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知(FULL AWARENESS)

禪世界WIKI辭典

正知(FULL AWARENESS)


正知,即是完全覺知(Full Awareness)、清楚覺知(Clear Awareness)。以是否有正知,可以判斷念(Mindfulness)是否為正念 ^(Right Mindfulness)。

正知,遍知(Fully Understanding),清楚理解(Clear Comprehending),清楚了知(Clearly Understanding),清楚覺知 (Clearly Being Aware)在文獻里是同義詞。

正念和正知經常放在一起表述。參考上座部《長部》之《大念處經》(DN.22)


正念 ^ – 讓心穩固地沉入所專註的目標,不散亂、不飄浮。

正知 – 對當下所做的每一件事時刻保持清明、覺醒和覺知。

有四種正知:

    1. 有益正知——在想要行走之前,先考慮所去的地方是否有益,選擇有益的而行,無益則不去。
    2. 適宜正知——在行走之前,先考慮現在前往是否適宜,選擇適宜的而行,在不適宜的時間則不去,等待時機合適才去。
    3. 行處正知——這裡的「行處」是指修定所專註的目標,即業處。在選擇有益以及適宜的之後,將禪修的業處放在心中的第一位,在行走時持續地覺知它。例如在行走時也保持覺知自己的呼吸,而不是在走路時胡思亂想。
    4. 無痴正知——在行走時持續地修觀,觀照只是一堆名色法在行走,並沒有所謂的「我在行走」、「有人在行走」等。

將心放在行走發生的動作本身,就是正念;清楚地了知行走,就是正知。當一個人想到要走時,不假思索地動身行走,就是沒有正念正知。在行走時,保持持續地覺知禪修業處,這是在修止;持續地觀照行走的名色法,或觀照名色法的無常、苦、無我,這是在修觀。

對於站立、坐著、躺卧、向前看、向旁看等,也同樣以此四種正知來理解。對於身體的姿勢、動作是這樣,對於感受、心念也是這樣。當你感到快樂時,是否清楚地知道現在生起了快樂的心呢?當你感到不滿時,是否清楚地知道現在生起了不滿的心呢?

當你貪戀一種東西時,是否清楚地知道現在生起了貪心呢?當你對一件東西生氣時,是否清楚地知道現在在生氣呢?當你感到緊張時,是否清楚地知道現在很緊張呢?……當一個人沉迷外境時,他的心很可能處於迷惑的狀態——追逐外境、患得患失。將心抽離外境,這就是覺醒;當你清楚地覺知自己當下的身心狀態時,這就是正念正知。

例如:當你對一個人的言行感到生氣時,那是因為你在意他的言行,此時你的心已經被他的言行套住了。如果你能將心從他的言行中抽離出來,反觀自己的心,你將會發現:生氣只是將自己的心緊緊地綁在對方的言行上;而且,生氣的心也是一樣的醜陋,也好不到哪裡去。將心抽離外緣,清醒地覺知當下的身心狀態,這就是正念正知。

有人將培育正念正知的方法叫做「內觀」。然而,根據上座部佛教傳統的禪法,修觀的對象必須是究竟名色法,但培育正念的對象則既可以是究竟法,也可以是概念法,而且在要求上也沒有修觀那麼嚴格。在這裡介紹的,只是培育正念正知的方法。只要你懂得了培育正念正知的方法,你就懂得修行。

懂得修行的人,並不只是正經八百地坐在蒲團上、坐在禪堂里才叫修行。掌握修行真諦的人,走路、站立、坐著、穿衣、吃飯、喝水,乃至上廁所,哪個時候不能修行呢?哪個地方不能修行呢?將心安住於當下的身心狀態,這就是正念正知。這就是修行(參考來源)。


禪世界WIKI辭典


【Chanworld.org】2020.03.24-2022.08.17-CB-RM


【免責聲明】【版權協議】【隱私條款】

【禪世界論壇】

【禪世界現代漢語版】《相應部》《中部》《長部》《增支部》《小部》 和 《清凈道論》

【禪世界現代漢語版】經典翻譯 PDF EPUB電子書下載

《禪世界WIKI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