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卷48【禪世界版】

SN.48.1-20SN.48.21-40SN.48.41-60SN.48.61-177


禮敬那世尊、阿羅漢和遍正覺者

第五篇  大品

《相應部》卷48【禪世界版】

第四章   根相應(相應四十八)

第一品 – 第二品

SN.48.1-20


第一品  簡單版品

SN.48.1-10

SN.48.1   簡單版經

在舍衛城。在那裡,世尊對比丘們如是說道:

“比丘們!有這五種根。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活力精進根、念根、定根和慧根(The faculty of faith, the faculty of energy, the faculty of mindfulness, the faculty of concentration, the faculty of wisdom)。比丘們!這些是五根。”


SN.48.2  入流者(Stream-Enterer)經 (1)

“比丘們!有這五種根。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活力精進根、念根、定根和慧根(The faculty of faith, the faculty of energy, the faculty of mindfulness, the faculty of concentration, the faculty of wisdom)。

比丘們!當一位聖弟子如實了知在這五種根情況下的滿足、危險和出離(the gratification, the danger, and the escape)時,他就被稱為一位不束縛於下界、命運決定和以正覺為目的地的入流者的聖弟子。”


SN.48.3  入流者經 (2)

“比丘們!有這五種根。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活力精進根、念根、定根和慧根(The faculty of faith, the faculty of energy, the faculty of mindfulness, the faculty of concentration, the faculty of wisdom)。

比丘們!當一位聖弟子如實了知在這五種根情況下的集起和逝去,滿足、危險和出離(the gratification, the danger, and the escape)時,他就被稱為一位不束縛於下界、命運決定和以正覺為目的地的入流者的聖弟子。”


SN.48.4  阿羅漢經 (1)

“比丘們!有這五種根。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活力精進根、念根、定根和慧根(The faculty of faith, the faculty of energy, the faculty of mindfulness, the faculty of concentration, the faculty of wisdom)。

比丘們!當一位聖弟子已經如實知在這五種根情況下的滿足、危險和出離(the gratification, the danger, and the escape),通過不執取而獲得解脫時,他就被稱為一位煩惱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負擔已卸,自己的目標已經達到,存在(有)的諸束縛已徹底毀滅和以究竟智完全解脫的阿羅漢的比丘。”


SN.48.5  阿羅漢經 (2)

“比丘們!有這五種根。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活力精進根、念根、定根和慧根(The faculty of faith, the faculty of energy, the faculty of mindfulness, the faculty of concentration, the faculty of wisdom)。

比丘們!當一位聖弟子如實知在這五種根情況下的集起和逝去,滿足、危險和出離(the gratification, the danger, and the escape),通過不執取而獲得解脫時,他就被稱為一位煩惱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負擔已卸,自己的目標已經達到,存在(有)的諸束縛已徹底毀滅和以究竟智完全解脫的阿羅漢的比丘。”


SN.48.6  眾沙門和眾婆羅門經 (1)

“比丘們!有五根。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慧根。

比丘們!那些不如實了知在這五種根情況下的滿足、危險和出離(the gratification, the danger, and the escape)的眾沙門或眾婆羅門:對我來說,他們不是沙門中的沙門或婆羅門中的婆羅門,而且,這些尊者沒有親自以證智(direct knowledge)實現它,在這當生中沒有進入並住於沙門義的目標或婆羅門義的目標(the goal of asceticism or the goal of brahminhood)。

【注】:沙門義,也作沙門主義或沙門性;婆羅門義,也作婆羅門階級或婆羅門種性。真正具有婆羅們義的人也是佛陀所稱讚的人。

可是,比丘們!那些如實了知在這五種根情況下的滿足、危險和出離(the gratification, the danger, and the escape)的眾沙門和眾婆羅門:對我來說,他們是沙門中的沙門和婆羅門中的婆羅門,而且,這些尊者親自以證智(direct knowledge)實現它,在這當生中進入並住於沙門義的目標或婆羅門義的目標(the goal of asceticism or the goal of brahminhood)。”


