和众上座比丘在一起。

那时,质多罗长者去到众上座的住处,向他们顶过礼,退坐一边,然后请问众上座们说:「所有一切世间的见解,有的说有我,有的说众生,有的说寿命,有的说世间的吉凶。怎样呢?尊者啊!这些不同的见解,是以什么为根本,由什么而集,从什么而生,自什么而显现的呢?」

当时,众上座们静默不答,长者三次请问,上座们一样三次保持静默。

那时,有一位坐于下座的比丘名叫梨犀达多,他告诉众上座们说:「我愿意回答那位长者所问的问题。」

众上座说:「能回答得好,你就回答吧!」

这时,长者就请问梨犀达多说:「尊者啊!一切世间的见解,是以什么为根本,由什么而集,从什么而生,自什么而显现的呢?」

梨犀达多尊者答说:「长者啊!一切世间的见解,有的说有我,有的说众生,有的说寿命,有的说世间吉凶,所有这些见解,一切都是以执著身体为实有的身见为根本,由身见而集,从身见而生,自身见而显现。」

又问:「怎样叫身见呢?」

答说:「长者啊!就是愚痴无闻的凡夫妄见物质现象即是我,或物质现象是我所有,物质现象中有我,或我中有物质现象。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妄见那就是我,或精神现象是我所有,我中有精神现象,或精神现象中有我。长者啊!这就叫做身见。」

又问:「尊者啊!怎样才能没有身见呢?」

答说:「长者啊!就是多闻圣弟子不认见物质现象即是我,也不认见物质现象是我所有,不认见我中有物质现象,或物质现象中有我。不认见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就是我,也不认见这些精神现象是我所有;不认见我中有精神现象,或精神现象中有我。这样就叫做能够没有身见了。」

又问:「尊者啊!您父亲叫什么名字呢?您出生何处呢?」

答说:「长者啊!我是出生于后方的长者之家。」

质多罗长者告诉梨犀达多尊者说:「我和尊者二人的父亲都是善知识。」

梨犀达多尊者答说:「是的,长者!」

质多罗长者告诉梨犀达多说:「尊者您如能住在这庵罗林中,我愿尽形寿供养您衣服、饮食、随病汤药等物。」梨犀达多尊者静默地接受了供养的请求。

那时,梨犀达多尊者接受了质多罗长者的请供,由于受供养障碍的缘故,很久都没去到世尊处。

当时,众上座比丘为质多罗长者讲说种种的佛法,给予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后,质多罗长者内心欢喜不已,向众上座比丘作礼后离去。


SA.21.570

五七〇【经旨】本经叙说摩诃迦尊者受质多罗长者的一再请求,示现神通力,并藉以告之,此神通力乃由不放逸而得。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庵罗聚落的庵罗林中,和众多的上座比丘在一起。

那时,有位名叫质多罗的长者去到众上座住处,向他们顶过礼,退坐一边,然后禀告众上座比丘说:「希望各位尊者能到牧牛场中接受我的供养。」

当时,众上座都静默地接受了邀请。

质多罗长者知道众上座已静默地接受邀请后,自己回到了家,就在晚上备置各种饮食。第二天早晨铺好了座席,就派人去请众上座说:「受供的时间已到了。」

众上座穿好法衣,手拿着钵盂,就来到牧牛场中质多罗长者的家,就座而坐。

当时,质多罗长者亲自供养种种的饮食。食后,上座比丘们清洗钵盂,澡漱完毕,质多罗长者铺好一张矮床,就在上座面前坐下听法。这时,众上座就为长者讲说种种的佛法,给予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后,即从座席起来离去,质多罗长者也跟随他们回去。

众上座因为吃食了用蜂蜜调拌的奶酪,肚子很饱,又在春后正热的月分,走在路上感到闷热极了。

那时,有一位下座比丘,名叫摩诃迦,对上座比丘们说:「今天非常热,我想作法生起云雨微风,可以吗?」

众上座答说:「你能这样做的话,那是最好了。」

当时,摩诃迦即入于三昧中,依禅定而暗运神通,果然就如他所观想之境,刹那间生起云雾,细雨轻飘,凉风习习,从四面八方吹来。等大众回到精舍门前,摩诃迦尊者问众上座说:「所作起的风雨可以停止了吗?」

