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卷40【禪世界版】

第四篇  六處品

《相應部》卷40【禪世界版】

第六章   目犍連相應(相應四十)

SN.40.1-16


SN.40.1    第一禪(The First Jhana)經

有一次,尊者目犍連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在那裡,尊者目犍連對比丘們說道: 「比丘學友們!」 – 「學友!」 那些比丘回答道。尊者目犍連如是說道:

「學友們!在這裡,當我隱退禪修時,在心裡生起如是反思:「人們說「 第一禪, 第一禪。」 那麼,什麼是第一禪呢?

學友們!那時,我想道:「在這裡,一位比丘從諸感官享樂和不善諸狀態隱退遠離後,進入和住於由思想和檢查(thought and examination; 尋和伺)相伴,充滿隱退遠離所生的狂喜和快樂的第一禪。這就稱為第一禪。」

於是,學友們!我從諸感官享樂和不善諸狀態隱退遠離後,進入和住於由思想和檢查(尋和伺)相伴,充滿隱退遠離所生的狂喜和快樂的第一禪。當我在那裡住留時,由喜愛感官享樂(sensuality)相伴的感知和注意(想與作意; perception and attention)攻擊糾纏我。

學友們!那時,世尊以神通(力量)來見我,如是說道:「目犍連!目犍連!對第一禪不要放逸,婆羅門!在第一禪當中安頓你的心,在第一禪當中使你的心統一,在第一禪當中使你的心集中。」 於是,學友們!後來有一次,我從諸感官享樂和不善諸狀態隱退遠離後,進入和由思想和檢查(尋和伺)相伴,充滿隱退遠離所生的狂喜和快樂的第一禪。

學友們!如果一個能正確所說的人會說到任何人:「他是在大師的幫助下獲至大通智(greatness of direct knowledge)的弟子,」 那麼能正確地如是所說的人就是我。


SN.40.2  第二禪經

……「學友們!在這裡,當我隱退禪修時,在心裡生起如是反思:「人們說「第二禪,第二禪。」  那麼,什麼是第二禪呢?

學友們!那時,我想道:「在這裡,隨著思想和檢查的平息,一位比丘進入和住於第二禪,它有內在的信心和心意的統一,沒有思想和檢查,而有由定而生的狂喜和快樂。這就稱為第二禪。」

學友們!於是,我隨著思想和檢查的平息,進入和住於第二禪,它有內在的信心和心意的統一,沒有思想和檢查,而有由定而生的狂喜和快樂。當我在那裡住留時,由思想和檢查相伴的感知和注意(想與作意; perception and attention)攻擊糾纏我。

學友們!那時,世尊以神通來見我,如是說道:「目犍連!目犍連!對第二禪不要放逸,婆羅門!在第二禪當中安頓你的心,在第二禪當中使你的心統一,在第二禪當中使你的心集中。」 於是,學友們!後來有一次,我隨著思想和檢查的平息,進入和住於第二禪,它有內在的信心和心意的統一,沒有思想和檢查,而有由定而生的狂喜和快樂。

學友們!如果一個能正確所說的人會說到任何人:「他是在大師的幫助下獲至大通智(greatness of direct knowledge)的弟子,」  那麼能正確地如是所說的人就是我。


SN.40.3  第三禪經

……「學友們!在這裡,當我隱退禪修時,在心裡生起如是反思:「人們說「第三禪,第三禪。」  那麼,什麼是第三禪呢?

學友們!那時,我想道:「在這裡,隨著狂喜和快樂的褪盡,一位比丘住於安靜,充滿正念和正知(mindful and clearly comprehending),體驗此身的快樂;他進入和住於聖者們所宣告的:「他是安靜的、充滿正念的,他快樂地安住」的第三禪。這就稱為第三禪。」

學友們!於是,隨著狂喜和快樂的褪盡,我住於安靜,充滿正念和正知(mindful and clearly comprehending),體驗此身的快樂;我進入和住於聖者們所宣告的:「他是安靜的、充滿正念的,他快樂地安住」的第三禪。當我在那裡住留時,由狂喜相伴的感知和注意(想與作意; perception and attention)攻擊糾纏我。

