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部》卷54【禅世界版】

礼敬那世尊、阿罗汉和遍正觉者

第五篇  大品

《相应部》卷54【禅世界版】

第十章   入出息相应(相应五十四)

第一品 – 第二品

SN.54.1-20


第一品  一种事物(ONE THING)品

SN.54.1-10

SN.54.1  一种事物经

在舍卫城。在那里,世尊如是说道:

“比丘们!一种事物,当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是有巨大果报的和巨大利益的。是哪一种事物呢?就是入出息念(Mindfulness of breathing)。那么,比丘们!入出息念如何得到修习和培育而有巨大果报和巨大利益的呢?

比丘们!在这里,一位比丘去往山林、树下或空屋,坐下。已交叠盘腿,挺直他的身体,并在他的面前建立起念后,他只具念地吸气,具念地呼气。

当吸气绵长时,他知道:“我吸气绵长。” 或当呼气绵长时,他知道:“我呼气绵长。” 当吸气为短时,他知道:“我吸气为短。” 或当呼气为短时,他知道:“我呼气为短。”  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全身而吸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全身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使身体上的形成(身行)宁静而吸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使身体上的形成(身行)宁静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狂喜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狂喜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快乐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快乐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心上的形成(心行)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心上的形成(心行)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使心上的形成(心行)宁静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使心上的形成(心行)宁静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心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心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使心欢喜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要使心欢喜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集中心定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集中心定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解脱心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解脱心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无常性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无常性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褪去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褪去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息灭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息灭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呼气。”

比丘们!通过这种方式,入出息念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它是有巨大果报和巨大利益的。


SN.54.2  诸觉支经

“比丘们!当入出息念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是有巨大果报和巨大利益的。那么,比丘们!当入出息念如何得到修习和培育时,是有巨大果报和巨大利益的呢?

比丘们!在这里,一位比丘修习与入出息念相伴,基于隐退远离、冷静离欲、息灭和在释放中成熟(圆熟)的念觉支……诸状态的区别觉支(择法觉支)……他修习与入出息念相伴,基于隐退远离、冷静离欲、息灭和在释放中成熟(圆熟)的平静觉支。

比丘们!通过这种方式,当入出息念得到修习和培育时,是有巨大果报和巨大利益的。”


SN.54.3  简单版经

“比丘们!当入出息念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是有巨大果报和巨大利益的。那么,比丘们!当入出息念如何得到修习和培育时,是有巨大果报和巨大利益的呢?

比丘们!在这里,一位比丘去往山林、树下或空屋,坐下。已交叠盘腿,挺直他的身体,并在他的面前建立起念后,他只具念地吸气,具念地呼气。

当吸气绵长时,他知道:“我吸气绵长。” 或当呼气绵长时,他知道:“我呼气绵长。” 当吸气为短时,他知道:“我吸气为短。” 或当呼气为短时,他知道:“我呼气为短。” 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全身而吸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全身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使身体上的形成(身行)宁静而吸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使身体上的形成(身行)宁静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狂喜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狂喜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快乐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快乐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心上的形成(心行)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心上的形成(心行)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使心上的形成(心行)宁静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使心上的形成(心行)宁静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心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心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使心欢喜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要使心欢喜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集中心定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集中心定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解脱心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解脱心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无常性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无常性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褪去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褪去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息灭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息灭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呼气。”

比丘们!通过这种方式,当入出息念得到修习和培育时,是有巨大果报和巨大利益的。”


SN.54.4  诸果经 (1)

“比丘们!当入出息念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是有巨大果报和巨大利益的。那么,比丘们!当入出息念如何得到修习和培育时,是有巨大果报和巨大利益的呢? ……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呼气。” (如前经)

比丘们!通过这种方式,当入出息念已经得到修习和培育时,二果之一当可预期:或者在此当生究竟智(final knowledge),或者如果有执取的一个残留,不还的状态(阿那含位)。”

【注】:不还的状态,或不还的境界。


SN.54.5  诸果经 (2)

“比丘们!当入出息念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是有巨大果报和巨大利益的。那么,比丘们!当入出息念如何得到修习和培育时,是有巨大果报和巨大利益的呢? ……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呼气。” (如前经)

比丘们!通过这种方式,当入出息念已经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可以预期七种果报和七种利益。是哪七种果报和七种利益呢? 其人在此当生的初期成就究竟智。如果其人在此当生的初期没有成就究竟智,那么他在死时成就究竟智(final knowledge)。 如果其人在此当生的初期没有成就究竟智,或者在死时没有成就究竟智(final knowledge),那么随着五下分结的彻底摧毁,其人变成一位中般涅槃的成就者……生般涅槃的成就者……无行般涅槃的成就者……有行般涅槃的成就者……其人注定上流,去往阿迦腻咤界the Akanittha realm)。

比丘们!当入出息念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可以预期七种果报和七种利益。”


SN.54.6  阿梨瑟咤(Arittha)经

在舍卫城。在那里,世尊如是说道:“比丘们!你们修习入出息念吗?”

