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嘉陵:念處隨筆——「佛以一音演說法 眾生隨類各得解」

念處隨筆——「佛以一音演說法 眾生隨類各得解」

苟嘉陵

2022.05.15


《維摩詰所說經》的《佛國品》里,有「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的敘述(注釋一)。這說明了許多世間事。其中包括每一個人都會經由不同的教育、環境、文化,加上自己的「所做」,而在生命里形成「識」的事實。

這也就等於是說:「每人都懷有一部領納佛法時的『翻譯器』,而會得到不盡相同的佛法。」因為每人都是參雜了自己的「識」來理解佛陀所說。這件事聽來有些令人沮喪,因為會讓人懷疑聞法開悟的可能性。但以正念禪的修行立場來看,這句經文確是講了大實話。

但這件事和我們的修行與人生有關係嗎?

我以為關係很大。下面就讓我們在此覺觀一下這個「翻譯器」———識,到底和我們的人生與修行有何關係。

我想最現實的第一點,就是修行人毋需對「辯論」給予太多期待,以為真理會「愈辯愈明」。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識」裡面的真理,也都希望能把其發揚光大。

大乘佛法發展到中期,是印順法師在判教時所說的「虛妄唯識」時期。而「唯識」的意義,就是說每人都在精神里積聚了無數的見(view),而形成意識形態(ideology)。它們雖都是因緣所生,故虛妄如幻而無自性,但大多數人鮮少覺知自己有對「識」的執著。也就是「法執」很難被人照見,除非是有在修正念禪里的「法念處」。這就好像喝醉的人,鮮少會承認自己喝醉。在做夢的人,也不會知道自己是在做夢一樣。

所以我樂於與人討論事情,也會向人請教。但我很少會與人辯論。因為我明白人大都受限於自己的「識」,而會只愛講自己意識形態里的東西。真正懂得聆聽的人,其實是少之又少。尤其是當涉及宗教或政治時,更加如是。

第二點就是修行人切莫因別人和我們「不一樣」,就把其視為異端或邪魔。這雖是存在於宗教(包括佛教)里的現象,但也是人類的一種通病。

因為人性的一面包含了不能「容忍異己」。我經常批評這種思想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冷戰思維」與「陣營心態」,造成人類的對立。

民主思想雖是近代人類傑出的發明,也成為了當今人類的文化主流,但當它被應用在人類的鬥爭上時,民主就遇到了發展上的一個瓶頸。因為求生存的鬥爭意識與陣營心態(tribalism),是存於基因里的一種「識」,可以說是一種生物本能。也是人類長期所作的結果。但在眾生演化的進程上,這個物種共同的「識」最後必須被超越。否則會因人類擁有的「高科技」而走上相互毀滅的道路。

而超越的方法,就是修習「法念處」,也就是正念禪的修行。去學習觀察金剛經里所說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注釋二)———須清楚洞見那些亘古以來積存於「識」里的擴張慾與侵略性。

佛陀所說「十二緣起」(注釋三)的起頭是「無明緣行,行緣識⋯」,就是在說那些「識」是緣於歷劫以來人的所行,而且是夾雜著無明。但如果人能修習覺觀,而照見了自己識的形成過程,就會了解別人也是經歷了同樣的過程。就不會再「以自為聖」,而去因意識形態的不同爭鬥了。

這自然是對當今人類的緊要之處。人類必須要能在這一個關卡上「鯉魚躍龍門」,超越這個「集體的識」。

第三點是正念禪進一步的實際應用。即基於對意識形態的了解,我們可更積極地去建立更適合當代人的「良善的識」。

不少現代人的心靈幾乎可說是處於後知識爆炸的價值廢墟里,而很難再相信傳統宗教(包括佛教)。主要原因當然就是近代科學的許多發現與傳統宗教里屬於「神話論述」的部份不合。但傳統宗教未能及時提出現代化的論述,去因應人類知識領域的擴展,當然也是原因之一。

但事實上人類知識領域的擴展,其實並無損於各大宗教的核心教義。如基督教的「愛你的鄰人,如同愛你自己」,或佛教的「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都仍在物理學與基因科學的發展里程上站得住腳。人類因為科學而放棄先賢所教,其實是一種愚昧。

佛法所能提供的幫助,就是可幫助人了解所有的那些神話論述都是「識」,也就是過往的宗教家建立的意識形態。但其目的是幫助當時的人類通往神或涅槃。這在佛教里被稱為「方便」。

有了這個了解,我們就可以確知現代人應創建屬於當代的「良善的識」。這不只是佛教現代化工作者的責任,也是所有人類宗教弘揚者的共通責任。

十二緣起並沒有說人只要是有所行動,就一定會造下惡業。因為人的所行如果是與智慧相應(非無明),就是造了「解脫自在之業」。會有喜悅、安寧與和平。

簡而言之,就是「識」可以是「意底牢結」(ideology 的另一音譯)而捆綁人類,但也可以是有建設性與超越性的意識形態。可幫助人類通往天堂,或任何其它名字的和平之境。

 

注釋一:

見《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皆謂世尊同其語,斯則神力不共法。」

注釋二 : 見《金剛經》: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及 「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注釋三:

十二緣起: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作者投稿禪世界mg。


【版權協議】【免責聲明】【隱私條款】

【禪世界論壇】

【禪世界現代漢語版】《相應部》《中部》《長部》《增支部》《小部》 和 《清凈道論》

【禪世界現代漢語版】經典翻譯 PDF EPUB電子書下載

《禪世界WIKI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