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阿一:世俗諦與究竟諦-轉

世俗諦與究竟諦

行者阿一

在【“無我”與輪迴、業力】一文中初步解釋了什麼是輪迴和業力,由於需要這篇內容做鋪墊,並沒有完全說明白文章一開始提出的問題,要說清楚這些問題,從認知上解決“無我”與“輪迴”看似相悖的矛盾,我們先要認識世俗諦與究竟諦,才能明白問者與答者的立場,才能明白佛法究竟在說什麼,這就是本文的要闡述的內容。

所謂諦是依其名和自然特性以及一致性、永續性、真實性來說的真實語。

世俗諦的定義:“根據世間人之間互相協議而被稱呼的觀念或概念等名稱的真理,叫作世俗諦”(摘自善戒尊者《阿含筆記精選》)

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房屋汽車、鍋碗瓢盆、男人、女人、眾生、畜生等等,這些都是人們認識外境而賦予的概念名稱,可能因語言不同,在發音文字上相差很大,但所指代的對象是一樣的。人們藉助名稱概念才能分辨外境而不至於混淆不同的事物,才能學習、交流,發展出科學文化等等文明。這些都是屬於世俗諦,也稱“俗諦”,但這些現象並沒有究竟實質,因為它們所代表的事物並非不可再分,它們存在的方式是概念而非真實,只是由心構想而成,並非基於自性而存在,因此世俗諦是基於概念法的。這些世俗習慣的表達方式並不是謊言,而是世間的真實說法。可是在勝義諦看來,這些世間的真實說法只是對事物表象的認知,把無常的當作常,把組合的事務當作實有、永續的,這種顛倒想是出於對緣起法的無知。具體到生命現象,將無我當作自我或靈魂,有人、有眾生、有壽者等等,是因為對四聖諦的無知才會執虛為實,執妄為真。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究竟諦?

究竟諦是基於究竟法的真理,究竟法是基於事物各自的自性而存在的真實法。究竟法是最終存在不可再分解的單位。類似於科學把物質分解成最小粒子來認識其性質一樣,在經教中佛陀把人分成五種究竟法:色、受、想、行、識五蘊;而在論教里究竟法有四種:心、心所、色、涅槃。心、心所和色等同經教里的五蘊,其中、識蘊列為心,受、想、行三蘊列入心所。至於心再分為89種或121種,心所分為52種,色分為28種,就不在這裡細說了。心、心所和色三種究竟法包含了一切有為法,另外一種是無為的究竟法,即:涅槃。通過對這些究竟法的分析來了解生命現象的運作本質。

由上面的表述可知,究竟諦與世俗諦在看待同一事物的角度上是不同的,前者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後者是忽視本質看現象,科學即使是分解到當前水平的最小粒子,也只是增加了一個新的概念而已,沒人敢說它不可再分,而佛法是一分到底。當然,佛法的目的是止息苦,聚焦於生命現象,與滅苦無關的話題都不是我們要討論的。

我們通常賦予概念的事物是可分割的,比如說移動電話,是根據它離開了線的束縛可以自由移動和通話功能來認知並命名的,把它拆開來每個組件我們都不會叫它移動電話了,把組件拆分為元件,也不會認為單獨的一個元件叫移動電話,每個元件都還可以再分下去。你去買移動電話,商家給你一個芯片你肯定懷疑他有毛病。同樣,人的身體也是可以再分的,有毛髮、指甲、器官、組織、細胞、血液、細胞液等等,你也不會把毛髮叫作人。在究竟諦看來,人或有情只是一堆無常的名色變易過程組成的現象,並無實質意義上的人、我、眾生。

那麼,世俗諦與究竟諦是不是矛盾而不可並存呢?答案是否定的,究竟諦是從 世俗諦提煉而來,二者只是從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物,得出不同的認知。沒有世俗諦,就不可能辨識外部事物,不但無法生存,也談不上修行,佛法也是通過世俗諦宣講究竟諦。沒有究竟諦,就無法看清五蘊“無常、苦、無我”的本質,也就無法出離輪迴,所以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但不可分割也不等於可以混在一起,講和聽的都需要區分世俗諦和究竟諦,混在一起很容易造成互相矛盾的混淆狀況,變得不知所云。不少佛教宗派喜歡攪成一團,讓人云里霧裡不得其解,讓不少有心學習佛法的人望而卻步,或者糾纏在對滅苦毫無意義的哲學思辨中。

談到這裡,對於上一篇文章的幾個問題應該有答案了。輪迴也是世俗諦,當然是五蘊之身這個“假我”在輪迴,業力當然是自做自受,將每一期生命一一對應的還是我慢,焦點都在一個“我”上。當然,這是常見。另一種答案是斷見,否定輪迴自然就沒有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了。《雜阿含經》第五卷105經說到有個叫仙尼的外道去見佛,說其他外道大眾主都不記說弟子命終後的趣向,同為沙門大眾主,釋尊在弟子有命終者時,即記說言:某生彼處.某生此處,為何釋尊得如此法?佛陀回答說:

