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卷35【禪世界版】7

SN.35.1-12SN.35.13-22SN.35.23-42SN.35.43-62SN.35.63-73SN.35.74-83SN.35.84-93SN.35.94-103SN.35.104-113SN.35.114-123SN.35.124-133SN.35.134-145SN.35.146-155SN.35.156-227,和SN.35.228-248


第四篇  六處品

《相應部》卷35【禪世界版】7

六處相應(相應三十五)
第九品  闡陀(車匿)品

SN.35.84-93

SN.35.84  屈從於分裂瓦解(Subject to Disintegration)經

在舍衛城。 那時,尊者阿難去拜見世尊……在一旁坐下,對他說道:「大德!人們說「此世間,此世間。」  大德!通過什麼方式,稱其為「此世間」呢?」

「阿難!任何屈從於分裂瓦解的東西,在聖者的律中(Noble One’s Discipline)稱為此世間。 那麼,什麼是屈從於分裂瓦解的呢?眼是屈從於分裂瓦解的,諸色是屈從於分裂瓦解的,眼識是屈從於分裂瓦解的,眼觸是屈從於分裂瓦解的,任何以眼觸為條件而生起的受,不管是快樂的或是痛苦的,還是既不是快樂的也不是痛苦的,也都是屈從於分裂瓦解的。 耳是屈從於分裂瓦解的……鼻……舌……身……意……諸精神現象(法)……意識……意觸…………任何以意觸為條件而生起的受,不管是快樂的或是痛苦的,還是既不是快樂的也不是痛苦的,也都是屈從於分裂瓦解的。比丘!任何屈從於分裂瓦解的東西,在聖者的律中稱為此世間。”


SN.35.85  此世間是空的(Empty Is the World)經

在舍衛城。 那時,尊者阿難去拜見世尊……在一旁坐下,對他說道:「大德!人們說「此世間是空的此世間是空的。」  大德!通過什麼方式,稱其為「此世間是空的」呢?」

「阿難!因為我或我所是空的,因此說「此世間是空的”。

阿難!我或我所的空是什麼呢?阿難!眼是我或我所的空,諸色是我或我所是空,眼識是我或我所的空,眼觸是我或我所的空……任何以眼觸為條件而生起的受,不管是快樂的或是痛苦的,還是既不是快樂的也不是痛苦的,也都是我或我所的空。  耳是我或我所的空……鼻……舌……身……意……諸精神現象(法)……意識……意觸…………任何以意觸為條件而生起的受,不管是快樂的或是痛苦的,還是既不是快樂的也不是痛苦的,也都是我或我所的空。

阿難!因為我或我所是空的,因此說「此世間是空的”。”


SN.35.86  簡要法(The Dhamma in Brief)經

在一旁坐下,尊者阿難對世尊如是說道:「大德!如果世尊給我簡要教導法,使我從世尊聽聞法後,我可以獨處、退隱、勤奮、熱忱和堅決,就好了!」

「阿難!你怎麼想呢?眼是常的,還是無常的呢?”

「是無常的。大德!”

「無常的,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呢?”

「是痛苦的,大德!”

「無常的、痛苦的和屈從於變化的,適合認為:「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自我。”嗎?”

「不,大德!”

「諸色是常的,還是無常的呢?”

「是無常的。大德!”

……

「眼識……眼觸任何以眼觸為條件而生起的受,不管是快樂的或是痛苦的,還是既不是快樂的也不是痛苦的,是常的,還是無常的呢?”

「是無常的。大德!”

「無常的,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呢?”

「是痛苦的,大德!”

「無常的、痛苦的和屈從於變化的,適合認為:「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自我。”嗎?”

「不,大德!”

……。

「耳是常的,還是無常的呢?” 「是無常的。大德!” ……

「耳識……耳觸……任何以意觸為條件而生起的受,不管是快樂的或是痛苦的,還是既不是快樂的也不是痛苦的,是無常的還是無常的呢?”

「是無常的。大德!”

「無常的,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呢?”

「是痛苦的,大德!”

「無常的、痛苦的和屈從於變化的,適合認為:「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自我。”嗎?”

