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塔:解脫覺悟之道與菩薩道的關係

解脫覺悟之道與菩薩道的關係

梅塔

2019.10.16


人們常說「條條道路通羅馬」,羅馬作為一個目標,的確可以從四面八方達到,只要那些道路的確通往羅馬 – 如果有人說只有某條通向羅馬唯一道路,人們自然是不會相信的。佛學修行的最終目的地,如同那些道路所要抵達的羅馬一般,就是解脫覺悟,而非道路兩旁的池塘、湖泊、大海、雪山或佛陀的塑像這些景象和境界,同時通向解脫覺悟的修行方法或道路,可以有很多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和因時制宜的選擇。

佛陀在核心教義里反覆指出(見《相應部》、《中部》和《長部》等),通過四念處的修行,實踐八正道,就是導向解脫覺悟的單向真實之道。當時佛陀的很多聖弟子,如舍利弗和目犍連就在佛陀的這一教導下修行實踐而成就達至解脫覺悟的阿羅漢果。佛陀本身在遍正覺之後,除了慈悲地遊行教化眾生包括聖弟子們外,大多數時間仍然在獨自禪修,所使用的修行之道正是修習四念處/八正道的解脫覺悟之道。後世的佛教流派把覺悟之道依各自不同的闡揚重點,人為地劃分為人、天、聲聞、獨覺和佛道,把修行的承載工具區分為種種不同的乘(如大乘和金剛乘等)。如果為了單獨地凸顯自己宗派的特色而作一些名相上的劃分,似乎有其存在的必要。可是後來興起的一些宗派,在它們的經典和教義中經常斥責和貶低聲聞、獨覺的解脫覺悟之行,而極力推崇標舉菩薩成佛之道或即身成佛之道的所謂高遠理想,甚至有意製造解脫覺悟之道之外的某些修行追求和痴迷妄想,讓不少修行人以為還存在某些比解脫覺悟更高超和誘人的境界 – 佛教的流變在某些宗派的闡揚中達到了脫離佛陀根本教導、自說自話和打擊異己的匪夷所思的地步,也讓傳統佛教的目標焦點模糊,使得很多修行人從趨向解脫覺悟而轉變為追求成佛作祖和某些虛無縹緲的境界。

世尊多次在經典里說到他在是一位菩薩,還沒有成就遍正覺之前,如何跟隨不同的老師努力學習各種修行之道,並不斷發現之前的一切修行並不能導向自己的目標,即覺悟。這些法談透露出世尊所認為的菩薩和覺悟的關係,即菩薩自有其因緣而未徹底覺悟。菩薩不過是一位走在覺悟道上、關懷他人並有志成佛的修行者,其目標與其他修行人有所不同而已。(1)根據世界佛教學術研究的共識,上座部佛教所保存的根本經典較多保留了根本佛教(原始佛教)中的佛陀的親自教誨。上座部佛教並未象後起的大乘佛教那樣深入闡述菩薩這一修行境界特殊的含義,並未賦予菩薩在解脫覺悟之道上的特殊地位。佛、獨覺佛(辟支佛)和佛的阿羅漢弟子已經斷除貪瞋痴,到達了佛教的最終目的地 – 涅槃(圓滿覺悟),因此佛、辟支佛和阿羅漢弟子的解脫煩惱沒有差別,辟支佛和佛的阿羅漢弟子沒必要成佛,成佛不是修行人的當然目標。(2)大乘佛教著重闡揚慈悲教義重點,以為不僅自己要以成佛為目標,還要幫助和接引其他人修行成佛,以此認為菩薩道是更進一步和不共解脫覺悟之道的修行之道,其心可謂巨大。而成佛似乎境界比解脫覺悟更為高遠,這可以從若干大乘經典找到支持材料,而且歷代祖師大德對菩薩道的稱讚可以作為明證。大乘所演繹的菩薩道,「為了度化眾生、趣向佛道,促使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生生世世為法眷屬相互增益,地地增上。在三大阿僧祇劫中,廣行六度萬行,入地後行十度波羅蜜。行菩薩道是以利樂眾生為首要之務,但在利他中又得自利。生生世世行菩薩道,永不捨棄任何一位眾生,以求眾生皆能圓成佛道。」 (維基百科)(3)菩薩道是有別於解脫覺悟之道的高遠之道?非也。就象大學畢業的學人在繼續前行時,可選擇讀醫學院以學習救死扶傷的技能,或讀法學院以便將來投身法律事務,或讀商學院的MBA以求商務經營的未來發展,或讀研究院以求在理工文農上的更深造詣,或直接加入職場而謀求一份生計,雖然人們的世俗目標都是幸福生活一般,既然解脫覺悟是佛學修行的根本目的,那麼菩薩道不過是修學之人根據自身情況所選擇的一種趨向成佛的修學之道而已,其本身為了解脫覺悟並不具備先天必然的高超性。菩薩道的根基還是在佛陀所教導的核心教義(四聖諦/四念處/八正道/禪修等),如同在選擇讀不同的研究院前其人要先讀大學或具有同等學力一般。拋開對核心教義的紮實修學,偏離佛陀的根本修行之道(四念處/八正道等),任何法門和修行之道不過是空中樓閣和海市蜃樓,而熱衷於這些幻想幻念的學人自然會在修行中走到其他外道之上,包括附佛外道。(4)慈悲是只有菩薩道才大力提倡和實踐的嗎?不是這樣。慈悲(compassion)和慈愛(loving-kindness)並非菩薩道行者所獨有,甚至並非佛教所獨有,在世界上的其他宗教(如基督教)也存在此理念和實踐方法,並且任何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都會贊同慈悲和慈愛。佛陀在根本教典中深入闡述了慈愛和憐憫的意義和相應的修行方法;上座部佛教的禪師們在叢林和邊遠地區堅持隱退遠離,慈悲指導大量的禪修者深入解脫之道;佛教經典的翻譯者如菩提比丘,筆耕不輟,為根本經典的全世界傳播貢獻了等身著作和譯作,持之以恆地帶領修行人修習慈愛禪修和護衛禪修,並主領大乘佛教的佛七活動;開印阿闍黎和道一法師等一批佛教現代化和當代佛教的倡導者週遊世界各地,利用網路和傳統道場,為現代學佛者教導佛陀的根本教義和融合各宗派與時俱進的內容。按照菩薩道的說法,這些修行人難道不是充滿慈悲的菩薩行者嗎?我們看到某些人只在表面大講菩薩道而貶低那些真正實踐解脫覺悟之道的修行人,滿口佛言佛語而忽視佛陀的根本教法,陷於狹隘的宗派思想攻擊佛教現代化所弘揚的佛教覺悟之道,或沉迷於名聞利養而為弘揚佛陀核心教義製造種種因緣障礙。夸夸其談高超理想而在修行實踐上不如實和實事求是的修行態度,可以休矣!

佛教現代化應該恪守佛陀所教導的解脫覺悟之道,打破佛教宗派人為分裂的藩籬,讓修行人獲得真正的自在和自由。我們稱讚如實的菩薩道,我們讚賞所有切實努力走在解脫覺悟之道上的修行人,因為他們才會是能夠實現覺悟、喜悅和關懷的眾生。


同時發於般若廣場。

 

發表評論

此站點使用Akismet來減少垃圾評論。了解我們如何處理您的評論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