學友們!那時,世尊以神通來見我,如是說道:「目犍連!目犍連!對第三禪不要放逸,婆羅門!在第三禪當中安頓你的心,在第三禪當中使你的心統一,在第三禪當中使你的心集中。」 於是,學友們!後來有一次,隨著狂喜和快樂的褪盡,我住於安靜,充滿正念和正知(mindful and clearly comprehending),體驗此身的快樂;我進入和住於聖者們所宣告的:「他是安靜的、充滿正念的,他快樂地安住」的第三禪。

學友們!如果一個能正確所說的人會說到任何人:「他是在大師的幫助下獲至大通智(greatness of direct knowledge)的弟子,」  那麼能正確地如是所說的人就是我。


SN.40.4  第四禪經

……「學友們!在這裡,當我隱退禪修時,在心裡生起如是反思:「人們說「第四禪,第四禪。」  那麼,什麼是第四禪呢?

學友們!那時,我想道:「在這裡,隨著愉快和痛苦的捨棄,並且隨著之前的喜悅和不快的逝去,一位比丘進入和住於第四禪,它既不是痛苦的也不是令人愉快的,並且包括由平靜而引起的正念的清凈化。這就稱為第四禪。」

學友們!於是,隨著愉快和痛苦的捨棄,並且隨著之前的喜悅和不快的逝去,我進入和住於第四禪,它既不是痛苦的也不是令人愉快的,並且包括由平靜而引起的正念的清凈化。當我在那裡住留時,由快樂相伴的感知和注意(想與作意; perception and attention)攻擊糾纏我。

學友們!那時,世尊以神通來見我,如是說道:「目犍連!目犍連!對第四禪不要放逸,婆羅門!在第四禪當中安頓你的心,在第四禪當中使你的心統一,在第四禪當中使你的心集中。」 於是,學友們!後來有一次,隨著愉快和痛苦的捨棄,並且隨著之前的喜悅和不快的逝去,我進入和住於第四禪,它既不是痛苦的也不是令人愉快的,並且包括由平靜而引起的正念的清凈化。

學友們!如果一個能正確所說的人會說到任何人:「他是在大師的幫助下獲至大通智(greatness of direct knowledge)的弟子,」 那麼能正確地如是所說的人就是我。


SN.40.5  虛空無邊處(The Base of the Infinity of Space)經

……「學友們!在這裡,當我隱退禪修時,在心裡生起如是反思:「人們說「虛空無邊處,虛空無邊處。」  那麼,什麼是虛空無邊處呢?

學友們!那時,我想道:「在這裡,隨著諸色的諸 感知(想)的徹底超越(with the complete transcendence of perceptions of forms),隨著感覺的衝擊(sensory impingement)的逝去,隨著多樣性差異的諸 感知(想)的漠不關心,覺知到「虛空是無邊的」,一位比丘進入和住於虛空無邊處。這就稱為虛空無邊處。」

學友們!於是,隨著諸色的諸 感知(想)的徹底超越(with the complete transcendence of perceptions of forms),隨著感覺的衝擊(sensory impingement)的逝去,隨著多樣性差異的諸 感知(想)的漠不關心,覺知到「虛空是無邊的」,我進入和住於虛空無邊處。當我在那裡住留時,由諸色相伴的感知和注意(想與作意; perception and attention)攻擊糾纏我。

學友們!那時,世尊以神通來見我,如是說道:「目犍連!目犍連!對虛空無邊處不要放逸,婆羅門!在虛空無邊處當中安頓你的心,在虛空無邊處當中使你的心統一,在虛空無邊處當中使你的心集中。」 於是,學友們!後來有一次,隨著諸色的諸 感知(想)的徹底超越(with the complete transcendence of perceptions of forms),隨著感覺的衝擊(sensory impingement)的逝去,隨著多樣性差異的諸 感知(想)的漠不關心,覺知到「虛空是無邊的」,我進入和住於虛空無邊處。

學友們!如果一個能正確所說的人會說到任何人:「他是在大師的幫助下獲至大通智(greatness of direct knowledge)的弟子,」 那麼能正確地如是所說的人就是我。


SN.40.6  識無邊處(The Base of the Infinity of Consciousness)經

……「學友們!在這裡,當我隱退禪修時,在心裡生起如是反思:「人們說「識無邊處,識無邊處。」  那麼,什麼是識無邊處呢?