SN.48.7  眾沙門和眾婆羅門經 (2)

“比丘們!那些不了知信念根、不了知信念根集、不了知信念根滅、不了知導向信念根滅之道;不了知活力精進根……不了知念根……不了知定根……不了知慧根、不了知慧根集、不了知慧根滅、不了知導向慧根滅之道的眾沙門或眾婆羅門:對我來說,他們不是沙門中的沙門或婆羅門中的婆羅門,而且,這些尊者沒有親自以證智(direct knowledge)實現它,在這當生中沒有進入並住於沙門義的目標或婆羅門義的目標(the goal of asceticism or the goal of brahminhood)。

可是,比丘們!那些了知信念根、了知信念根集、了知信念根滅和不了知導向信念根滅之道;了知活力精進根……了知念根……了知定根……了知慧根、了知慧根集、了知慧根滅和了知導向慧根滅之道的眾沙門和眾婆羅門:對我來說,他們是沙門中的沙門和婆羅門中的婆羅門,而且,這些尊者親自以證智(direct knowledge)實現它,在這當生中進入並住於沙門義的目標或婆羅門義的目標(the goal of asceticism or the goal of brahminhood)。


SN.48.8  應該被看見經

“比丘們!有五根。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慧根。

那麼,比丘們!在哪裡信念根應該被看見呢?在這裡,在四入流支上信念根應該被看見。

那麼,比丘們!在哪裡活力精進根應該被看見呢?在這裡,在四正勤上活力精進根應該被看見。

那麼,比丘們!在哪裡念根應該被看見呢?在這裡,在四念處上念根應該被看見。

那麼,比丘們!在哪裡定根應該被看見呢?在這裡,在四禪上定根應該被看見。

那麼,比丘們!在哪裡慧根應該被看見呢?在這裡,在四聖諦上慧根應該被看見。

比丘們!這些是五根。”

【注】:看見,中文有時也作認識。


SN.48.9 分析經 (1)

“比丘們!有這五種根。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慧根。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信念根呢?比丘們!在這裡,一位聖弟子有信念,是一個對如來的正覺如有信念的人:“世尊是阿羅漢(arahant)、遍正覺者(perfectly enlightened)、明與行具足者(accomplished in true knowledge and conduct)、善逝(the Fortunate One)、世間解(the Knower of the world)、無上調御者(unsurpassed leader of persons to be tamed)、天人師(teacher of devas and humans)、佛陀(the Enlightened One)和世尊(the Blessed One)。”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活力精進根呢?比丘們!在這裡,一位聖弟子住於為了諸不善狀態的捨棄和諸善狀態的獲取而激發的活力精進;他強壯,堅定努力,不逃避培育諸善狀態的責任。這就稱為活力精進根。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念根呢?比丘們!在這裡,一位聖弟子具念,擁有最高的念和靈活性,是一個記憶和回憶很久以前的所做所說的人。這就稱為念根。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定根呢?比丘們!在這裡,一位聖弟子釋放了對象(捨棄所緣)後,得到定,得到心一境性。這就稱為定根。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慧根呢?比丘們!在這裡,一位聖弟子具有慧;他擁有導向生起與逝去的慧,這是聖的,洞徹的,導向痛苦的完全摧毀。這就稱為慧根。

比丘們!這些被稱為五根。”

【注】:導向,導致。


SN.48.10 分析經 (2)