 【汝莫生疑。以有惑故。彼則生疑。仙尼當知。有三種師。何等為三。有一師。見現在世真實是我。如所知說。而無能知命終後事。是名第一師出於世間。複次。仙尼。有一師。見現在世真實是我。命終之後亦見是我。如所知說。複次。先尼。有一師。不見現在世真實是我。亦復不見命終之後真實是我仙尼。其第一師見現在世真實是我。如所知說者。名曰斷見。彼第二師見今世後世真實是我。如所知說者。則是常見。彼第三師不見現在世真實是我。命終之後。亦不見我。是則如來.應.等正覺說。現法愛斷.離欲.滅盡.涅盤。】

 第一師持“斷見”,否認輪迴,自然不會記說命終之後的趣向;第二師持“常見”,認為色身壞滅了,自我是恆常存在的,換個軀殼罷了。第三師持“中道”,否定現世來世有個恆常的“我”,斷愛取,離欲貪,滅盡煩惱,不受後有,但也承認有輪迴。仙尼更加迷惑了,大概跟上篇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些問題差不多的疑惑。佛陀在仙尼請法下繼續為仙尼解惑,宣講五蘊“非我,非我所,不異我,不相在”的甚深微妙法,引導仙尼看穿五蘊“無常、苦、無我”的本質。並告知仙尼:

佛告仙尼。我諸弟子聞我所說。不悉解義而起慢無間等。非無間等故。慢則不斷。慢不斷故。舍此陰已。與陰相續生。是故。仙尼。我則記說。是諸弟子身壞命終。生彼彼處。所以者何。以彼有餘慢故仙尼。我諸弟子於我所說。能解義者。彼於諸慢得無間等。得無間等故。諸慢則斷。諸慢斷故。身壞命終。更不相續。仙尼。如是弟子我不說彼舍此陰已。生彼彼處。所以者何。無因緣可記說故。欲令我記說者。當記說。彼斷諸愛欲。永離有結。正意解脫。究竟苦邊。我從昔來及今現在常說慢過.慢集.慢生.慢起。若於慢無間等觀。眾苦不生。】

 佛陀說有的弟子對教義領悟不夠,修行未能達到斷諸慢的程度,因有餘慢,故陰陰相續,繼續輪迴,所以才能根據其習性記說身壞命終後生某某處。而那些能解教義,斷諸慢的弟子,不再輪迴,就沒有因緣記說其生某某處了。如果一定要記說的話,那隻能說已經解脫,脫離苦海到達彼岸了。可見輪迴也是遵循緣起法則的,此有故彼有,不會因為你持“斷見”就沒有輪迴,也不會因為你持“常見”就不會輪迴,“我”執不除,陰陰相續,前赴後繼,輪迴不止。佛陀提出“無我”的教導可謂一針見血,究竟諦讓我們透過生命現象看清五蘊“無常、苦、無我”的本質,對五蘊的味、患、離如實知,對四聖諦如實知,從而生厭、離欲,不起諸漏,心得解脫。

可能還有人因為自己無法驗證輪迴而將信將疑,那麼最好的辦法是修行,藉助禪定的力量用觀智去親知實見。當然這個難度比較大,不是一下子就能辦到的,退而求其次,也可用緣起法來分析理解,對於一個皈依三寶的人來說這個應該不難。對於那些尚未對三寶生起信心的人來說,有一個包賺不賠的方法,那就是你相信輪迴,諸惡不作,諸善奉行。就算沒有輪迴,你也不損失什麼,反而收穫了現世美名;萬一有呢?你就增大了投生善趣的機會;如果因此精進修行,步入聖流,更確定不會投生惡趣了,這時已斷身見、戒取、疑三結,已經沒有當初的將信將疑了;若更進一步,斷除身見、戒取、疑、貪慾、嗔恚這五下分結,得生般涅盤,不復還生此世,那就賺大了。

對上一篇文章涉及到無我和輪迴的問題就暫時談到這裡,為此引入了世俗諦和究竟諦的說明,避免混淆兩個不同角度的論述。至於其中一個問題:前後兩期生命是如何一一對應的,也就是自作自受的問題,如果用究竟法深入分析,涉及到論教阿毗達磨的內容,以後有機會再說。

輪迴真的不是好玩的遊戲,大部分人可能都沒有機會在下一期生命再生為人,如果有機會聽聞正法,就好好把握,好好思惟四聖諦,想想我們這輩子到底應該追求什麼?所作是否已作?


【禪世界 – 菩提苑 微信群】

 

發表評論

此站點使用Akismet來減少垃圾評論。了解我們如何處理您的評論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