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嘉陵:何為真實的佛法?

何為真實的佛法?

苟嘉陵

2018.12.17

關於大乘佛法到底是不是佛陀所說的討論與爭議,在佛教里已有很久了。關於這個問題不少人以為是不可討論的,我則不以為然。因為根據四諦法義,不可討論的問題往往才是問題,也自然會構成佛法修行的障礙。所以我以為釐清如何才是符合佛法修行在此問題上的中道,是很重要的。否則愈來愈多的大乘學人會懷疑菩薩道的真實性,也就會失去對佛果與無上正等正覺的信心。以下是我對此問題的看法,寫出來給所有的同修作參考。無論對與不對,我都維持著開放的心態而只是與大家分享心得,不是論斷。

首先第一點我要指出的,是佛法並不一定要由佛陀親口所說。所以主張只要不是「佛說」就不是佛法的見解,我以為是不對的,也不合佛法。這包括近代有法師主張因阿含經也有部分不是佛陀親自所說,故不予認同,及台灣有居士主張因藏密所傳的經典是後期所流出,所以不是佛法的看法。因為佛法就如科學一樣,只是宇宙人生里的真理,故不會因是誰所說而有不同。正如相對論只是愛因斯坦所發現,而不是他所發明。同樣地,佛法也是佛陀所發現,不是他所發明。任何人只要懂得佛法就可以說,也可以利益他人。一定堅持佛法一定要由佛陀親口所說的見解是一種誤解與執著,不合緣起法義。法華經里有「是法住法位,世間相長住」,就是在闡說這個義理。現在雖是沒有佛陀了,但佛法———也就是緣起法義,絕不會因此就沒有或不能成立了。故以為一定是有了佛才有佛法,是誤會了。雖然在每一劫里如果沒有佛陀,絕大多數的眾生是不會自己發現緣起法的。

了解了這層義理,就不存在大乘佛法是否為佛法的問題了。因為絕大部份的大乘佛典不但沒有違背緣起法義,而且有更進一步的發揮與起用。例如原始教典里雖有四念處身、受、心和法的修行,但對法念處卻沒有如大乘佛典里那麼多的發揮,也就是沒有如大般若經、金剛經及心經里對空義如此詳盡的推陳。佛法在世間的開展,是到了大乘空義普遍流通的時候,才有了直指「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格局,也才在佛法的人間化上有了利益更多有情的著力點。而最重要的,是菩薩道把四諦滅苦的精神用於人間,透過六度而使修行人能在生活的舉手投足里皆有自在。這不能不說是把原始佛說的四諦更往前地擴充與推進了。最主要的是大乘佛法是更生活化的修行,和大多數人的生命與生活更為貼近。因主題是教人如何在三界里自在而能度———超越憂悲苦惱海,而不只是教人如何方能「了生死,斷輪迴」。這就是以大悲為上首的修行了。

如此一來,許多人就以為這豈不是在說原始佛說不夠究竟?而可能有謗佛之嫌?其實是一點也不。

因為正如我一開始所說:「符合緣起的,才是佛法。」而佛陀在當時的印度初轉法輪,是必然要因時地而制宜地去隨順當時的印度文化,至少到一個程度的。這就是印順論師所強調「諸佛世尊一向都以二諦而廣說法」的真義。佛陀所發現的固然是最究竟的真理,也是不可能完全不顧當時當地的文化傳統,而一股腦兒地只講第一義諦的。他如果堅持如此,就不會有我們今天所讀到的佛典及所傳下來的佛教了。所以世俗諦的開展,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存在的,也才是符合緣起法義的展現。是因為這個原因,修行人不可以為只有大乘教典里才有方便教說,因為事實是方便教在阿含教典里就存在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我以為修行人不應以任何宗派、傳統與傳承來界定方便與究竟,而應以三法印來分辨。也就是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來分辨。如此也就不存在到底是原始教說還是大乘法義才比較究竟的問題了。

而如果要把緣起中道義發揮到極致,就會得到「每一個時代的佛法,也都應有每一時代的中道」的結論。這也就是大乘空義里「法無定法,法應如筏」的道理。佛法內層的義理與精神是不變的。但在每一個時代,也都應有順應當代的部分。這也不是到了大乘佛教時才是如此,而是在佛法流傳初始的時期就如此了。故「諸佛世尊皆以二諦說法」的教說,是佛法的了義。釋迦牟尼佛也老早就在當時的印度如此說了。只是修行人必須體悟佛法到了一個程度,方能分辨而已。因此任何時代的佛法弘揚者,都應在那個時代里尋找「時代的中道」,而去「開權顯實」。

因此我從不會去辯論哪部經才是了義,或哪個傳統才最究竟。從緣起法義來說,這種心態本身就是未解如來所說義的表現,也是未足與論道的。修行人若以為自己所信奉的是「絕對唯一的真理」,正是沒有了解佛法的表現。而任何人如果以為因阿含經是佛陀最原始的教說,就絕對不會有錯,我就以為那是對四諦的誤解。因為人若執著起來,是可以任何教說為對象來執著的,當然也包括四諦。故問題根本不在於哪部經典才最「究竟」,而是在我人到底有沒有了解緣起與滅苦之道,而不再執著。修行人執於「只有阿含經才是佛法」的過失,和執於「只有大乘才最究竟」的過失,是同樣的。

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學術論證可以充分證明大乘非佛說。而我的立論,是「以是否為佛說作為是否佛法」的立場,根本就是錯誤的。


首發於般若廣場。

發表評論

此站點使用Akismet來減少垃圾評論。了解我們如何處理您的評論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