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嘉陵:莫做自封的菩萨

莫做自封的菩萨

苟嘉陵

2019.10.18


般若广场多年来提倡佛法的现代化,一直是强调菩萨道应以解脱道做基础。这当然就会让传统的大乘学人们感到纳闷,而在心里提出合理的质疑:「难道大乘佛法的菩萨道无法单独存在,而必须依靠小乘佛法吗?」

另外也有不少的学人会问到:「佛陀在法华经里,不是已经很清楚地说过二乘只是通向佛果的一个过程,也是不究竟的吗?如果是这样,学人为什么不可以跳过这个不究竟的暂时过程,而直接修究竟的菩萨道,直通无上菩提呢?这难道不是更合理的途径吗?」

这就是目前中国佛教里最为流行,也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想法。但这种想法有疏漏,也构成了中国佛教里修行与发展上的偏差。中国佛教如不能调整与超越这一个偏差,就无法与当今世界的整体佛教接轨。而笔者所提倡的中国佛教现代化也就是希望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使中国佛教重新回归到佛法原有的修行精神。但这件事的确不易。笔者努力了三十多年,虽也有不少了解与同意我的看法的同志,但不了解的人仍是多数。所以我们是在继续努力。

事实上笔者并不以为菩萨道与解脱道,是两条不同而分开的道路。但在佛法流布的因缘上,它已然被发展成两个宛然有的传统,而各自有其主题与特色。中国佛教的修行人大都认同自己是修行菩萨道的大乘佛教行者,而以为南传佛教所传的就是只顾自己解脱的小乘。但这个看法在今天,是十分值得大家反省、深思与重新检视的。

因南传佛法的修行人并没有普遍地不慈悲。南传的教典里也不是没有菩萨的称谓。只是其所教导众生的主题,是如何克服与超越人生里的苦,也就是四谛法、八正道及四念处的修行。而一个人克服并超越人生里的苦,不但没有任何错,也无所谓究竟或不究竟,反而应是所有佛法修行人修行的目的。也应是菩萨在帮助众生解脱苦时所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当一个修行人有了这种解脱苦的能力,就会有喜悦自在的生命品质,也自然就会有想帮助他人喜悦自在的心意。

是因为这个简单的原因,菩萨道的修行须有解脱道做其基础。也就是心有喜乐的人,才比较有可能让他人也有喜乐。如自己仍身在许多的矛盾、挣扎与烦恼之中,自然也就不会有心力去关怀他人。这不是谁高谁低,究不究竟的问题,而只是简单的因果法则,与真实的人性。

笔者从没有否定过菩萨道任何的法义,也从不敢怀疑菩萨济度一切众生的大慈大悲与发心。但笔者确实以为中国佛法修行人喜悦的气质不足,也就是对解脱道的了解与修行不够。这个看法如果用印顺法师的话来说,就是大乘不共法(一佛乘,即菩萨道)儘管崇高,但必须是建筑在三乘共法(佛乘,声闻乘,缘觉乘)的坚实基础之上。也就是菩萨道的修行必须有至少一个程度的解脱法喜,否则无法与无上菩提相应。正如三乘共法也必须有五乘共法(佛乘,声闻乘,缘觉乘,人乘,天乘)为其基础,否则解脱道也会是无法成立一样。

关于五乘共法的部份,中国佛教里应是没有太多疑问或争议。因大家都了解因果法则,也都能确认布施与持戒的意义。但在三乘共法上,中国的佛法修行人就显然存有误解。换句话说,三乘共法的主要内容是佛陀所说的解脱道,能令修行人有解脱法喜。但在后来的中国佛教里却生出了一种见解,以为三乘共法是「小乘」,而且是「不究竟」。于是大家就抱持了一种可以「跳过」三乘共法,而直接修行一佛乘的看法。但这种看法完全不正确,也构成了目前中国佛教里存在的诸多问题。

因为如果没有三乘共法的基础,一佛乘只能变成一种浪漫与狂热的理想主义。这也就是目前中国佛教里颇为普遍的真实情形。大家都以为「小乘」不究竟,故无足轻重而可「略过」。但事实是菩萨道若没有「小乘」或「二乘」的解脱道基础,根本就无法成立。若以为自己是在「行菩萨道」,充其量也只是自封的菩萨而已!

笔者的话并不好听,但确是事实。而这个事实不只是笔者如是说,或印顺法师如是说,而是菩萨道的修行本来如是。

因菩萨道的修行是以六波罗蜜多为主轴,而六波罗蜜多须有般若方能成立。

但般若又是什么呢?它是「能度的智慧」,也就是解脱道的修行。若要说得具体一点,它就是八正道里正念(四念处)中的法念处,也就是七觉支里的择法觉支。般若波罗蜜多是「智度」,也就是只有依靠智慧,方才能度。而四念处在菩萨道的三慧学里就是修慧。因它是佛陀所立,能让人智慧增长的修行。

大乘佛法因以大悲为上首,希望能有更多的众生得到佛法的利益,所以特别重视方便道的施行。但方便道施行与应用的前提是什么呢?是般若道,也就是大乘法义里所讲的「二道五菩提」。也就是说方便道如没有般若道做其前提与基础,所谓的「方便」根本就无法成立。若勉强成立了,也必会因缺乏智慧而产生流弊。这就是另一个大乘法义里菩萨道必须有般若,也就是必须有解脱道的明证了。

这并不代表人必须开悟或证果,才可以是菩萨。因为修行人只要能「发菩提心」,就是菩萨。但发菩提心是否仍然需要解脱道呢?什么又是发菩提心呢?

不少人把「愿度一切众生」的发愿,视为发菩提心。也有人把为佛教道场做义工当成发菩提心。但这些都忽略了一佛乘(即菩萨道)必须有三乘共法为其基础的事实。否则何须曰「共」?如没有八正道里的缘起正见,再深再广的发愿,都只会流于浪漫的理想主义。而缘起正见是四谛法,也就是解脱道的基石。

是因为这个原因,佛教道场如果没有法师说法,让人了解缘起法义而有正见,再虔诚的热泪盈眶都不是发菩提心。再庞然巍峨的庙宇,再多的信众来做义工,都不代表佛法、道心与发心。

因一切的佛法与佛教,无论是何传统与流派,都不可背离佛所开示解脱道的修行。


首发于般若广场。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