學友們!那時,我想道:「在這裡,通過徹底超越虛空無邊處,覺知到「識是無邊的,」  一位比丘進入和住於識無邊處。這就稱為識無邊處。」

學友們!於是,通過徹底超越虛空無邊處,覺知到「識是無邊的,」  我進入和住於識無邊處。當我在那裡住留時,由虛空無邊處相伴的感知和注意(想與作意; perception and attention)攻擊糾纏我。

學友們!那時,世尊以神通來見我,如是說道:「目犍連!目犍連!對識無邊處不要放逸,婆羅門!在識無邊處當中安頓你的心,在識無邊處當中使你的心統一,在識無邊處當中使你的心集中。」 於是,學友們!後來有一次,通過徹底超越虛空無邊處,覺知到「識是無邊的,」  我進入和住於識無邊處。

學友們!如果一個能正確所說的人會說到任何人:「他是在大師的幫助下獲至大通智(greatness of direct knowledge)的弟子,」 那麼能正確地如是所說的人就是我。


SN.40.7  無所有處(The Base of Nothingness)經

……「學友們!在這裡,當我隱退禪修時,在心裡生起如是反思:「人們說「無所有處,無所有處。」  那麼,什麼是無所有處呢?

學友們!那時,我想道:「在這裡,通過徹底超越識無邊處,覺知到「沒有任何東西,」  一位比丘進入和住於無所有處。這就稱為無所有處。」

學友們!於是,通過徹底超越識無邊處,覺知到「沒有任何東西,」  我進入和住於無所有處。當我在那裡住留時,由識無邊處相伴的感知和注意(想與作意; perception and attention)攻擊糾纏我。

學友們!那時,世尊以神通來見我,如是說道:「目犍連!目犍連!對無所有處不要放逸,婆羅門!在無所有處當中安頓你的心,在無所有處當中使你的心統一,在所無有處當中使你的心集中。」 於是,學友們!後來有一次,通過徹底超越識無邊處,覺知到「沒有任何東西,」  我進入和住於無所有處。

學友們!如果一個能正確所說的人會說到任何人:「他是在大師的幫助下獲至大通智(greatness of direct knowledge)的弟子,」 那麼能正確地如是所說的人就是我。


SN.40.8  非想非非想處(The Base of Neither-Perception-Nor-Nonperception)經

……「學友們!在這裡,當我隱退禪修時,在心裡生起如是反思:「人們說「非想非非想處,非想非非想處。」  那麼,什麼是非想非非想處呢?

學友們!那時,我想道:「在這裡,通過徹底超越無所有處,一位比丘進入和住於非想非非想處。這就稱為非想非非想處。」

學友們!於是,通過徹底超越無有處,我進入和住於非想非非想處。當我在那裡住留時,由無所有處相伴的感知和注意(想與作意; perception and attention)攻擊糾纏我。

學友們!那時,世尊以神通來見我,如是說道:「目犍連!目犍連!對非想非非想處不要放逸,婆羅門!在非想非非想處當中安頓你的心,在非想非非想處當中使你的心統一,在非想非非想處當中使你的心集中。」 於是,學友們!後來有一次,通過徹底超越無所有處,我進入和住於非想非非想處。

學友們!如果一個能正確所說的人會說到任何人:「他是在大師的幫助下獲至大通智(greatness of direct knowledge)的弟子,」 那麼能正確地如是所說的人就是我。


SN.40.9  無相(The Signless)經

……「學友們!在這裡,當我隱退禪修時,在心裡生起如是反思:「人們說「心無相定(The signless concentration of mind),心無相定。」  那麼,什麼是心無相定呢?