「不,大德!” ……。

當如是看見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對眼/諸色/眼識/眼觸/任何以觸為條件而生起的受,不管是快樂的或是痛苦的,還是既不是快樂的也不是痛苦的體驗厭離,對耳/諸聲音/耳識/耳觸/任何以觸為條件而生起的受,不管是快樂的或是痛苦的,還是既不是快樂的也不是痛苦的體驗厭離,對鼻/……體驗厭離,對舌/…..體驗厭離,對身/…..體驗厭離,對意/諸精神現象(法)/意識/意觸/任何以觸為條件而生起的受,不管是快樂的或是痛苦的,還是既不是快樂的也不是痛苦的…..體驗厭離。當體驗厭離時,他冷靜離欲,通過冷靜離欲,他的心獲得解脫。當解脫時,而有」它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再。」 」


SN.35.87  闡陀(Channa)經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竹園栗鼠庇護所。 當時,尊者舍利弗與尊者摩訶純陀,以及尊者闡陀住在耆闍崛山,那時尊者闡陀得了病,備受折磨,病情沉重。 那時,尊者舍利弗在傍晚時,從隱退獨坐中起來,去拜訪尊者摩訶純陀,對他說道:「來吧!尊者摩訶純陀學友!我們去拜訪尊者闡陀,並詢問病情。”

「好的,學友,」  尊者摩訶純陀回答道。

於是,尊者舍利弗與尊者摩訶純陀去拜訪尊者闡陀。抵達並互致敬意後,在設置好的座位上坐下。然後尊者舍利弗對尊者闡陀說道:「闡陀學友!我希望你承受得住,我希望你在好轉。我希望你的痛苦感受在平息而不是增強,並且能感受到痛苦的平息而不是增強。”

「舍利弗學友!我承受不了了,我不在好轉。強烈的痛苦感在增強而不是在平息,並且能感受到痛苦的增強而不是在平息。正如一個強壯的的男子用鋒利的劍劈開我的頭一般,同樣地,暴風刺穿我的頭。我承受不了了……正如一個強壯的的男子用一根堅固的皮帶當作頭箍綁緊我的頭一般,同樣地,在我的頭裡有劇痛。 我承受不了了……正如一個嫻熟的的屠夫或他的學徒要用銳利的屠刀切開一頭公牛的腹部一般,同樣地,暴風正切割我的腹部。我承受不了了……正如兩個強壯的的男子抓住一個虛弱的人的雙臂,並把他在在炭火坑上燒烤一般,同樣地,在我的身體里有激烈的燃燒。 我承受不了了,我不在好轉。強烈的痛苦感在增強而不是在平息,並且能感受到痛苦的增強而不是在平息。舍利弗學友!我要引刀自盡,我沒有活命的慾望了。”

「尊者闡陀不要引刀自盡,要讓尊者闡陀活下去。我們要讓尊者闡佗活下去。如果尊者闡陀缺乏適當的食物,我將去為他尋找適當的食物;如果他缺乏適當的醫藥,我將去為他尋找適當的醫藥;如果他缺乏適當的看護者們,我將看護他。尊者闡陀不要引刀自盡,要讓尊者闡陀活下去。我們要讓尊者闡佗活下去。”

「舍利弗學友!我並非缺乏適當的食物;我有適當的食物。我並非缺乏適當的醫藥;我有適當的醫藥。我並非缺乏適當的看護者們;我有適當的看護者們。此外,學友!大師長久以來由我以和藹可親的而非和藹可親的方式服侍;因為一個弟子以和藹可親的而非和藹可親的方式服侍大師是合適的。舍利弗學友!請你記住:「闡陀比丘將無咎地引刀自盡。” ”

「我們會問尊者闡陀某一點問題,如果他勞駕回答我們的問題的話。”

「問吧!舍利弗學友!聽了之後,我就知道。”

「闡陀學友!你如是認為眼、眼識和眼識所認知的諸事物:「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自我”嗎? 你如是認為耳、耳識和耳識所認知的諸事物:「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自我”嗎?……你如是認為意、意識和意識所認知的諸事物:「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自我”嗎?”

「舍利弗學友!我如是認為眼、眼識和眼識所認知的諸事物:「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自我”。我如是認為耳、耳識和耳識所認知的諸事物:「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自我”……我如是認為意、意識和意識所認知的諸事物:「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自我” “

「闡陀學友!你在眼、眼識和眼識所認知的諸事物里已經看見和智證了什麼,讓你如是認為:「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自我”呢?你在耳、耳識和耳識所認知的諸事物里……你在意、意識和意識所認知的諸事物里已經看見和智證了什麼,讓你如是認為:「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自我”呢?”

