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派对:只能看到自己的不安

只能看到自己的不安

客观派对

2022.03.02


俄国与乌克兰的战争仍在进行。乌克兰没有如许多人预期般地很快被击垮,总统泽伦斯基也没有出逃。但俄罗斯比起乌克兰毕竟是大得不成比例。西方国家已决定对俄罗斯经济制裁,战争的结果会如何尚未能确定。

我非常同情那些受苦的百姓。最苦的应是那些失去儿女的父母,与连父母在哪里都找不到的小孩。我在电视上听到了一位乌克兰妇女的哀嚎控诉。虽听不懂她讲什么,但光是听那撕心裂肺的哭声,就足以让人泫然泪下。我发现自己又在心里叹息着:“人类啊人类!你到底要到何时,才能停止打仗?”

人类到底是为何要打仗呢?难道真的是因为爱打仗吗?不然何以自有历史以来都未曾有过一天停止征战呢?

若不能找出原因,依据佛陀所说的四谛法,这个“战争之苦”是会无法止息的。所以我希望佛法修行人不要抱着“打不到我就不关我事”的态度,也无须发表诸如“政治本来就是如此”的高论。不妨和我们一起深观———俄乌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要讨论俄乌战争的远因,可能几天几夜都会没有答案。但如果要讲近因,俄国总统普丁的不安———乌克兰可能会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就是答案了。

他再三强调乌克兰如果加入北约,在那里架设的飞弹几分钟就可以飞到莫斯科。那是他无法接受的。再加上他长期以来都感觉俄罗斯是被西方的民主阵营所欺骗,因为美国没有履行当初对俄罗斯不让北约东扩的承诺。于是他认为俄罗斯实已退无可退。

所以我不同意许多人把开战原因简单归结为“普丁就是邪恶野心家”的看法。这并不代表我对他有多了解,而是我深知这类看法是“自性见”———也就是以为离开了因缘条件,某某人绝对还是怎样。

人如果落自性见,当然很可能就会给自己断绝了和平之路。因为是自伤慧目———无视于事实而看不清对自己有利的可能选项。事实是不只乌克兰人有不安全感(所以才感觉需要北约的保护),俄罗斯人其实也是一样的。

不安全感就是佛法修行里所谓“五盖”(注释一)中的不安(又名掉悔),能遮障人的智慧。这是人的通病。而且不只是普丁会有不安,就是当年的美国总统甘迺迪也一样。当年苏联在古巴安装核武导弹,几乎酿成美俄的核武冲突,甚至可能引发世界大战。幸亏甘迺迪冷静地选择了沟通与和平解决,才终于化解了古巴危机。但很少美国人知道苏联之所以最后同意撤除导弹的原因,是美国在台面下默许自己也将撤除在土耳其对准苏联的核武导弹。

可见真正古巴危机的原因,其实是美国自己。因为美国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思想,即别人到自己家门口设置导弹绝不可以,但自己去人家那里设置就不是问题。我以为这种思想不只是当年古巴危机的真实原因,其实也就是今天乌克兰战争背后的真正原因。中国的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

甘迺迪之所以算是智者,就是因为他能设身处地地站在赫鲁晓夫的立场看问题,也想想他的感受。这就是泽伦斯基所缺乏的能力。一个人如果只能看到自己的不安,却完全无视于他人的,好像其“不存在”一样。以正念禅的修行来看,这就是“无明”了。

作为一个小国的领导人,能谨小慎微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可以说是必须具备的条件。讲得直白一点,就是神经不可大条。否则就有可能会让国家陷于灭顶之灾。

我不会去议论乌克兰到底有没有资格或权力加入北约,那不是我能决定的。但我知道无视于国际政治的现实,而在国家安全议题上高谈理想,是没有意义的。政治领袖应清楚明白什么应是国家短期及长期的规划,并对所有的底线与红线清醒地严格把关,才是负责任的作为。乌克兰人民当然可以表达自己的价值认同。但把国家纳入冷战时期反苏的北约阵营,应是不安的情绪大过了冷静的规划。

因为北约早就已经在苏联解体后失去了其存在的原始意义。美国前任总统川普老早就在抱怨,说美国已经花了太多的钱维持北约,而要求大幅度地削减这项预算。美国的全球军事部署,也早已把重点移转至亚太地区。所以依靠北约只能算是一种“心理安全”,其实是靠不住的。乌克兰需要自己去为国家的安全未来谋划,而不是去相信与依靠任何的“公约”。否则当然是没有认清事实。泽伦斯基自己对事实的认知有偏差,才会有怨言。我好像听他说感觉乌克兰是被抛弃了。

正念禅的如实观绝不只是观察自己,而是也观察法界与环境。这一点都不是在修行上“有杂念”心有旁骛,而是如实观的本意。如有人以为修正念禅就只是观察自己,那就会是少了“择法觉支”的七觉支(注释二),是对佛法的误会。

四念处不能没有法念处。否则会使修行走上偏向内而忽视外,失去生命的平衡。冷战的核心原因是人的不安———无法相信他国。所以感觉有需要去人家隔壁设立导弹。但自己可以这样做,别人就绝对不行。这种逻辑,是不是有些荒诞与好笑?

这就是所有的大国都需要照照镜子的地方了!

但小国如果缺少对这种现象的如实觉知,当然就有可能会有“无妄之灾”。

 

注释一:

五盖,见《杂阿含经》卷26: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障、五盖,烦恼于心,能羸智慧,障阂之分,非明、非正觉,不转趣涅槃。何等为五?谓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如此五盖,为覆为盖,烦恼于心,令智慧羸,为障阂分,非明、非等觉,不转趣涅槃。’

 

注释二:

七觉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作者投稿禅世界。


【版权协议】【免责声明】【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