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卷36【禪世界版】3

SN.36.1-10SN.36.11-20SN.36.21-31


第三篇 諸蘊品

《相應部》卷36【禪世界版】3

受相應(相應三十六)
第三品  一百零八主題品

SN.36.21-31


SN.36.21  屍婆迦(Sıvaka)經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竹園栗鼠庇護所。那時,遊行者髻發屍婆迦去拜見世尊,與世尊相互致意。當他們結束致意和寒暄後,他在一旁坐下並對世尊說道:

“喬達摩先生!有一些沙門和婆羅門堅持這樣一個教義和如此之見:“不管一個人經歷了什麼,不論它是令人愉快的,痛苦的,還是既不痛苦也不快樂的,所有的都是由過去所作的引起的。” 關於這個喬達摩先生有什麼要說的嗎?”

“屍婆迦!某些受在這裡是由膽汁紊亂引發而生起的:一個人可以自己知道,某些受在這裡是由膽汁紊亂引發而生起的,那被看作在此世間的是真的。現在當那些沙門和婆羅門堅持這樣一個教義和如此之見:“不管一個人經歷了什麼,不論它是令人愉快的,痛苦的,還是既不痛苦也不快樂的,所有的都是由過去所作的引起的”時,他們過度解讀了一個人親自知道的東西,他們過度解讀了被看作在此世間是真的東西。因此我說就那些沙門和婆羅門而言這是錯誤的。

屍婆迦!某些受在這裡是由痰(粘液質)紊亂(phlegm disorders)引發而生起……由風紊亂(wind disorders)引發……由三者不平衡( an imbalance of the three)引發而生起…..由氣候時節變化(change of climate)產生……由粗心大意的行為(careless behavior)而產生……由攻擊(assault)而產生……作為業的結果(the result of kamma; 業異熟)而產生:一個人可以自己知道,某些受在這裡是作為業的結果而生起的,那被看作在此世間是真的。現在當那些沙門和婆羅門堅持這樣一個教義和如此之見:“不管一個人經歷了什麼,不論它是令人愉快的還是痛苦的還是既不痛苦也不快樂的,所有的都是由過去所作的引起的”時,他們過度解讀了一個人親自知道的東西,他們過度解讀了被看作在此世間是真的東西。因此我說就那些沙門和婆羅門而言這是錯誤的。

當如是所說時,遊行者髻發屍婆迦對世尊說道:“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從今天起,請喬達摩大德作記得我為一位優婆塞,終生皈依。”

膽汁、痰(粘液質),還有風,

三者的不平衡,還有季節時節,

粗心大意和攻擊,

業果作為第八項事物。

【注】:在佛陀時代,世俗社會的醫學觀:膽汁、痰(粘液質),還有風,三因觀。八因,前七種,非時因,最後一種是時因。粗心大意,自害;攻擊,它害。


SN.36.22  一百零八的主題經

“比丘們!我將給你們教導關於一百零八的主題的法的呈示。你們要仔細(諦)聽!你們要密切注意!我要說了。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關於一百零八的主題的法的呈示呢? 我已經通過一種呈示的方法說過兩種受;我已經通過另一種呈示的方法說過三種受;我已經通過另一種呈示的方法說過五種受……六種受……十八種受……三十六種受;並且我已經通過另一種呈示的方法說過一百零八種受。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兩種受呢?身體上的與精神上的,比丘們!這些就稱為兩種受。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三種受呢?快樂的受、痛苦的受和既不痛苦也不快樂的受,比丘們!這些被稱為三種受。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五種受呢?快樂根、痛苦根、喜悅根、不快根和平靜根。這些就稱為五種受。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六種受呢?眼觸所生受……意觸所生受。這些就稱為六種受。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十八種受呢?由喜悅相伴的六種檢查(伺察)、由不快相伴的六種檢查(伺察)、由平靜相伴的六種檢查(伺察)。這些就稱為十八種受。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三十六種受呢?基於在家生活(based on the household life)的六類喜悅,基於放棄(based on renunciation)的六類喜悅,基於在家生活(based on the household life)的六類不快,基於放棄(based on renunciation)的六類不快,基於在家生活(based on the household life)的六類平靜,基於放棄(based on renunciation)的六類平靜。這些就稱為三十六種受。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一百零八種受呢?過去的上面三十六種受,未來的上面三十六種受,現在的三十六種受。這些就稱為一百零八種受。

比丘們!這就是關於一百零八的主題的法的呈示。


SN.36.23  某一位比丘(A Certain Bhikkhu)經

那時,某一位比丘去拜見世尊,向他禮敬,在一旁坐下,對他說道:“大德!什麼是受呢?什麼是受的集起呢?什麼是導向受集起之道呢?什麼是受的息滅呢?什麼是導向受的息滅之道呢?什麼是在受當中的滿足呢?什麼是危險過患呢?什麼是出離呢?”