「舍利弗學友!因為我在眼、眼識和眼識所認知的諸事物里已經看見和智證了息滅,讓我如是認為:「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自我。”  因為我在耳、耳識和耳識所認知的諸事物里……因為我在意、意識和意識所認知的諸事物里已經看見和智證了息滅,讓我如是認為:「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自我” “

當如是所說時,尊者摩訶純陀對尊者闡陀如是說道:

「闡陀學友!因此,在這裡,世尊的這個教誡經常得到密切的注意(作意):「對依賴者來說有動搖;對無依賴者來說沒有動搖。當沒有動搖時,則有寧靜;當有寧靜時,則沒有傾向性。當沒有傾向性時,則沒有來和去(no corning and going)。當沒有來和去時,則沒有逝去和重生(no passing away and being reborn);當沒有逝去和重生時,則既沒有這裡,沒有這裡的超越,也沒有兩者之間。這本身就是痛苦的結束。” ”

於是,尊者舍利弗與尊者摩訶純陀以此勸誡尊者闡陀後,起座離開。接著,尊者闡陀在他們離開後不久,引刀自盡。

於是,尊者舍利弗去拜見世尊,向他禮敬,在一旁坐下,對世尊說道:「大德!尊者闡陀已引刀自盡。他的趣處(目的地)是什麼呢?他的未來目的地是什麼呢?”

「舍利弗!闡陀比丘不是就在你面前宣布他的無咎嗎?”

「大德!有一個名叫富波耆羅(Pubbavijjhana)的跋耆(Vajjian)村落。在那裡,尊者闡陀有友好的諸俗家、親密的諸俗家和有咎的諸俗家。”

「舍利弗!闡陀比丘確實有這些友好的諸俗家、親密的諸俗家和有咎的諸俗家;但是我不說在這個程度一個人是無咎的。舍利弗!但一個人倒下這個身體而拿起另一個身體時,我說一個人是有咎的(blameworthy)。這不是在闡陀比丘的情形中所發生的。闡陀比丘無咎地引刀自盡。舍利弗!你要如是記住它。”

【注】:見《中部》MN.3.144 《對闡陀的勸誡經》


SN.35.88  富樓那(Punna)經

那時,尊者富樓那去拜見世尊……對他說道:「大德!如果世尊給我簡要教導法,使我從世尊聽聞法後,我可以獨處、退隱、勤奮、熱忱和堅決,就好了!」

「富樓那!有合意的、可愛的(lovely)、令人愉快的(agreeable)、討人喜歡的(pleasing)、感官迷人的(sensually enticing)和撩人的(tantalizing),眼能認知的諸色。如果一位比丘在它們當中尋求歡喜,歡迎它們,持續秉持它們,則歡喜就會生起。富樓那!隨著歡喜的生起,我說,就有痛苦的生起。有合意的、可愛的、令人愉快的、討人喜歡的、感官迷人的和撩人的,耳能認知的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諸所觸物……有合意的、可愛的、令人愉快的、討人喜歡的、感官迷人的和撩人的,意能認知的諸法(mental phenomena cognizable by the mind)。如果一位比丘在它們當中尋求歡喜,歡迎它們,持續秉持它們,則歡喜就會生起。富樓那!隨著歡喜的生起,我說,就有痛苦的生起。

富樓那!有合意的、可愛的(lovely)、令人愉快的(agreeable)、討人喜歡的(pleasing)、感官迷人的(sensually enticing)和撩人的(tantalizing),眼能認知的諸色。如果一位比丘在不它們當中尋求歡喜,不歡迎它們,不持續秉持它們,則歡喜就會在他當中息滅。富樓那!隨著歡喜的息滅,我說,就有痛苦的息滅。有合意的、可愛的、令人愉快的、討人喜歡的、感官迷人的和撩人的,耳能認知的諸聲音……諸氣味……諸味道……諸所觸物……有合意的、可愛的、令人愉快的、討人喜歡的、感官迷人的和撩人的,意能認知的諸法(mental phenomena cognizable by the mind)。如果一位比丘不在它們當中尋求歡喜,不歡迎它們,不持續秉持它們,則歡喜就會息滅。富樓那!隨著歡喜的息滅,我說,就有痛苦的息滅。

富樓那!既然你從我這裡接受了簡要的教誡,你將要到什麼地方居住呢?”

