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嘉陵-佛教內的偽自由主義!

佛教內的偽自由主義!

苟嘉陵

2021.07.10


近來聽聞法友提到:「佛說的聖言量經得起考驗嗎?」我就以為有需要予以澄清,否則有可能會影響到不少人的修行。

因為聖言量只是指聖者因對法有所見,而表達出來的見地,並非指一種絕對真理。佛法的基礎是緣起,並不存在放諸四海皆準的絕對真理。所以聖言量或正教量只是見法者的見地。但這個見地對學法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它是聞思修三慧學裡聞慧的基礎。若因為有一個「聖」字,就把聖言量視為封建迷信,就是徹底誤會了。

不少人對聖這個字有反感,以為它不合緣起法義。但這是一種誤解。因為聖者是相對於凡夫而說的,並非一種絕對。一個人如果以為自己在智慧上猶有不足而欣慕智慧比較圓滿的人,不但很正常,而且正是修行的起點。所以修行人如具備了「有凡有聖」的認知,這和「有因有果」一樣,都是緣起正見。

因為正見是對生命的一種合理看法———明白它是可以由不解脫到解脫,也就是可以超凡入聖,或轉凡成聖。一個人若明白自己猶有不足,仍是「有苦」的凡夫,正是有自覺,有智慧的表現。這才是四諦法(苦集滅道)里「知苦」的意義。就是菩薩道的修行也同樣講究行者應清楚明白若和佛陀比起來,自己什麼地方仍「有所不知,有所不足。」

最怕的是一些不通者讀了幾本禪書,就以達摩祖師見梁武帝時所說的「廓然無聖」自居起來,而以第一義諦來不苟同於聖言量存在的事實。這就是修學佛法的第一大忌了!

中國人說「登高必自卑,行遠必由邇」,就是在說做任何事都應實事求是。人如果連自己和修行有成就者「有所不同」都不知道,卻還要用第一義諦來批判這批判那,我也就只能保持沉默了。但這當然是不通已極的情形。

「聖」只是人的觀念。它不只存在於佛教與一般宗教里,就連非宗教的儒家也是一樣。它只是在描述「修行有成」的人,並沒有要人盲目崇拜。《金剛經》在大乘佛教里算是第一義諦的經典,也提到了聖 — 一切賢聖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可見就算是第一義諦,也沒有否定賢聖。

網路上可以搜尋到研究印順法師思想的人,曾總結他對聖言量的看法。他指出導師曾在《中觀今論》的「中道之方法論」里,談過「三量」(聖言量,比量與現量)。即「親近善士、聽聞正法」乃依照至教量教法正聞薰習,聽聞後深觀思維(如理作意),進而確切地實踐體證(法隨法行)。這就是分別對應了聖言量、比量和現量,以及教證(文證/經證)、理證及現證的三個向度。

我以為這個看法很合理,很如法,也很中道。

近來有人以為不信一切宗教就是自由主義。我沒有去和這種看法辯論,雖然我並不同意。

但在佛教內如果出現了「接受賢聖的存在,就是違反了第一義諦」的說法,我就不可不言了。因為那是修行的邪見,也是不通已極之論。

 

作者投稿禪世界。【免責聲明】


【版權協議】【免責聲明】【隱私條款】

 

 

 

 

 

 

 

發表評論

此站點使用Akismet來減少垃圾評論。了解我們如何處理您的評論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