当如是所说时,尊者阿梨瑟咤对世尊说道:

“大德!我修习入出息念。”

“可是,阿梨瑟咤!你是通过什么方式修习入出息念的呢?”

“大德!我已舍弃对于过去诸感官享乐的诸感官欲望(sensual desire for past sensual pleasures),我已除去对于未来诸感官享乐的诸感官欲望,并且我已经内在地和外在地完全彻底地驱散了对诸事物的诸感知(诸想)。大德!通过这个方式,我修习入出息念。”

“那是入出息念,阿梨瑟咤!我不说“那不是入出息念。”  可是,至于详细地实现入出息念,阿梨瑟咤!你要聆听,密切地注意,我将要说了。”

“是的,大德!” 尊者阿梨瑟咤回答道。

世尊如是说道:

“那么,阿梨瑟咤!如何详细地实现入出息念呢?

阿梨瑟咤!在这里,一位比丘去往山林、树下或空屋,坐下。已交叠盘腿,挺直他的身体,并在他的面前建立起念后,他只具念地吸气,具念地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呼气。”

阿梨瑟咤!通过这个方式详细地实现入出息念。”


SN.54.7  摩诃迦宾(Mahakappina)经

在舍卫城。当时,尊者摩诃迦宾坐在离世尊不远处,已交叠盘腿,挺直他的身体,并在他的面前建立起念。世尊看见尊者摩诃迦宾坐在附近,已交叠盘腿,挺直他的身体,并在他的面前建立起念后,对比丘们如是说道:

“比丘们!你们看见在这位比丘身体中的动摇或战栗吗?”

“大德!无论何时我们看见那位尊者,不论他在僧团中禅修,或者在独自私下里禅修,我们没看见在这位尊者身体中的动摇或战栗。”

“比丘们!那位比丘通过在身和心中没有动摇或战栗的修习和培育,没有困扰或者困难而随意地获得了定。那么,通过在身和心中没有动摇或战栗的修习和培育,而随意地获得了的定是什么定呢?

比丘们!当由入出息念而得之定已经被修习和培育时,就会在身和心中没有动摇或战栗。那么,由入出息念而得之定如何得到修习和培育,以致在身和心中没有动摇或战栗呢?

比丘们!在这里,一位比丘去往山林、树下或空屋,坐下。已交叠盘腿,挺直他的身体,并在他的面前建立起念后,他只具念地吸气,具念地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呼气。”

比丘们!通过这种方式,当由入出息念而得之定已经被修习和培育时,在身和心中没有动摇或战栗。”


SN.54.8  油灯的譬喻经

“比丘们!由入出息念而得之定,当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是有巨大果报和巨大利益的。 那么,比丘们!由入出息念而得之定如何得到修习和培育以致它是有巨大果报和巨大利益的呢?

比丘们!在这里,一位比丘去往山林、树下或空屋,坐下。已交叠盘腿,挺直他的身体,并在他的面前建立起念后,他只具念地吸气,具念地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呼气。”

比丘们!通过这种方式,当由入出息念而得之定得到修习和培育时,是有巨大果报的和巨大利益的。

比丘们!我也在我的正觉之前,当我还是一位菩萨而没有遍正觉时,我通常住于这个住处。当我通常住于这个住处时,既不是我的身也不是我的双眼变得疲惫,而是通过不执取,我的心从诸烦恼获得解脱。

因此,比丘们!如果一个比丘期望:“既不是我的身也不是我的双眼变得疲惫,而是通过不执取,我的心从诸烦恼获得解脱,” 应该密切地注意这同样的由入出息念而得之定。

因此,比丘们!如果一个比丘期望:“愿我舍弃与在家生活相应的诸记忆和诸意图,” 应该密切地注意这同样的由入出息念而得之定。

因此,比丘们!如果一个比丘期望:“愿我住于在不令人厌恶的事物中察觉感知令人厌恶的事物,” 应该密切地注意这同样的由入出息念而得之定。如果一个比丘期望:“愿我住于在令人厌恶的事物中察觉感知令人厌恶的事物,” 应该密切地注意这同样的由入出息念而得之定。如果一个比丘期望:“愿我住于在不令人厌恶的事物和令人厌恶的事物中察觉感知令人厌恶的事物,” 应该密切地注意这同样的由入出息念而得之定。如果一个比丘期望:“愿我住于在不令人厌恶的事物和令人厌恶的事物中察觉感知不令人厌恶的事物,” 应该密切地注意这同样的由入出息念而得之定。如果一个比丘期望:“避不令人厌恶的事物和令人厌恶的事物两只,愿我住于平静、具念和清楚理解,” 应该密切地注意这同样的由入出息念而得之定。

因此,比丘们!如果一个比丘期望:“愿我已从诸感官快乐隐退远离,已从诸不善状态隐退远离,进入和住于第一禅,由思想和检查相伴,有生于隐退远离的狂喜和快乐,” 应该密切地注意这同样的由入出息念而得之定。