「大德!有一個叫輸盧(Sunaparanta)的地方,我將在那裡居住。”

「富樓那!輸盧的民眾狂野和粗暴。如果他們辱罵和斥責你,你將會對那種情況怎麼想呢?”

「大德!如果輸盧的民眾辱罵和斥責我,那麼我會想:「輸盧的民眾好極了,真的好極了,他們還沒有以拳打我。”  世尊!那麼我將會如是想;善逝!那麼我將會如是想。”

「可是,富樓那!如果輸盧的民眾以拳打你,富樓那!你將會對那種情況怎麼想呢?”

「大德!如果輸盧的民眾以拳打我,那麼我會想:「輸盧的民眾好極了,真的好極了,他們還沒有用土塊打我。”  世尊!那麼我將會如是想;善逝!那麼我將會如是想。”

「可是,富樓那!如果輸盧的民眾用土快打你,富樓那!你將會對那種情況怎麼想呢?”

「大德!如果輸盧的民眾用土快打我,那麼我會想:「輸盧的民眾好極了,真的好極了,他們還沒有用一根棍棒打我。”  世尊!那麼我將會如是想;善逝!那麼我將會如是想。”

「可是,富樓那!如果輸盧的民眾用一根棍棒打你,富樓那!你將會對那種情況怎麼想呢?”

「大德!如果輸盧的民眾用一根棍棒打我,那麼我會想:「輸盧的民眾好極了,真的好極了,他們還沒有用一把刀刺傷我。”  世尊!那麼我將會如是想;善逝!那麼我將會如是想。”

「可是,富樓那!如果輸盧的民眾用一把刀刺傷你,富樓那!你將會對那種情況怎麼想呢?”

「大德!如果輸盧的民眾用一把刀刺傷我,那麼我會想:「輸盧的民眾好極了,真的好極了,他們還沒有用一把鋒利的刀取我性命。”  世尊!那麼我將會如是想;善逝!那麼我將會如是想。”

「可是,富樓那!如果輸盧的民眾用一把鋒利的刀取你性命,富樓那!你將會對那種情況怎麼想呢?”

「大德!輸盧的民眾用一把鋒利的刀取我性命,那麼我會想:「已經有世尊的弟子們,由於這身體與生命而(感)受排斥、羞辱和厭惡,遍求殺手。而我卻不求而得。”  世尊!那麼我將會如是想;善逝!那麼我將會如是想。”

「富樓那!很好!很好!具備如此的自製和平靜,你將能夠在輸盧地區居住。富樓那!現在你可以在適當的時出發了。”

那時,尊者富樓那對世尊所說歡喜和高興後,起座向世尊禮敬,右繞離去。然後他把住所收拾好,拿著缽與僧袍,向輸盧地方出發遊行。按階段遊行,他最終抵達輸盧地方,就住在那裡。

那時,尊者富樓那就在那個雨季里,使五百位優婆塞和五百位優婆夷在修行中獲得建立,並且他在同一個雨季里,自己證得三明(realized the three true knowledges)。就在那同一個雨季里,他成就了般涅槃(attained final Nibbana)。

那時,眾多比丘去拜見世尊,……對他說道:「大德!那位被世尊簡要教誡的,名叫富樓那的善男子,已經去世了。他的趣處(目的地)是什麼呢?他的未來目的地是什麼呢?”

「比丘們!富樓那善男子是賢智的。他依法修行,而且在為了法的緣故沒有困擾我。比丘們!善男子富樓那成就了般涅槃(attained final Nibbana)。」


SN.35.89  婆希耶(Bahiya)經

那時,尊者婆希耶去拜見世尊……對他說道:「大德!如果世尊給我簡要教導法,使我從世尊聽聞法後,我可以獨處、退隱、勤奮、熱忱和堅決,就好了!」

「 婆希耶!你怎麼想呢?眼是常的,還是無常的呢?”

「是無常的。大德!”

「無常的,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呢?”

「是痛苦的,大德!”

「無常的、痛苦的和屈從於變化的,適合認為:「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自我。”嗎?”

「不,大德!”

「諸色是常的,還是無常的呢?”

「是無常的。大德!”

……

「眼識……任何以眼觸為條件而生起的受,不管是快樂的或是痛苦的,還是既不是快樂的也不是痛苦的,是常的,還是無常的呢?”

「是無常的。大德!”

「無常的,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呢?”

「是痛苦的,大德!”