“比丘們!有這五種根。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慧根。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信念根呢?比丘們!在這裡,一位聖弟子是有信念者,是一個對如來的正覺如有信念的人:“世尊是阿羅漢(arahant)、遍正覺者(perfectly enlightened)、明與行具足者(accomplished in true knowledge and conduct)、善逝(the Fortunate One)、世間解(the Knower of the world)、無上調御者(unsurpassed leader of persons to be tamed)、天人師(teacher of devas and humans)、佛陀(the Enlightened One)和世尊(the Blessed One)。”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活力精進根呢?比丘們!在這裡,一位聖弟子住於為了諸不善狀態的捨棄和諸善狀態的獲取而激發的活力精進;他強壯,堅定努力,不逃避培育諸善狀態的責任。他對還未生起的諸邪惡不善狀態的不生起產生慾望;他勤勉,激發活力精進,應用其心,並且奮發努力。他對已生起的諸邪惡不善狀態的捨棄產生慾望;他勤勉,激發活力精進,應用其心,並且奮發努力。他對還未生起的諸善狀態的生起產生慾望;他勤勉,激發活力精進,應用其心,並且奮發努力。他對已經生起的諸善狀態的持續、不衰退、增長、擴展通過修習實現產生慾望;他勤勉,激發活力精進,應用其心,並且奮發努力。這就稱為活力精進根。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念根呢?比丘們!在這裡,一位聖弟子具念,擁有最高的念和靈活性,是一個記憶和回憶很久以前的所做所說的人。他住於在身當中觀察思考身……在諸受當中觀察思考諸受……在心當中觀察思考心……在諸現象(法)當中觀察思考諸現象,熱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經除去對此世間的貪婪和不快。這就稱為念根。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定根呢?比丘們!在這裡,一位聖弟子釋放了對象(捨棄所緣)後,得到定,得到心一境性。從感官享樂上隱退遠離,從諸不善狀態上隱退遠離,他進入和住於第一禪,它由思想和檢查(尋與伺)相伴,充滿隱退遠離而生的狂喜和快樂。這就稱為定根。 隨着思想和檢查的平息,他進入和住於第二禪,有內在的信心和心的統一,沒有思想和檢查,而有生於定的款息和快樂。隨着快樂和狂喜的褪去,他住於平靜,具念和清楚地理解,他體驗身體的快樂;他進入和住於這聖者們所宣說“他是平靜的,具念的,他快樂地住於”的第三禪。隨着愉快和痛苦的捨棄,隨着之前快樂和不快的逝去,他進入和住於不苦不樂和包含由於平靜而有的念的清凈化的第四禪。這就稱為定根。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慧根呢?比丘們!在這裡,一位聖弟子具有慧;他擁有導向生起與逝去的慧,這是聖的,洞徹的,導向痛苦的完全摧毀。他如實了知:“這是痛苦。”  他如實了知:“這是痛苦的集起。” 他如實了知:“這是痛苦的息滅。” 他如實了知:“這是導向痛苦的息滅之道。” 這就稱為慧根。

比丘們!這些被稱為五根。”

第一品簡單版品終。


第二品  比那較脆弱的品

SN.48.11-20

SN.48.11  獲得經

“比丘們!有這五種根。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慧根。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信念根呢?比丘們!在這裡,一位聖弟子具有信念,是一個對如來的正覺如是有信念的人:“世尊是阿羅漢(arahant)、遍正覺者(perfectly enlightened)、明與行具足者(accomplished in true knowledge and conduct)、善逝(the Fortunate One)、世間解(the Knower of the world)、無上調御者(unsurpassed leader of persons to be tamed)、天人師(teacher of devas and humans)、佛陀(the Enlightened One)和世尊(the Blessed One)。”  這就稱為信念根。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活力精進根呢?就是一個人在四正勤基礎之上獲得的活力精進。這就稱為活力精進根。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念根呢?就是一個人在四念處的基礎之上獲得的念。這就稱為念根。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定根呢?比丘們!在這裡,一位聖弟子釋放了對象(捨棄所緣)後,得到定,得到心一境性。這就稱為定根。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慧根呢?比丘們!在這裡,一位聖弟子具有慧;他擁有導向生起與逝去的慧,這是神聖的,洞徹的,導向痛苦的完全摧毀。這就稱為慧根。

比丘們!這些被稱為五根。”


SN.48.12  簡要地 (1)

“比丘們!有這五種根。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慧根。比丘們!這些是五根。

比丘們!已完成和已實現這五種根的人是一位阿羅漢。如果它們比那較脆弱,則其人是一個位不還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一還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入流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法隨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個信念隨者。”