學友們!那時,我想道:「在這裡,通過對所有相的漠不關心,一位比丘進入和住於心無相定。這就稱為心無相定。」

學友們!於是,通過對所有相的漠不關心,我進入和住於心無相定。當我在那裡住留時,我的識跟隨諸相。

學友們!那時,世尊以神通來見我,如是說道:「目犍連!目犍連!對心無相定不要放逸,婆羅門!在心無相定當中安頓你的心,在心無相定當中使你的心統一,在心無相定當中使你的心集中。」 於是,學友們!後來有一次,通過對所有相的漠不關心,我進入和住於心無相定。

學友們!如果一個能正確所說的人會說到任何人:「他是在大師的幫助下獲至大通智(greatness of direct knowledge)的弟子,」 那麼能正確地如是所說的人就是我。


SN.40.10  帝釋(Sakka)經

I

有一次,尊者大目犍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那時,他猶如一位強壯的男子可以伸直他彎曲的手臂,或彎曲他伸直的手臂那樣快地從祇樹園消失,出現在三十三天眾當中(among the Tavatimsa devas)。 那時,天帝釋與五百位天神一同去拜訪尊者大目犍連。抵達後,他向尊者大目犍連禮敬,接著在一旁站立。尊者大目犍連對天帝釋如是說道:

「天帝!皈依佛是好的。因為皈依佛,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天帝!皈依法是好的。因為皈依法,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天帝!皈依僧團是好的。因為皈依僧團,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目犍連先生!皈依佛是好的。因為皈依佛,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目犍連先生!皈依法是好的。因為皈依法,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目犍連先生!皈依僧團是好的。因為皈依僧團,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那時,那時,天帝釋與六百位天神一同去拜訪尊者大目犍連……那時,天帝釋與七百位天神一同去拜訪尊者大目犍連……那時,天帝釋與八百位天神一同去拜訪尊者大目犍連……那時,天帝釋與八萬位天神一同去拜訪尊者大目犍連。抵達後,他向尊者大目犍連禮敬,接著在一旁站立。尊者大目犍連對天帝釋如是說道:

「天帝!皈依佛是好的。因為皈依佛,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天帝!皈依法是好的。因為皈依法,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天帝!皈依僧團是好的。因為皈依僧團,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目犍連先生!皈依佛是好的。因為皈依佛,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目犍連先生!皈依法是好的。因為皈依法,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目犍連先生!皈依僧團是好的。因為皈依僧團,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II

那時,天帝釋與五百位天神一同去拜訪尊者大目犍連。抵達後,他向尊者大目犍連禮敬,接著在一旁站立。尊者大目犍連對天帝釋如是說道:

「天帝!如是擁有對佛的堅定信心是好的:「世尊是一個阿羅漢(arahant)、遍正覺者(perfectly enlightened)、明與行具足者(accomplished in true knowledge and conduct)、善逝(the Fortunate One)、世間解(the Knower of the world)、無上調御者(unsurpassed leader of persons to be tamed)、天人師(teacher of devas and humans)、佛陀(the Enlightened One)和世尊(the Blessed One)。」 因為擁有對佛陀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天帝!如是擁有對法的堅定信心是好的:「法是由世尊善加闡述的(well expounded by the Blessed One)、直接可見的、立即的(immediate)、吸引人來見的(inviting one to come and see)、適用的(applicable)和智者個人所體驗的。」 因為擁有對法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天帝!如是擁有對僧團的堅定信心是好的:「世尊的弟子們的僧團實踐善道,實踐直道,實踐真道,實踐適道;即四雙之人,八輩之士(the four pairs of persons, the eight types of individuals) – 這個世尊弟子們的僧團是值得諸供養,值得款待,值得諸布施,值得虔誠的尊稱的,是此世間的無上福田(worthy of gifts, worthy of hospitality, worthy of offerings, worthy of reverential salutation, the unsurpassed field of merit for the world)。」 因為擁有對僧團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注】:」即四雙之人,八輩之士「又作」四雙八輩「。四向四果,佛教術語,為聲聞修行的次第及證得的果位,出於《相應部》和《雜阿含經》。其中,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及阿羅漢,此四者稱四沙門果;再加上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四果向等四種果向,合稱四向四果。因為每一個果位都分成兩階段,所以又稱四雙八輩、四雙八士。