大众答说:「可以停上了。」

这时,摩诃迦尊者立即收回神通,回到自己的精舍。

那时,质多罗长者这样地想着:一位最下座的比丘竟能有这么大的神通力,何况那些中座、以及上座比丘就更不用说了!他立即向着众上座比丘顶礼,并随着摩诃迦比丘到他所住的精舍里,顶礼摩诃迦比丘后,退坐一边,禀告尊者说:「尊者啊!我还想看看尊者您超人的神通变化。」

摩诃迦尊者说:「长者啊!不要如此显现恐怖的场面!」

长者再三请求,尊者仍再三地拒绝。长者还是一再地请求,说还想看看尊者的神通变化。

摩诃迦尊者只好告诉长者说:「你且到外头去拿取干草木柴,把它堆积起来后,用一张细毛布巾盖覆其上。」

质多罗长者就依照尊者的指示,走出室外,堆积好薪柴后,进来告诉摩诃迦尊者说:「柴草已堆好了,上面也盖上了细毛布巾。」

这时,摩诃迦尊者立即进入火光三昧中,只见从户钩的洞孔中喷出火焰,那火焰把柴堆都烧尽了,而那张白细毛布巾却仍旧完好无损,然后告诉长者说:「你现在看见我的神通力了没?」

答说:「我已看见,尊者啊!真是奇特极了!」

摩诃迦尊者告诉长者说:「你应当知道这神通力都是以不放逸为根本,由不放逸而集,自不放逸而生,从不放逸而显现,由于不放逸,所以才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所以,长者啊!这神通力以及其它的各类功德,一切都是以不放逸为根本,由不放逸而集,自不放逸而生,从不放逸而显现,由于不放逸,所以才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以及其余各类的道法。」

质多罗长者禀告摩诃迦尊者说:「希望尊者您能常住在此园林中,我将会尽形寿供养您衣服、被褥、饮食、随身治病汤药等物。」

摩诃迦尊者因为要游化四方的缘故,所以并没有接受长者供养的请求。

质多罗长者听闻尊者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就从座席起来,向尊者作礼后离去。

摩诃迦尊者为了不想被供养的利益所障碍,立即从座席起来离去,于是就不再回来了。

  第五七〇经注释:

1、酥酪:用牛奶、羊奶精炼而成的制品。

2、亹亹:微风吹貌。

3、下座比丘:比丘之坐次,依戒腊之多少而定。一般无腊至九腊称下座;十腊至十九腊称中座;以后则称上座。

4、【叠*毛】:细毛布、细棉布。

5、【艹*积】:通「积」。

6、火光三昧:由己身发出火焰的禅定。

7、障罪:依本卷第五六九经,应作「障碍」。


SA.21.571

五七一【经旨】本经叙说上座比丘彼此论议是眼等六根系色等六境,或色等六境系眼等六根,质多罗长者则说欲贪是其系。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侯,佛陀住在庵罗林中,和众多的上座比丘在一起。

那时,众多的上座聚集在食堂里,这样的讨论着:「诸位尊者啊!你们意见怎样呢?是眼根系住色境呢?还是色境系住眼根呢?同样地,耳与声、鼻与香、舌与味、身与触,乃至意与法,是意根系住法境呢?还是法境系住意根呢?」

当时,质多罗长者因有事而外出,走过精舍,看见众上座聚集于食堂,立即向前顶礼众上座,顶礼后,就问他们说:「各位尊者聚集于食堂,是在论说什么呢?」

众上座答说:「长者啊!我们今天聚集在食堂里,这样地讨论着:『是眼根系住色境呢?还是色境系住眼根呢?同样地,耳与声、鼻与香、舌与味、身与触,乃至意与法,是意根系住法境呢?还是法境系住意根呢?』」

长者问说:「诸位尊者对于这件议题如何解说呢?」

众上座说:「长者您的意见怎样呢?」

长者答众上座说:「依我的见解,我认为不是眼根系住色境,也不是色境系住眼根,……乃至不是意根系住法境,也不是法境系住意根,然而这二者之间有贪欲生起的话,就会随系于此根境了。譬如有二条牛,一只黑色,一只白色,挂以车轭鞅绳驾驭。如果有人问说:『是黑牛系住白牛呢?还是白牛系住黑牛呢?』这样的问法正确吗?」

