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塔-觉悟是现代人修行的如实目标

觉悟是现代人修行的如实目标

梅塔

2021.01.17


涅槃,这一佛教的重要概念,对现代世俗社会许多人来说颇有歧义。诗人郭沫若在1920年的一首现代诗《凤凰涅槃》,让东方神话里的百鸟之王凤凰,摇身一变化为西方或者古埃及传说里的不死鸟菲尼克斯 – “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浴火重生”带来充满凄烈色彩的美学意味,而向死而生的决绝感甚至为大多数人所津津乐道。一般人甚至把“涅槃”等同于死亡、去世,常把高僧大德的往生“尊称”为涅槃,而愈发增强人们所恐惧的负面意义。著名的美国摇滚巨星、涅槃乐队的歌手科特-科本(Kurt Cobain),以自杀结束痛苦的短暂生命,为涅槃(Nirvana; Nibbana)一词投下深重的死亡阴影。原本充满解脱烦恼、超越生死轮回和安乐平静精神的涅槃之境,在此世间里与大多数人无可奈何的死亡和所欢喜的轮回重生相联系,世人对佛教涅槃误解之深或涅槃的含义不彰,令人扼腕。

涅槃的概念,源自古印度婆罗门教,是古印度当时不同宗教和教派所追求的从痛苦中出离、解脱、无烦恼、寂灭、自在和不生不灭的境界,是很多宗教包括佛教的终极修行目标。婆罗门教所代表的古印度哲学认为,通过修行可以达到肉体解脱与高级生命如梵天结合,也就是“梵我合一”的涅槃。为了这孜孜以求的涅槃境界,很多教派(六师外道)或提倡严格苦行,或否定业力果报,或只解唯心,或只立唯物,或采取不可知的态度,不一而足。伟大的佛陀因了解世间的种种痛苦和烦恼而毅然出家,学习解脱痛苦之道,不断舍弃不如实的老师、教义和修行之道,亲证一切外道的教义和方法无法真正让人从痛苦解脱。最后以自己的修行之力,达到烦恼息灭(Cessation of Taints),成就涅槃(Nibbana),实现圆满觉悟(Fully Enlightened),成为世间佛陀(觉者)。按照佛教的说法,佛陀是此世间第一位自己圆满觉悟,并带领很多圣弟子得到阿罗汉的成就并实证涅槃之人。当古代的翻译家们,无论从西域而来的译经师还是中国本土的佛学大师,只能将这种圆满觉悟的状态音译为涅槃。音译的好处是没有限制涅槃所谓深刻的中文无法传达的内涵,避免辞不达意;而缺点也是明显的。在战国“百家争鸣”之后,再无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创造的中国学界,无法建立涅槃的汉语术语。古汉语的经典版本对涅槃也有不同的音译,如泥洹、涅槃那、涅盘那、泥盘那、昵缚男等,更增加人们的理解困难。加之佛教界长期对涅槃境界过于形而上的描绘和广泛加以讨论的禁忌(Taboo),涅槃一词的使用随着时代的迁流,离开佛陀的核心原始教义越来越远。

涅槃并不神秘,是佛陀通过自身经验如实证得的觉悟境界和状态。此境界是一种非缘生现象,与构成此世间的一切缘生现象相同,其本质是空性的(Void)。上座部佛教认为涅槃是色法和名法在刹那生灭起伏之间或常恒的平静、寂静状态 – 而色法和名法指的不过是物质性对象(Material Objects)和精神性对象(Mental Objects),是佛学和哲学已经清晰定义了的,并为人们的实际经验所了解。大乘佛教诸宗共祖龙树论师在《中论》中说:

“受诸因缘故,轮转生死中,不受诸因缘,是名为涅槃。”

“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

涅槃境界与当下世间显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此世间的修行人,在此时此地精勤修学,其目标涅槃也是在此世间所达到的境界,而非在此世间之外的某个世间或境界里所追求的东西。佛陀的核心教义之一缘起,指出此世间的一切处于生死起伏的事物,在于十二因缘彼此为条件得生生不息的链式反应(Chained Reaction):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 (执取)、有、生、老死。可是当一个修行人彻底不再执取时,双向链条就戛然而裂,他就在当下超越生灭起伏的轮回而获得涅槃的体验。

佛教现代化可以用现代汉语和英文里更清晰和明确的词语 – “觉悟” (Enlightenment) – 来表述由音译而来的佛教关键概念涅槃。这样便于厘清语义,破除迷思,清楚和如实理解“涅槃”的含义,符合佛教现代化的一贯态度。觉悟也是当代当代佛教各宗派的共同点。上座部佛教讲求走八正道修行而通往正觉,菩提(Bodhi)就是正觉本身。大乘佛教强调发菩提心(觉悟心)而立志成佛,而佛就是觉悟者的音译。不同宗派提出解脱道、菩萨道或菩提道,从最终的目标看,殊途同归,都是为了痛苦和烦恼的消除而达到觉悟。就象解脱有不同种类(如心解脱(Liberation of Mind)和慧解脱(Liberation by Wisdom))与程度(如从虚空处到想、受息灭而解脱等;Staged Liberation)一样,觉悟(正觉)也有程度的不同。修行人在修学中能体会到对一些现象的觉悟,经验上也有实实在在的某种时段或深浅不一的平静之感,我们可以称之为小正觉 (Preliminary Enlightenment; PE) – 学人此时仍处于觉知训练的初级阶段,有时初尝觉悟的喜悦而增强了自己的信心和信念。在漫长的修行过程中,修行人的觉悟程度不断提高,如成就上座部佛教里的前三果或是大乘佛教菩萨的多少地,我们可以称之为中正觉 (Intermediate Enlightenment; IE)。修行人实践至“诸烦恼已被消除,精神生活已经度过,应当做的已经完成,不再会有存在”之时,便成就阿罗汉,实现遍正觉(Full Enlightenment; FE) – 阿罗汉和佛陀的觉悟境界,是相同的遍正觉,没有高下之分,佛陀的一个侧面就是阿罗汉。在极言佛陀成就的觉悟殊胜时,佛陀的觉悟境界又被称为无上正等正觉(Supreme Full Enlightenment)。作为一个现代修行人,修行的目标可以用现代汉语清楚地表达:就是解脱痛苦,去除烦恼,实现觉悟。走觉悟之道的利益是多种多样的:如减少对纷杂的世俗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等的沾染依着;不再考虑那些有关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玄学的、无益的、带来贪嗔痴的事物;提高时间和精力利用效率,专注于当下,相当于延长有限寿命;容易平静下来,或增长平静,于身心健康有利;有益于正念修行(四念处修行),更容易专注得定以了知此世间的现象;能平等地看待事物;为自己、他人带来喜悦而慈悲幸福。

面对名词概念不同的解脱道、菩萨道或菩提道等,现代修行人应该走一条没有歧义的觉悟之道。佛教现代化应当回到佛陀核心教义,使人们通过修行,以达到程度和境界可以不同的,以遍正觉为目标的觉悟。这是当前佛教各宗派教义的最大公约数,应该成为佛教现代化的最大共识。以此为愿景,佛教现代化在尊重佛教当前一切善法的基础上,倡导专注当下,正念禅修(四念处禅修),实现觉悟,利益现代社会里的芸芸众生,并关怀自己和他人。


【版权协议】【免责声明】【隐私条款】

【禅世界论坛】

【禅世界现代汉语版】《相应部》《中部》《长部》《增支部》《小部》 和 《清净道论》

【禅世界现代汉语版】经典翻译 PDF EPUB电子书下载

《禅世界WIKI辞典》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