「目犍連先生!如是擁有對佛的堅定信心是好的:「世尊是世尊是一個阿羅漢(arahant)、遍正覺者(perfectly enlightened)、明與行具足者(accomplished in true knowledge and conduct)、善逝(the Fortunate One)、世間解(the Knower of the world)、無上調御者(unsurpassed leader of persons to be tamed)、天人師(teacher of devas and humans)、佛陀(the Enlightened One)和世尊(the Blessed One)。」 因為擁有對佛陀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目犍連先生!如是擁有對法的堅定信心是好的:「法是由世尊善加闡述的(well expounded by the Blessed One)、直接可見的、立即的(immediate)、吸引人來見的(inviting one to come and see)、適用的(applicable)和智者個人所體驗的。」 因為擁有對法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目犍連先生!如是擁有對僧團的堅定信心是好的:「世尊的弟子們的僧團實踐善道,實踐直道,實踐真道,實踐適道;即四雙之人,八輩之士(the four pairs of persons, the eight types of individuals) – 這個世尊弟子們的僧團是值得諸供養,值得款待,值得諸布施,值得虔誠的尊稱的,是此世間的無上福田(worthy of gifts, worthy of hospitality, worthy of offerings, worthy of reverential salutation, the unsurpassed field of merit for the world)。」 因為擁有對僧團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那時,那時,天帝釋與六百位天神一同去拜訪尊者大目犍連……那時,天帝釋與七百位天神一同去拜訪尊者大目犍連……那時,天帝釋與八百位天神一同去拜訪尊者大目犍連……那時,天帝釋與八萬位天神一同去拜訪尊者大目犍連。抵達後,他向尊者大目犍連禮敬,接著在一旁站立。尊者大目犍連對天帝釋如是說道:

「天帝!如是擁有對佛的堅定信心是好的:「世尊是一個阿羅漢(arahant)、遍正覺者(perfectly enlightened)、明與行具足者(accomplished in true knowledge and conduct)、善逝(the Fortunate One)、世間解(the Knower of the world)、無上調御者(unsurpassed leader of persons to be tamed)、天人師(teacher of devas and humans)、佛陀(the Enlightened One)和世尊(the Blessed One)。」 因為擁有對佛陀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天帝!如是擁有對法的堅定信心是好的:「法是由世尊善加闡述的(well expounded by the Blessed One)、直接可見的、立即的(immediate)、吸引人來見的(inviting one to come and see)、適用的(applicable)和智者個人所體驗的。」 因為擁有對法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天帝!如是擁有對僧團的堅定信心是好的:「世尊的弟子們的僧團實踐善道,實踐直道,實踐真道,實踐適道;即四雙之人,八輩之士(the four pairs of persons, the eight types of individuals) – 這個世尊弟子們的僧團是值得諸供養,值得款待,值得諸布施,值得虔誠的尊稱的,是此世間的無上福田(worthy of gifts, worthy of hospitality, worthy of offerings, worthy of reverential salutation, the unsurpassed field of merit for the world)。」 因為擁有對僧團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目犍連先生!如是擁有對佛的堅定信心是好的:「世尊是一個阿羅漢(arahant)、遍正覺者(perfectly enlightened)、明與行具足者(accomplished in true knowledge and conduct)、善逝(the Fortunate One)、世間解(the Knower of the world)、無上調御者(unsurpassed leader of persons to be tamed)、天人師(teacher of devas and humans)、佛陀(the Enlightened One)和世尊(the Blessed One)。」 因為擁有對佛陀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目犍連先生!如是擁有對法的堅定信心是好的:「法是由世尊善加闡述的(well expounded by the Blessed One)、直接可見的、立即的(immediate)、吸引人來見的(inviting one to come and see)、適用的(applicable)和智者個人所體驗的。」 因為擁有對法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目犍連先生!如是擁有對僧團的堅定信心是好的:「世尊的弟子們的僧團實踐善道,實踐直道,實踐真道,實踐適道;即四雙之人,八輩之士(the four pairs of persons, the eight types of individuals) – 這個世尊弟子們的僧團是值得諸供養,值得款待,值得諸布施,值得虔誠的尊稱的,是此世間的無上福田(worthy of gifts, worthy of hospitality, worthy of offerings, worthy of reverential salutation, the unsurpassed field of merit for the world)。」 因為擁有對僧團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III

