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部》卷55【禅世界版】4

SN.55.1-10SN.55.11-20SN.55.21-30SN.55.31-40SN.55.41-74


礼敬那世尊、阿罗汉和遍正觉者

第五篇  大品

《相应部》卷55【禅世界版】4

第十一章   入流(Stream-Entry)相应(相应五十五)

第四品   诸福德之流品

SN.55.31-40

 SN.55.31  诸福德之流经 (1)

在舍卫城。“比丘们!有这四种福德之流、诸善之流和诸快乐的营养物。是哪四种呢?

比丘们!在这里,一位圣弟子对佛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世尊……天人师、佛陀和世尊。” 这是第一个福德之流、善之流和快乐的营养物。

再者,比丘们!一位圣弟子对法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法是由世尊善加阐述的(well expounded by the Blessed One)、直接可见的、立即的(immediate)、吸引人来见的(inviting one to come and see)、适用的(applicable)和智者个人所体验的。” 这是第二个福德之流、善之流和快乐的营养物。

再者,比丘们!一位圣弟子对僧团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世尊的弟子们的僧团实践善道,实践直道,实践真道,实践适道;即四双之人,八辈之士(the four pairs of persons, the eight types of individuals) – 这个世尊弟子们的僧团是值得诸供养,值得款待,值得诸布施,值得虔诚的尊称的,是此世间的无上福田(worthy of gifts, worthy of hospitality, worthy of offerings, worthy of reverential salutation, the unsurpassed field of merit for the world)。”  这是第三个福德之流、善之流和快乐的营养物。

再者,比丘们!一位圣弟子拥有圣人们所亲爱的诸戒德:“完整的、未撕开的、无污点的、无杂色的、解脱的、智者所称赞的、不取着的和导向定的。”  这是第四个福德之流、善之流和快乐的营养物。

比丘们!这些是四种福德之流、善之流和快乐的营养物。”


SN.55.32  诸福德之流经 (2)

“比丘们!有这四种诸福德之流、诸善之流和诸快乐的营养物。是哪四种呢?

比丘们!在这里,一位圣弟子对佛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世尊……天人师、佛陀和世尊。” 这是第一种福德之流、善之流和快乐的营养物。

再者,比丘们!一位圣弟子对法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法是由世尊善加阐述的(well expounded by the Blessed One)、直接可见的、立即的(immediate)、吸引人来见的(inviting one to come and see)、适用的(applicable)和智者个人所体验的。” 这是第二种福德之流、善之流和快乐的营养物。

再者,比丘们!一位圣弟子对僧团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世尊的弟子们的僧团实践善道,实践直道,实践真道,实践适道;即四双之人,八辈之士(the four pairs of persons, the eight types of individuals) – 这个世尊弟子们的僧团是值得诸供养,值得款待,值得诸布施,值得虔诚的尊称的,是此世间的无上福田(worthy of gifts, worthy of hospitality, worthy of offerings, worthy of reverential salutation, the unsurpassed field of merit for the world)。”  这是第三种福德之流、善之流和快乐的营养物。

再者,比丘们!一位圣弟子以一颗没有吝啬污点的心住于在家,自在慷慨,亲手施与,欢喜放弃让渡,其人致力于慈善,欢喜施舍和分享。这是第四种福德之流、善之流和快乐的营养物。

比丘们!这些是四种福德之流、善之流和快乐的营养物。”


SN.55.33  诸福德之流经 (3)

“比丘们!有这四种诸福德之流、诸善之流和诸快乐的营养物。是哪四种呢?