因此,比丘们!如果一个比丘期望:“愿我随着思想和检查的平息,进入和住于第二禅,有内在的信心和心的统一,没有思想和检查,而有生于定的狂喜和快乐,” 应该密切地注意这同样的由入出息念而得之定。

因此,比丘们!如果一个比丘期望:“愿我随着快乐和狂喜的平息,住于平静、具念和清楚理解,体验身体的快乐;进入和住于圣者们宣称的第三禅:“他是平静的、具念的,他快乐地居住,” 应该密切地注意这同样的由入出息念而得之定。

因此,比丘们!如果一个比丘期望:“愿我随着快乐和痛苦的舍弃,随着先前喜悦和悲伤的逝去,进入和住于第四禅,它既不是痛苦的也不是快乐的,并包含由平静的念的清净化,” 应该密切地注意这同样的由入出息念而得之定。

因此,比丘们!如果一个比丘期望:“愿我随诸色的诸感知(想)的完全超越,随著诸感觉的冲击的诸感知(想)的逝去,随着对多样性的的诸感知(想)的漠不关心,觉知“虚空是无边的,进入和住于虚空无边处,” 应该密切地注意这同样的由入出息念而得之定。

【注】:无边,即无限。

因此,比丘们!如果一个比丘期望:“愿我通过完全超越虚空无边处,觉知(aware)“识是无边的”,进入和住于识无边处,” 应该密切地注意这同样的由入出息念而得之定。

因此,比丘们!如果一个比丘期望:“愿我通过完全超越识无边处,觉知(aware)“无所有”,进入和住于无所有处,” 应该密切地注意这同样的由入出息念而得之定。

因此,比丘们!如果一个比丘期望:“愿我通过完全超越无所有处,进入和住于非感知和非非感知处(非想非非想处),” 应该密切地注意这同样的由入出息念而得之定。

因此,比丘们!如果一个比丘期望:“愿我通过完全超越非感知和非非感知处(非想非非想处),进入和住于感知(想)和受的息灭中,” 应该密切地注意这同样的由入出息念而得之定。

比丘们!通过这个方式,当由入出息念而得已经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如果他感受到一种快乐的受,他了知:“它是无常的”;他了知:“它不是所执的”;他了知:“它不是所欢喜的”。如果他感受到一种痛苦的受,他了知:“它是无常的”;他了知:“它不是所执的”;他了知:“它不是所欢喜的”。如果他感受到一种既不是快痛苦的也不是快乐的受,他了知:“它是无常的”;他了知:“它不是所执的”;他了知:“它不是所欢喜的”。

如果他感受到一种快乐的受,他感受到它是分离的;如果他感受到一种痛苦的受,他感受到它是分离的;如果他感受到一种既不是快痛苦的也不是快乐的受,他感受到它是分离的。

当他感受到身体终止的一种受时,他了知:“我感受到身体终止的一种受。”当他感受到生命终止的一种受时,他了知:“我感受到生命终止的一种受。” 他了知:“随着身体的破裂,跟随生命的耗尽,所有感受到的,不是所欢喜的,将在此处变得清凉。”

比丘们!正如一盏油灯,依赖于灯油和灯芯在燃烧,并且随着灯油和灯芯的耗尽,它由于缺乏燃料而熄灭,同样地,比丘们!当一位比丘感受到身体终止的一种受时,他了知:“我感受到身体终止的一种受。” 当他感受到生命终止的一种受时,他了知:“我感受到生命终止的一种受。” 他了知:“随着身体的破裂,跟随生命的耗尽,所有感受到的,不是所欢喜的,将在此处变得清凉。” ”


SN.54.9  在毘舍离(At Vesalı)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毘舍离国大林重阁讲堂。 当时,世尊用许多方法为比丘们说明不净性,称赞不净性,称赞不净禅修的修习。

那时,世尊对比丘们如是说道: “比丘们!我期望进入隐退独处半个月。除了给我送施食的人外,任何人不要来见我。”

“是的,大德!” 那些比丘答道,并且之后除了给世尊送施食的人外,没有人去见他。

于是,那些比丘们,心想“世尊用许多方法为比丘们说明不净性,称赞不净性,称赞不净禅修的修习,”  在它的许多方面和因素中住于专注不净禅修的修习。感到此身体被排斥、令人屈辱和令人厌恶,他们因而遍寻一个杀手。在一天中,十位比丘使用了刀(引刀自尽),或在一天中,二十位,或三十位比丘使用了刀。

于是,当半个月过去后,世尊从隐退独处中起来,对尊者阿难如是说道:“阿难!为什么比丘们变少了呢?”

“大德!就是因为世尊用许多方法为比丘们说明不净性,称赞不净性,称赞不净禅修的修习,他们心想“世尊用许多方法为比丘们说明不净性,称赞不净性,称赞不净禅修的修习,”  在它的许多方面和因素中住于专注不净禅修的修习。感到此身体被排斥、令人屈辱和令人厌恶,他们因而遍寻一个杀手。在一天中,十位比丘使用了刀(引刀自尽),或在一天中,二十位,或三十位比丘使用了刀。 大德!如果世尊能解释另一个方法,以便这个比丘僧团可以在究竟智上得到建立,那就好了!”