那時,天帝釋與五百位天神一同去拜訪尊者大目犍連。抵達後,他向尊者大目犍連禮敬,接著在一旁站立。尊者大目犍連對天帝釋如是說道:

「天帝!皈依佛是好的。因為皈依佛,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天帝!皈依法是好的。因為皈依法,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天帝!皈依僧團是好的。因為皈依僧團,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目犍連先生!皈依佛是好的。因為皈依佛,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目犍連先生!皈依法是好的。因為皈依法,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目犍連先生!皈依僧團是好的。因為皈依僧團,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那時,那時,天帝釋與六百位天神一同去拜訪尊者大目犍連……那時,天帝釋與七百位天神一同去拜訪尊者大目犍連……那時,天帝釋與八百位天神一同去拜訪尊者大目犍連……那時,天帝釋與八萬位天神一同去拜訪尊者大目犍連。抵達後,他向尊者大目犍連禮敬,接著在一旁站立。尊者大目犍連對天帝釋如是說道:

「天帝!皈依佛是好的。因為皈依佛,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天帝!皈依法是好的。因為皈依法,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天帝!皈依僧團是好的。因為皈依僧團,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目犍連先生!皈依佛是好的。因為皈依佛,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目犍連先生!皈依法是好的。因為皈依法,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目犍連先生!皈依僧團是好的。因為皈依僧團,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他們在詩歌方面纏裹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IV

那時,天帝釋與五百位天神一同去拜訪尊者大目犍連。抵達後,他向尊者大目犍連禮敬,接著在一旁站立。尊者大目犍連對天帝釋如是說道:

「天帝!如是擁有對佛的堅定信心是好的:「世尊是一個阿羅漢(arahant)、遍正覺者(perfectly enlightened)、明與行具足者(accomplished in true knowledge and conduct)、善逝(the Fortunate One)、世間解(the Knower of the world)、無上調御者(unsurpassed leader of persons to be tamed)、天人師(teacher of devas and humans)、佛陀(the Enlightened One)和世尊(the Blessed One)。」 因為擁有對佛陀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天帝!如是擁有對法的堅定信心是好的:「法是由世尊善加闡述的(well expounded by the Blessed One)、直接可見的、立即的(immediate)、吸引人來見的(inviting one to come and see)、適用的(applicable)和智者個人所體驗的。」 因為擁有對法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天帝!如是擁有對僧團的堅定信心是好的:「世尊的弟子們的僧團實踐善道(good way),實踐直道(straight way),實踐真道(true way),實踐適道(proper way);即四雙之人,八輩之士(the four pairs of persons, the eight types of individuals) – 這個世尊弟子們的僧團是值得諸供品,值得款待,值得諸布施,值得虔誠的尊稱的,是此世間的無上福田(worthy of gifts, worthy of hospitality, worthy of offerings, worthy of reverential salutation, the unsurpassed field of merit for the world)。」 因為擁有對僧團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目犍連先生!如是擁有對佛的堅定信心是好的:「世尊是一個阿羅漢(arahant)、遍正覺者(perfectly enlightened)、明與行具足者(accomplished in true knowledge and conduct)、善逝(the Fortunate One)、世間解(the Knower of the world)、無上調御者(unsurpassed leader of persons to be tamed)、天人師(teacher of devas and humans)、佛陀(the Enlightened One)和世尊(the Blessed One)。」 因為擁有對佛陀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目犍連先生!如是擁有對法的堅定信心是好的:「法是由世尊善加闡述的(well expounded by the Blessed One)、直接可見的、立即的(immediate)、吸引人來見的(inviting one to come and see)、適用的(applicable)和智者個人所體驗的。」 因為擁有對法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目犍連先生!如是擁有對僧團的堅定信心是好的:「世尊的弟子們的僧團實踐善道,實踐直道,實踐真道,實踐適道;即四雙之人,八輩之士(the four pairs of persons, the eight types of individuals) – 這個世尊弟子們的僧團是值得諸供品,值得款待,值得諸布施,值得虔誠的尊稱的,是此世間的無上福田(worthy of gifts, worthy of hospitality, worthy of offerings, worthy of reverential salutation, the unsurpassed field of merit for the world)。」 因為擁有對僧團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那時,那時,天帝釋與六百位天神一同去拜訪尊者大目犍連……那時,天帝釋與七百位天神一同去拜訪尊者大目犍連……那時,天帝釋與八百位天神一同去拜訪尊者大目犍連……那時,天帝釋與八萬位天神一同去拜訪尊者大目犍連。抵達後,他向尊者大目犍連禮敬,接著在一旁站立。尊者大目犍連對天帝釋如是說道:

