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塔-玄學、哲學的黃昏和佛教現代化

玄學、哲學的黃昏和佛教現代化

梅塔

2021.09.19


佛教里是否有玄學?一般人常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句話本身頗有模糊不清之狀。很多熟悉中國文化的人喜歡把佛陀的覺悟之道等同於老子《道德經》里眾妙之門的自然之“道”,以為佛陀也化身一位哲學家而大談所謂存在有無的本體論。有人不了解所謂玄學的本來面目而以為是魏晉玄學流傳近兩千年後所遺留的中國世俗社會裡算命占卜之類的表象。還有人抓住傳統中國佛教里源自印度晚期大乘佛教里的極端唯心主義的心、識、自性、佛性等概念不放,象西方中世紀基督教經院哲學討論天使有多少翅膀之類一般,極盡頭上安頭、馳騁想象之能事 – 孰不知那些所謂的精神建構(mental constructs)早已被印順導師判斷為極端“真常唯心”的產物,與佛陀如實和理性的面向解脫覺悟的核心教義有天壤之別。

佛陀何曾要自己扮演哲學家的角色。哲學在古希臘本意味着“智慧的學問”,那些早期的哲學家其實是數學家、邏輯學家、力學家、倫理學家、藝術家、宗教學家和工程學家等,他們所追求和探索的是自然和社會裡的智慧而不僅僅是本體論中存在等概念的思辨狂想。隨着西方文藝復興的展開和啟蒙運動的勝利,科學和技術擺脫神學的桎梏後,也與哲學分道揚鑣。經歷了德國古典哲學的解析發展後,心理學、倫理學、語言學、邏輯學、認知學等社會科學領域的東西進一步從哲學領域中脫離出來,以致當代有人在問“西方的哲學在沒落嗎?為什麼到後現代只能研究一些語言與符號性的問題?對人生或社會引向虛無與相對主義?”的話題。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反對理性和提倡非理性、直覺、本能等主觀生命力和強力意志的哲學家尼采宣布形而上學的死亡,揭開了哲學自身衰落的序幕。當哲學家們將哲學不斷解構而不斷縮小其疆域之後,現代哲學的主題集中於存在主義、現象學、解釋學和它們的後現代闡釋上,並與人類社會的科技發展和社會生活的關係越來越遠 – 沒有什麼事物,從全球金融市場到量子物理和量子計算的發展需要哲學去啟迪與指導,相反高揚理性和實證的科學和技術的奮進,使得耽于思辨的哲學逐漸被邊緣化而走向沒落。哲學無法為自己開闢新的道路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甚至有人說“現在人們所謂的哲學不死,其實只是辯論不死而已,無非是用辯論給哲學續命而已”,雖然尖刻而卻入木三分。

佛陀很清楚地在原始經典里對現在有些人還拚命執着的本體論或者形而上學的概念不感興趣:

“比丘們!不要用邪惡不善的方式反思“此世間是永恆的” 或“此世間不是永恆的”;或“此世間是有邊的” 或“此世間是無邊的”;或“靈魂(命)和身體是相同的” 或“靈魂是一種事物而身體是另一種事物”;或“如來死後存在”  或“如來死後不存在”;或“如來死後存在且不存在” 或“如來死後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為了什麼理由呢?比丘們!這些反思是無益的,是與梵行的諸基本原理無關的,並且不會導向厭惡遠離、冷靜離欲、息滅、平靜、證智、正覺和涅槃。” (《相應部》SN.56.8)

而佛陀時代的所謂六師外道中的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學派都曾試圖用物質性或精神性的概念、名相去解釋此世間的一切現象,當中的極端者自然而然把宇宙、存在和自我一體化,得出超驗的一切現象的統一性和無二性。印度後期大乘佛教里的這種極端唯心主義教義,與“梵我合一”的一元論有神教合流後,雖然自身缺乏宗教的競爭力而導致印度佛教的滅亡,卻在作為魏晉時代思想主流的玄學養育的沃土 – 中國文化 – 中獲得重生並相傳至今。魏晉玄學風氣隨着當時所謂名士們的清談而逐漸流行,以《老子》、《莊子》和《易經》等“三玄”為討論經典,喜好侃談有無、本末等玄理,論辨深具理致。這種虛妄之學的要點不就是哲學中的所謂本體論和形而上學嘛,其流弊直接影響南北朝的社會動蕩,導致中國傳統文化發展中分析、實證的闕如。

虛妄而好辯,是當代那些執着於本體論概念和思辨的全職哲學家與半吊子哲學愛好者們的極佳寫照。很有趣的是,那些哲學裡的玄學,如“天人合一”,“萬物一體”,“存在有無”等,除了滿足虛妄者的自以為是的主觀精神享受,沒有任何現實可操作性,也沒有產生如實的經得起推敲的人類知識,倒是為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無法產生現代科學和技術作了鮮活的註腳 – 科學和技術從哲學和形而上學中剝離出來出來是它們的幸事和必然。中國傳統佛教中滲透了中國傳統文化包括玄學,有些宗派一味精細地在各種主觀唯心主義的名相和玄學中打轉,讓修學者誤以為那些是佛陀的真正教義 – 這本是很自然發生的事情,不需要試圖掩蓋,讓其謬誤合理化,而要釐清那些對佛陀核心教義的歪曲。試圖用走向沒落的哲學裡關於本體論和形而上學的所謂“宏大敘事”,淡化和歪曲佛陀核心教義中的如實觀和八正道里的正見、正念和正精進,四處散布和夸夸其談自己關於佛法的邪知邪見(wrong knowledge and wrong views),誤導佛法修學者,不僅可笑而且對佛教和佛教現代化都是損害。

佛陀不是某些人所期望的所謂哲學家,佛法也不是走向黃昏的哲學包括玄學所宣揚的東西。對那些執着於種種名相、概念與玩弄一套套精神建構而痴迷其中的人,我們要說聲“洗洗睡吧”。


聲明:任何個人(包括禪世界作者、譯者等)發布的內容由其作者全權負責。【免責聲明】


【版權協議】【免責聲明】【隱私條款】

【禪世界論壇】

【禪世界現代漢語版】《相應部》《中部》《長部》《增支部》《小部》 和 《清凈道論》

【禪世界現代漢語版】經典翻譯 PDF EPUB電子書下載

《禪世界WIKI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