“比丘!有這些三種受:快樂的受、痛苦的受和既不痛苦也不快樂的受,比丘!這就稱為受。隨着觸的生起,有受的生起。渴愛是導向受的集起之道。隨着觸的息滅,有受的息滅。這八支聖道是導向受的息滅之道,即:正見……正定。

依賴於受而生起的愉快和喜悅:這是在受當中的滿足。那受是無常的,痛苦的,並屈從於變化:這就是在受當中的危險過患。對受的慾望和貪慾的除去和捨棄:這就是從受的出離。


SN.36.24  以前(Before)經

“比丘們!在我正覺以前,還是一位沒有完全正覺的菩薩時,我想道:“現在什麼是受呢?什麼是受的集起呢?什麼是導向受集起之道呢?什麼是受的息滅呢?什麼是導向受的息滅之道呢?什麼是在受當中的滿足呢?什麼是危險過患呢?什麼是出離呢?”

那時,比丘們!我想道:“有這些三種受:快樂的受、痛苦的受和既不痛苦也不快樂的受,比丘!這就稱為受。隨着觸的生起,有受的生起。渴愛是導向受的集起之道。隨着觸的息滅,有受的息滅。這八支聖道是導向受的息滅之道,即:正見……正定。

依賴於受而生起的愉快和喜悅:這是在受當中的滿足。那受是無常的,痛苦的,並屈從於變化:這就是在受當中的危險過患。對受的慾望和貪慾的除去和捨棄:這就是從受的出離。


SN.36.25   智(Knowledge)經

““這些是諸受!” :比丘們!象這樣,對於以前沒有聽說過的諸事物,在我當中生起眼力遠見、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和生起光( vision, knowledge, wisdom, true knowledge, and light)。

“這是受的集起!” : 比丘們!象這樣,對於以前沒有聽說過的諸事物,在我當中生起眼力遠見、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和生起光。

“這是導致受集起之道!” :比丘們!象這樣,對於以前沒有聽說過的諸事物,在我當中生起眼力遠見、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和生起光。

“這是受的息滅之道!”:比丘們!象這樣,對於以前沒有聽說過的諸事物,在我當中生起眼力遠見、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和生起光。

“這是導致受息滅之道!” :比丘們!象這樣,對於以前沒有聽說過的諸事物,在我當中生起眼力遠見、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和生起光。

“這是在受當中的滿足!”……“這是在受當中的危險 !”……“這是從受的出離!”: 比丘們!象這樣,對於以前沒有聽過的諸事物,在我當中生起眼力遠見、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和生起光。


SN.36.26  眾多比丘經

那時,眾多比丘去拜見世尊,向他禮敬,在一旁坐下,對他說道:“大德!什麼是受呢?什麼是受的集起呢?什麼是導向受集起之道呢?什麼是受的息滅呢?什麼是導向受的息滅之道呢?什麼是在受當中的滿足呢?什麼是危險過患呢?什麼是出離呢?”

“比丘們!有這些三種受:快樂的受、痛苦的受和既不痛苦也不快樂的受。比丘們!這就稱為受。隨着觸的生起,有受的生起。渴愛是導向受的集起之道。隨着觸的息滅,有受的息滅。這八支聖道是導向受的息滅之道,即:正見……正定。

依賴於受而生起的愉快和喜悅:這是在受當中的滿足。那受是無常的,痛苦的,並屈從於變化:這就是在受當中的危險過患。對受的慾望和貪慾的除去和捨棄:這就是從受的出離。


SN.36.27  眾沙門和眾婆羅門經 (1)

“比丘們!有這些三種受。是哪三種呢?快樂的受、痛苦的受和既不痛苦也不快樂的受 。

比丘們!那些不如實了知在這些三種受的情形中的滿足、危險和出離的沙門或婆羅門:我不認為他們是眾沙門中的沙門或者是眾婆羅門中的婆羅門,並且這些尊者們不會親自以證智來實現它,在此當生中進入和住於沙門義的目標或婆羅門義的目標。

可是,比丘們!那些如實了知在這些三種受的情形中的滿足、危險和出離的沙門和婆羅門:我認為他們是眾沙門中的沙門和是眾婆羅門中的婆羅門,並且這些尊者們會親自以證智來實現它,在此當生中進入和住於沙門義的目標或婆羅門義的目標。”


SN.36.28  眾沙門和眾婆羅門經 (2)

“比丘們!那些不如實了知在這些三種受的情形中的集起、逝去、滿足、危險和出離的沙門或婆羅門:我不認為他們是眾沙門中的沙門或者是眾婆羅門中的婆羅門,並且這些尊者們不會親自以證智來實現它,在此當生中進入和住於沙門義的目標或婆羅門義的目標。

可是,比丘們!那些如實了知在這些三種受的情形中的滿集起、逝去、滿足、危險和出離的沙門和婆羅門:我認為他們是眾沙門中的沙門和是眾婆羅門中的婆羅門,並且這些尊者們會親自以證智來實現它,在此當生中進入和住於沙門義的目標或婆羅門義的目標。”


SN.36.29  眾沙門和眾婆羅門經 (3)

“比丘們!那些不如實了知受、它的集起、它的息滅、它的導向息滅之道的沙門或婆羅門:我不認為他們是眾沙門中的沙門或者是眾婆羅門中的婆羅門,並且這些尊者們不會親自以證智來實現它,在此當生中進入和住於沙門義的目標或婆羅門義的目標。