「天帝!如是擁有對佛的堅定信心是好的:「世尊是一個阿羅漢(arahant)、遍正覺者(perfectly enlightened)、明與行具足者(accomplished in true knowledge and conduct)、善逝(the Fortunate One)、世間解(the Knower of the world)、無上調御者(unsurpassed leader of persons to be tamed)、天人師(teacher of devas and humans)、佛陀(the Enlightened One)和世尊(the Blessed One)。」 因為擁有對佛陀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天帝!如是擁有對法的堅定信心是好的:「法是由世尊善加闡述的(well expounded by the Blessed One)、直接可見的、立即的(immediate)、吸引人來見的(inviting one to come and see)、適用的(applicable)和智者個人所體驗的。」 因為擁有對法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天帝!如是擁有對僧團的堅定信心是好的:「世尊的弟子們的僧團實踐善道,實踐直道,實踐真道,實踐適道;即四雙之人,八輩之士(the four pairs of persons, the eight types of individuals) – 這個世尊弟子們的僧團是值得諸供品,值得款待,值得諸布施,值得虔誠的尊稱的,是此世間的無上福田(worthy of gifts, worthy of hospitality, worthy of offerings, worthy of reverential salutation, the unsurpassed field of merit for the world)。」 因為擁有對僧團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目犍連先生!如是擁有對佛的堅定信心是好的:「世尊是一個阿羅漢(arahant)、遍正覺者(perfectly enlightened)、明與行具足者(accomplished in true knowledge and conduct)、善逝(the Fortunate One)、世間解(the Knower of the world)、無上調御者(unsurpassed leader of persons to be tamed)、天人師(teacher of devas and humans)、佛陀(the Enlightened One)和世尊(the Blessed One)。」 因為擁有對佛陀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目犍連先生!如是擁有對法的堅定信心是好的:「法是由世尊善加闡述的(well expounded by the Blessed One)、直接可見的、立即的(immediate)、吸引人來見的(inviting one to come and see)、適用的(applicable)和智者個人所體驗的。」 因為擁有對法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目犍連先生!如是擁有對僧團的堅定信心是好的:「世尊的弟子們的僧團實踐善道,實踐直道,實踐真道,實踐適道;即四雙之人,八輩之士(the four pairs of persons, the eight types of individuals) – 這個世尊弟子們的僧團是值得諸供品,值得款待,值得諸布施,值得虔誠的尊稱的,是此世間的無上福田(worthy of gifts, worthy of hospitality, worthy of offerings, worthy of reverential salutation, the unsurpassed field of merit for the world)。」 因為擁有對僧團的堅定信心,在這裡,一些眾生隨著身體的破裂,死後會在一個善趣當中,在一個天界當中重生。」 他們在十個方面超過其他天神:在天的壽命,在天的美貌,在天的快樂,在天的聲譽,在天的主宰權,在天的諸色、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和諸可觸物方面。」


SN.40.11-16  檀香(Candana;闡陀那)經

那時,檀香天子……。

那時,善夜摩(Suyama)天子……。

那時,善兜率(Santusita)天子……。

那時,善化樂(Sunimmita)天子……。

那時,自在(Vasavatti)天子……。

(餘下完全與SN.40.10相同)


《目犍連相應》終。


返回《相應部》


chanworld_yellow_burn_logo1

【Chanworld.org】2017.10.22-2018.12.30-1.2-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