比丘们!在这里,一位圣弟子对佛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世尊……天人师、佛陀和世尊。”这是第一种福德之流、善之流和快乐的营养物。

再者,比丘们!一位圣弟子对法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法是由世尊善加阐述的(well expounded by the Blessed One)、直接可见的、立即的(immediate)、吸引人来见的(inviting one to come and see)、适用的(applicable)和智者个人所体验的。” 这是第二种福德之流、善之流和快乐的营养物。

再者,比丘们!一位圣弟子对僧团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世尊的弟子们的僧团实践善道,实践直道,实践真道,实践适道;即四双之人,八辈之士(the four pairs of persons, the eight types of individuals) – 这个世尊弟子们的僧团是值得诸供养,值得款待,值得诸布施,值得虔诚的尊称的,是此世间的无上福田(worthy of gifts, worthy of hospitality, worthy of offerings, worthy of reverential salutation, the unsurpassed field of merit for the world)。”  这是第三种福德之流、善之流和快乐的营养物。

再者,比丘们!一位圣弟子是贤智的,他拥有导向生起与逝去之慧,是圣的和洞察的,导向痛苦的完全摧毁。这是第四种福德之流、善之流和快乐的营养物。

比丘们!这些是四种福德之流、善之流和快乐的营养物。”


SN.55.34  诸天道(Divine Tracks)经 (1)

在舍卫城。“比丘们!为了尚未清净化的众生的清净化,为了尚未净化的众生的净化,有这四种诸天的天道。是哪四种呢?

比丘们!在这里,一位圣弟子对佛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世尊是……天人师、佛陀和世尊。”  为了尚未清净化的众生的清净化,为了尚未净化的众生的净化,这是第一种诸天的天道。

再者,比丘们!一位圣弟子具备对法……对僧团……为了尚未清净化的众生的清净化,为了尚未净化的众生的净化,这是第三种诸天的天道。

再者,比丘们!一位圣弟子拥有圣人们所亲爱的诸戒德:“完整的、未撕开的、无污点的、无杂色的、解脱的、智者所称赞的、不取着的和导向定的。”  为了尚未清净化的众生的清净化,为了尚未净化的众生的净化,这是第四种诸天的天道。

比丘们!为了尚未清净化的众生的清净化,为了尚未净化的众生的净化,这些是四种诸天的天道。”


SN.55.35  天道经 (2)

在舍卫城。“比丘们!为了尚未清净化的众生的清净化,为了尚未净化的众生的净化,有这四种诸天的天道。是哪四种呢?

比丘们!在这里,一位圣弟子对佛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世尊是……天人师、佛陀和世尊。”  为了尚未清净化的众生的清净化,为了尚未净化的众生的净化,这是第一种诸天的天道。

再者,比丘们!一位圣弟子具备对法……对僧团……为了尚未清净化的众生的清净化,为了尚未净化的众生的净化,这是第三种诸天的天道。

再者,比丘们!一位圣弟子拥有圣人们所亲爱的诸戒德:“完整的、未撕开的、无污点的、无杂色的、解脱的、智者所称赞的、不取着的和导向定的。”  他如是反思:“那么,什么是诸天的天道呢?”  他如是了知:“我已经听说目前诸天以不压迫为最高,而我不压迫任何懦弱或坚强的人。我确实住于拥有一种天道。” 这是第四个诸天之天道。

比丘们!为了尚未清净化的众生的清净化,为了尚未净化的众生的净化,这些是四种诸天的天道。”


SN.55.36  类似诸天(Similar to the Devas)经

“比丘们!当以为圣弟子拥有四种事物时,诸天很高兴,并说到他与他们的类似性。是哪四种呢?