“既然这样,阿难!请你召集所有依毘舍离居住的比丘们到讲堂中参加集会。”

“是的,大德!” 尊者阿难回答后,召集所有依毘舍离居住的比丘们到讲堂中参加集会,有很多人。然后他去拜见世尊,对世尊说道:“大德!比丘僧团已经集合。请世尊随宜尊便。”

于是,世尊前往讲堂。他在设置好的座位上坐下,对比丘们如是说道:

“比丘们!这由入出息念的定,当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就是平静的和庄严的,是芬芳的和令人愉快的住处,并且无论何时诸邪恶不善状态生起时,它立刻分散和平息它们。

比丘们!正如在热季的最后一个月,当一大团尘垢被扬起时,一块非季节的大雨云立刻驱散和平息它,同样地,这由入出息念的定,当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就是平静的和庄严的,是芬芳的和令人愉快的住处,并且无论何时诸邪恶不善状态生起时,它立刻分散和平息它们。那么,如何是这样的呢?

比丘们!在这里,由入出息念的定,当如何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就是平静的和胜妙的的住处,每当诸邪恶不善状态一生起,它立刻分散和平息它们呢?

比丘们!在这里,一位比丘去往山林、树下或空屋,坐下。已交叠盘腿,挺直他的身体,并在他的面前建立起念后,他只具念地吸气,具念地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呼气。”

比丘们!通过这种方式,由入出息念的定得到修习和培育,就是平静的和庄严的,是芬芳的和令人愉快的住处,并且无论何时诸邪恶不善状态生起时,它立刻分散和平息它们。”


SN.54.10  金毘罗(Kimbila)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金毘罗竹林。 在那里,世尊对尊者金毘罗说道:

“金毘罗!那么,由入出息念之定如何得到修习和培育而有巨大果报和巨大利益的吗?”

当如是所说时,尊者金毘罗沉默不语。 第二次……第三次,世尊对尊者金毘罗说道:

“金毘罗!那么,由入出息念之定如何得到修习和培育而有巨大果报和巨大利益的吗?”

当如是所说时,尊者金毘罗沉默不语。

当这样的情况发生时,尊者阿难对世尊说道:“世尊!这是适当的时机,善逝!这是适当的时机。世尊应该就由入出息念之定进行教说。听闻世尊的教说后,比丘们将会忆持。”

“既然这样,阿难!你要聆听和密切地注意,我要说了。”

“是的,世尊!” 尊者阿难回答道。世尊如是说道:

“那么,阿难!由入出息念之定如何得到修习和培育而有巨大果报的和巨大利益的呢?阿难!在这里,一位比丘去往山林、树下或空屋,坐下。已交叠盘腿,挺直他的身体,并在他的面前建立起念后,他只具念地吸气,具念地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呼气。”

(i.  此身的观察思考(Contemplation of the body))

比丘们!无论何时,一位比丘当吸气绵长时,他知道:“我吸气绵长。” 或当呼气绵长时,他知道:“我呼气绵长。”当吸气为短时,他知道:“我吸气为短。” 或当呼气为短时,他知道:“我呼气为短。” 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全身而吸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全身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使身体上的形成(身行)宁静而吸气。” – 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为了什么理由呢?阿难!我称这为某一种身,即吸气与呼气。因此,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

(ii. 诸受的观察思考(Contemplation of feelings))

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如是修习:“我要体验狂喜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狂喜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快乐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快乐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心上的形成(心行)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心上的形成(心行)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使心上的形成(心行)宁静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使心上的形成(心行)宁静而呼气。” – 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为了什么理由呢?阿难!我称这为某一种受,即对吸气和呼气的密切的注意。因此,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

(iii. 心的观察思考(Contemplation of mind))

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心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心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使心欢喜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使心欢喜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集中心定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集中心定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解脱心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解脱心而呼气” – 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为了什么理由呢?阿难!我说,对于糊涂的和缺乏清楚的理解的人来说,没有由入出息念之定的修习。因此,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

(iv. 诸现象的观察思考(Contemplation of phenomena))

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无常性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无常性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褪去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褪去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息灭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息灭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呼气。” – 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诸现象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已经用慧看见了贪婪和不快的舍弃,其人密切地用平静旁观。阿难!因此,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诸现象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

阿难!设想在十字路口上有一个大土堆。如果一辆货车或战车从东方、西方、北方或南方来,它会碾平那个土堆。同样地,阿难!当一位比丘当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身、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和在诸现象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时,他就会碾平诸邪恶不善状态。”

第一品一种事物终。


第二品 (阿难)品

SN.54.11-20

SN.54.11  在伊车能伽(At Icchanangala)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伊车能伽的伊车能伽丛林。在那里,世尊对比丘们如是说道: “比丘们!我期望进入隐退独处三个月。除了给我送施食的人外,任何人不要来见我。”

“是的,大德!” 那些比丘答道,并且之后除了给世尊送施食的人外,没有人去见他。

于是,三个月过去后,世尊从隐退独处中起来,对比丘们如是说道:

“比丘们!如果其他外道游行者们询问你们:“道友们!世尊在雨季安居一般住于什么住处呢?” – 当如是被询问时,你们应该如是回答那些游行者:“道友们!世尊在雨季安居中一般住于由入出息念之定。”  

比丘们!在这里,我具念地吸气,具念地呼气。当吸气绵长时,我知道:“我吸气绵长。” 或当呼气绵长时,我知道:“我呼气绵长。”……我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吸气”;我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呼气。”

比丘们!如果任何人正确地教说时,可以说任何事物:“它是一个圣住、一个梵住和如来住,”  那么它就是其人可以如是所说的由入出息念之定。

比丘们!那些有学比丘,他们还没有达成他们的心的理想,他们住于对无上离轭安稳的追求:对他们来说,由入出息念之定,当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导向诸烦恼的摧毁。那些阿罗汉比丘,他们的诸烦恼被毁坏,他们已过了梵行生活,该办已办,已放下重负,已抵达他们自己的目标,已彻底毁坏了存在的诸束缚,以究竟智而完全解脱:对他们来说,由入出息念之定,当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导向在此当生的一个快乐的住处,以及念和清楚的理解(正念与正知)。

比丘们!如果任何人正确地教说时,可以说任何事物:“它是一个圣住、一个梵住和如来住,”  那么它就是其人可以如是所说的由入出息念之定。”


SN.54.12  困惑地(In Perplexity)经

有一次,尊者罗玛沙迦宾亚(Lomasavangısa)住在迦毘罗卫城尼拘律园释迦族人中。那时,释迦族人摩诃男(Mahanama the Sakyan)去拜访尊者罗玛沙迦宾亚,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对他说道:

“大德!一位有学(trainee)的住处与如来的住处是一样的呢,或者一位有学的住处是一个事物而如来的住处时另一个呢?”

“摩诃男学友!不是这样的情况:一位有学的住处与如来的住处是一样的;而是:一位有学的住处是一个事物而如来的住处时另一个。

摩诃男学友!那些有学比丘,他们还没有达成他们的心的理想,他们住于对无上离轭安稳的追求,他们住于已经舍弃了五盖。是哪五种呢?感官欲望、恶意、懒惰迟钝、掉举和后悔与怀疑等诸盖。那些有学比丘,他们还没有达成他们的心的理想,他们住于对无上离轭安稳的追求,他们住于已经舍弃了五盖。

可是,摩诃男学友!那些阿罗汉比丘,他们的诸烦恼被毁坏,他们已过了梵行生活,该办已办,已放下重负,已抵达他们自己的目标,已彻底毁坏了存在的诸束缚,以究竟智而完全解脱,五盖已经被舍弃,已在根部切断,就象诸棕榈树桩,已除去,使它们不再屈从于未来的生起一般。是哪五种呢?感官欲望、恶意、懒惰迟钝、掉举和后悔与怀疑等诸盖。那些阿罗汉比丘,他们的诸烦恼被毁坏,他们已过了梵行生活,该办已办,已放下重负,已抵达他们自己的目标,已彻底毁坏了存在的诸束缚,以究竟智而完全解脱,五盖已经被舍弃,已在根部切断,就象诸棕榈树桩,已除去,使它们不再屈从于未来的生起一般。

摩诃男学友!此时,世尊住在迦毘罗卫城尼拘律园。在那里,世尊对比丘们如是说道:“比丘们!我期望进入隐退独处三个月。除了给我送施食的人外,任何人不要来见我。”

“是的,大德!” 那些比丘答道,并且之后除了给世尊送施食的人外,没有人去见他。

于是,三个月过去后,世尊从隐退独处中起来,对比丘们如是说道:“比丘们!如果其他外道游行者们询问你们:“道友们!世尊在雨季安居一般住于什么住处呢?” – 当如是被询问时,你们应该如是回答那些游行者:“道友们!世尊在雨季安居中一般住于由入出息念之定。”  

比丘们!在这里,我具念地吸气,具念地呼气。当吸气绵长时,我他知道:“我吸气绵长。” 或当呼气绵长时,我知道:“我呼气绵长。”……我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吸气”;我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呼气。”

比丘们!如果任何人正确地教说时,可以说任何事物:“它是一个圣住、一个梵住和如来住,”  那么它就是其人可以如是所说的由入出息念之定。

比丘们!那些有学比丘,他们还没有达成他们的心的理想,他们住于对无上离轭安稳的追求:对他们来说,由入出息念之定,当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导向诸烦恼的摧毁。那些阿罗汉比丘,他们的诸烦恼被毁坏,他们已过了梵行生活,该办已办,已放下重负,已抵达他们自己的目标,已彻底毁坏了存在的诸束缚,以究竟智而完全解脱:对他们来说,由入出息念之定,当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导向在此当生的一个快乐的住处,以及念和清楚的理解(正念与正知)。

比丘们!如果任何人正确地教说时,可以说任何事物:“它是一个圣住、一个梵住和如来住,”  那么它就是其人可以如是所说的由入出息念之定。”

摩诃男学友!通过这个方法,能够了知一位有学的住处是一个事物而如来的住处是另一个。”


SN.54.13  阿难经 (1)

在舍卫城。那时,尊者阿难去拜见世尊,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尊者阿难对他说道:

“大德!有没有一种事物,当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完成四种事物呢?并且四种事物,当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完成七种事物呢?并且七种事物,当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完成两种事物呢?”

