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塔-覺悟是現代人修行的如實目標

涅槃,這一佛教的重要概念,對現代世俗社會很多人來說頗有歧義。詩人郭沫若在1920年的一首現代詩《鳳凰涅槃》,讓東方神話里的百鳥之王鳳凰,搖身一變化身西方或者古埃及傳說里的不死鳥菲尼克斯 – 「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更生,鮮美異常」。「浴火重生」帶來充滿凄烈色彩的美學意味,而向死而生的決絕感甚至為大多數人所津津樂道。一般人甚至把「涅槃」等同於死亡、去世,常把高僧大德的往生「尊稱」為涅槃,而愈發增強人們所恐懼的負面意義。著名的美國搖滾巨星、涅槃樂隊的歌手科特-科本(Kurt Cobain),以自殺結束痛苦的短暫生命,為涅槃(nirvana)一詞投下深重的死亡陰影。原本充滿解脫煩惱、超越生死輪迴和安樂平靜精神的涅槃之境,在此世間里與大多數人無可奈何的死亡和所歡喜的輪迴重生相聯繫,世人對佛教涅槃誤解之深或涅槃的含義不彰,令人扼腕。

梅塔-現代修行人解決煩惱的七種途徑

人類從文明之初到當代跨越了幾千年,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進步越來越神速,人們的幸福感也似乎越來越強。可是與此同時,人們對極大豐富的感官享樂的渴愛(craving)和疆域越來越廣的無明所產生的煩惱,是否減少了呢?至少現代修行人的感受並非如此。某些多愁善感之輩在社會治理上回溯三皇五帝的威德,甚至嚮往專制君主時代的等級秩序;有些所謂超凡之人在文化風尚上欣欣然于田園牧歌、林居歸隱的桃源或終南山白雲深處的簡陋苦行;而更多的凡夫俗子在日常生活上糾結於金錢和權力的貪著、道德倫理的式微、人生年華的逝去和愛恨情仇的折磨。「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是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第一句話 – 而針對人世間的煩惱套用這句名言,我們可以說人類各個時代的幸福感都是相似的,而人類的煩惱各有各時代的不同 – 並且煩惱的數量似有增多,而煩惱的程度也有加深的趨勢。

梅塔-個人解放是佛教現代化的主題之一

在佛法修學中我們經常看到有關解脫(liberation)和覺悟(Enlightenment)關係的討論,往往涉及佛教的宗派如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的區別與聯繫。我們所提倡的佛教現代化,主張將歷史上的門戶之見擱置一旁,特別是要把古代佛教發展中受制於當時文明程度和人們理性認識而產生的佛教古董如大量的無名或託名的論師所造教義、腐敗的印度後期秘密大乘教法及其流續加以清除,回歸佛陀的核心教義,讓佛教煥發佛陀解脫覺悟精神的光輝,利在當代,澤及未來。

梅塔-無我和個人修學

當偉大的玄奘法師跋山涉水去國多年而從印度取回多卷佛經時,釋迦牟尼佛已經在這個紛擾的世間逝去約一千餘年。在這漫長歲月里,佛教在古印度已經由早期印度部派佛教、早期大乘佛教演化為印度中期大乘佛教。在古印度的十多年間,玄奘跟隨和請教過許多著名的高僧,他停留過的寺院包括當時如日中天的著名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在那裡,他向該寺的住持戒賢法師學習《瑜伽師地論》與其餘經論;而那時佛教的主流便是印順導師所判教歸類的「虛妄唯識」瑜伽行派。

梅塔-佛法因果法則的現代意義

在巴西某個熱帶雨林的一隻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不久後導致太平洋西海岸某地發生一場毀滅性的熱帶風暴。這就是人們經常說的「蝴蝶效應」:在一個動態系統中,初始條件(原因)的微小變化,將能帶動整個系統長期且巨大的鏈式反應,是一種混沌的現象。蝴蝶翅膀的微小行為變動,引起四周的氣流擾動,通過一系列因果關係的傳遞,竟然造尺度宏大的結果,這難道不令人震驚嗎?上世紀60、70年代發展起來的混沌科學以「蝴蝶效應」這一經典事例,很好地幫助人們了知很多看起來匪夷所思的事物。當事物的原因和結果存在不同時空尺度下的關係時,人們往往處於無知當中而不能覺知。

梅塔:「以信入道」和「以理入道」

我讀了佛陀大多向聖弟子們開示的原始經典後,也能體會佛陀作為一位宣揚自己教義的老師的苦心:一方面他看到了傳統婆羅門教和六師外道的教義的種種非理性、迷信和宗教徒的貪嗔痴,因此他提出了一個基於理性的核心教義(真實道)。另一方面,他不得不藉助當時人們所熟悉的宗教、文化的概念、傳說和表達方式來推廣他的教義(方便道)。