比丘们!在这里,一位圣弟子对佛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世尊是……天师人、佛陀和世尊。” 那些在此人世间这里逝去而在那里一个天界中重生的对佛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的诸天,想道:“因为圣弟子拥有对佛陀证实的信心,与当我们在那里逝去和在这里重生时拥有的信心相同,他将来到诸天的面前。”

再者,比丘们!一位圣弟子对法拥有……对僧团……拥有圣人们所亲爱的诸戒德“完整的、未撕开的、无污点的、无杂色的、解脱的、智者所称赞的、不取着的和导向定的。”  那些在此人世间这里逝去而在那里一个天界中重生的对佛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的诸天,想道:“因为圣弟子拥有圣人们所亲爱的诸戒德,与当我们在那里逝去和在这里重生时拥有的信心相同,他将来到诸天的面前。”

比丘们!当以为圣弟子具备这四种事物时,诸天很高兴,并说到他与他们的类似性。”


SN.55.37  摩诃男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迦毘罗卫城尼拘律园释迦族人中。那时,释迦族人摩诃男去拜见世尊,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对他说道:“大德!通过什么方式一个人才是优婆塞(或优婆夷)呢?”

“摩诃男!当其人已经皈依佛、法和僧团时,摩诃男!通过这种方式,一个人是优婆塞(或优婆夷)。”

“大德!通过什么方式一个优婆塞(或优婆夷)才具足戒德呢?”

“摩诃男!当一个优婆塞(或优婆夷)戒除杀生、未给予而取、邪淫、妄语、果酒、烈性酒和作为疏忽放逸的一个基础的诸麻醉品时,优婆塞(或优婆夷)具足戒德。”

“大德!通过什么方式一位优婆塞才具足信念呢?”

“摩诃男!在这里,一位优婆塞是一个有信念的人。他对如来的正觉有如是的信念:“世尊……天人师、佛陀和世尊。” 通过那种方式,一位优婆塞具足信念。”

“大德!通过什么方式一位优婆塞才具足慷慨施舍呢?”

“摩诃男!在这里,一位优婆塞以一颗无吝啬污点的心,自在地慷慨,亲手施与,欢喜放弃让渡,他致力于慈善事业,欢喜给予和分享。通过这种方式,一位优婆塞具足慷慨施舍。”

“大德!通过什么方式一位优婆塞才具足慧呢?”

“摩诃男!在这里,一位优婆塞是有慧的,他拥有导向生起和逝去的慧,它是圣的和洞察的,导向痛苦的完全摧毁。通过这种方式,一位优婆塞具足慧。”


SN.55.38  雨经

“比丘们!犹如在山顶下了一场大暴雨,顺着山坡向下流的雨水使裂缝(cleft)、沟壑(gullies)、溪流(creeks)充满;在裂缝(cleft)、沟壑(gullies)、溪流(creeks)充满后,使诸池塘充满;在诸池塘充满后,使诸湖泊充满;在诸湖泊充满后,使诸小河充满;在诸小河充满后,使诸大河充满;在诸大河充满后,使大海充满;同样的,对一位圣弟子来说,这些事物 – 对佛、法和僧团和圣者们亲爱的诸戒德 – 向前流动,已经到达彼岸后,它们导向诸烦恼的摧毁。”


SN.55.39  葛利钩达(Kaligodha)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迦毘罗卫城尼拘律园释迦族人中。那时,世尊在早晨穿好衣服,拿着钵与僧袍,为了托钵乞食去释迦族女葛利钩达的住处,在设置好的座位上坐下。那时,释迦族女葛利钩达去拜见世尊,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世尊于是对释迦族女葛利钩达说道:

“葛利钩达!一位拥有四种事物的一位女圣弟子是一个入流者(stream-enterer),不再系缚于下界,命运决定以正觉作为她的目的地。是哪四种呢?

葛利钩达!在这里,一位女圣弟子对佛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世尊是……天人师、佛陀和世尊。”  对法……对僧团……她以一颗无吝啬污点的心住于在家,自在地慷慨,亲手施与,欢喜放弃让渡,她致力于慈善事业,欢喜给予和分享。

葛利钩达!一位拥有这四种事物的一位女圣弟子是一个入流者(stream-enterer),不再系缚于下界,命运决定以正觉作为她的目的地。”

