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處隨筆———正念和凈土有衝突嗎?
苟嘉陵
2022年11月3日
四念處是佛陀所立的修行主軸,沒有它是談不上佛法修行的。如果事實是如此,這是否代表大乘佛教里的凈土法門就不是佛法了呢?這個問題恐怕是我們提倡中國佛教現代化的人所需要回答的。因凈土不但是大乘佛教所有宗派的共同信仰,更是近代中國佛教的第一大宗。而且不只漢傳佛教如此,就是藏傳佛教也一樣修凈土,信仰阿彌陀佛。
不少修原始佛教的人以為四念處既是如實觀,就不該搞宗教崇拜這一套,所以就反對人念佛。不少人更是把「往生凈土」視為一種迷信,或把其視為軟弱(怕死)的表現。我以為這種看法與態度,是需要修正的。
因為凈土法門並沒有和佛陀所教的四諦法義有何衝突。如果後來形成了一些衝突,是後來弘揚它的人有了偏差,而非凈土之過。
首先是凈土法門並沒有否定佛陀所教的原始教法,而且也清楚地說往生凈土的人,仍是在極樂世界聽阿彌陀佛宣布苦、空、無常與無我的原始法音。不同的只是換個地方,由另一位佛陀用其它方式去說而已。所以要說凈土法門和正念有衝突,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人到了凈土以後還是要修法念處———去覺知諸法的空相、無常相與無我相。這和在此時此地的修行是無有差別的。
不少人會問:「既然無有差別,那為何非得在死後到極樂世界才修,而不在今時此地就修呢?」這個問題就很值得討論了。
凈土法門並沒有不讓人在今生修四念處。一個人在今生修正念,和發願死後往生再接著修,是沒有矛盾的兩件事。無論是在時間還是空間上都沒有衝突。凈土法門的意思只是說人如果在今生修得不得要領沒有關係,也無須氣餒。因為還有機會。可以將來到極樂世界去接著修。也許換種方式修,就沒有問題了。這完全是種給人希望與鼓勵人修行的正面態度,也是「以大悲為上首」的菩薩道精神。
近代有人教人修凈土,較偏重念佛時的一心不亂。這固然是好。但如果把意思弄成連原始的佛陀所教(如八正道、四念處)都不可修,以為那會妨害一心不亂,或者乾脆就把其說成不適合「末法眾生」,就變成一種偏差了。凈土三經(注釋一)里也並沒有這樣的說法。是後人把凈土法門會錯意了。
另外就是有人以為修四念處只是如實觀,無需相信或接受任何自己所未知的事物。所以要他相信阿彌陀佛會有技術上的困難,也是無法接受的。這個說法倒是可以成立。問題是凈土法門並沒有說凡是修行佛法就一定得修凈土法門不可,也從未說凈土是行菩薩道的必經之路。所以一個修行人如果不修凈土,也不信阿彌陀佛,是完全沒問題的。
真正了解凈土法門的人會知道,此法門是「方便教」。它就像是修行人買的「保險」一樣。作用是可以解除許多人的不安。因為許多人修四聖諦與八正道多年,卻不能確定自己是否已經是在解脫之路上。於是就產生了一種不安。而修凈土至少可以緩解這種不安。因為它的重點只是發願與迴向,所以又被稱為「易行道」。如此容易又可緩解眾生不安的事,我們又有何理由要去反對呢?
我的師父顯明法師是天台宗的祖師,舌粲蓮花通宗通教。而他的發願是目前不去凈土,要等到每一位娑婆眾生都去了以後他才去。各位想想這件事是不是蠻有趣?
最後就是有人批評凈土法門的理由,是指稱它其實是佛法的宗教化。言下之意,就是說它把佛法變了質,也就是「貶值」了。因為他所看到的,是殿里阿彌陀佛的佛像,與穿著海青魚貫成隊,在虔誠唱念的善男信女。這個場景和當年佛陀在世時,確有蠻大的不同。但這種佛教後期的發展難道就一定是迷信嗎?我以為值得深思與商榷。
我以為凈土法門的建立,其實是非常慈悲。因為它在沒有違逆正法的前提下,照顧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最原始的佛法修行,只能為少數「出水的蓮花」(能證果者)所充分體會。那其他無法充分體會的人又該如何呢?根據凈土三經的記載,佛陀因此就在無人勸請的情形下主動說了凈土法門,讓未能嘗到解脫法味的人仍有心靈的落腳處。這就是我所認同的「心靈社會主義」。它一點都不是流於夢想的迷信,而是很實際的施設。
所以修四念處的人如果反對他人念佛,或把念佛人視為「愚夫愚婦」,其實是很無知的。真的念佛人也絕不會去反對他人修四念處,更不會貶低解脫道。
四念處的覺知可用於一切處,自然也包含念佛時。以為念佛就不能修正念,其實也是誤會。大家如果去讀讀蓮宗祖師們的語錄,就會明白許多人都是在念佛時念而無念,「反觀自照」而入流水三昧。名之為「無相念佛」,正念相續。這和修習身念處的安般念時可通向正定,是一鼻孔出氣的。
我反對把四念處教條化。也不認為它只屬於哪一特定的傳統或宗派。因為它只是佛陀所教的一種以覺知為主軸的修行方法,並不一定要冠以四念處這個名號。只要有正確的了解,無論何人都可因修行它而有法喜。凈土念佛人自然也不會例外。
注釋一:
凈土三經為:《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佛說阿彌陀經》。簡稱為《無量壽經》、《觀經》、《阿彌陀經》。
作者供稿禪世界。
【禪世界現代漢語版】《相應部》、《中部》、《長部》、《增支部》、《小部》 和 《清凈道論》
您必須登錄才能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