“阿难!有一种事物,当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完成四种事物;并且四种事物,当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完成七种事物;并且七种事物,当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完成两种事物。”

“可是,大德!什么是一种事物,当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完成四种事物;并且四种事物,当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完成七种事物;并且七种事物,当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完成两种事物呢?”

“阿难!由入出息念之定就是一种事物,当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完成四念处;当四念处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完成七觉支;当七觉支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完成明与解脱(true knowledge and liberation)。

(i. 完成四念处(Fulfilling the four establishments of mindfulness))

阿难!由入出息念之定如何得到修习和培育,使得它完成四念处呢?阿难!在这里,一位比丘去往山林、树下或空屋,坐下。已交叠盘腿,挺直他的身体,并在他的面前建立起念后,他只具念地吸气,具念地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呼气。”

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当吸气绵长时,他知道:“我吸气绵长。” 或当呼气绵长时,他知道:“我呼气绵长。” 当吸气为短时,他知道:“我吸气为短。” 或当呼气为短时,他知道:“我呼气为短。” 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全身而吸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全身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使身体上的形成(身行)宁静而吸气。” – 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为了什么理由呢?阿难!我称这为某一种身,即吸气与呼气。因此,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

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如是修习:“我要体验狂喜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狂喜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快乐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快乐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心上的形成(心行)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心上的形成(心行)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使心上的形成(心行)宁静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使心上的形成(心行)宁静而呼气。” – 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为了什么理由呢?阿难!我称这为某一种受,即对吸气和呼气的密切的注意。因此,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

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心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心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使心欢喜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要使心欢喜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集中心定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集中心定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解脱心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解脱心而呼气” – 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为了什么理由呢?阿难!我说,对于糊涂的和缺乏清楚理解的人来说,没有由入出息念之定的修习。因此,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

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无常性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无常性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褪去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褪去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息灭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息灭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呼气。” – 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诸现象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已经用慧看见了贪婪和不快的舍弃,其人密切地用平静旁观。阿难!因此,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诸现象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

阿难!通过这种方式,由入出息念之定得到修习和培育,使得它完成四念处。

(ii. 完成七觉支(Fulfilling the seven factors of enlightenment))

阿难!四念处如何得到修习和培育,使它们完成七觉支呢?

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身时,不糊涂的念就在那位比丘当中建立。阿难!无论何时不糊涂的念已经在一位比丘当中建立,那时,念觉支就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念觉支;那时,念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具念地如是住于,他用慧辨别那个法(that Dhamma),检查它,研究它。阿难!无论何时一位具念地如是住于的比丘,用慧内在地辨别那个法(that Dhamma),检查它,研究它,那时,诸状态的辨别觉支(择法觉支)就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择法觉支;那时,择法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当他用慧辨别那个法(that Dhamma),检查它,研究它时,他的活力精进毫不松懈地被激发。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在用慧辨别那个法(that Dhamma),检查它,研究它而他的活力精进毫不松懈地被激发,那时,活力精进觉支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活力精进觉;那时,活力精进觉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当他的活力精进被激发,在他当中生起精神上的狂喜。阿难!无论何时,精神上的狂喜在一位活力被激发的比丘当中生起,那时,狂喜觉支就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狂喜觉支;那时,狂喜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对于一个心通过狂喜提升的人来说,身体变得宁静,心变得宁静。阿难!无论何时,在一位其心被狂喜提升的比丘当中身体身体变得宁静和心变得宁静,那时,宁静觉支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宁静觉支;那时,宁静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对于一个其身平静和其人快乐的人来说,心变得集中得定。阿难!无论何时,在一位其身宁静和其人快乐的比丘当中心变得集中得定,定觉支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定觉支;那时,定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他变成一个用如是集中得定的心的平静密切地旁观的一个人。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变成一个用如是集中得定的心的平静密切地旁观的人,那时,平静觉支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平静觉支;那时,平静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住于在诸现象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那时,不糊涂的念就在那位比丘当中建立。阿难!无论何时不糊涂的念已经在一位比丘当中建立,那时,念觉支就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念觉支;那时,念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具念地如是住于,他用慧辨别那个法(that Dhamma),检查它,研究它。阿难!无论何时一位具念地如是住于的比丘,用慧内在地辨别那个法(that Dhamma),检查它,研究它,那时,诸状态的辨别觉支(择法觉支)就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择法觉支;那时,择法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当他用慧辨别那个法(that Dhamma),检查它,研究它时,他的活力精进毫不松懈地被激发。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在用慧辨别那个法(that Dhamma),检查它,研究它而他的活力精进毫不松懈地被激发,那时,活力精进觉支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活力精进觉;那时,活力精进觉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当他的活力精进被激发,在他当中生起精神上的狂喜。阿难!无论何时,精神上的狂喜在一位活力被激发的比丘当中生起,那时,狂喜觉支就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狂喜觉支;那时,狂喜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对于一个心通过狂喜提升的人来说,身体变得宁静,心变得宁静。阿难!无论何时,在一位其心被狂喜提升的比丘当中身体身体变得宁静和心变得宁静,那时,宁静觉支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宁静觉支;那时,宁静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对于一个其身平静和其人快乐的人来说,心变得集中得定。阿难!无论何时,在一位其身宁静和其人快乐的比丘当中心变得集中得定,定觉支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定觉支;那时,定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他变成一个用如是集中得定的心的平静密切地旁观的一个人。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变成一个用如是集中得定的心的平静密切地旁观的人,那时,平静觉支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平静觉支;那时,平静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阿难!当四念处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修习和培育时,使它们完成七觉支。