「無常的、痛苦的和屈從於變化的,適合認為:「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自我。”嗎?”

「不,大德!”

……。

「耳是常的,還是無常的呢?” 「是無常的。大德!” ……

「耳識……耳觸……任何以意觸為條件而生起的受,不管是快樂的或是痛苦的,還是既不是快樂的也不是痛苦的,是無常的還是無常的呢?”

「是無常的。大德!”

「無常的,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呢?”

「是痛苦的,大德!”

「無常的、痛苦的和屈從於變化的,適合認為:「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自我。”嗎?”

「不,大德!” ……。

當如是看見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對眼/諸色/眼識/眼觸/任何以觸為條件而生起的受,不管是快樂的或是痛苦的,還是既不是快樂的也不是痛苦的體驗厭離,對耳/諸聲音/耳識/耳觸/任何以觸為條件而生起的受,不管是快樂的或是痛苦的,還是既不是快樂的也不是痛苦的體驗厭離,對鼻/……體驗厭離,對舌/…..體驗厭離,對身/…..體驗厭離,對意/諸精神現象(法)/意識/意觸/任何以觸為條件而生起的受,不管是快樂的或是痛苦的,還是既不是快樂的也不是痛苦的…..體驗厭離。當體驗厭離時,他冷靜離欲,通過冷靜離欲,他的心獲得解脫。當解脫時,而有」它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再。」 」

那時,尊者婆希耶對世尊所說歡喜和高興後,起座向世尊禮敬,右繞離去。

那時,尊者婆希耶獨居、隱退、勤奮、熱忱和堅決,不久後通過以證智(with direct knowledge)親自實現它,在當生中進入後住於善男子們從在家正確地出家成為非家的梵行的無上目標。他直接證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 而且尊者婆希耶成為阿羅漢們中的一員。


SN.35.90  動搖經(Being Stirred) (1)

「比丘們!動搖是一種疾病,動搖是一個腫瘤,動搖是一隻利箭。比丘們!因此,如來住於不動搖,而利箭已被去除。比丘們!因此,如果一位比丘希望:「願我住於不動搖,而利箭已被去除。” 則不應該構想眼,不應該在眼中構想,不應該從眼構想,不應該構想「眼是我的”。他不應該構想諸色,不應該在諸色中構想,不應該從諸色構想,不應該構想「諸色是我的”……眼識……眼觸……他不應該構想任何以觸為條件而生起的受,不管是快樂的或是痛苦的,還是既不是快樂的也不是痛苦的,也都不應該在其中構想,也都不應該從其構想,不應該構想「那是我的”。

他不應該構想耳……。

他不應該構想鼻……。

他不應該構想舌……。

他不應該構想身……。

他不應該構想意,不應該在意中構想,不應該從意構想,不應該構想「意是我的”;不應該構想諸精神現象(法)……意識……意觸……任何以意觸為條件而生起的受,不管是快樂的或是痛苦的,還是既不是快樂的也不是痛苦的,也都不應該構想,也都不應該在其中構想,也都不應該從其構想,不應該構想「那是我的”。

他不應該構想一切,不應該在一切中構想,不應該從一切構想,不應該構想「一切是我的”。

由於他不構想任何事物,他在此世間中不執取任何事物。當不執取時,他不焦慮。當不焦慮時,他自己成就涅槃。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再。” “


SN.35.91  動搖經(Being Stirred) (2)

「比丘們!動搖是一種疾病,動搖是一個腫瘤,動搖是一隻利箭。比丘們!因此,如來住於不動搖,而利箭已被去除。比丘們!因此,如果一位比丘希望:「願我住於不動搖,而利箭已被去除。” 則不應該構想眼,不應該在眼中構想,不應該從眼構想,不應該構想「眼是我的”。他不應該構想諸色,不應該在諸色中構想,不應該從諸色構想,不應該構想「諸色是我的”……眼識……眼觸……他不應該構想任何以觸為條件而生起的受,不管是快樂的或是痛苦的,還是既不是快樂的也不是痛苦的,也都不應該在其中構想,也都不應該從其構想,不應該構想「那是我的”。 比丘們!對一個人構想的任何事物,在其中構想的任何事物,從其構想的任何事物,作為「我的」構想的任何事物來說,那時本來如此的。此世間,本來變異,附著於存在(有),只在存在中尋求歡喜。

