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會:如實面對自己是四諦的真義

如實面對自己是四諦的真義

 

山海會

2022.06.08


今天的學佛人如果對佛法稍有涉獵,應是大都明白佛陀主要所教的,就是四聖諦(苦諦、苦集諦、苦滅諦、苦滅道諦)了。

但是直到今天,四諦對多數人而言,可以說仍是相當程度地被包裹在玄學與神秘的「觀念外衣」里,而未能直接地被應用於人生。這當然是一種可惜。但這個可惜是完全沒必要的。

因為如果用簡單的現代語言來表達四諦,就是人必須面對與了解自己,才有可能達到「苦滅」。也就是達到人生里「問題的解決」的修行目的。這其實是一點都不玄,也不神秘的。

我曾說沒有如實了解佛陀所立的四念處(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修行,是佛法沒有在人生里「起用」的主要原因。因為四念處所教的,就是四諦里如何面對與了解自己的方法。而且也正是因為未能在人生里起用,佛法在世間就有兩種畸形的變化與發展。其一是佛法的玄學化,其二就是佛法的神秘化了。

是因為人沒有能如實了解一件事,才會使這件事有神秘與玄妙的發展空間。一旦被了解了,所有的神秘與玄妙氛圍就都會立馬消失不見了。

所以四諦本來的精神是如實面對與了解自己。是因為人有一種「不願」或「不喜」面對自己的傾向———即基因里有一種逃避因子,才使佛法被許多人在心裡發展成玄學與神秘主義。人一旦是這種心態,對佛法的了解就會變成「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了。

我的這個看法雖並不見於任何經論,而只是個人的修行所得與所見,但也不是全無根據。因為我是根據佛法里的一些「基本」,大家都耳熟能詳,也找得到佛典里的出處。

最主要的,就是佛陀所說的無常。即生命與世界都是在不斷地生滅變化。

佛陀只是說人如果希望能除苦———解除自己的煩惱,就必須正確了解這個事實。這當然不是什麼很玄的事,也是所有的人都看得清,理解得了的。但人偏偏就會有某種不願面對自己與事實的頑固傾向,而總會想盡辦法地用某種「思想架構」去和這個事實抗辯。

金剛經里所說菩薩須能「離四相」(注釋一)的四相之一———壽者相,就是在說這件事。即人的主要煩惱之一,就是有這個希望能「不死」的執著。

這不是在說現代人就不應注重保健以追求長壽。而是說對死亡的恐懼,其實是人的主要煩惱之一,也是驅動人諸多所作的動力。但這個煩惱是根植於一個「不如實知」———不正確的了解。又名妄見。

我在看歷史古裝劇時常會感嘆:「古代中國人的『終極夢想』,不外就是能登大寶而為九五之尊,被臣民山呼『萬歲,萬歲,萬萬歲』罷了。」但事實卻是所有的人都清楚知道———這是個謊言。就像「國王的新衣」一樣。如以佛法的修行角度來看,這就是對壽者相的執著了。是苦因!故王者生涯其實大都是不斷的惡夢。不少中國的帝王都死於丹藥鉛中毒,可以說就是這種執著活生生的一個無良明示了。他們都希望能長生不老。

而佛陀所教對無常的覺知,不外就是如實面對生命與真相。

是因為人希望能長生不老,才會有苦,有煩惱。就會如飛蛾撲火般地粘上生死大苦的幻網。一旦粘上,無論如何用力掙扎,都沒有用。因為生命之流本來就是「生滅法」,沒有不變的主體,當然也就談不上不死。佛陀的意思只是說修行人應提起正念———看清自己,與那由心所生的幻網,才可得出這生死幻海。

但事實上又是「實無所出」。因為生死幻網本來不真,只是人的不如實知,也就是妄見而已。

所以如實面對自己與真相,才是四諦的真義。這不是悲觀或樂觀,也沒有批判什麼。但確是達到苦滅,也就是做個喜悅的人的基礎。

 

作者投稿禪世界Mg。


【免責聲明】【版權協議】【隱私條款】

【禪世界論壇】

【禪世界現代漢語版】《相應部》《中部》《長部》《增支部》《小部》 和 《清凈道論》

【禪世界現代漢語版】經典翻譯PDFs下載

《禪世界WIKI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