众上座答说:「长者啊!这不是正确的问法。为什么呢?因为不是黑牛系住白牛,也不是白牛系住黑牛,而是那车轭鞅绳才是它们的系缚。」

长者说:「就像这样,各位尊者啊!不是眼根系住色境,也不是色境系住眼根,……乃至不是意根系住法境,也不是法境系住意根,然而在它们的中间,贪欲就是它们的系缚了。」

当时,质多罗者长者又听闻了众上座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他们作礼后离去。

  第五七一经注释:

1、轭鞅:轭,在车衡两端架在牛马颈项上的横木。鞅,牛马头颈部所套的革带。

2、等问:即正问。


SA.21.572

五七二【经旨】本经叙说阿耆毘迦外道出家二十年不得证道,旧友质多罗长者导其入佛门出家。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侯,佛陀住在庵罗林中。那时,有位叫阿耆毘迦的外道出家人,是质多罗长者先人所亲厚的人,他来到质多罗长者住处,彼此相问讯慰劳后,坐于一边。

质多罗长者问阿耆毘迦外道说:「你出家多久了?」

答说:「长者啊!我出家以来有二十余年了。」

质多罗长者问说:「你出家以来已过二十年,是否得到超人之法,成就知见,而住于安乐了呢?」

答说:「长者啊!我虽出家过了二十年,但并未得到超人之法,成就知见,住于安乐,只有持行裸形、拔发、乞食,在人间游行,躺卧于灰土之中罢了。」

质多罗长者说:「你这样的修持不叫合于正法与戒律,这是邪恶的知见,不是出离之道,不能叫正觉,不是令人赞叹之处,不可依止它。你徒称出家过了二十年,而却只修持裸形、拔发、乞食,在人间游行,躺卧灰土之中罢了。」

阿耆毘迦问质多罗长者说:「你成为沙门瞿昙的弟子,到现在多久了呢?」

质多罗长者答说:「我成为世尊的弟子已过了二十年。」

又问质多罗长者说:「你成为沙门瞿昙的弟子已过了二十年,是否得到了超人之法,殊胜地成就知见了呢?」

质多罗长者答说:「你现在应当知道:我质多罗长者必定不会再经由胞胎而受生,不再增用坟冢,也不会再生起血气的躯体了。就如世尊所说的五下分结(贪、瞋、身见、戒取、疑等结),已不能见有一结惑还未断除的;如果还有一结惑不断除的话,就当再受生于此世间。」

彼此这样的交谈后,阿耆毘迦不禁悲叹泪流,以衣襟拭面,对质多罗长者说:「我现在应当作如何的打算呢?」

质多罗长者答说:「你如果能在正法与戒律中出家的话,我将会给予你衣钵等供身之具。」

阿耆毘迦思惟片刻后,告诉质多罗长者说:「我现在就随从你指示我所应作的事。」

当时,质多罗长者就带着阿耆毘迦去到众上座住处,向众上座顶过礼,坐于一边,然后对诸上座比丘说:「各位尊者啊!这位阿耆毘迦是我的先人所亲厚的人,他今天请求出家做一位比丘,希望众上座能度他出家,我将会供给他衣钵等各种器具。」

众上座便立即度他出家,剃除了须发,穿上袈裟法衣。他出家后,常思惟着:善男子之所以剃除了须发,穿着袈裟法衣出家,是为了增进学道,净修梵行,证得阿罗汉。

  第五七二经注释:

1、等觉:即正觉。

2、唐:即空,徒然之意。

3、得阿罗汉:巴利本记载阿耆毘迦后来终于修成阿罗汉。


SA.21.573

五七三【经旨】本经叙说尼揵若提子想诱质多罗长者作为弟子,但却反被说服,掉头而去。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侯,佛陀住在庵罗聚落的庵罗林中,和众上座比丘在一起。

当时,有位名叫尼揵若提子的外道和五百个随从弟子去到庵罗林中,想要诱引质多罗长者来作为他的弟子。质多罗长者听闻尼揵若提子带领五百个弟子来到庵罗林中,想劝诱自己作为弟子,知道后,立即前往尼揵若提子处,彼此见面相问讯完,各坐于一边。

