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非佛说?
苟嘉陵
2021.12.24
最近听闻佛教界又有人在发表“大乘非佛说”的议论了。有趣的是感觉自己这次的反应,似乎和过去有所不同。也许是因为学佛愈久,就愈了解自己对佛法的所知实是极有限而且微小吧!
但我当然了解有的法师论证“大乘是佛说”的良苦用心,是为了护教。这当然是可敬的。但也许他们的讲述,并不能赶走不少修行人心中的困惑。现在就让我试著讲讲正念禅的修行应如何看待这些“是与不是”的说法罢。
事实是我从来都不能确定佛教里哪一个传承或学派的所教,绝对就是佛陀所说。但我知道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大乘经典确是比较晚才流传出来的。这虽不能证明大乘经典非佛说,但对这个历史的研究与了解,我以为是有意义的。就像印顺法师的判教把大乘佛法根据时间分为大乘三系,也是有意义的一样。因为佛法的“如实观”不是选择作鸵鸟,而拒绝面对真实。历史学者的研究就如科学家的研究一样,都是求真。所以我反对为了护教而牺牲真实,也以为那不会对佛法的现代化有何助益。
但我不同意大乘佛法不是佛法的说法。因为佛法并非是佛才能说,就像相对论并非只有爱因斯坦才能说一样。所以“大乘非佛说”的论述若依我看,并不能构成对菩萨道的攻击与毁谤。
根据大乘法义,菩萨的修行须历经“三大阿僧祇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方可成就。许多时候不但没有佛陀驻世,就连佛法都是没有的。此时也就只有“已发”但尚未“充分显现”的菩提心了。而且这些尚未充分的显现,也极可能是透过“外道”才有机会表现出来的。每一位菩萨“从劫至劫”的流转里,大部份的时间应都是见不到佛陀的。
如果是这样,那哪里来的“佛说”呢?而若没有“佛说”,是不是就没有菩萨道了呢?我看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罢?
法华经里“是法住法位”(注释一)的真义,就是指真理不是因人而存在的,而是本然如是。所以“大乘非释迦佛亲口所说”的论述,不能构成对菩萨道的毁谤。大乘经里说菩萨的善根不是仅于一佛、二佛所种下,而是因曾“礼敬供养无量诸佛”而生。也是因曾于无量微尘世界为了济度众生,而舍身命⋯⋯。故佛果不是仅靠“听闻佛法”就可成就的,而是必须有“明”还有“行”,即“明行足”(佛陀十号之一)。
所以如有人以为菩萨道必须是释迦佛亲口所说,才能成立,是误会了。因这种知见太狭小,不能通往无上正等正觉。这不是说大乘经典就一定不是释迦佛亲口所说,而是说法不是因人而存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也都不是涅槃与真理的发明者或创造者,而只是发现、讲述与开展演示者而已。
所以我建议所有弘扬大乘菩萨道的法师们,无需把这一类“非佛说”的论述太当回事。大乘法义自有其珍贵价值与意义,是不会因人的看法而改变的。过去有人在佛教圈内否定大乘,我曾批评其为蜀犬吠日。现在想想,感觉是讲得有些重了。但至今仍以为那确是我的所见。
人不了解某些事,并不是过失。但批判与否定自己尚不明了的事,就是过失了。正念禅的基本修行态度是如实,包括对自己不知的事不发表议论。大乘经里有“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注释二)的论述,故不知是很正常的。修行人无须强不知以为知。那是正念禅修行的大忌。
对不了解菩萨道的人,我以为应深观因缘,而在适当的时机使其有机会了解。但无须对其谴责。这就是正念禅的基本立场了。因若对其谴责,反而就违反了六度里的“忍辱波罗蜜多”,也就不是菩萨道,而无法通向无上正等正觉了!
注释一:
见《妙法莲华经》《方便品》:
诸佛两足尊, 知法常无性,
佛种从缘起, 是故说一乘,
是法住法位, 世间相常住,
于道场知已, 导师方便说。
注释二:
见《妙法莲华经》《方便品》:
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作者投稿禅世界。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