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是什么

阿含经是佛时代法谈的原始记录,象孔子论语那种形式,修行者在平时阅经之后,读读阿含经,有不一样的感受。经典页面里有四阿含的链接。

下面内容转自维基百科,供中国大陆同修参考:

阿含梵文巴利文āgama),也作阿鋡阿含暮阿笈摩阿含,是部派佛教根本經典。漢譯四部《阿含經》是在公元四至五世紀時由天竺或西域來華高僧誦出並翻譯而來,「四阿含」常作為部派佛教經藏的別稱。

漢譯阿含經與南傳巴利語記載的《尼柯耶》(Nikaya)有著對應關係。現代原始佛教研究者重建佛陀本初教義亦以阿含經為基礎之一。其內容多為當時佛與弟子、王公及外道等的言談,為最接近佛時代的記錄。

釋名

梵語及巴利語āgama是來的意思,ā是前置詞, 有相反的意思,gama是去之意, 合起來就是 「來」的意思,因此古譯阿含為「趣」與「歸」,是「展轉傳來」,有傳授傳承的意思,如《瑜伽師地論》卷八十五 :「如是四種,師弟展轉傳來於今;由此道理,是故說名阿笈摩 。」《善見律毘婆沙》卷一:「容受聚集義,名阿含。如修多羅說:『佛告諸比丘:我於三界中,不見一阿含,如畜生阿含,純是眾生聚集處也。』」[1]

僧肇《長阿含經序》說:「阿含。秦言法歸。法歸者。蓋是萬善之淵府。總持之林苑。其為典也。……道無不由。法無不在。譬彼巨海。百川所歸。故以法歸為名。」《翻译名义集》把「阿含」译为「无比法」或「教」,意思是「法之最上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