这时,尼揵若提子告诉质多罗长者说:「你相信沙门瞿昙得到了无觉无观的三昧(第二禅以上之禅定)吗?」

质多罗长者答说:「我不相信,所以才到你这里来。」

尼揵若提子说:「长者啊!你说话不谄曲、不虚假、很真实,是由真实所生。长者啊!如果能够息止有觉有观的话,也就能够以绳索系缚于风中;如果能够息止有觉有观的话,也就可用一把土来阻断恒河的流水;而我已于日常的行、住、坐、卧中都能常生智见了。」

质多罗长者问尼揵若提子说:「是信在前呢?还是智慧在前呢?信与智,何者为先呢?何者较殊胜呢?」

尼揵若提子答说:「信应在前,然后才有智。信与智相比,智较殊胜。」

质多罗长者告诉尼揵若提子说:「我现在已修得息止了有觉有观,心灵清净,住心一处,达到无觉无观,而由三昧(禅定)生起喜乐,圆满地安住于第二禅了。我白天也安住于此三昧中,夜晚也安住于此三昧中,终夜常住于此三昧中,我有如此的智慧,何必去信世尊呢?」

尼揵若提子说:「你所说的话是谄曲、虚假、不真实,是由不真实所生。」

质多罗长者说:「你先前说我讲话不谄曲、不虚假、很真实,是由真实所生,可是现在你为何又说我讲的话是谄曲、虚假、不真实,是由不实所生的呢?如果你先前所说是实话,那么后头所说就是虚假;后头所说如果是实话,那么先前所说就是虚假了。你先前说:『我已于日常的行、住、坐、卧中常生智见。』可是你于前后之间,对这样的小事都不能知道,如何会知道那超人之法,或是真知、或是灼见、或是常住于安乐的事呢?」长者又问尼揵若提子说:「对于一个询问,就有一种说示、一项记论(释答),乃至十个询问,就有十种说示、十项记论,你有这个能力吗?如果不能一个询问,就有一种说示、一项记论,乃至十个询问,就有十种说示、十项记论的话,你如何能诱引我,而来到这庵罗林中想诱骗我呢?」

于是尼揵若提子无言以对,掉头就走,不再回头了。

  第五七三经注释:

1、尼揵若提子:此处原作「阿耆毘迦」,今依前后文意及「杂阿含经论会编」改正。

2、以绳系缚于风:「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以网罩风」。

3、以一把土断恒水流:「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以己掌遮恒河之流。」

4、「有于一问、一说、一记论,乃至十问、十说、十记论,汝有此不」:巴利英译本此处作now here,sir,these ten reasonable questions arise.if you know the way to reply to them,you should give me a counter-blow along with your company.one question,one explanation,one answer.two questions,two explanations,two answers.three,four,five,six……ten questions,ten explanations,ten answers.大意是(大德啊!现在这儿提出十个合理的问题,如果你能回答这些问题,你就可提出反击,使我归顺你的集团。要一个问题,一个解说,一个答案;二个问题,二个解说,二个答案;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乃至十个问题,十个解说,十个答案。)说法与北传可互参。


SA.21.574

五七四【经旨】本经叙说质多罗长者虽病苦而信念不动,命终生于不烦热天,又以天神力而至庵罗林中,为一经行比丘说偈。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侯,佛陀住在庵罗聚落的庵罗林中,和众上座比丘在一起。

当时,质多罗长者正遭受病苦,很多亲属们围绕着他,有众多的诸天也来到长者住处探访,并告诉质多罗长者说:「长者啊!你应当发愿来世做一位转轮圣王。」

质多罗长者告诉诸天说:「如果做个转轮圣王,那也是无常、苦(令人苦恼)、空(不真实)、无我。」

这时,长者的亲属们告诉长者说:「你应当系住正念!你应当系住正念!」

质多罗长者问亲属们说:「为什么你们教我要系住正念!系住正念呢?」

那些亲属说:「因为我们听到你这样说:『无常、苦、空、无我。』所以才教你要赶紧系住正念、系住意念。」

长者告诉亲属们说:「那是因为有诸天人来到这儿告诉我说:『你应当发愿来世做一位转轮圣王,随着所发的愿就能得到这样的果报。』所以我就答他们说:『那转轮圣王也还是无常、苦、空、无我。』」

