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嘉陵:金箍与紧箍咒

金箍与紧箍咒

苟嘉陵

2018.07.15

人有荣誉心,并不见得是不好。也没有就违背佛法的修行。而违背了佛法修行的,应是「高下之见」,也就是一种看轻他人的傲慢,以为自己的境界比较高,或是地位比较殊胜。这种心态,在我们的佛教界应是存在且普遍的。

但佛教里所谓的修行,到底是在修什么?而所谓四念处的觉知,又是在觉知些什么呢?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要觉知自己的傲慢。能照见了自己的傲慢,进而调整改正,才算是修行。否则无论一个人读了多少佛书与经论,无论是参加了多少法会与禅修,若对自己的傲慢麻木而不知不觉,讲什么「修行」都是在白日做梦。其实是并不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而人间佛教修行的要点,也应包含了我人要能在这起心动念的傲慢上下够功夫。在此点上,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老修行还是新学佛,我以为都应是一样的。

记忆里至今还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二十多年前当我还在美佛会第一度任董事时的一次董事会。那时候有位佛友从法拉盛开车请来了一位最近才由中国出来的出家人长老,请他到美佛会来和大家见面认识,并讨论日后在美佛会弘法的可能性。我及所有的董事们,都很期待和这位长老的会面。但没想到在会面以后,竟会是这样的结果与局面。

当时不知何故,这位长老似乎已经假设或默许了自己将在美佛会常驻,而对沈老居士和大家说:「我看上的不是美国佛教会,或你们中的什么人,而是这个和如图书馆。因为这个图书馆里的藏书,在佛教界是很有地位的。」大家闻言,一时都没有接话而保持了沉默。董事们的领袖沈老居士见场面有些尴尬,就笑着向这位长老做一些对美佛会及董事会的介绍。没想到这位长老并不是很有兴趣,而继续侃侃而谈,并在最后正色地説道:「我想大家要弄清楚,佛教信众之所以到庄严寺来,是来看我们和尚的,而不是来看在家居士的⋯⋯ 这一点若没有弄清楚,是不行的。」

直到今天,我未曾和沈老或任何一位美佛会的董事对此事做过任何看法的交流。但我想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应是至今犹在的。我不敢批评这位长老的境界与修行。但多年来我会因此而一直提醒自己,有没有在任何时间与情况下会依老卖老地轻慢一切后学,或是对任何的修行人起过「高下之见」。

我虽是提倡佛法的现代化,也对目前的中国佛教有不少我的看法与批评,但我一向都是对事不对人。从没有自己在领导任何事的想法,也从不以为自己是任何团体或一群人的「主角」或「主人」。我虽以为四念处的修行是中国佛教应补足的部分,否则近代的佛学泰斗印顺长老所倡导的人间佛教理念,会在落实于在家人的生活上遇到瓶颈。但我并没有以为自己的这个看法,就是绝对正确的。

我一直以为维持开放的心灵,是通往觉悟的必要条件。而所谓的开放,就是随时保持「自己也有可能是错的」的觉知,而能随时准备从善如流地接受更高的智慧。这就是我在美佛会向显老、仁老与沈老们所学习到的佛法。也一直在以此自勉:「千万不要陷入戴上任何帽子的本位主义心态与陷阱。」我深知任何的「帽子」都像是孙悟空所戴的金箍一样,会是戴上容易摘下难。一旦有人不认同那顶帽子,或是对它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修行人所面临的恐怕就会是如西游记里唐三藏所念的紧箍咒了罢?

记得那天在会后,资深的美佛董事陈刚居士就表示,也许这位长老对美佛会众生平等的理念,与董事会的民主体制还不大熟悉。如果想马上礼请他到美佛会任职,在此时应是不大合适。还是等到日后再议罢!没想到一晃眼,这件事已过去二十多年了。真是诸行无常。沈老与陈刚居士如今均已作古。而这位长老,听说也已经辞世了。


关于人的面子

2018.07.15

凡夫知道自己是凡夫吗?其实这是个很有趣也值得深思的问题。这就好像有精神疾病的人,不大知道自己有精神病,如果不是经过医师的诊断。同样地,佛法里所谓的凡夫,其实也不会知道自己是凡夫,如果不是因有贤圣透过各种「管道」,如阅读经论或亲近善知识,来告诉他有所谓贤圣这回事。而贤圣的存在,也就是自己是凡夫的事实,对不少修行人来说,是颇为令人恼(annoying) 的。因为会感觉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的地位,受到了某种否定与侵犯。

这种感觉很正常。而且事实是凡夫并没有不正常,因世上大多数的人皆为凡夫。而是贤圣才「不正常」。但凡夫之所以会感觉恼,主要当然也是因为凡夫的面子。大凡是人,都好面子,只是程度有别。所好的地方,也许会有所不同。但会好面子是一定的。此凡夫之所以为凡夫也!

但修行佛法,必须要了知世间有所谓贤圣与凡夫这回事,正如也需要知道世上有因有果一样。修行法念处的觉观到了最后,虽会遇到要能「等观凡圣」这一关,但这绝不代表世上没有凡圣这回事。凡夫要能如实觉知自己凡夫的位置,其人佛法的修行才算开始。这也才是如实观的实际应用。人间佛教的修行,当然是应以这个觉知为起点的。

但要如何解决面子问题呢?这个问题,应是很实际的。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一起分享本期的几篇「关于人的面子」的文章。大家一起笑笑。也一起修行。


首发于般若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