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嘉陵:念处随笔——正解“不净观”

念处随笔——正解“不净观”

苟嘉陵

2022.06.20


原始佛教佛说念处经的修行里,最为现代人所反感的部分,就是所谓的“不净观”了。但这个法门的翻译,其实含有一个程度的误解。

因为佛陀的本意是“如实观”,在教导修行身念处时比丘“如实观察身体”的方法。并没有说人的身体就是不净。经里确是用到了“不净”一词,但只是用来形容人死后身体腐化的情状,并没有说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不净。当人特意把身念处的如实观贴上一个标签,进而把人的身体整体地批为“不净”,当然是对四念处修行的一种曲解。

因为“如实观”只是观察事实,而“不净观”就含有一种价值论述了。当人把身念处的修行一体阐释为“观身不净”时,就已经背离了四念处的如实观精神。

而且“观身不净”在中国佛教里还有另一层意思,即把它阐释为“对治淫欲”的方法。这就是更进一步的曲解了。因为念处经里既没有说人的身体是本质性的“不净”,更没有说身念处是用来对治淫欲。这些阐释都是后来人的想像与穿凿附会,其心可议。大家只要把巴利藏的念处经(Satipatthana Sutta)或阿含藏的《因品念处经》仔细读一读,就可以得到佛陀在四念处的教导里并没有“呵欲”的结论。 

我无意讨论佛教到底支不支持“呵欲”。因为那会是一个没有结果与实益的争论。但我要明白指出“呵欲并不是佛陀所教四念处的修行”。后人把它阐释成对欲望的排斥与禁绝,会让一般人对此修行方法望而却步。但只要回归原始教典,就能明白原始的佛陀所教并非如此。

大乘经典里对此有很直白的论述。即般若心经里观自在菩萨所说的:“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人的身体当然是诸法之一,故它应是“既不可爱,也不可恨”。因为身体也是“不垢不净”的。这不是我在主张大乘佛典有何权威之处,而是此段可帮助我人修习法念处———明白如实观既非对身体的抹黑,也非对欲望的绝对排拒。更不是对生命的全盘否定。

教典里确有一些对身体的描述,会让不少人感觉恶心或反感。这是事实。可是它们都没有超过“如实观事实”的范围。

如其中的一段,是要修行人观察:

“我此身中,有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肾、心、肝⋯犹如一只双口袋子,各种种子充满。诸如粳米、糙米、菜豆、豌豆、芝麻、精米。”(注释一)

这是用———人的身体是由各器官与腺体和合而成———来观察事实。

另一段则是在冢间观察人死后身体分解的情形: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观彼死尸,或一、二日,至六、七日,乌鸱所啄,豺狼所食,火烧埋地,悉腐烂坏。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 

这也没有违反如实的原则。因为所观的只是身体的事实而已。

大部分人看了这些经文会生出恶心的感觉。不少人因此就会问:“修行佛法干嘛一定要和自己过不去?难道一定要去强调这些让人讨厌的事才是修行?”许多人因此就对佛法望而却步了。所以我有需要做些阐释与澄清。

事实上佛法的修行并没有一定要人去作“不净观”。不想去观察那些“恶心事实”的人,仍然可以修习身念处。如专注出入息的“安那般那法”,或觉知动作、姿势与速度的“动中禅”,都属于身念处的范围。 

大家只要读过舍利佛遇见马胜比丘时听闻缘起就开悟的事,就明白“不净观”并不是必须要修的学分了。因缘俱足的人只要完全听懂了缘起一事,当下就可以彻悟。舍利佛就是一例。所以就算是如前所引用的“冢间观”或“双口袋观”,都不是绝对要修的。舍利佛开悟时,就连四念处都没有听说过,更遑论身念处的一部份了。

更何况缘起法的一层意思,是一切法门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度某种“众生心”———超越某种执著。所以对身体的这些观法的确只是一种“对治”。只是所对治的应是人的“常见”,而非性欲。是因为人对自己的身体有自性见,而会“非常计常”,这些“不净观”方有意义。任何人若以为在这些观法里就有解脱或涅槃,当然是一种误会。

故身念处里的这些观法并没有把人的身体批判为污秽,或把人生说成全无意义。人如果因修不净观而感到沮丧,觉得失去了活下去的兴味,就应暂时中止。也可全然放弃。因为这些观法的目的只是让人破除常见,而能有喜的觉受———做个喜悦的人。完全不是要让人感觉活着没有意义。

而且任何佛法的修行也本来就须修行人自己去拿捏,而有调节的能力。不可太紧,也不宜太松,才是精进。如果因修任何法门太猛而感觉沮丧难受,就应暂时中止。这就是正念禅“觉知”的基本功。就好像运动太过或太猛而感觉不舒服,就应暂时中止。否则会造成运动伤害。

我个人的经验是这个法门的确和出入息法(安那般那法)一样,是奠定一个人能有解脱法喜的基础。开始时可能会有恶心的感觉。但只要有缘起正见,并能调节用功的程度,这个方法会是破除我人常见的利器。

一个人就算在一生里只修一次这些所谓的“不净观法”,都会种下终将远离常见的善根与慧根种子。

当然会是功德无量!

  

注释一:见《中阿含》第98《因品念处经》


【版权协议】【免责声明】【隐私条款】

【禅世界论坛】

【禅世界现代汉语版】《相应部》《中部》《长部》《增支部》《小部》 和 《清净道论》

【禅世界现代汉语版】经典翻译PDFs下载

《禅世界WIKI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