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 (Right View)
見(巴利語:diṭṭhi,梵語:dṛṣṭi),又譯為知、知見,佛教術語,為佛教的中心概念之一。對於名、色、行、十八界,直接性的認知、理解、知識,稱為見。正確的了解名、色與行,稱為正見(巴利語:sammādiṭṭhi; Right View);而錯誤的了解,稱為邪見(Wrong View)、不正見。正見為八聖道 ^之首。
正見可概分為世間(世俗)正見,與超越世間(聖)正見二者。世間(世俗)是指知道應該布施,實施十善,乃至於相信世間有阿羅漢等,這種正念是有漏,有取的,但有助於轉向善道。超越世間(聖)正見是指以智慧思維四聖諦,這是出世間,無漏無取的正見(SA.785; MN.3.117)。
與正見有聯繫的,除了八正道的其餘方面外,還有正知:有益正知、適宜正知、行處正知和不痴正知。
有人認為,正見,就是如實見。正知,完全覺知(Full Awareness),就是如實知。這樣理解是站在修持的角度,還需要分辨(discern)何為如實和見。關於正見,佛法修學者根據SA.785和MM.3.117可以有更直接了當的理解。
還有人把正見,以哲學或心理學的認知來類比,或者認為就是去看,去產生智慧,可能太過狹窄或偏於造作層面。正見,根據英譯,Right View,理解為正確的認識和觀點,較為清晰。
有人以為世間正見有漏,還不究竟,不是所謂真正的正見。這樣會導致對世間正見和超越世間正見的割裂,學人容易會有對超越世間正見的偏重而執取,或忽視對世間正見的了解、維持和稱讚。佛陀在MN.3.117中對正見的闡釋是離於兩邊的。
惡見,又稱邪見,可分為三,身見、戒禁取見、疑見。又可分為五見。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