“可是,比丘們!那些如實了知受、它的集起、它的息滅、它的導向息滅之道的沙門和婆羅門:我認為他們是眾沙門中的沙門和是眾婆羅門中的婆羅門,並且這些尊者們會親自以證智來實現它,在此當生中進入和住於沙門義的目標或婆羅門義的目標。”


SN.36.30 簡版經

“比丘們!有這些三種受。是哪三種呢?快樂的受、痛苦的受和既不痛苦也不快樂的受 。”


SN.36.31  精神上的(Spiritual)經

“比丘們!有肉體上的狂喜,有精神上的狂喜,有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狂喜。有肉體上的快樂,有精神上的快樂,有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快樂。有肉體上的平靜,有精神上的平靜,有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平靜。有肉體上的解脫釋放,有精神上的解脫釋放,有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解脫釋放。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肉體上的狂喜呢?比丘們!有這五種感官享樂之索。是哪五種呢?合意的(desirable)、可愛的(lovely)、令人愉快的(agreeable)、討人喜歡的(pleasing)、感官迷人的(sensually enticing)和撩人的(tantalizing)眼能認知的諸色……有合意的、可愛的、令人愉快的、討人喜歡的、感官迷人的和撩人的身能認知的諸可觸物。這些是五種感官享樂之索。依賴於這些五種感官享樂之索而生起的狂喜:這就稱為肉體上的狂喜。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精神上的狂喜?在這裡,從諸感官享樂隱退遠離,從不善諸狀態隱退遠離,一位比丘進入並住於第一禪。隨着思想和檢查(尋和伺)的平息,一位比丘進入和住於第二禪,它有內在的自信和心意的統一,沒有思想和檢查(尋和伺),而有禪定所生的狂喜和快樂。這就稱為精神上的狂喜。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狂喜呢?當一位諸煩惱已盡的比丘觀察從貪慾、嗔恨和妄想痴迷解脫的心時,就生起了狂喜。這就稱為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狂喜。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肉體上的快樂呢?比丘們!有這五種感官享樂之索。是哪五種呢?合意的、可愛的、令人愉快的、討人喜歡的、感官迷人的和撩人的眼能認知的諸色……有合意的、可愛的、令人愉快的、討人喜歡的、感官迷人的和撩人的身能認知的諸可觸物。這些是五種感官享樂之索。依賴於這些五種感官享樂之索而生起的快樂:這就稱為肉體上的快樂。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精神上的快樂呢?在這裡,從諸感官享樂隱退遠離,從不善諸狀態隱退遠離,一位比丘進入並住於第一禪。隨着思想和檢查(尋和伺)的平息,一位比丘進入和住於第二禪,它有內在的自信和心意的統一,沒有思想和檢查(尋和伺),而有禪定所生的狂喜和快樂。隨着狂喜和快樂的褪盡,一位比丘住於安靜,充滿正念和正知,他體驗此身的快樂;他進入和住於聖者們所宣告的:“他是安靜的、充滿正念的,他快樂地安住”的第三禪。這就稱為精神上的快樂。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快樂呢?當一位諸煩惱已盡的比丘觀察從貪慾、嗔恨和妄想痴迷解脫的心時,就生起了快樂。 這就稱為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快樂。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肉體上的平靜呢?比丘們!有這五種感官享樂之索。是哪五種呢?合意的、可愛的、令人愉快的、討人喜歡的、感官迷人的和撩人的眼能認知的諸色……有合意的、可愛的、令人愉快的、討人喜歡的、感官迷人的和撩人的身能認知的諸可觸物。這些是五種感官享樂之索。依賴於這些五種感官享樂之索而生起的平靜:這就稱為肉體上的平靜。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精神上的平靜呢?隨着愉快和痛苦的捨棄,隨着先前的喜悅和不快的逝去,一位比丘進入和住於既不痛苦也不愉快的和包含通過平靜的正念清凈化的第四禪。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平靜呢?當一位諸煩惱已盡的比丘觀察從貪慾、嗔恨和妄想痴迷解脫的心時,就生起了平靜。 這就稱為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平靜。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肉體上的的解脫釋放(carnal deliverance)呢?相應於色界的解脫釋放(Deliverance connected with the form sphere),就是肉體上的解脫釋放。

【注】:釋放,Deliverance,拯救,脫離。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精神上的解脫釋放呢?相應於無色界的解脫釋放(Deliverance connected with the formless sphere),就是精神上的解脫釋放。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解脫釋放呢?當一位諸煩惱已盡的比丘觀察從貪慾、嗔恨和妄想痴迷解脫的心時,就生起了釋放。 這就稱為比精神上更加精神上的解脫釋放。


《受相應》終。返回《相應部


SN.36.1-10SN.36.11-20SN.36.21-31


chanworld_yellow_burn_logo1

【Chanworld.org】2018.03.01-2020.11.30-1.2-MG

發表評論

此站點使用Akismet來減少垃圾評論。了解我們如何處理您的評論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