“大德!关于世尊所教导的这四入流支,在我当中存在这些事物,并且我符合那些事物过活。大德!因为我对佛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世尊是……天人师、佛陀和世尊。”  对法……对僧团……。此外,无论在我的家庭中的任何能施之物,我没有保留地在那些有戒德和有好的人格的人中分享那一切。”

“葛利钩达!这是你的获得,葛利钩达!你善加获得了它。世尊善加了知了我们。你已经宣布了入流果。”


SN.55.40  难提(Nandiya)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迦毘罗卫城尼拘律园释迦族人中。那时,释迦族人难提去拜见世尊,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并且对他说道:

“大德!当一位圣弟子完全彻底地不存在四入流支时,那种圣弟子住于疏忽放逸吗?”

“难提!我说完全彻底地没有四入流支的人是“在外者”,其人站在凡夫一侧。可是,难提!关于一位圣弟子如何是住于放逸者的人和是住于精进不放逸的人,你要谛听!你要密切地注意!我要说了。”

“是的,大德!”  释迦族人难提回答道。

“那么,难提!一位圣弟子如何是一个住于疏忽放逸的人呢?难提!在这里,一位圣弟子对佛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世尊是……天人师、佛陀和世尊。” 满足于对佛那种证实的信心,他既没有更加努力地在白天独处,也也没有在夜晚独处。当他这样住于疏忽放逸时,则没有喜乐(gladness)。当没有喜乐时,则没有狂喜。当没有狂喜时,则没有宁静。当没有宁静时,则他住于痛苦。一个痛苦的人的心不会集中得定。当心没有集中得定时,诸现象没有变得明显。因为诸现象没有变得明显,他被认为是“一个住于疏忽放逸的人”。

再者,一位圣弟子拥有对法……对僧团……拥有圣者们所亲爱的戒德:“无毁坏……导向定。” 满足于拥有圣者们所亲爱的戒德,他既没有更加努力地在白天独处,也也没有在夜晚独处。当他这样住于疏忽放逸时,则没有喜乐(gladness)。当没有喜乐时,则没有狂喜。当没有狂喜时,则没有宁静。当没有宁静时,则他住于痛苦。一个痛苦的人的心不会集中得定。当心没有集中得定时,诸现象没有变得明显。因为诸现象没有变得明显,他被认为是“一个住于疏忽放逸的人”。

难提!通过这种方式,一位圣弟子是一个住于疏忽放逸的人。

那么,难提!一位圣弟子如何是一个住于精进不放逸的人呢?难提!在这里,一位圣弟子对佛拥有如是证实的信心:“世尊是……天人师、佛陀和世尊。” 不满足于对佛那种证实的信心,他更加努力地在白天独处和在夜晚独处。当他这样住于精进不放逸时,则有喜乐(gladness)生出。当有喜乐时,则有狂喜生出。当心被狂喜提升时,则身变得宁静。一个在身当中宁静的人体验快乐。一个快乐的人的心会集中得定。当心集中得定时,诸现象变得明显。因为诸现象变得明显,他被认为是“一个住于精进不放逸的人”。

再者,一位圣弟子拥有对法……对僧团……拥有圣者们所亲爱的戒德:“无毁坏……导向定。” 不满足于拥有圣者们所亲爱的戒德,他更加努力地在白天独处和在夜晚独处。当他这样住于精进不放逸时,则有喜乐(gladness)生出。当有喜乐时,则有狂喜生出。当心被狂喜提升时,则身变得宁静。一个在身当中宁静的人体验快乐。一个快乐的人的心会集中得定。当心集中得定时,诸现象变得明显。因为诸现象变得明显,他被认为是“一个住于精进不放逸的人”。

通过这种方式,一位圣弟子是一个住于精进不放逸的人。

第四品诸福德之流品终。


SN.55.1-10SN.55.11-20SN.55.21-30SN.55.31-40SN.55.41-74


chanworld_yellow_burn_logo1

【Chanworld.org】2018.03.28-2018.12.28-1.2-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