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會-學法的必要條件

學法的必要條件

山海會

2021.08.07


有人學了許多年佛法,也明白八正道與四念處在講些什麼,但仍在修行上「原地踏步」。這是什麼原因呢?

我想原因可能很多,各人的情況也不盡相同。但今天聽到的一句話讓我感覺很有道理,願與大家分享。即原因是許多人不懂得謙虛為何物。

不少人以為謙虛是一種虛偽的裝腔作勢,甚至會把它視為「其心不直」。但事實上謙虛不僅是一種優良品德(戒德; virtue),而且是學習佛法的必要條件。因為一個人如果不懂得何為謙遜,會很難在任何的學問領域上有所精進,包括佛法的修行。他會在懂得一點皮毛後就畫地自限,而無法更上層樓。也就是自己給自己樹立了學習障礙。是自己把自己的眼睛矇上,耳朵堵住了。

一個人讀了幾十年佛經,或自以為是教授佛法的老師,卻錯解了經里的意思,是很有可能的。所以修學佛法頂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自以為對佛陀的意思已經「完全理解與掌握」了。《金剛經》的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之所以寫得好,就是因為作者有自知之明的智慧,即她(相傳武則天)用的是「願」字。一個修行人如果因自己是多年教授佛法的老師,就認定自己不可能錯解佛經,就已經是「極大我慢」了。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就是懂得何為謙虛的表現。因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是明白自己懂什麼,而是明白自己不懂什麼。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孔子才會說自己在何事上「不如老農」,或「不如老圃」。人明白自己不懂什麼,才可能開始去學習。如果在一開始就以為自己比老師還要高明,當然是什麼都學不會的。

佛教里佛陀有十個為人所尊稱的名號(注釋一),其中之一是「天人師」。其意義就是佛陀的智慧要超過我們一般人,有資格做大多數人的老師。修行人如果有這個認知而懂得謙遜,就會比較容易學習佛法,而有可能最終通達佛陀的智慧。但如果在讀佛經時是抱著一種批判甚至挑錯的心態,動輒引經據典地說佛陀何以有錯,或不符現代人的主流思潮,要這種人能深入佛法自然是極困難的。

這不代表修行人不可懷疑佛經里佛陀所說的話,而是指一個人讀佛經時是懷抱著一種什麼樣的態度。

我過去在台北親近南懷瑾老師時,曾學過一件至今難忘也受用的事。就是當他拿到佛經時,一定先恭敬地用雙手把經書平置於自己頭頂上方几秒鐘。他正色地對我說:「這叫頂禮。」

這就是謙遜的學法態度。

六祖大師也說過「禮本折慢幢」。修行人如不能見到自己的我慢,講什麼覺觀與佛法現代化都是沒用的!

 

注釋一:
佛陀十號為「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版權協議】【免責聲明】【隱私條款】

【禪世界論壇】

【禪世界現代漢語版】《相應部》《中部》《長部》《增支部》《小部》 和 《清凈道論》

【禪世界現代漢語版】經典翻譯 PDF EPUB電子書下載

《禪世界WIKI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