那些亲属们就问质多罗长者说:「转轮圣王有什么殊胜,所以那些天人会教你发这样的愿求呢?」

长者答说:「转轮圣王是以正法来治理教化天下,由于诸天人看见有如此福利的缘故,所以才来教我,要发这样的愿求。」

亲属们听了说:「你现在将如何用心呢?」

长者答说:「诸位亲属啊!我现在心里所愿的,只希望不再从胞胎受生出来,不再增多坟冢,不再受生血气的躯体。就如世尊所说,我不再见有五下分结(贪、瞋、身见、戒取、疑等结)的存在,我也不再见有一结惑未断除的;如果结惑不断除的话,就会还生此世间了。」

于是长者即从床上起来,盘腿而坐,正念显现于前,而唱说诗偈:

「受用所积累的功德善根,广度一切的厄难,

布施那些修持精进的行者,厚植五种布施的功德力。

以这样的理念作为欲愿,虽是处于俗家的人,

但我却尽得了这样的福利,已经免除了一切的厄难。

在世间所闻习的道理,想远离一切的危难,

生起安乐的知见稍难,所以要随顺已成等正觉的佛陀。

要供养持戒的人,善修诸梵行的人,

和漏尽的阿罗汉,以及佛陀的声闻弟子。

如此超越的知见,要对前面那些修行的圣者,

常行个人的布施,最后必能获得大果报。

要习行众多的布施,施于一切良善的福田,

那么在此世命终后,就能化生于天上,

五欲(色、声、香、味、触)具足圆满,心灵有无量的悦乐。

能获得这样美妙的果报,是因不悭吝的缘故,

在业报处所而受生,没有不欢喜的。」

质多罗长者说完这段诗偈后,不久即命终,往生到不烦热天(四禅第六天)。

这时,质多罗天子这样想着:我不应停留在这里,我应当前往阎浮提(人间)礼拜众上座比丘。于是就如大力士伸屈手臂那样短暂的时间,以天神的神通力来到了庵罗林中,放出身上的天光,遍照庵罗林。

当时,有一位比丘夜里起来走出房外,在露地里经行,他看见了胜妙的光明普照树林,就唱说诗偈:

「是那一位天人的胜妙色光,住于虚空之中呢?

这光明就好比一座纯金的山,放出阎浮檀金的清净光辉一样。」

质多罗天子也诵偈答说:

「我乃天人之王,是沙门瞿昙名下的弟子,

原是庵罗林中,那位质多罗长者;

因为我持净戒具足圆满,系念专一而自得寂静,

具足了解脱身,也具足了智慧身。

我因已如实知法故来到这里,仁者你应当知道:

我将在那儿入于涅槃,这涅槃之法就是如此。」

质多罗天子诵完这首偈后,就隐没不见了。

  第五七四经注释:

1、转轮王:印度宗教中传说的一种行仁德、十善,以正法治世的君王。

2、「汝当系念!汝当系念」:「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贵族子!请确立正念!勿多饶语!」

3、「长者答言……若结不断,则还生此世」:这段教言不见于巴利本中,巴利本是说长者教导诸亲属应敬信三宝,布施持戒之三宝弟子。

4、说偈言:此偈以后经文,巴利本中皆无。诗偈前半段,有些句子显得艰涩,但从诗意来看,乃劝人应行布施,是其旨意。

5、服食积所积:服食,受用之意;所积,应指修得之功德善根而言。

6、植斯五种力:五种,由本诗之旨意重布施推测,或指五种布施——一施远来者,二施远去者,三施病瘦者,四施饥饿者,五施智法人。(见贤愚经诸经要集十一)

7、浮檀净光:即阎浮檀金的净光。阎浮檀,又作阎浮那提。阎浮是树名;檀或那提,译曰河。阎浮树下有河,所以叫阎浮檀。此河中产金,叫阎浮檀金,即阎浮河金。

8、当于彼涅槃,此法法如是:彼,指长者所受生的不烦热天,长者自言他将于不烦热天再修习而入于涅槃。有关生于天而后再入涅槃可参阅第五八〇经的经文与注释。此法法,指涅槃之法。


第二十二卷终。


序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Chanworld.org收集整理】2018.06.09-2018.09.02-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