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嘉陵:到底是在护持,还是在毁坏佛法?

到底是在护持,还是在毁坏佛法?

苟嘉陵

2019.9.15

对金钱与持有金钱的看法,应该也是佛法是否能现代化的关键议题之一。因为金钱和人类的关係密切。财富也是大部分修行人生活裡的重要部份。

到今天为止,笔者所知南传佛教的出家人,仍在严守着「不捉持金钱生相与宝物」的戒律。笔者不是出家人。故不会,也不能对这件事持有任何意见。但整体的佛教与绝大多数的佛法修行人,到底应如何在现代对待金钱与财富,是实际而且需要被讨论的议题。所以笔者希望所有的佛法修行人与宏教者,能以平常心和笔者一起思索与探讨这个实际的议题,而毋需以为笔者是在对任何团体或个人作人身攻击。

事实上这个议题不只是佛教现代化的议题,而且也应是全体人类的共同议题。

因为人类从农业社会以来,就存在着财富分配的问题了。人必须拥有金钱(至少微量)方能在现代社会裡生存,故获取财物已成为人的一种本能。在当今资本主义当道的社会结构下,获取利润以求生存也已经是任何企业的金科玉律。故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只要获取财物的手段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合乎法律,也是会被保护与尊敬的。但如果是这样,这个议题还有需要被讨论吗?

笔者以为不但有需要,而且是佛法是否能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因为人类的贪瞋痴与戒定慧,其实都会直接体现在其金钱观与财富观上。

我想现代佛教最主要须表达与体现的,应是金钱并非毒蛇,拥有财富也并非罪恶。因金钱就像权力一样,可以被用来为善或为恶。故并没有本质上的善恶属性。但盲目与疯狂地积累财富,就是邪恶。

在过去共产主义的萌芽时代,拥有财富与地产的人会被视为本质性的邪恶,而被称为「阶级敌人」。他们会被打入地主与老财的「黑五类」。但在今天,人类已经见证了拥有财富和善恶是两回事。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兹是世界首富之一,但他所管理的慈善基金与利益众生的数量,也同样是举世第一。故「有钱人」的意义,在今天已经是被重新定义了。一个人如果拥有财富,同时也能善用之,和他人共享,利益更多的众生,在大乘法义裡是应以菩萨行者视之的。因为懂得和他人分享的人,一定也具有甚深智慧。

但如果一个富人,没有用自己的财富去做任何关心众生的事,而是视财如命的一毛不拔呢?这就是盲目而且疯狂的积累行为了。就算他的财富都是合法所得,也没有在过程裡直接伤害众生,但若以佛法修行的角度来看,这种为富的生命虽是合法而受保护,但不合理,也不合情。若要说是否合乎佛法,就更是文不对题了。

不合理是基于缘起法义。因任何现象的存在都不是单一而有,独立而生,而是和社会及其它种种条件相依而生的。所以任何拥有财富的人,都应对社会与其他的人类存感念之心,而升起回馈之念。如果没有,当然是不合理,也就是智慧上的遗憾与缺陷了。

而不合情是基于最简单的人性。世上有如此多的人,仍处于温饱尚且不足的状态。而一个富人却对他们的苦痛视若无睹。这种一毛不拔的「不作为」行为,怎不令人要问问「情何以堪」?这当然也就是一个人在情感上的遗憾与缺陷了。

用盲目与疯狂二字形容这种「有钱人」,当然是没有言过其实的。

事实上人类如果从来都没有过盲目与疯狂地积累行为,这个世界就不会曾经发生过共产主义了。但盲目与疯狂的积累行为,难道不正是源于人类的贪婪与无知吗?而佛法修行人如果对这个实际存在于自己生命与人类历史裡的事实没有觉知,还能说自己懂佛法而有在修行吗?

笔者曾说过佛教团体不应长期拥有钜额的财富,否则是不如法的。因为财富虽并不必然是毒蛇,但它应被用于利益众生上,而不应被任何佛教团体长期性地「持有」。私人如果坐拥巨大的财富,都曾被孔夫子指为「为富不仁」,原因就是「情何以堪」。而佛教团体如果长期地持有众生捐献的大笔金钱,甚至用其来「以利滚利」,却没有把它有效地用来弘扬佛法以利益众生,当然不符合大乘法义。

私人企业需要营运资金,才能使企业有效地营运。但过多的现金资产,若以现代的管理与财务分析角度去看,都已经被视为管理不善了。而非营利的佛教团体如果长期坐拥大量的现金资产,又意味着什么呢?

因前阵子在台湾发生的一些「佛教事故」,笔者才在电视的媒体採访裡得知许多的佛教道场,事实上不只是拥有钜额现金,甚至也都设有「投资帐户」,而为媒体议论纷纷与诟病。当时就有佛教内比较正直的人士,站出来对这些现象做反省与批评。但就在此时,也跳出来不少传统的卫道人士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批评者,说他是在毁谤正法与善知识⋯ 但给我的感觉是乱扣帽子。更有人莫名其妙地以高人的姿态出现,说:「真有修行的人,从不会批评他人⋯」对此,笔者就真地不知所云,也无话可说了。

笔者从没有以为自己「有修行」。但儘管如此,还是要重複一个简单的事实,即佛教团体不应长期持有钜额资金,而应把其用于弘扬佛法,以利益众生。否则就不符合佛法的根本精神。如果团体因人手不足,或任何其他原因而无法把金钱用于弘扬佛法,至少也应把其捐给慈善或公益团体。这样才没有失去正法住世的基本立场与精神。

否则,到底是在护持,还是在毁坏佛法?笔者要诚恳地伏请所有的法友同修们一起深思。


佛教与佛教团体的财富观

苟嘉陵

2019.9.15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则佛教故事,讲两位出家人在乡间的路上行走,忽然在路边出现了一块黄金。徒弟看到了很是高兴,正欲捡起来,师父就告诉他那不是黄金,而是毒蛇。于是两个人谁也没有捡起黄金,继续他们的行路。

这个故事确实记载了佛陀在世时,比丘们对金钱的看法与态度。它也至今仍表现在南传佛教出家人的戒律上。而它对修行人的意义也的确仍是一种如法的觉知,即「金钱是修行人常有的贪着对象,很容易使人丧失智慧,而作出伤害自己的事。修行人如果没有对自己的贪婪之心有觉知,金钱就会等同于毒蛇一样。」这个法音直到今天,对所有的佛弟子们仍是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但佛法修行人在今日世界裡的金钱与财富观,虽的确仍应以不贪为基,但如只是讲究不贪,恐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裡人类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因为毕竟绝大多数的佛法修行人不是比丘,而有现实的经济生活。佛法在今天如果只是教导人类不贪,但对人类的经济生活与财富的分配与使用没有看法,当然会是不切实际的。

本期的般若广场,探讨了佛教与佛教团体在今日世界应有的金钱与财富观。欢迎关心佛法如何在现代能利益更多众生的法友,一起阅读与思索这个实际的佛教论题。


首发于般若广场。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