梅塔:五四的佛學隨想

」五四「是現代中國人熟悉的一個名詞和象徵。狹義的」五四運動「發生於1919年5月4日的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治下的首都北京,是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參與者還包括廣大市民和工商人士等,是一次以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和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行動。起因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舉行的巴黎和會中,中日雖然同為戰勝國,但列強將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即山東問題。有一部分國人極度不滿當時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利益,從而上街遊行表達不滿。五四最著名之口號是「外爭主權(對抗列強侵權),內除國賊(懲處媚日官員)」。廣義的五四運動則是指自1915年中日簽訂《對華二十一條要求》到1926年北伐戰爭這段時間,中國知識界和青年學生反思及批判中國傳統文化,高揚德先生和賽先生 (即民主和科學),探索強國之路的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

梅塔-傳統佛教中愛的迷思

「愛」這個字或單音節詞在傳統佛教里的大多數情況下,似乎不是一個正面的東西。大量古典佛經用它指稱現代意義上在佛學修行中應該捨棄的諸感官享樂(sensual pleasures)、貪慾(lust)或渴愛(craving)。當姚秦鳩摩羅什法師、唐代玄奘法師以及更早魏晉時期的佛經翻譯家們用「愛」來翻譯梵文或印度佛教邊地如丘茲國文字佛經中引來貪、嗔、痴的事物時,他們使用當時中國人所理解的特定含義的「愛」,並不需要特別闡釋以避免歧義。

梅塔:核心佛教沒有虛無主義

現實社會中的人們,經常將作為宗教的傳統佛教批評和詬病為人生態度消極、虛無縹緲、對現實世界漠不關心和缺乏進取心。特別是在華語地區的某些地方,由於意識形態方面的因素,佛教在當代歷史中首先作為共產主義鼻祖馬克思所指稱的「精神鴉片」受到批判和迫害,教科書和政府政策用對宗教的敵對態度系統教化了幾代人;而當極左烏托邦破滅後,人們在金錢至上和腐敗流行的社會壞境中發現自己喪失精神家園而無所依靠之時,打著佛教旗號的種種組織乘虛而入,兜售包括神通他力加持和升官發財保佑等投其所好的精神萬能葯,使得很多知識分子產生所謂佛教宣揚迷信和虛無主義的印象,並進而加重人們的精神危機。傳統佛教是否包含虛無主義,是否應該被貼上虛無主義的的標籤呢?

梅塔:現代人所需要的出離

中文博大精深很有意思,如果從字面上看一個概念,是無法知道其確切含義的,比如厭離、舍離、出離和斷離等,對現代人來說不太容易區分它們之間的差別。從概念到概念的演繹,只是名相的遊戲,佛陀他老人家如果看到這種文字遊戲,要麼保持聖默,要麼直斥荒謬,因為這種名相遊戲與佛教的目標即解脫覺悟毫不想干。

梅塔:解脫覺悟之道與菩薩道的關係

人們常說「條條道路通羅馬」,羅馬作為一個目標,的確可以從四面八方達到,只要那些道路的確通往羅馬 – 如果有人說只有某條通向羅馬唯一道路,人們自然是不會相信的。佛學修行的最終目的地,如同那些道路所要抵達的羅馬一般,就是解脫覺悟,而非道路兩旁的池塘、湖泊、大海、雪山或佛陀的塑像這些景象和境界,同時通向解脫覺悟的修行方法或道路,可以有很多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和因時制宜的選擇。

梅塔:男女平等的佛學修行

在現實社會裡,我們常常發現性別平等的程度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的文明和現代化水平的標誌。在政壇上,女總統、女首相、女議員和女法官在歐美和亞洲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層出不窮;在商界,美國的跨國公司如百事可樂、通用、惠普、AMD和IBM等的女性CEO們也獨領風騷;在體育界,甚至更多的女性選手在中國大陸比男性選手更能叱吒世界體壇。

梅塔:當代佛教弘揚的問題和辦法

最近聽到有網友說在四十歲前佛教修行對現代人來說沒有什麼吸引力。這種說法雖然過於苛刻,但每當看到佛教法會參與者的年齡分布情況時,我們不得不承認佛教對年輕人的影響確實有限。設想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時代的年輕人,進入香煙繚繞的廟堂,匍匐在佛菩薩的偶像前,面色枯槁艱難地打死念頭,祈福於虛無縹緲的神幻境界,這會是一副多麼不協調的畫面。

梅塔:懷疑精神與佛教現代化

傳統的佛教宗派如上座部、大乘和金剛乘等,一般來說對待佛陀和其教導是萬分崇敬的。雖然在歷史上中國禪宗某些禪師「呵佛罵祖」(如雲門文偃),可是會其意者知道他們本意是破除修行人對佛陀和佛教教條的的盲目崇拜,要求佛學修行人自立自強而已。甚至佛陀提到的所謂使心煩惱而障礙智慧的五蓋中的「懷疑」也是禪宗大師們所鼓勵的 – 「有疑才有悟」,他們參禪讓人累積疑情,

梅塔:反智與佛教現代化

在當今社會上,反智主義(anti-intellectualism)在某些文化圈和人群里還是很時髦的。比如在某些社會學領域,有所謂學者推崇天馬行空的思辨、直覺和神秘化,反對實證的科學方法並與自創的「科學主義」作堂吉柯德式的虛妄之爭。在醫學上,相信神秘的簡單粗暴的傳統辦法和另類醫療,幻想解決現代醫學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