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藏


「不要立即接受或相信任何事情,以免成為他人(包括佛陀本人)的知識奴隸。」

在佛法的闡述中,有一些法師和居士的個人方便之說,甚至可能存在迷信和非理性的內容。學人在閱讀時要善於分辨、思考和揚棄。


聖嚴法師 、印順導師尊者菩提比丘星雲法師大寶法王尊者坦尼沙羅比丘
開印法師法心尊者
中峰明本禪師(元)

庄春江苟嘉陵黃國達

傳記文章:
西方比丘在斯里蘭卡當代南傳佛教大師

AN.3.65  克薩普塔(Kesaputtiya)經;又名《卡拉瑪經》 【禪世界版現代漢語版】

【卡拉瑪經】(維基百科) 卡拉瑪人因各宗派教義不同,而不能分辨是非真假,故向佛陀請教。佛陀對該問題講述了《卡拉瑪經》,意在告訴人們:不要立即接受或相信任何事情,以免成為他人(包括佛陀本人)的知識奴隸。佛陀並為此總結了十準則(此準則出於上座部巴利藏,漢傳大正藏無):

勿信風說;(不因傳說而輕信)

勿信傳說;(不因傳統而輕信)

勿信臆說;(不因謠言而輕信)

勿信於藏經之教相合之說;(不因經典記載而輕信)

勿信基於尋思者;(不因邏輯推理而輕信)

勿信基於理趣者;(不因學說推論而輕信)

勿信熟慮於因相者;(不因符合常識判斷而輕信)

勿信審慮忍許之見相合;(不因預設成見而輕信)

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不因說者外表而輕信)

雖說此沙門是我之師亦勿予信之。(不因師長所言而輕信)

如果堅持這十種準則,就能夠做到遠離貪嗔痴三毒,在此生就能得到四種內心安樂:

  1. 第一種安樂:他會想:「我不確定此世有無輪迴,有無因果業報。但若它們存在,我死後肯定會出生在美好世界中。」
  2. 第二種安樂:他會想:「我不確定此世有無輪迴,有無因果業報。即使沒有,我仍然在死後可以為自己和家人博得美德。」
  3. 第三種安樂:他會想:「若惡人有惡報,那麼我不對任何人懷有惡意,不造惡業,我將來肯定不會遇到不幸。」
  4. 第四種安樂:他會想:「若惡人沒有惡報,那麼至少我能做到無愧於他人。」

chanworld_yellow_burn_logo【Chanworld.org】2017.08.26-2020.11.12-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