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清:是哪根筋搭错了地方?-转载

是哪根筋搭错了地方?

念清

2022.04.14


本期讨论瞋心,就是兆康兄在提案中所提到的,人在面对政治迫害、种族歧视、不公待遇、侮辱人格、违反契约、不法侵害等等遭遇时,应不应该起瞋心?修行人应该如何看待瞋心?到底有没有解决瞋心的方法呢?

大家知道小猫或小狗们在一起吃食时,为了自己多食或不被抢,常常以露出獠牙、低吼、挠咬等方式来表现瞋心。发瞋心几乎是所有哺乳类、鸟类、鱼类等动物的一种本能,人作为哺乳动物的一种,自然也不例外。但事实是人的不少瞋心,并不像其他动物那么单纯到只是为了生存和繁衍,而是有极复杂的意识层面的因缘,故我们很难下结论说,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起瞋或不应该起瞋,或者应该处处不瞋。

还记得我在两劳学院脱产学习时,发生在学院澡堂里的一件事。那天澡堂洗澡的人多到需要排队才能冲澡,可能是有人没有排队或不知谦让等原因,有两位学员由谩骂发展到将要大打出手,这时旁边有一位年长的人突然站了出来,他的声音和火气显然比他俩都大,瞬间把两位学员给震慑住了,然后他把其中一位带离了澡堂。我当时就对劝架的人油然而生起一份敬佩之情,后来听说他是劳改系的系主任,虽说是老师应尽的责任,但我想像这种用“以瞋止瞋”的权宜之计,若是没有相当的智慧与勇气是做不来的。

目前中国社会出现的不少校园霸凌和吃瓜群众等不良现象,和不少佛教徒以为的在任何情况下“如如不动”处处不瞋才是有修行的心理,似乎如出一辙。 尤其是我们修行人在面对社会问题时,如果常常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度,就会变得越来越麻木,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这样反而形成障解脱因。故修行人有必要通过不断地关怀社会,甚至为不公不义发发火(简称无畏布施),都会减轻我执到一个程度,也才有可能体会出缘起无我的解脱大道。

所以我们无法否定,在一些特别的因缘下所引发的瞋心会对修行或社会生活带来殊胜价值的事实。但是我们也无法否认,人类的瞋心会普遍的对人类自身带来种种危害的事实。尤其是当一群人或一个国家的首脑被愤怒的情绪淹没时,往往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它不仅会伤害彼此,也会殃及无辜。所以无论是从生存的角度还是从修行的角度看,人当尽可能地避免引发瞋心。像目前正在发生的俄乌战争,就是国家领导人之间的因瞋心大发所导致的战争,那真可谓是惨不忍睹,每当看到乌克兰人民的家园被毁、百姓流离失所以及士兵和百姓伤亡的镜头时,对有同情心的人而言怎么能不难过?怎么会一直放任瞋心而不反躬自省呢?

那么,瞋心是什么?到底有没有解决瞋心的方法呢?其实瞋心就是一种对现状不满而过度“排斥”的内心状态,同样是对现状不满,而过度“抓取”的内心状态就是贪心。人会抓取什么就一定会排斥与之相对的什么,反过来,瞋心的背后一定有贪心在支持着。比如不愿意面对(排斥)孤独寂寞的人,往往就是追逐(抓取)快乐的人。但问题是,人为什么会对现状不满呢?孤独寂寞的人会有不满,但得到快乐的人是不是就满足了呢?贫穷的人会有不满,但腰缠万贯富可敌国的人是不是就永远快乐和满足了呢?如果是无论“得到”什么,结果都会让人“不满”,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前面讲过,人的瞋心(包括贪心)有不少是有着非常复杂的意识层面的因缘,而人的意识层面是存在着种种观念的。事实上人之所以在不满和贪瞋二边中受苦挣扎,最主要是因为被种种观念迷惑和束缚了。而人之所以被观念所迷惑,是因为没有缘起的智慧。没有觉悟缘起在佛法中被称作无明,无明其实就是不满和贪瞋背后真正的因。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觉悟缘起,而不被任何观念所迷惑呢?佛经讲,“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世间灭”,又讲,“心生故种种法生,心若不生法本如如”。其实这些话语中就隐含着让我们觉知和体会的一切现象(包括心理现象)的缘起性,而不被任何观念所迷惑的如如不动的智慧。只要能坚持觉知和体会,就有觉悟的一天。可是,人到底是有觉悟呢?还是以为自己有(或没有)?(套用嘉陵兄之前的一句妙语)

韩国中央僧伽大学的前校长宗梵法师在他的讲法视频里,讲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大意就是,有人得知法师最近有发火,就当面质问法师,“是不是前面讲一套,背后做一套?”平时法师给人的印象就是幽默风趣和蔼可亲,但是在那一刻法师的确是带着火气讲的,他说“我什么时候说过我不发火了?有谁见过不发火的人吗?可是人一旦在发火,就要接纳它,并洞穿由心而生的事实……”然后又笑眯眯地讲他的金刚经了。

当时我以为,法师是在为自己无法降伏瞋心而找借口,后来修法念处才慢慢体会到,法师其实是在现身说法。只是那时的我,还无法领会何为“缘起无自性”,反而把各种观念和想法当真了,才会那样“以为”,以为法师应该处处不瞋,才是有修为,才值得我去相信和学习。像这样的想法,就是把“人我、高低、有无”等观念,在头脑的意识层面给加工处理了,也就是我们的脑筋搭错了地方。

事实上在缘起的世界里,若不多加什么,也不减少什么,则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也自然不会陷入许多无谓的贪心与瞋心了。然而,人一旦有瞋心生起,到底是有瞋心呢?还是以为自己(或他人)有?

 

禅世界转载。


【版权协议】【免责声明】【隐私条款】

【禅世界论坛】

【禅世界现代汉语版】《相应部》《中部》《长部》《增支部》《小部》 和 《清净道论》

【禅世界现代汉语版】离线浏览压缩包

《禅世界WIKI辞典》

Posted in 未分类Tagged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