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塔:男女平等的佛學修行

 

男女平等的佛學修行

梅塔

2019.08.21


在現實社會裡,我們常常發現性別平等的程度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的文明和現代化水平的標誌。在政壇上,女總統、女首相、女議員和女法官在歐美和亞洲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層出不窮;在商界,美國的跨國公司如百事可樂、通用、惠普、AMD和IBM等的女性CEO們也獨領風騷;在體育界,甚至更多的女性選手在中國大陸比男性選手更能叱吒世界體壇。儘管由於發展的不平衡性,在很多現代化水平較低的國家,女性的社會地位依然亟待提高,可是性別平等作為一項基本的人權是文明社會的一項共識。在作為一種亞社會的傳統中國佛教中,當兩千多年演化下來的佛教的教義涉及性別時,人們往往能發現它們與佛陀的核心教義和當代社會優秀的道德、倫理和價值觀相衝突的地方,這給很多佛教法師和普通修行人帶來困惑和懷疑。

佛教界所公認的佛陀的核心教義就是緣起、三法印、四聖諦、四念處和八正道等。在這些根本教導,已經證悟和遍正覺的佛陀在對所有現象「無常、無我和寂靜」本質的正知的情況下,根本沒有去區分什麼事相包括男女性別的差異。出於對眾生的慈愛和憐憫,在當時印度婆羅門教和其他沙門思想佔據人們精神生活各個方面的形勢下,佛陀方便施教,隨順眾生,同樣談到種姓階級、社會地位、貧富差別、男女性別差異等內容,為文明甚為簡陋時代的信眾廣開教化,以利廣大信眾通過當時可理解的方式而踏上覺悟之道。在《阿含經》/尼柯耶《中部》的某些經(如(MN.3.115)中,世尊提到世間不會有女佛陀、女轉輪王、女帝釋、女魔羅和女梵天 – 顯然世尊使用了當時宗教和民俗的話語系統以解說其發現的甚深真理。進一步,我們看到一些傑出的比丘尼聖弟子如金剛和蓮花色等(《相應部》之《比丘尼相應》)在修行中堅定而不動搖,遠勝很多出家比丘。某些女性如檀那吒尼女婆羅門和甚至游女蓭婆巴利(《長部》之《大般涅槃經》)對佛陀充滿的信心,也遠勝一般的婆羅門屋主和其他男性。大乘佛教興起後,佛教的經和律不斷被增添新的內容,不同程度地接收了特定歷史時期的民間惡俗和世俗文化中對女性的種種不平等要求與歧視 – 就象由與佛陀大約同時代聖人孔子開創的鮮活儒學,到了宋元明清變成了遠離孔子初心的法統很深的儒教,形成了一整套制約女性身心的教理和戒律(如聲名狼藉的纏足陋習)一般。傳統佛教的有些人宣揚女性修行者比男性修行者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達到某種修行境界,有的宣揚還須轉換成所謂的男身才能覺悟,甚至有些人說女性修行者業障更為深重 – 基於「無我」和「空性」的核心教義,在佛教界任何對女性修行者的言語和制度方面的壓制和歧視,其實是一個人在修行中的「有我(self)」、「著相(craving for signs)」和「執取(clinging)」而沒有覺知的寫照,與佛陀的核心教義完全相反 – 持有這種觀點的修行人歪曲了佛陀的本懷,應該及早改正和正確而行。即使針對修行人的戒律,佛陀在《大般涅槃經》中也說到未來那些小小戒可以揚棄,可惜後代的一些帶有個人知見的大德們固步自封和無法與時俱進,將歷史特定時期所產生和演化的經義與特別針對女性修行者的律條,依然施加在女性修行者身上。這種做法不僅有斷佛慧命和製造人為的不符合文明的歧視之虞,而且為很多女性修行者帶來修學的信心障礙,也與正法的弘揚,引導眾生包括占人類二分之一的女性走覺悟之路背道而馳,所謂佛菩薩的慈愛之心了無可得。

當代佛教界的領袖之一,台灣慈濟的證嚴法師應該是女性修行者的典範和榜樣。證嚴上人1963年於印順法師門下出家,後返回花蓮縣秀林鄉佳民村與花蓮縣新城鄉康樂村交界處的普明寺苦修。1966年於花蓮縣創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1986年創建花蓮慈濟醫院。1989年再創設慈濟護理專科學校。1991年,獲得麥格賽賽獎社會領袖獎。證嚴上人一點一滴辛勤耕耘,佛學修行和社會關懷並重,逐漸和廣大修行人建立了佛教界慈善事業的集大成者慈濟基金會。目前證嚴上人日日不輟地說法開示,以自己的經歷作證女性修行者可以平等地深入修學,造作巨大功德,使佛教自然地融入現代社會的慈善和關懷事業,為修行者們和廣大眾生在此時此地的喜悅貢獻力量。在當前在世俗社會中,女性主義運動正在蓬勃發展。我們希望這種風氣也能進入佛教界,革除蕩滌與此時此地的文明、自由和法制不相容的傳統佛教中過時的教義和律條,在修行精神上排除性別歧視和徹底解放女性。只有當廣大的修行者具有獨立的、喜悅的和自由的修行品格時,我們才能說佛教終於達到現代化的要求。


發佈於般若廣場。

 

發表評論

此站點使用Akismet來減少垃圾評論。了解我們如何處理您的評論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