(iii. 完成明与解脱(Fulfilling true knowledge and liberation))

阿难!七觉支如何得到修习和培育,使它们完成明与解脱呢?

阿难!在这里,一位比丘修习基于隐退远离、冷静离欲和息灭,在释放中成熟(圆熟)的念觉支。他修习择法觉支……精进活力觉支……狂喜觉支……宁静觉支……定觉支……他修习基于隐退远离、冷静离欲和息灭,在释放中成熟(圆熟)的平静觉支。

阿难!当七觉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修习和培育时,使它们完成明与解脱。”


SN.54.14  阿难经 (2)

那时,尊者阿难去拜见世尊,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世尊对尊者阿难如是说道:

“阿难!有没有一种事物,当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完成四种事物呢?并且四种事物,当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完成七种事物呢?并且七种事物,当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完成两种事物呢?”

“大德!我们的诸教诫根植于世尊,由世尊引导,以世尊为皈依。大德!如果世尊能厘清这宣说的义理,那就好了!听闻世尊的教导后,比丘们将会忆持。”

(i. 完成四念处(Fulfilling the four establishments of mindfulness))

阿难!由入出息念之定如何得到修习和培育,使得它完成四念处呢?阿难!在这里,一位比丘去往山林、树下或空屋,坐下。已交叠盘腿,挺直他的身体,并在他的面前建立起念后,他只具念地吸气,具念地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呼气。”

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当吸气绵长时,他知道:“我吸气绵长。” 或当呼气绵长时,他知道:“我呼气绵长。”当吸气为短时,他知道:“我吸气为短。” 或当呼气为短时,他知道:“我呼气为短。” 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全身而吸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全身而呼气。” 他如是修习:“我要使身体上的形成(身行)宁静而吸气。” – 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为了什么理由呢?阿难!我称这为某一种身,即吸气与呼气。因此,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

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如是修习:“我要体验狂喜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狂喜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快乐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快乐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心上的形成(心行)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心上的形成(心行)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使心上的形成(心行)宁静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使心上的形成(心行)宁静而呼气。” – 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为了什么理由呢?阿难!我称这为某一种受,即对吸气和呼气的密切的注意。因此,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

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心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体验心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使心欢喜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要使心欢喜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集中心定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集中心定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解脱心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解脱心而呼气”- 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为了什么理由呢?阿难!我说,对于糊涂的和缺乏清楚的理解的人来说,没有由入出息念之定的修习。因此,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

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无常性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无常性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褪去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褪去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息灭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息灭而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呼气。” – 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诸现象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已经用慧看见了贪婪和不快的舍弃,其人密切地用平静旁观。阿难!因此,在那种情况下,比丘住于在诸现象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不快

阿难!通过这种方式,由入出息念之定得到修习和培育,使得它完成四念处。

(ii. 完成七觉支(Fulfilling the seven factors of enlightenment))

阿难!四念处如何得到修习和培育,使它们完成七觉支呢?