他不應該構想耳……。

他不應該構想鼻……。

他不應該構想舌……。

他不應該構想身……。

他不應該構想意,不應該在意中構想,不應該從意構想,不應該構想「意是我的”;不應該構想諸精神現象(法)……意識……意觸……任何以意觸為條件而生起的受,不管是快樂的或是痛苦的,還是既不是快樂的也不是痛苦的,也都不應該構想,也都不應該在其中構想,也都不應該從其構想,不應該構想「那是我的”。 比丘們!對一個人構想的任何事物,在其中構想的任何事物,從其構想的任何事物,作為「我的」構想的任何事物來說,那是本來如此的。此世間,本來變異,附著於存在(有),只在存在中尋求歡喜。

比丘們!無論諸蘊、諸界和諸感知處的程度是什麼,他不構想那些,不在那些中構想,不從那些構想,不構想「那是我的」。

由於他不構想任何事物,他在此世間中不執取任何事物。當不執取時,他不焦慮。當不焦慮時,他自己成就涅槃。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再。” ”


SN.35.92  一對事物(The Dyad) (1)

「比丘們!我將給你們教導一對事物。你們要諦聽!你們要密切注意!我要說了。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一對事物呢?

眼與諸色,耳與諸聲音,鼻與諸氣味,舌與諸味道,身與諸所觸物,意與諸精神現象(法),比丘們!這就稱為一對事物。

比丘們!如果任何人如是說道:「拒絕這一對事物後,我要使另一對事物為人所知。” 那只是對他自己角色的空洞自誇。如果被詢問,他不會有能力回答,進一步,他會遇到困惑。是什麼原因呢?比丘們!因為那不在他的領域之中。”


SN.35.93  一對事物(The Dyad) (2)

「比丘們!識依賴於一對事物而生成。比丘們!識如何依賴一對事物而生成呢?依賴於眼與諸色而生起眼識。眼是無常的,變化的,本來變異的;諸色是無常的,變化的、本來變異的。這樣,這一對事物是移動的和動搖的(moving and tottering),無常的,變化的,本來變異的。

眼識是無常的,變化的,本來變異的。生起眼識的原因和條件也是無常的,變化的,本來變異的。比丘們!當眼識依賴於一個無常的條件而生起,它怎麼可能是常的呢?

比丘們!這三種事物的相會(meeting)、遭遇(encounter)和並發(concurrence),就稱為眼觸。眼觸也是無常的,變化的,本來變異的。生起眼觸的原因和條件,也是無常的,變化的,本來變異的。比丘們!當眼觸依賴於一個無常的條件而生起,它怎麼可能是常的呢?

比丘們!被觸及後,一個人感受,被觸及後一個人意圖(intends),被觸及後一個人感知(perceives)。這樣,這些事物也是是移動的和動搖的(moving and tottering),無常的,變化的,本來變異的。

依賴於耳和諸聲音生起耳識……依賴於意和諸精神現象(法)生起的意識是移動的和動搖的(moving and tottering),無常的,變化的,本來變異的。意是無常的,變化的,本來變異的;諸法是無常的,變化的、本來變異的。這樣,這一對事物是移動的和動搖的(moving and tottering),無常的,變化的,本來變異的。

意識是無常的,變化的,本來變異的。生起意識的原因和條件也是無常的,變化的,本來變異的。比丘們!當意識依賴於一個無常的條件而生起,它怎麼可能是常的呢?

比丘們!這三種事物的相會(meeting)、遭遇(encounter)和並發(concurrence),就稱為意觸。意觸也是無常的,變化的,本來變異的。生起意觸的原因和條件,也是無常的,變化的,本來變異的。比丘們!當意觸依賴於一個無常的條件而生起,它怎麼可能是常的呢?

比丘們!被觸及後,一個人感受,被觸及後一個人意圖(intends),被觸及後一個人感知(perceives)。這樣,這些事物也是是移動的和動搖的(moving and tottering),無常的,變化的,本來變異的。

比丘們!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依賴於一對事物而生成識。”

第九品闡陀(車匿)品終。


SN.35.1-12SN.35.13-22SN.35.23-42SN.35.43-62SN.35.63-73SN.35.74-83SN.35.84-93SN.35.94-103SN.35.104-113SN.35.114-123SN.35.124-133SN.35.134-145SN.35.146-155SN.35.156-227,和SN.35.228-248


chanworld_yellow_burn_logo1

【Chanworld.org】2017.10.22-2017.12.15-1.2-MG