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學——純思維的快樂
苟嘉陵
2021.09.01
存在於中國佛教里最大的問題,是修行頗大程度地被玄學化了。三十年前我就以為如此。至今依舊。
這不代表我不認同大乘法義,或反對凈土宗與禪宗。而是中國佛教的發展到了近代,幾乎已完全失去了以「覺」為修行主軸的精神。而佛法的修行如果離開了覺,就不能說是佛法了。但何以中國佛教到今天幾乎已失去了覺的精神呢?佛法的被玄學化,至少是主要原因之一罷!
但什麼是佛法的被玄學化呢?或者我們更該問:「玄學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玄學並不是發源於佛教,而是中國文化里本來就有的傾向。它大盛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也就是我們所講的清談。
玄學的含義是指「立言玄妙,行事雅遠」,所追求的是一種玄遠曠達的思想境界。玄遠,是指遠離具體事物而專門探討「超言絕象」的本體論問題,相當於西方哲學裡形上學(metaphysics) 所探討的第一法則(first principle)。當時在中國,玄學的代表人物有何晏、阮籍、嵇康、向秀等人。他們的人生主題簡而言之,就是「坐而論道」。
但所論之事完全與國計民生與人的生活無關,也就是在享受純思維的快樂。這種快樂存在於中國文化里已逾千年,影響力可說是至今猶在。但當它影響到中國佛教時,我就感覺有需要說幾句了。因為佛法並非玄學,就算它有一個程度的「哲學成分」。當玄學成為中國佛教思想的主流時,修行人會很難體會到佛法原本的修行精神,是很自然的。
有人說原始佛教難道不也是在講緣起、無常與無我等虛無飄渺的東西,而所謂的「涅槃」難道不也就是一種玄學嗎?但這種想法正是被玄學思想影響後的結果,是一種誤解。存在於此「誤解傳統」里的佛法修行人,對此是很難自覺的
原始佛教所講的緣起、無常與無我,都是基於經驗的事實(actuality),而不是只存在於腦子裡的想像。大家只需想想人間的各色存在到底是不是無常,就可以得到佛法是不是玄學的答案。無我與緣起事實上也一樣,雖沒有那麼直接,但只要經由如實觀(四覺知處)的修習就都可以見得到。至於涅槃,也只是借用古印度文化里的一個詞,用來表達苦的止息而已。並沒有任何玄妙之處。後世修行人對涅槃生出許多「浪漫想像」,只是人的所作。事實上涅槃只是一個修行標的,和一塊路標是一樣的。
這就是我一直強調中國佛教的現代化必須以四覺知處(四念處:身、受、心、法)為修行主軸的原因。因為它可以把人拉回實際的生命與存在。四覺知處所覺知的是自己的身體、感受、心與思想觀念,也就是不斷地看自己。它不是要人去對世界「提出解釋」,更不是要修行人去看別人。當佛法的修行主題已不再是看自己,而失去了反省(反觀自照)精神時,就背離佛法了。無論把它講得再有理或圓融無礙,皆如是。
當人透過對世界的論說來「詮釋佛法」,甚至是在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找理由時,就是佛法被玄學化的癥候了。多少「大乘學人」難道不正是在以大乘法義的「開闊宏達」自居而沾沾自喜,甚至會嘲笑那些南傳學人(尤其是出家人)們的嚴守戒律,以為那些都是教條主義的執著,也就是不懂「空」的「不自在」表現?
這就是不看自己,只看別人。而要在法義里「找理由」,去為自己的行為做註腳,正是一種不安。哪裡會有什麼自在?
我肯定大乘法義里有在今日世界無可替代的珍貴价值,會是人類的明燈。但中國佛教如果無法超越那已被玄學化的金鐘罩部份,就無法發揮出「無上正遍知」的力量來幫助那些深陷於我相泥沼中的人類。
您必須登錄才能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