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身时,不糊涂的念就在那位比丘当中建立。阿难!无论何时不糊涂的念已经在一位比丘当中建立,那时,念觉支就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念觉支;那时,念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具念地如是住于,他用慧辨别那个法(that Dhamma),检查它,研究它。阿难!无论何时一位具念地如是住于的比丘,用慧内在地辨别那个法(that Dhamma),检查它,研究它,那时,诸状态的辨别觉支(择法觉支)就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择法觉支;那时,择法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当他用慧辨别那个法(that Dhamma),检查它,研究它时,他的活力精进毫不松懈地被激发。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在用慧辨别那个法(that Dhamma),检查它,研究它而他的活力精进毫不松懈地被激发,那时,活力精进觉支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活力精进觉;那时,活力精进觉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当他的活力精进被激发,在他当中生起精神上的狂喜。阿难!无论何时,精神上的狂喜在一位活力被激发的比丘当中生起,那时,狂喜觉支就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狂喜觉支;那时,狂喜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对于一个心通过狂喜提升的人来说,身体变得宁静,心变得宁静。阿难!无论何时,在一位其心被狂喜提升的比丘当中身体身体变得宁静和心变得宁静,那时,宁静觉支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宁静觉支;那时,宁静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对于一个其身平静和其人快乐的人来说,心变得集中得定。阿难!无论何时,在一位其身宁静和其人快乐的比丘当中心变得集中得定,定觉支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定觉支;那时,定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他变成一个用如是集中得定的心的平静密切地旁观的一个人。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变成一个用如是集中得定的心的平静密切地旁观的人,那时,平静觉支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平静觉支;那时,平静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住于在诸现象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那时,不糊涂的念就在那位比丘当中建立。阿难!无论何时不糊涂的念已经在一位比丘当中建立,那时,念觉支就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念觉支;那时,念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具念地如是住于,他用慧辨别那个法(that Dhamma),检查它,研究它。阿难!无论何时一位具念地如是住于的比丘,用慧内在地辨别那个法(that Dhamma),检查它,研究它,那时,诸状态的辨别觉支(择法觉支)就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择法觉支;那时,择法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当他用慧辨别那个法(that Dhamma),检查它,研究它时,他的活力精进毫不松懈地被激发。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在用慧辨别那个法(that Dhamma),检查它,研究它而他的活力精进毫不松懈地被激发,那时,活力精进觉支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活力精进觉;那时,活力精进觉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当他的活力精进被激发,在他当中生起精神上的狂喜。阿难!无论何时,精神上的狂喜在一位活力被激发的比丘当中生起,那时,狂喜觉支就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狂喜觉支;那时,狂喜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对于一个心通过狂喜提升的人来说,身体变得宁静,心变得宁静。阿难!无论何时,在一位其心被狂喜提升的比丘当中身体身体变得宁静和心变得宁静,那时,宁静觉支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宁静觉支;那时,宁静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对于一个其身平静和其人快乐的人来说,心变得集中得定。阿难!无论何时,在一位其身宁静和其人快乐的比丘当中心变得集中得定,定觉支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定觉支;那时,定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他变成一个用如是集中得定的心的平静密切地旁观的一个人。阿难!无论何时,一位比丘变成一个用如是集中得定的心的平静密切地旁观的人,那时,平静觉支被比丘激发;那时,比丘修习平静觉支;那时,平静觉支通过在比丘当中的修习去实现。

阿难!当四念处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修习和培育时,使它们完成七觉支。

(iii. 完成明与解脱(Fulfilling true knowledge and liberation))

阿难!七觉支如何得到修习和培育,使它们完成明与解脱呢?

阿难!在这里,一位比丘修习基于隐退远离、冷静离欲和息灭,在释放中成熟(圆熟)的念觉支。他修习择法觉支……精进活力觉支……狂喜觉支……宁静觉支……定觉支……他修习基于隐退远离、冷静离欲和息灭,在释放中成熟(圆熟)的平静觉支。

阿难!当七觉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修习和培育时,使它们完成明与解脱。”


SN.54.15  比丘经 (1)

(与SN.54.13相同,除了用“众多比丘”替换“阿难”。)


SN.54.16  比丘经 (2)

(与SN.54.14相同,除了用“众多比丘”替换“阿难”。)


SN.54.17  诸束缚经

“比丘们!由入出息念之定,当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导向诸束缚的舍弃。”


SN.54.18  诸潜在趋势经

“比丘们!由入出息念之定,当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导向诸潜在趋势的根除。”


SN.54.19  生命旅程经

“比丘们!由入出息念之定,当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导向生命旅程的遍知。”


SN.54.20  诸烦恼的摧毁经

“比丘们!由入出息念之定,当已得到修习和培育时,导向诸烦恼的摧毁。

那么,比丘们!由入出息念之定,如何得到修习和培育,使得它导向诸束缚的舍弃、导向诸潜在趋势的根除、导向生命过程的遍知和导向诸烦恼的摧毁呢?比丘们!在这里,一位比丘去往山林、树下或空屋,坐下。已交叠盘腿,挺直他的身体,并在他的面前建立起念后,他只具念地吸气,具念地呼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吸气”;他如是修习:“我要观察思考放弃让渡而呼气。”

比丘们!由入出息念之定,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修习和培育,使得它导向诸束缚的舍弃、导向诸潜在趋势的根除、导向生命过程的遍知和导向诸烦恼的摧毁。”

【评注】:在此相应中,入出息的方法得到详细的描述。由入出息念之定,得到修习和培育后,可以完成实现四念处、七觉支和明与解脱,导向诸束缚的舍弃、导向诸潜在趋势的根除、导向生命过程的遍知和导向诸烦恼的摧毁。因此,入出息修行方法简单有效,由入出息念之定是人人应该去修习和培育的。请记住,佛陀自己时常修习和培育由入出息之定,修习禅定的重要性于此可见。

第二品(阿难)品终。


《入出息相应》终。返回《相应部》


chanworld_yellow_burn_logo1

【Chanworld.org】2018.03.28-2021.04.30-1.2-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