SN.48.13  簡要地經 (2)

“比丘們!有這五種根。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慧根。比丘們!這些是五根。

比丘們!已完成和已實現這五種根的人是一位阿羅漢。如果它們比那較脆弱,則其人是一個不還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一還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個入流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法隨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個信念隨者。

這樣,比丘們!由於在諸根當中的一個不同而有在諸果當中的一個不同;由於在諸果當中的一個不同而有在人們當中的一個不同。”


SN.48.14  簡要地經 (3)

“比丘們!有這五種根。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慧根。比丘們!這些是五根。

比丘們!已完成和已實現這五種根的人是一位阿羅漢。如果它們比那較脆弱,則其人是一個不還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一還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個入流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法隨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個信念隨者。

這樣,比丘們!一個完全激活它們的人會完全成功;一個部分激活它們的人會部分成功。比丘們!我說,五根不是荒蕪的。”


SN.48.15  詳細地經 (1)

“比丘們!有這五種根。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慧根。比丘們!這些是五根。

比丘們!已完成和已實現這五種根的人是一位阿羅漢。如果它們比那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中般涅槃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生般涅槃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無行般涅槃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有行般涅槃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阿迦膩吒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一還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個入流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法隨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個信念隨者。”


SN.48.16  詳細地經 (2)

“比丘們!有這五種根。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慧根。比丘們!這些是五根。

比丘們!已完成和已實現這五種根的人是一位阿羅漢。如果它們比那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中般涅槃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生般涅槃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無行般涅槃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有行般涅槃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阿迦膩吒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一還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個入流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法隨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個信念隨者。

這樣,比丘們!由於在諸根當中的一個不同而有在諸果當中的一個不同;由於在諸果當中的一個不同而有在人們當中的一個不同。”


SN.48.17  詳細地經 (3)

“比丘們!有這五種根。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慧根。比丘們!這些是五根。

比丘們!已完成和已實現這五種根的人是一位阿羅漢。如果它們比那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中般涅槃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生般涅槃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無行般涅槃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有行般涅槃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阿迦膩吒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一還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入流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法隨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信念隨者。

這樣,比丘們!一個完全激活它們的人會完全成功;一個部分激活它們的人會部分成功。比丘們!我說,五根不是荒蕪的。”


SN.48.18 實踐(Practicing)經

“比丘們!有這五種根。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慧根。比丘們!這些是五根。

比丘們!已完成和已實現這五種根的人是一位阿羅漢。如果它們比那較脆弱,其人正為實現阿羅漢果而實踐;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不還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其人正為實現不還者果而實踐;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一還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其人正為實現一還者果而實踐;如果依然較脆弱,則其人是一位入流者者;如果依然較脆弱,其人正為實現入流者果而實踐。

可是,比丘們!我說一個在其人當中這五種根完全徹底地缺席的人是一個外面者,一個站在諸凡夫派一邊的人”。”


SN.48.19  具備經

那時,某位比丘去拜見世尊,向他禮敬,在一旁坐下,對他如是說道:

“大德!人們說“諸根具備者,諸根具備者。”  大德!通過什麼方式,一個人具備諸根呢?”

“比丘!在這裡,一位比丘修習信念根而導向平靜和導向正覺。他修習活力精進根而導向平靜和導向正覺。他修習念根而導向平靜和導向正覺。他修習定根而導向平靜和導向正覺。他修習慧根而導向平靜和導向正覺。

通過這個方式,一個人具備諸根。”


SN.48.20  諸煩惱的摧毀經

“比丘們!有這五種根。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慧根。比丘們!這些是五根。

比丘們!因為他已經修習和培育了這五種根,一位比丘通過諸煩惱的摧毀,在此當生中進入和住於無煩惱的心解脫和慧解脫,用證智親自實現它。”

第二品比那較脆弱的品終。


SN.48.1-20SN.48.21-40SN.48.41-60SN.48.61-177


chanworld_yellow_burn_logo1

【Chanworld.org】2018.03.28-2021.07.10-1.2-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